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英语新闻听力课程思政教学探究

2021-01-16彭新竹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英语听力听力思政

丁 皓,彭新竹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长沙,410208)

引言

在高校,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目标中,价值塑造是第一要务。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就是要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这一举措对国家长治久安、民族复兴和国家崛起有着积极的影响[1]。2020年5 月28 日,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高校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充分挖掘各类课程思想政治资源,发挥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纲要》指出,对于实践类课程,要注重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增强学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2]。

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听力是非常重要且很有难度的一个环节。为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英语语言实践能力,帮助学生更顺利地走入职场,在大学英语新闻听力教学过程中,需要有机融入课程思政元素,对学生进行课程思政教育。《大学英语新闻听力》授课对象为笔者所在学院的湖南省中高职衔接项目试点专业——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专业本科培养项目的大二学生,这一试点专业旨在培养具有精湛职业技能、良好职业道德、科学创新精神,将来能够从事中职院校理论和实践教学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教学人才。

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大学英语新闻听力》虽然是以英语语言知识和技能提升为主要目的课程,但同时也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下文将结合教学实践,深入挖掘《大学英语新闻听力》这门实践课程中可利用的思政资源,合理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例如情景教学法和任务型教学法,使这些课程思政资源有机融入课程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希望能够有效提高当代大学生道德素养,帮助其形成正确三观,提升新工科人才的人文软实力,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学全过程”[3]的指示精神。

一、大学英语新闻听力教学课堂思政现状

我国《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明确提出:“高职英语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尤其是听说能力。”英语听力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学习者英语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学习英语新闻不仅能有效提高学习者的听力水平,还有利于学习者了解英语语言发展的最新趋势,把握英语的表达习惯、语言方式等[4]。

2017 年12 月,教育部提出要大力推动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梳理各门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融入课堂教学各环节,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将“课程思政”融合的理念贯穿课程目标、教学大纲、课本素材的每一个环节[5],以此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统一[6]。

回顾以往的英语听力教学研究,大量的大学英语听力教学工作者重点关注在大学英语听力障碍的原因分析及提高英语听力水平的策略等方面,但对英语听力教学过程中如何深挖课程思政资源内涵,高效利用其价值,进行课程思政育人的研究和应用较少。故下文将着重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探究在《大学英语新闻听力》教学过程中如何融入、拓展和应用听力材料中所蕴含的课程思政资源,进行课程思政育人。

二、大学英语新闻听力课程思政教学探究

《大学英语新闻听力》是笔者所在学院与一本科高校实施“2+2”项目专业的实践必修课。近年来,我校选用各类英语新闻听力教材,旨在探索如何有效提高学生的英语听力水平和实践应用技能。以2020 年选用的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大学英语新闻听力教程》为例,探究如何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将课程思政资源和理念融入于课程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中,促进学生道德素质的提高。

(一)大学英语新闻听力教学目标体现课程思政理念

有人提出课程思政是指挖掘和发现课程所蕴含思政元素,并将其有机地融入教育教学[7]。在设定教学目标时,遵循价值塑造与能力提升相融通的原则,注重英语知识与技能的提高,带领学生学习英语新闻听力,帮助其掌握英语新闻体裁种类、用词特征、语篇结构、听力理解及技巧等。同时还要融入课程思政教育,围绕“三位一体”的教育目标,探索工匠精神、体育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课程思政资源,合理设计和运用教材和其他教学资源,以润物无声的方式促使学生树立世界眼光,培育强烈的家国情怀,提高人文素养。

《大学英语新闻听力》一书前两个单元是英语听力新闻概述和听力理解及技巧,属于总结性的内容,教学团队将教材其他单元的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思政资源分为不同教学模块。例如:模块1 全球经济新闻听力,通过丰富的数据和事例,带领学生解读我国经济自改革开放以来快速平稳的发展,领会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富强”二字的深刻内涵。模块2 全球科技新闻听力,通过回顾工业革命,让学生深入理解科技是第一生产力。随着工业4.0 时代的到来,他们作为职业院校的学生,需发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模块3 全球教育新闻听力,促使学生思考新时代背景下“科教兴国”的时代意义。模块4 全球医疗保健新闻听力,引领他们学习伟大的“抗疫精神”,培养健康的体魄和健全的心智。篇幅原因,不再一一赘述其他教学模块教学目标中蕴含的课程思政资源。

