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教学中隐性知识传递研究

2021-01-14祁海霞

黑龙江科学 2021年21期
关键词:显性隐性学习者

祁海霞

(东北石油大学秦皇岛校区,河北 秦皇岛 066004)

随着网络教学应用的日益广泛,教师们逐渐意识到,以传递显性知识为主的理论类课程比较容易通过线上教学的方式开展,而以传递隐性知识为主的实践类课程却相对困难。本研究重点关注以下问题:隐性知识能否通过网络途径传递?如何传递?

1 隐性知识

英国著名的哲学家、物理化学家波兰尼(1958年)在《个人知识》中提出了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的概念。显性知识是可以通过书面文字或图形、数学公式来系统表述的知识,而隐性知识是不能系统表述的知识,是做某事行动中所拥有的知识[1]。

显性知识通常可以“言传”,如:学生教材上面的理论知识,可以通过面对面授课的形式传递。而隐性知识“言传”起来则比较困难,更多的要依靠“意会”,如:游泳,对于游泳的诀窍很难详尽地表述清楚。正如波兰尼(1958年)所言“我们知道的永远比我们能够言说的要多”,这也刚好体现了人类思维与语言之间难以逾越的鸿沟。

日本学者野中郁次郎(2005年)认为,隐性知识通常包括技术层面的非正式和难以明确的技能、手艺、诀窍及认知层面的信念、领悟、心智模式等。隐性知识广泛存在于现实教学中,尤其是在实践类课程及理实一体化类课程中,即便是纯理论类课程中也一定会存在隐性知识的成分,如:价值观等。

隐性知识具有缄默性、个人性、情境性、优先性等特征。其一,隐性知识不能被系统的表达决定了它的缄默性;其二,隐性知识脱离不了认知主体,往往与个人的经历密切相关;其三,隐性知识是与特定情境相结合的,体现了人们对特定情境的综合把握;其四,隐性知识较显性知识而言具有优先性,一切显性知识都有默会根源[2]。

2 网络教学传递隐性知识的特点及优势

隐性知识虽难以传递,但并非不能传递。莱芙和温格(1991年)在《情境学习:合法的边缘性参与》中展示了新手在共同体中通过耳濡目染、心领神会做边缘性的工作,逐渐从师傅那里获取诸如技术技能等隐性知识的过程。野中郁次郎(1995年)也在他的SECI模型中提到了从显性知识到隐性知识的内化以及从隐性知识到隐性知识的共同化。因此,隐性知识的传递有两种方法,分别为师傅带徒弟及面对面交流。

大量实证表明,网络教学能有效传递隐性知识。2001年,Malhotra通过研究得出结论,认为某个公司能够将网络信息技术作为人们相互交流的媒介,将全球范围内零散分布的研发团队进行组织,构建一个虚拟团队,并且将火箭引擎的相关改进技术进行研发。在此基础上,Malhotra认为,团队内所有成员的写作是取得成功的关键性因素。个体所拥有的隐性知识,通过网络得到了充分共享,同时在不断的交流碰撞中变得更为完善。由此可见,运用网络教学来实现隐性知识的传递是完全有可能的。

与传统的知识传递方式相比,网络教学在传递隐性知识时,会呈现出截然不同的特点及优势。

网络教学可以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为学生创设虚拟情境。网络课程让知识通过多元化的方式进行呈现,在生动的文字、图像、视频结合之中对知识进行隐喻,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隐性知识。通过网络技术,可以构建出虚拟的学习情境,帮助想要交流的人们进入与知识主体相同的情境内部,从而对隐性知识拥有更深刻的领悟。

网络教学可以营造轻松的课堂环境,促进学生隐性知识的共享。网络教学开展过程中,学生与教师分处于不同空间,这消除了传统课堂中学生的紧张感,学生更愿意分享自己的观点。同时,学生分享的观点可以以文字的形式储存并被相互看到,更促进了学生彼此之间的交流与反思。

