APP下载

坚持“四化”标准,增强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综合育人功能
——以湖南省G高职院校为例

2021-01-16程细平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四化劳动院校

程细平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长沙,410208)

2020 年3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劳动”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劳动的社会价值也得到更高程度的彰显,各高校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劳动教育,不断发挥劳动的独特育人功能,但在这个过程中,仍然存在不少问题,了解这些问题,有利于高职院校更好地改善劳动教育方式,提高劳动的育人实效。基于此,对湖南省G 高职院校的劳动教育情况开展了问卷调查,本次调查以线上调查的形式展开,共回收1238 份问卷,有效率100%。其中男生827 人,占66.8%;女生411 人,占33.2%。农村户口学生978 人,占79%,城镇户口学生260 人,占21%。所有学生当中有28.11%的学生为独生子女,其余为非独生子女。

一、关于目前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现状调查

(一)学生对劳动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在“大学生有必要在学校接受劳动教育”的问题上,46.93%和46.2%的学生分别选择了“很有必要”和“有一定必要”。44.75%的学生认为在小学阶段开展劳动教育是最合适的,选择大学阶段的仅占13%。但74.56%的学生认为劳动教育非常重要,与王飞等人的结果基本接近[1]。此外对于劳动教育的内容和相关政策,不太了解的学生占比最多,为48.71%,一般了解的占37.88%,只有4.93%的学生非常了解,8.48%的学生完全不了解。而对于党中央,国务院出台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49.68%的学生听说过但没去看过,26.66%的学生阅读过但不是很了解,从未听说过的占18.82%,非常了解的仅占4.85%。

上述数据表明,学生虽然能意识到劳动教育的重要意义,但缺乏主动去了解的意识和积极性,知行不统一,且认为小学阶段才是劳动教育的最好阶段,这是高职院校开展劳动教育的一个阻碍因素。学生对于劳动教育的内容和相关政策了解也不够,多数停留在不太了解和一般了解的基础上,对于新出台的劳动教育政策的了解和重视不够。

(二)学生对各类劳动教育的倾向性选择

这部分主要涉及开展劳动教育的三个主体:即家庭、社会和学校。在主动分担家务的问题上,经常分担的占61.15%;农村户口学生和城镇户口的学生经常分担家务的分别占63.19%和53.46%;而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经常分担家务的差异很小,分别为60.34%和61.46%。当校外兼职和公益劳动冲突时,59.77%的学生会选择公益劳动,40.23%的学生选择校外兼职。而高薪的室外体力工作和薪酬较低的体面办公室工作二者进行对比时,选择前者的占53.8%,选择后者的占46.2%。在调查大学期间学生主要参加的劳动实践活动中,排在第一位的是“学生公寓教室卫生清洁”,占84.81%;其次为“学校组织的义务劳动周”,占65.43%;选择校外兼职的占51.7%;勤工助学、专业实习和校外义务劳动均占30%以上。

在家庭层面,绝大多数学生会主动帮助父母分担家务,农村户口的学生比城镇户口的学生更多,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都会主动分担家务,二者几乎没有差异。在社会层面,相比校外兼职,更多的学生更看重社会公益劳动;相比薪酬较低的体面办公室工作,更多的学生愿意选择高薪的室外体力工作,可见,体力劳动往往不被看好,不是因为它本身的问题,而是因为被赋予的社会价值较低,随着新的劳动教育文件的出台,劳动将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在学校层面,学生在校实践活动以简单和重复性较强的卫生清洁为主,校内义务劳动的占比也将近三分之二。而对于一些相对复杂且对学生综合素质提高有较大帮助的创造性活动的开展较为缺乏,因此,改变单一单调的劳动实践活动形式,让学生能从更丰富的劳动中受到教育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

(三)对学校劳动教育开展情况的调查

67.21%的学生认为学校目前开展劳动教育最主要的是自我服务劳动教育为主,其次为生产技术劳动教育和社会公益劳动教育为主,分别占12.04%和14.94%。以体力劳动为主的占40.31%,创造性劳动为主和校外公益劳动为主的分别占23.1%和24.47%。在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和专业课程中,选择偶尔穿插劳动教育内容的占53.07%,有专门的章节讲授的占36.35%。此外,在学校举办关于劳动教育的主题文化活动问题上,选择“偶尔举办”的占比60.34%,“经常举办”的占27.63%。