确定上述课程思政目标后,需要将其融合在大学英语新闻听力的具体教学内容中,紧紧围绕学生,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在教学中将时事热点问题有机融入课堂,通过问题导入,回应青年学子的关切和诉求[8]。

(二)大学英语新闻听力教学内容融入课程思政资源

教学内容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塑造价值的重要载体。备课时,可根据每个单元news item 和news report,结合十九大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利用各种资源融入、挖掘、提炼、拓展相关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引导学生坚定文化自信、逐步培养家国情怀[9]。基于教材提供的英语新闻听力材料,在教学内容与课程思政的融合上做了如下思考和梳理:

模块1 全球经济新闻听力这一单元,news item 3 提到世界银行截止到2030 年想要消灭全球贫困的目标,这与我国2020 年“脱贫攻坚战”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不谋而合。教学过程中,可再通过丰富的视频、音频、图片等翔实的资料和具体的数据展示我国经济近年来的发展,使学生更能深刻感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富强”二字,产生国家自豪感。

模块2 全球科技新闻听力中,news item 1 讲到我国的“北斗”定位系统,其他新闻听力材料里提到一些全球闻名的科技公司。通过这些听力材料的练习,补充从CGTN 或China Daily 等权威媒体上美国禁用我国某些软件,制裁部分公司等信息,带领学生紧跟时事热点,共同探讨科技在国际商业竞争中的重要作用,使他们深切感受到“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道理。同时引导学生关注新技术对社会和生活的影响,提醒他们科技是把双刃剑,作为高职院校的一员及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应勇担重任,提高自身知识和道德水平,用科技造福人类。

模块3 全球教育新闻听力,news item 5 主要介绍了MOOC(慕课)在全球教育界的兴起和广泛应用。借此话题,可向学生介绍我国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广阔前景,探讨网络教育的兴起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努力灌输教师职业理想和信念,争取为国家中职教育事业培养优秀人才,使他们成为合格的社会中坚力量。

模块4 全球医疗保健新闻听力,news item 4提到2003 年爆发的SARS 对人民生命安全的重大影响。联系到威胁全球的新冠,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我们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以坚定果敢的勇气和坚忍不拔的决心,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迅速打响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10]引导学生关注优秀的科学家、医护人员和在平凡岗位上作出突出贡献的基层工作者,以此加强抗疫防疫意识,培养尊重科学、爱岗敬业、勇于奉献的精神。

其他课程思政资源包括但不局限于下列内容:Unit 6 全球体育新闻,可带领学生感受体育赛事的跌宕起伏、成功失败,激发感情共鸣,学习顽强拼搏的体育精神;Unit 7 全球节日新闻,通过学习国内外节日的文化习俗和思想内涵,增进文化理解与认同,促进文化交流;Unit 9 全球交通新闻,联系我国倡议的“一带一路”和“海上丝绸之路”,指出交通的大力发展对促进社会分工、扩大国际经贸合作等作出的重要贡献;Unit 11 全球食品新闻,可增进学生对不同饮食文化的了解,同时要关注食品安全、粮食短缺等问题。可以通过袁隆平院士的光辉事迹,让学生们积极响应习近平主席的号召,踊跃参与“厉行节约,禁止浪费”的活动,养成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良好习惯。

以上教学内容有真实听力材料和丰富多媒体资源和教学活动作为教学资源。教师在传授英语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又可以顺势引导他们关注国内国际时事、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伟大抗疫精神”主题宣传教育、深化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等课程思政教育。

(三)大学英语新闻听力教学方法彰显课程思政教育

如果只在英语课堂中给学生灌输思政概念,并不能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反思和领悟[6]。《大学英语新闻听力》教学过程中,笔者积极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主要运用情景教学法和任务驱动法,促进课程思政与实际教学相结合,使课程思政教学目标得以实现,有效提高学生思想政治水平。

