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人本主义教育理论的潜能生转化策略探析

2021-01-15苏伟民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152期
关键词:潜能生人本主义

苏伟民

【摘要】潜能生转化一直是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也是实现素质教育全面发展进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人本主义教育理论主张培养自我实现的人,强调个体的自我价值,对于学校教育工作有着重要启示。在潜能生转化中,教师可以以人本主义教育理论为依据,通过尊重潜能生的个性发展、搭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完善评价和激励机制、强化家校合作等策略,引导潜能生转化为先进生,逐步实现全体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关键词】人本主义;潜能生;个体价值;潜能生转化

潜能生是指在学习成绩、思想品德及行为习惯等方面存在着发展偏差,但在一定条件作用下又能实现自我转化的一批学生。潜能生转化工作好比“最难啃的骨头”,学校和教师实现潜能生转化是一项重大且艰巨的任务。在当前素质教育背景下,实现潜能生转化是每位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但如何有效且持久地改变潜能生的偏差状况依然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重要课题。人本主义教育理论尊重个体的成长价值,鼓励学生自我肯定、自我发展、自我实现。就潜能生转化而言,教师在人本主义教育理论引导下,可以更加全面地观照潜能生的发展难题,并采取富有针对性的措施引导潜能生自我完善,进而在内驱力作用下实现正向发展。

一、潜能生的表现形式及形成原因

潜能生也叫后进生,多指学习成绩不良的学生,但又存在着一些转化的潜能。因特征化、差异化明显,潜能生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一个群体,对潜能生特点的把握、成因的研究有助于更好地推动该群体的转化,帮助他们更有效、更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促进成长。

潜能生的表现形式主要有两点,一是学习成绩落后于其他同学,在行为习惯、思维方式等方面也存在着一定的偏差,且较长时间处于中下水平。二是性格较为独特、鲜明,在教师和家长的沟通、关爱和培育下,他们的思想和行为具有转化的可能性,是班级中具有发展潜能的特殊群体。潜能生的形成原因各有不同,一是家庭原因,由于家长的教育方式不当,过于溺爱造成学生娇生惯养、自我意识过强,或者过于严苛导致学生缺乏自信、自卑情緒累积;二是学校原因,学校培养机制不完善,教师对潜能生教育方法不当,缺乏鼓励引导;三是学生个人原因,潜能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时容易开小差,注意力分散,抑或对学习缺乏信心,没有成功的学习经历,存在畏惧学习的自卑心理等。

二、基于人本主义教育理论的潜能生转化策略

正所谓“育人先育心”。潜能生是易受冷落、被忽视的群体,但他们又十分渴望外界的关注与理解。作为教育者,应探索高效适宜的潜能生转化策略,打开潜能生的心门,帮助他们从“心”出发,重拾成长的信心。人本主义教育理论强调对学生个体价值的挖掘与肯定,将个人价值提升作为教育实施的目标,有助于潜能生找准发展定位,构建良好的认知体系和行为发展模式。

(一)尊重潜能生的发展个性,塑造完整人格

人本主义教育理论关注“全人”发展,强调发展人的价值观、情感、态度等,认为人的本性具有后天培养与发展的可能性;同时,人本主义教育理论认为教育的目的不仅是传授知识,还在于塑造学生完整人格。对此,在潜能生转化中,教师可以以人本主义为指引,尊重潜能生的个性成长及发展差异,因材施教,提升潜能生的自我学习力和发展力。

一方面,尊重潜能生的个性发展。教师要明确潜能生的个性特征、发展长处及能力差异,尊重他们的自主成长模式,为潜能生提供更加自由的发展空间,并及时挖掘与培育潜能生的优势特长和闪光点,给予他们适度的肯定与鼓励,帮助他们重塑成长自信;同时,教师应完善对潜能生的引导与评价机制,使评价内容更加全面化与深度化,既关注潜能生的学习成绩,也关注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及日常生活习惯等,帮助潜能生认识到自身发展中存在的不足或待改进之处。

另一方面,实施有针对性的教育引导。因材施教是实现潜能生转化的有效手段,不仅有助于潜能生树立转化信心,还利于他们获得自主转化的策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他们对于成长问题的抵触心理。对于部分学习积极性低下、悲观情绪浓厚的潜能生,教师应从其学习生活环境出发,探究其背后的成因,找准问题的症结,进而做到循循善诱、抽丝剥茧,帮助他们认识到实现自我转化的重要价值和意义;对于因家庭环境影响而导致的发展差异,教师应加强与潜能生家长的沟通交流,联合家长共同改进育人措施,培养潜能生成长为独立且完整的人。

(二)搭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消除思想沟壑

人本主义教育理论结合新时代师生发展关系,诠释了师生相处模式,即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是自我成长过程中的主导者,而教师则是学生学习与成长的协助者与辅导者,其职责在于帮助学生成长提供良好的指向,为学生发展营造舒适的环境。在潜能生转化过程中,教师可以师生关系转换为突破口,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消除师生之间无形的思想沟壑。