网络教学拓展了学习的时间与空间,为隐性知识的传递提供了有效保障。网络教学的学习时间更灵活,学生可以随时开始学习。网络教学内容的时效性更长,内容可以复看,学生可以通过边复看边体验的形式,逐渐掌握必须通过行动做出来的隐性知识。网络教学突破了传统课堂的固有空间,使更多人可以参与进来。

教师可以借助虚拟情境的力量,帮助学生们领悟及体验,同时运用相关的网络通信工具实现共享和相互交流,从而使传递隐性知识的目的得以达成[3]。

3 网络教学传递隐性知识的策略

3.1 通过视频交流传递隐性知识

在网络教学中,视频内容的交流和视频形式的交流可以相互配合,共同帮助隐性知识的线上传递。

视频内容的交流是指师生互传视频的交流。既然隐性知识是通过行动做出来的知识,那通过感官了解如何做就显得至关重要。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将自己掌握的技术技能等隐性知识通过行动做出来,并录制成视频直接发送给学生,让学生直观感受到隐性知识的存在。同时,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可采用同样的方式,将自己课上掌握的知识做出来并录制视频发送给教师,让教师判断自己是否真正掌握了隐性知识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意见。

视频形式的交流是指师生之间的视频在线交流,如:教师可以通过钉钉直播、腾讯会议、ClassIn等网络平台,通过语言的形式,将自己未能言尽的隐性知识尽量表达出来。根据波兰尼的观点,隐性知识的默会性决定了其不能被充分表达,但并非完全不能表达。实践证明,隐性知识可以被部分表达。

3.2 利用网络交流工具挖掘隐性知识

网络交流、分享、协作等工具软件日新月异,如:网志Blog、Tag标签、Rss阅读、社会书签、共创Wiki、人际网联Wealink等。对上述交流工具进行有机整合,创设与网络课程教学相关的聊天室、论坛、专题讨论模块、互动评价模块等,能够让实时交流或非实时交流得以达成,思维碰撞不断在交流过程中出现,参与交流的个体的隐性知识也逐渐被挖掘出来。

在网络交流工具中,学习者能够利用Wiki的知识关联功能,在相同的主题下发表自身的看法,同时与其他的学习者进行交流,在交流中不同学习者的思想得到激发,最大程度地挖掘出知识主体头脑中尚未表达出来的隐性知识,然后运用Wiki的社会链接功能,构建要讨论的知识的交流群,让更多人参与到知识交流的过程中来。不仅如此,Wiki还可以对交流过程及学习者的学习过程进行忠实记录,促进学习者展开反思,从而将隐性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4]。

网络交流工具的整合和利用,可以建立虚拟空间的学习共同体,促进隐性知识的共享及显性化。

3.3 创设虚拟情境促进隐性知识的理解

利用网络自身所拥有的虚拟现实技术,可以让学生和知识展开直接的“对话”,让学生身处接近真实的虚拟情境内部,在虚拟情境中更好地开展隐性知识的学习活动。在虚拟情境中,学生们可以控制与知识“对话”的进程,保证自己的学习进度在可接受范围内。虚拟情境拥有强大的交互性及沉浸感,成为了隐性知识的载体,帮助学生们将显性知识内化为隐性知识。从具体角度而言,学生们利用虚拟情境完成一系列相关联的学习活动之后,对重要因素之间的关联进行描述,解释他们所观察到的现象,最终将虚拟世界里体验到的现象和所形成的见解,转变、归纳到一个充分变化的真实环境中去。学生们对自身的问题有了直观的理解,在拥有实质的基础上更高效地完成对隐性知识的学习。

猜你喜欢

显性隐性学习者
让“隐性课程”会说话
浅析书籍设计中的“隐性”表现
输注人血白蛋白可以降低肝硬化患者显性肝性脑病发生率并提高其缓解率
论高中语文隐性知识教学策略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青年干部要当好新思想的学习者、宣讲者、践行者
显性激励与隐性激励对管理绩效的影响
关于现代设计应用中中国元素的显性和隐性表现
巧抓“隐性”表达 精彩“显性”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