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赛促学”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21-01-14刘国敏

黑龙江科学 2021年21期
关键词:以赛促学艺术设计竞赛

刘国敏

(东北电力大学艺术学院,吉林 吉林 132012)

1 高校参与设计竞赛的背景

通过“以赛促学”的形式进行环境设计教学,国外也一直在进行这方面的探索研究。1947年,在西班牙进行了全国性的技能比赛,赛后达成了以职业技能大赛为引领,强调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大力支持年轻人参与竞争,激发年轻人对职业的热情的共识,从而推动艺术设计教育的发展和设计者之间相互交流经验。国外艺术设计教育课程实用性强,与未来职业联系密切,强调设计的对象是大众,要为大众服务,要符合大众的生活方式,要以人为本,强调学生的个性发展,支持学生参与专业技能大赛。各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都紧密联系产业发展,根据院校的具体情况、办学性质以及产业发展,可通过赛事的引领有针对性地培养设计专业人才。

近年来,我国设计院校十分重视设计观念的培养以及设计思维的训练,各种设计大赛层出不穷。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 [2015]36号)中明确指出:积极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活动;支持高校举办各类科技创新、创意设计、创业计划等专题竞赛。鼓励创新,发展个性,追求原创,这成为了当今艺术设计教育工作者孜孜追求的目标,也为深化高等教育艺术设计教学改革和构建可持续的艺术设计教育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和方向。

2 “以赛促学”推动课程改革

现代设计教育的发展,传承了德国包豪斯的设计教育的理论体系,即教学、研究、实践三位一体的现代设计教育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学生不但能够学到更多的专业知识,而且具有较高的专业理论素养,还可以熟练掌握实际操作能力[1]。“以赛促学”的本质要求是指在环境设计专业教学的过程中,将环境设计赛事、艺术设计教与学合为一体,通过环境设计大赛内容进行有目的性的设计专业理论学习、专业设计实践活动,从而调动学生对环境设计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在环境设计方面的创新思维和实际动手能力。“以赛促学”教学模式的建立是符合新时代需求的教育教学方式,通过“以赛促学”把环境设计思想和设计概念变成现实,把抽象的设计理论变成具体的物质形象。通过设计竞赛能够提升学校自身的研发设计能力和知名度,使学生在设计实践过程中掌握技术发展规律,认识艺术设计的本质,通过设计实践由感性入手,培养未来设计者的探索和创造能力,使环境艺术设计更贴近人性,推动环境艺术设计教育的良性发展。

3 “以赛促学”教学模式的构建

教师要教“课”,不要教“书”,教师必须进行二次教学设计[2]。伴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设计专业教育规模在快速扩张的同时,也暴露了一些不足,重设计技法,轻能力培养,这直接影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环境艺术设计大赛除了必要的理论外,更多的是转向解决实际问题,以便不断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和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

3.1 明确竞赛目的

作为市场经济体制中应用性较强的现代环境设计专业教育,该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就应该积极参与市场分析实践活动,及时获取最新的市场信息反馈,以便及时充实、更新原有的专业知识结构,有效调整环境设计教学理论。学生和教师要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综合系统沟通,让建立的知识结构不断更新,能够适应信息社会的飞速发展,使教学信息网络能够形成良好循环,以保证学生经历了四年的在校专业学习之后,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时能够沉着选择。在艺术设计教学中,可以将环境艺术竞赛题目引入课程之中,合理有效的与课程教学各环节结合在一起,包括对材料、工具、机械的感受和把握,以及设计的构思和创造性的想象,进而对竞赛项目进行设计,这既能锻炼学生灵巧的双手,又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3.2 注重专业内涵延伸

通过“以赛促学”引导学生进行自我管理和主动学习,拓展专业内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提升学生自主学、动手学的能力。教师应结合课程安排,将所教的课程与赛事结合,通过“以赛促学”将课程及教学内容向产业链两端延伸,有利于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生产能力,形成环境设计专业与其他相关学科交叉融合的课程体系,强化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协调适应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3.3 实践与创新并重

在实践教学课程中,将环境设计的赛、教、学融为一体。教学中必须要将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压缩部分认知性、验证性实验,增加综合性、设计性、自主创新性实验与实践。要做到实践与创新并重,专业与行业对接,校内外、课内外结合,打造教学与赛事互动的实践教学模式。在教学中设立竞争意识的目的是将选拔代表院校参加相关全国性的环境设计比赛作为重点,选拔考核的标准是以符合社会尤其是与企业相关的实际设计为目标,以此选拔出优秀的环境设计作品代表学校参加竞赛。

3.4 作品展的常规化、制度化

环境设计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让学生把所学知识和技法转化成一种设计的能量、意识和自觉行为的能力,成为高尚的环境艺术设计人才。环境艺术设计作品参赛后通过展览的形式及时对竞赛结果进行汇报。设计作品展具有常规化、制度化,能够展示学生的课程学习效果,使课程教学的品牌效应得以打造和扩大。可以聘请企业设计师来校点评设计作品,探讨艺术与设计发展的潮流和前沿性问题,启发学生创新思维,使课程教学的针对性、时效性得以增强,使环境设计专业的教与学更加贴合企业实际,趋向市场化需求。

4 结语

“以赛促学”教学模式是适应市场需求人才模式培养的关键环节,通过赛事的形式把教学与实际的项目融合在一起,避免学习的单一化。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应强化实践教学,选择具有实践性、启发性、典型性的赛事及项目,让学生在认知基础和情境模拟的基础上,依照教学内容进行实践,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专业赛事和项目中并主动思考,能够学会发现并提出问题,在实际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既为通识教育提供了丰富全面的横向课源,也为环境设计专业方向深化教学纵向发展空间提供了共享课程资源。通过这些专业赛事和项目,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环境设计专业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及创新创业能力,使专业理论学习在实践中得到检验。通过建立环境设计“以赛促学”的教学机制,有针对性地培养环境设计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有效拓宽学生的知识广度,开阔学生视野,提升设计创新思维能力,使环境设计专业教学的开展迎来新局面。

猜你喜欢

以赛促学艺术设计竞赛
2020丝绸之路数学竞赛
《星.云.海》
《花月夜》
创新思维竞赛(3)
敢拼才会赢
高职学生对“双证融通”和“以赛促学”认知度与参与度的现状研究
创新思维竞赛(6)
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混沌之美”解读
“我爱海洋”知识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