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高职教师教学质量分类评价体系述评

2021-01-16胡业权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分析法分类教学质量

胡业权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长沙,410004)

一、原则思路

目前高职院校办学全面进入“宽进严出”时代,除应届普通高中毕业生外,中职毕业生和社会考生(主要是农民工、下岗工人、退役军人)也成为高职院校学生的主要来源,与本科学校相比具有学生来源复杂,学业成绩不高,管理难度较大的特点,与之相对应的学生管理和教学也有很大不同。模糊层次分析法的应用[1-2],特别是在高职教师教学质量分类评价中的应用[3],应立足激发教师潜力、创新意识,促进教师综合能力提升,让评价方法和分类体系更加客观、真实、合理,因此高职教师的教学质量分析评价应该依托以下几点原则思路[4]:

(一)自我评价是关键参考要素

高职院校的教师与本科院校教师相比,最大不同是其具备各自不同的职业背景和课外兼职经历,让其个性特点和见解看法在学生的教育教学中产生了不同的“化学反应”。每一个教师的自我评价,特别是根据快速变化的行业需求所提出的建议和有益尝试,都值得被尊重;纵向也为学校管理者传达最客观、最真实的信息,为学校和专业的发展方向提供客观真实的依据。

(二)立足促进教师的素养发展

新时期的现代职业教育让更多青年甚至是社会人士进入校园学习技能。面对更为庞大、更加多元化的学生群体,如何稳定培养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技术型人才,如何保障教育教学质量面临较高挑战,这要求高职学校在设立老师教育评价的目标是不断提高教育教学的整体质量,改善社会人才短缺的状况,尽可能淡化评价体系中对教师的奖惩导向。为了促进高职教师队伍专业素质和整体素质的提升,要及时传递和反馈教师分类评价的结果,组织教师围绕评价结果进行交流与沟通,帮助老师迅速发现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讨论改善策略,制订更佳整改方案。

(三)适应职业教育新形势的需要

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在2015 年修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与原版本相比,新增347 个职业,取消894 个职业。近年来,一些新奇和陌生的职业不断涌现,试吃试睡员、房间整理师、直播带货、自媒体博主,等等,这给学生在就业中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但却对现代职业教育和高职院校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院校只有持续推进教师队伍建设,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方式,在高职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中[5],将适应社会发展和人才培养方式不断演进的需要作为重要分析变量,让老师主动学习、主动调整、主动适应,才能催化学校教学质量提升的活力,获得学校长远发展的动力。

(四)客观看待学生评价

学生评价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估具有较强指向性,对其质量的提升具有催化剂效果[6]。但因学生的评价过程具有随意性,结果具有主观性,甚至还存在导向偏激性,为教师教学质量的评定带来了很大困扰,特别是高职院校学生本身来源和层次的差异性,放大了这一问题[7]。对待学生评价,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其在教师质量评价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又应运用模糊层次分析法合理设置评价等级和指标,将定量和定性分析在学生评价中充分融合,客观看待学生评价,从而尽可能减少不合理、有争议的学生评价对教学质量评价的影响。

二、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实施路径

高职教师分类评价体系的构建,应能够激发教师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为教师的发展提供更多可选择和借鉴的方法途径,为师生提供表达自己意见的平台和有效通道,从而多方位立体促进教师发展,进而推动学校整体教育教学的水平的提高[8]。根据职业教育新的发展需要,面对高职教师独特职业特点,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高职教师教学质量分类评价体系,要能够带动教师主动配合和全情投入,要能够在实施过程中不断被调整和完善,更需能对评价结果的科学运用,具体说来高职学校应从以下几点具体实施:

(一)立足职业教育的特点是分类评价体系建立的基本要求

高职教育具有显著的职业化特征,是“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和培养大国工匠、能工巧匠的重要方式”,在高职教师教学质量分类评价体系中,要应用模糊层次分析法在指标设置中体现高职学校人才培养的职业需求导向、重点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彰显产学研用结合的途径,其发展方向具有指导意义[9]。从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效果四个维度构建分类评价指标体系:在教学态度指标设置中,将“立德树人”的目标具象化,全面体现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把课上课下与学生的沟通交流融入进来[10];在教学方法指标设置中,设计的针对性、思路的目标性、语言的生动性、交流的互动性等因素应融合进来;在教学内容指标设置中,将新知识、新理念、新行业职业动态在教书育人中的传递融合进来;在教学效果指标设置中,不简单通过考试或部分别学生的优劣来衡量教学效果,要从职业教育的角度多方位衡量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特别是要综合考虑学生职业技能竞赛参与度和在其中综合能力得到的提升;在总体指标设置中,将同行评教、学生评价、专家评价等综合因素有机结合和运用起来,体现教师个体的差异性。

(二)配套激励制度的建立是分类评价体系建立的必要内容

分类评价体系必须能够持续推动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建立与之相配套的激励机制是应有之义[11]。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建立的激励制度应该合理运用定性与定量的交互,充分考虑高职院校教师行业企业背景,立足高职学生的人才培养的独特要求,多传递正向积极信号,从更广的纬度立体焕发激励机制活力。

(三)老师的参与度是分类评价体系建立的重要指标

2016 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教师是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奉献祖国的引路人”,在设置分类评价体系时应充分尊重老师的意见,通过开展教师座谈、召开全校教代会等各种形式积极征求老师的意见,让指标体系的设置有温度,能真正反映广大老师的需要。教学质量分类评价体系不应只是管理老师的手段,老师也不仅仅是被动的接收者和简单的被管理者。当老师能真正参与其中时,老师的积极性将得到极大提升,教师的思想和能力将得到更广应用和激发,对老师教学质量的评价将更加科学,提升教学质量将成为更多老师的主动诉求,促使其保持与时俱进的学习态度,从而顺应职业教育发展的时代性和针对性。

三、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突出优势

高职教师教学质量分类评价体系构建重点在指标设计,关键在实际运用,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建立起来的分类评价体系核心优势主要体现在:

(一)建立了更加符合需要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

本体系能够从充斥着主观判断的评价中筛选出最为合理的评价标准,从不断变化发展的需要中凝练出最为需要的价值取向,从众多复杂的因素中剥离出最为关键的评价指标,并将其融入对老师教学态度、方法、内容、效果的总体评价,从而科学、合理、互动、有效地完成评价,进而实现评价结果的高度准确性和有效性。

(二)增强了评价过程的可行性

模糊层次分析法让整个评价过程变得更加直观,一是借助类似编程的方法来实现指标量化和数据处理,极大提高了分类评价执行的可行性[12];二是通过合理设计的评价指标体系权重,尽可能全面反映高职学生能力的提升,直观显现各个教师教学中的问题和优势,发挥领航员和灯塔作用;三是在对价指标体系进行差异化指标设计时,也就是一次全面把握教师的教学水平,标定教师的工作能力差异的过程,为下一步针对教师队伍建设的薄弱环节进行提升、完善提供更多可行性。

(三)提高了评估结果的可靠性

体系在设计之初就充分考虑复杂评价结果的分解,不合理不客观评价的重组,不同教师的职业行业背景的比较,职业教学课上课下情况的再现,既突出标志性成果,又考虑高职学生培养教育的隐性因素,相比传统评奖体系,其评价结果可靠性大大提高。

(四)实现了结果运用的多样化

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本身的特性,运用该评价指标体系而得出的评价结果用途广泛。教师可从中发现职业教育未来发展的需要和方向,明确下一步努力提高的实现通路。此外,由于结果既从整体上反映了课堂教学质量“面”的高低,又针对单个影响教学质量的因素进行了“点”的评定,这为高职学校教师教学途径和方法的拓展提供了方向。这些基于评价结果的多样化运用,成为更好地促进高职教育改革和教师教学能力不断提升的“压舱石”。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时期的现代职业教育向深水区摸索前行时,在提升高职教育老师教学能力的不断探索中,主动作为,积极运用模糊层次分析法,构建高职教师教学质量的分类评价分析体系,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猜你喜欢

分析法分类教学质量
异步机传统分析法之困难及其克服
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分类算一算
关注学习过程 提升教学质量
提高教学质量,重在科学管理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智慧城市得分比较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智慧城市得分比较
分类讨论求坐标
教你一招:数的分类
说说分类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