上述数据表明,目前高职院校的劳动教育多数以体力劳动为主,且自我服务劳动教育占绝大多数,生产技术劳动教育和社会公益劳动教育比较缺乏,与《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指出的高等学校要注重围绕创新创业,结合学科和专业积极开展各种劳动教育,注重培育公共服务意识等,有明显差距[2]。更重要的是,劳动教育的内容并没有充分地渗透到思想政治课程和专业课程体系中,且缺乏较为充分的教师指导,校园中开展劳动教育的形式缺乏多样性,劳动教育明显不够规范。

二、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根据问卷调查及结果分析,当前高职院校的劳动教育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学校劳动教育内容和形式上存在“形式单一内容无新意”问题,被调查学生中占57.84%.二是劳动教育过程中“重体力劳动轻理论引导”“理论指导不接地气”。三是学校劳动教育管理存在“过程管理过于随意”以及“缺乏完善的考评机制”,均占到40%以上。四是劳动教育效果“流于形式无意义,达不到效果”和“奖惩机制不平衡”,均达到30%以上。

从个人而言,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最核心的是树立正确的劳动观,用正确的劳动观指导劳动实践活动也极为重要。在学校层面,丰富的劳动岗位、积极的宣传教育、理论知识的渗透以及较为完善的奖惩机制都是加强劳动教育的有效的途径。因此,从学生中反应的急需解决的问题入手,推进学校劳动教育,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在劳动教育中获益,更好地实现五育并举。

三、坚持“四化”标准增强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综合育人功能

(一)认知与实践同步化,以劳树德

一方面,人们通常所认为的劳动多停留在体力劳动层面,且体力劳动比脑力劳动更低级而忽视了体力劳动的培养,另一方面,人们认为劳动在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但对于劳动的实践远远跟不上对劳动认知的步伐,因此,对劳动的误解和知行不统一是劳动教育受到忽视的重要原因。高职院校要不断培养学生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劳动观念和美好品德,并强化学生参与劳动实践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悟,实现认知与实践同步化,以劳树德。

(二)课内与课外规范化,以劳增智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主阵地,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良好补充。高职院校的劳动教育要在日常的课堂学习中穿插相关的专业劳动教育知识,使学生能够更加具体地了解理论知识,感知具体的专业技能,促进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开发其创新能力,最终促进其全面发展[3]。此外,对于高职院校学生而言,劳动教育应该贯穿整个大学生涯,大一设置劳动教育理论课和校内实践课,引导学生学好理论知识,尤其是主动了解劳动教育相关政策,积极思考劳动的时代价值;大二设置校外公益劳动实践活动月并将活动情况纳入劳动学分,引导学生树立服务意识和培养奉献精神;大三开设劳动创意课堂,鼓励学生制作创造性的劳动作品,并应用到社会实践,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通过课内课外规范化的劳动教育,以劳增智。

(三)内容与形式丰富化,以劳强体

劳动内容和形式上的丰富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参与劳动的积极性。在劳动内容上,要充分利用历史人物的经典故事,充分挖掘身边劳模人物的突出事迹作为劳动教育的内容,发挥榜样的巨大作用。在劳动形式上,要摆脱传统的以班级为单位的单一形式的劳动实践,可以设置以个人为基础的劳动服务积分卡并进行月度总结,设置以小组为单位的劳动实践作品展并进行创意大比拼,设置以班级为单位的志愿服务队并形成品牌效应。同时,要改变传统的只惩不奖励的考评机制,充分实现奖惩对等,提高学生积极性。在整个劳动教育过程中,通过内容和形式上的丰富化,让学生在长期的劳动教育和实践中增强体质,磨砺意志。

(四)创新与创造多元化,以劳育美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农业大国,人民辛勤劳作,塑造了中国人民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品质,新时代的劳动也有了新的时代特征。科技的发展将人们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体力劳动越来越少,解放出来的人可以从事精神劳动,人得以自由而全面地发展。高职院校可以以义务劳动周,志愿劳动服务月、专业实习、技能竞赛和科技创新作品大赛等形式,鼓励学生在劳动学习和实践中制作更多创造性作品,并参与创造性的劳动服务当中,发展创造性思维的同时,提高审美能力,实现劳动的育美功能。

四、结语

劳动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学生成长的必要途径,高职院校作为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基地,要坚持“四化”标准,不断加强劳动教育的实效性,不断发挥劳动教育的综合育人功能,更好地实现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培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新人。

猜你喜欢

四化劳动院校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热爱劳动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河南省“四化”协调发展评价研究
农村应急广播系统“四化”建设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