很多高职院校英语听力教学大多沿用传统的“教授新单词—播放录音—做练习—对答案”模式[11]。这种教学方法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感官,激发学习热情。用情景教学法(situation-based teaching)可以创设相对轻松的语言环境,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获取学习信息[12]。例如,在Unit 11 全球食品新闻听力任务开始之前,带领学生欣赏和探讨《舌尖上的中国》纪录片海外宣传版本,给他们一定的视觉刺激和听觉输入。接着,并非直接进入新闻听力练习,而是让他们头脑风暴,回忆视频中的声音和图像信息,探讨中国传统美食所蕴含的深刻文化意义,例如粽子和月饼等。还可以在Unit 8 全球气候新闻听力材料开始前,教师可以在学习平台上发布与全球气候及灾难相关的词汇小游戏,让学生扫码通关完成新单词的学习,小游戏能够让学生感受到轻松有趣的氛围,为接下来的听力理解和练习扫清障碍。又或者在Unit 5 全球教育新闻听力上课前,安排学生做值日任务,让学生进行1 分钟左右的英语时事新闻播报,锻炼学生们的英语听力理解和口头表达能力,提高学习自信心。听力任务开始前的课程导入环节是进行课程思政教育的黄金时机,用多种形式给学生创设学习情景,能够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课堂参与度。

除了情景教学法,还会常用到任务型教学法(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以任务的形式组织教学,以完成任务为教学目的,强调“在做中学”[13]。例如,Unit 12 Global Health,可以让学生分组寻找权威可靠的数据和新闻来源,探讨在新冠疫情抗疫过程中鼓舞人心的事迹,激发生命至上、举国同心、命运与共的爱国主义情怀。学习Unit 4 Global Technology 时,给学生展示电影《弗兰肯斯坦》的片段,让他们进行辩论,批判性地思考科技的利与弊,激发他们尊重科学,尊重生命的热情。在Unit 11 Global Food 的教学过程中,给学生布置任务,让他们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搜集世界各地或家乡的美食资料,深入了解当地文化习俗和内涵,制作英文presentation 或录制英语短视频,并在课堂当众展示,给予及时的反馈和评价。

互联网时代,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要积极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在课堂中的应用。教师精心设置教学任务,创设教学情景,不仅可以丰富教学活动内容,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还有利于培养合作学习及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更好完成大学英语公共必修课的教学目标,潜移默化的教育和启迪学生。

三、大学英语新闻听力课程思政教学反思

教师及时的课后反思能了解到学生是否掌握本课的知识技能目标和课程思政目标。笔者在课后主要会通过学生提交的小组作业和学习讨论区的回帖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判断学生是否掌握课上的重难点,反思他们呈现的价值取向。有时也会写教学日志,思考是否将课程思政目标融合在听力教学内容中并体现在教学环节。例如在课前导入部分,用情景教学法给学生创设学习情景,激活头脑中相关知识。课堂学习和讲解新闻听力材料时,用不同的学习任务驱动教学进程,同时兼顾课程思政教育。课后,布置复习和巩固提升任务,进一步拓宽学生视野,加强他们的英语知识和技能。有时会在教学平台上发布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和反馈,进而思考如何更好地实施课程思政教育。

通过师评、互评、课堂讲解、学习小组讨论、撰写教学日志、设计调查问卷等方式,可以促使教师掌握本门课程的知识能力目标和课程思政目标是否有效完成,进一步优化教学方法,提高英语听力教学效果。

四、结语

本文通过分析课程思政在高校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的现状和重要性,结合教学实践,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三方面探讨大学英语新闻听力可利用的课程思政资源,挖掘其思政价值内涵,发挥大学英语实践课对大学生价值塑造的引导作用。本研究对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与课程思政融合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探究,并进行深刻的教学反思,期望能够为大学英语实践类课程思政教育提供有价值的参考经验。

猜你喜欢

英语听力听力思政
趣味英语听力 How to Live a Greener Life
趣味英语听力:How to Live a Greener Life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趣味英语听力Smart Home Devices◎
趣味英语听力:Top 7 Most Common Types of Bread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Units 1—2 听力练习
Units 3—4 听力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