潜能生成因各异,教师与潜能生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前提,就是增加与他们的沟通,以此获得信任感。教师应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加强对潜能生的观察,并利用课余时间与其谈心谈话,了解其性格特点及存在困难,并耐心引导其说出“心里话”,将教师当作亦师亦友的角色。对于沟通过程中发现潜能生存在的问题,教师应重视并及时帮助解决,真心诚意地关爱潜能生,为他们解决实际生活和学习中的烦恼,以实际行动去付出,构建和谐友善的师生关系。此外,教师作为学生成长路上的协助者,还应该多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或解决问题。特别是面对潜能生时,教师很容易将潜能生思想和行为的落后归结于潜能生本身,或其它外在因素,而忽视了自身的教育教学方式可能在潜能生看来存在若干问题。因此,教师应多站在潜能生的角度思考症结所在,同时,反思自身的教育教学行为,以朋友的角色为潜能生排忧解难,让他们在关爱与尊重的良好氛围中逐渐消除成长问题,实现自信与健康成长。

(三)建立新的评价与激励机制,激发成长动力

人本主义教育理论反对单一的考核类评价,并将学生自我评价作为学生自主发展、独立成长的条件之一。同时强调自我评价的内容不能局限于学习成绩,而应延伸至学习过程、活动过程等系列成长过程中,让学生主动进行自我比较,全面认识自我、改进自我。在潜能生转化中,教师可尝试以人本主义教育理论为指引,建立新的评价与激励机制,让潜能生从评价中实现自我反思、自我完善。

一方面,教师应结合潜能生的个性化特征及发展差异,探索并确立分层性评价机制,为潜能生制订发展适宜性评价内容与评价方式。考虑到潜能生学习成绩相对落后且缺乏成长自信心的实际状况,评价机制应突出以人为本,重视学生的整体价值,评价内容应注重多元化与适应性,包括学习成绩、成长态度、人际交往、成长潜力等方面,杜绝单一片面的评价内容。在评价方式方面,以人本主义教育理论为指引,突出强调学生自我评价与自我完善,让潜能生参与到自我评价中,同时主动反思自身在学习和生活中存在的不足,进而在此基础上展开自我调整与完善,学会自主性成长,激发成长动力。

另一方面,教师应结合潜能生自信心弱、自我否定感强的心理特征,给予其一定的鼓励与赞扬,引导潜能生正视并悦纳自己,从而激发内在的成长潜能。教师可以采用参与性激励,突出人本主义教育理论下的个体价值,鼓励潜能生参与班级事务管理、班级日常活动等,让潜能生在参与中获得归属感和存在感。潜能生在班级获得的关注度较低,但又渴望外界的赞誉,因此,教师还可以采用荣誉性奖励,针对潜能生在事务管理、学习成績、个性行为中取得的进步,给予相应的奖励,如,颁发奖状和荣誉证书等。此外,教师还可以采用情感性评价,在生活和学习中,给予潜能生更多的情感关怀与鼓励,帮助他们重塑成长信心,实现优势转化。

(四)强化家校互动与合作,营造和谐氛围

人本主义教育理论认为,个体行为的改变需要和谐自由的人际关系,包括他人的真诚交往、主动关注和共情包容。在潜能生转化中,良好的家校环境是其转化的重要支撑,特别是和谐有爱的家庭氛围对潜能生的转化具有不可忽视的关键作用。教师应加强与潜能生家长的沟通交流,了解潜能生背后的家庭关系,实现良好的家校互动,共同帮助潜能生在学习和思想层面实现改观。

在潜能生成因中,其中一项便是家庭因素,因此,教师要与家长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首先,应明确潜能生形成的家庭原因。教师可结合潜能生日常表现进行分析,梳理家长对潜能生的了解度与关注度,还可以通过与潜能生的交流,详尽了解潜能生与家长的关系,为家校互动奠定思想基础、做好思想准备。在与潜能生家长的互动中,教师应掌握多元化合作与交流方式,不局限于家访、家长会等形式,还可以通过微信、校讯通等展开较为私密的交流,保护潜能生的自尊心,同时也尊重并理解家长。潜能生转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教师应与家长保持长久的沟通与合作,及时跟进潜能生点滴改变,并做好家长的情绪疏导工作,让家长真诚、主动地参与潜能生转化,为潜能生搭建充满和谐、温情的成长环境。

在人本主义教育理论视域下,每个个体都有自我实现、自我完善的潜能,都值得被尊重与肯定。在潜能生转化中,教师应明确学生的个体价值,尊重学生、关爱学生,用理解与包容消除学生的思想负担,用真诚与鼓励激发学生的成长动力,与家长形成良好的合作模式,共同为潜能生转化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姜联众.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的理论内涵与实践意义[J].教学与管理,2018(27):5-7.

[2]宋前前,沈贵鹏.积极心理学视域下“潜能生”的培育[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9(3):71-73.

[3]朱桂枝.浅谈学校德育工作中的潜能生转化[J].文理导航(下旬),2018(12):89-90.

责任编辑  陈小凤

猜你喜欢

潜能生人本主义
人本主义视角下以集体为中心的班级管理
罗杰斯人本主义教育观对项目化学习的发展意义
对待中职学生的人本主义教育观
小组合作学习中潜能生帮扶方法
科学管理理论和人本主义思想在某互联网公司的运用
班主任—— 一个“用心去爱”的职业
罗杰斯人本主义教育观及其简评
浅谈“潜能生”的转化方法
“鬼神契约”:让“鬼孩子”爱上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