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思政教育与专业教学融合的实践性研究
——以《平面图像处理》课程为例

2021-01-14牛英群

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专业课育人思政

牛英群 刘 静

(邯郸职业技术学院 计算机系,河北 邯郸 056005)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中做出的重要指示。座谈会中提到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教育教学中去,但是如何改革教学模式,如何与专业课教学紧密结合,是一个有待深入研究探索的问题。

一、课程性质与思政教育的意义

《平面图像处理》是我院数字媒体应用技术专业的专业核心课,是动漫制作技术、软件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通信技术等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具有开课专业广、学生人数多的特点,课程覆盖面和影响面大;课程开设时间为第一学年,是学生进入大学以后最早接触的专业类课程,将思政融入学生接触的第一门专业课程当中有利于达成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维融合的教学目标;作为图形图像处理软件课程,是很好的思政教育载体,能够更好地将专业知识与思政元素相融合,对培养相关专业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和独特优势。

一段时间以来,我们在课程建设中普遍存在着一种观念,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政课程的专属权利和义务,专业课的目标仅在于教会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所谓大道无形,办好一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每一门课程都应当在教学设计上牢牢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个政治方向,自觉地将其融入课堂教学全过程,使其成为全体师生的价值追求和自觉行动,实现思政教育的润物细无声。此外,在专业课程当中融入思政元素,更容易获得学生的情感认同、职业认同,使思政教育更加具有针对性,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实现了思政教育的多角度、全覆盖。

我们在修订《平面图像处理》教学大纲的过程中,以学生职业技能要求为出发点,在尊重课程自身特色和建设规律的前提下,充分挖掘其育人功能,从知识、能力、素质三方面制定了课程的培养目标,以思政元素“催化”专业知识教学,力求实现价值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的三维融合教学目标。

二、思政教育在专业课教学中的融入

1.家国情怀的融入

培育“爱国、自强、理性、守法”的家国情怀,是课程思政教育的重要内容。其中,爱国是核心,自强是根本,理性是导向,守法是基本要求。我们在课程设计中融入培育家国情怀的元素和案例,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树立正确的爱国观,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历史使命感,帮助其认清我们面临的形势和主要任务,明确自身的责任、使命和理想,更加客观理性地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2.工匠精神的融入

工匠精神内涵较广,如爱岗敬业思想,精益求精的态度,以追求完美的理念开展各项工作,形成专业的职业素养,实现自我价值等。同时创新精神也是重点,在工匠精神中必不可少,表现为专业领域创新、行业创新等,从匠心转变为匠魂,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优质人才。高职院更应该在专业学习过程中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在专业学习中对学生精神思想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帮助学生树立正确道德观念,以提升学生综合素养水平。

(1)充分挖掘本土红色教育资源的育人价值以及传承专业发展、学校发展历程中“老师傅”“老工匠”等爱岗敬业、乐业奉献、精益求精等基因,利用“五四青年节”“七一党的生日”“八一建军节”等传统节日,让学生完成相关主题的宣传品的设计作业,推进具有本土化特色化的红色教育资源融入专业课堂、进入学生头脑;

(2)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培育学生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我们在教学设计中融入了职业道德和职业法律法规的思政元素,让学生利用专业课上学习的软件工具,设计制作一些宣传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的宣传册。让学生在专业学习的同时,培养他们遵纪守法的意识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操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从社会发展和个人价值实现的交汇点上思考人生,增强其职业认同和责任担当意识,激发学生为家乡建设贡献力量的意愿。

3.生命价值观的融入

如今是信息化社会,网络化进程和经济全球化趋势都进一步加快,在我国高校校园中涌入了越来越多西方的社会思潮。但是,大学生的辨别力和自制力都不够强,受到网络环境中鱼龙混杂的思想的影响,其价值观念悄然发生了改变。其中,部分大学生因为这些思想的影响而树立了错误的生命价值观。这些学生把生命看作是没有意义的过程,不积极、主动地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甚至因为无法处理遇到的困难和挫折,开始怀疑自己的人生或者想要放弃自己的生命。我们通过在教学过程中融入生命价值观的元素,让学生设计制作一些主题积极向上、弘扬主旋律、歌颂生命等主题的海报,帮助大学生树立积极的生命价值观,辩证地看待生命、提高对生命认知,增强大学生的生命情感、坚定大学生的生命意志。

三、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

1.教师的思想意识不到位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实施主体,教师的政治素养和育人意识对课堂思政教育效果具有决定性的影响。打造一支具有自觉“德育意识”和过硬“德育能力”的专业教师队伍,是确保专业课能够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协同育人”的人才资源保障。我们部分教师对于课程思政的认识不足,专业课当中课程思政教学方法单一,不能把思政元素很好地和专业课程相融合。对此,学校层面可从加强对专业教师的思想政治引领着手,将课程思政要求融入新教师上岗培训以及教师常态化学习培训中;可以出台相关政策,加大对课程思政改革的项目申报、专项资金等的支持,激励广大专业教师自觉、自愿地投入到课程思政教育的改革中。培育教师的“课程思政”新理念,明确价值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的三维融合教学目标,改变过去专业课只注重“授业、解惑”而忽视“传道”的局面,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强化教师的育人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2.教师思政教育能力不足

思政元素在专业课讲授中的融入,时机很重要。它并非简单的叠加,而是在专业知识基础上的升华,流于刻意则事倍功半。我院《平面图像处理》课程为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动漫专业、视觉传达等多个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其专业方向的不同导致学情的差异,思政元素与专业的融合点也必然存在不同。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在充分了解学情的前提下,结合各自课程的特点,灵活把握思政教育的引入点,开展针对性强的思政教育。这种能力的培养非一日之功,除了教师个人的努力外,课程团队的共同探讨、和同行的广泛交流、优秀案例的分享展示等能够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3.解决措施

打造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坚持言传身教,以身作则做好思想引导和行为示范。教学团队由专业课教师与思政课教师共同组成,共同探讨思政元素切入点,提升专业课教师的思想政治素养和思想政治教育能力。

我们通过《平面图像处理》课程的课程思政探索,将教学内容与思政元素有机融合,学生更清楚地认识到专业学习与国家需要、社会需求、地方发展的关系。学生对于教学模式认可度高;近年来,毕业生和实习生受到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同行评教分数都在 90 分以上。同时拓宽了对学生进行价值引领的重要渠道,充分发挥了专业教学在育人中的主渠道、主阵地地位,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收到了协同育人的成效。加强了学生专业知识的积累和专业素养的培养,提高了学生对专业课学习的兴趣和热情。通过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和思政元素的有机融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提升了竞赛引领的能力培养意识。

将思政元素有效融入专业知识当中是当代高校教学改革的重大课题,各高校都在积极推进课程思政的改革,通过深入挖掘专业课程的思政融合元素,精雕细琢打磨课程教学内容。作为课堂实施的实践者和塑造学生灵魂的工作者,通过这种教学模式,我们在讲好专业知识的同时,又提高了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给原本沉闷的知识点带来更多的活力与生机,将工匠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科学观等无声融合进去,真正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

猜你喜欢

专业课育人思政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中职《医护英语》与专业课的结合教学探索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微信在中职汽修专业课教学中的探索与运用
他们用“五招”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