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藏罗布林卡建筑格局形成与特征研究

2021-01-14孙丽娟

黄河·黄土·黄种人(华夏文明) 2020年11期
关键词:藏式达赖喇嘛格桑

□孙丽娟

一、概述

西藏罗布林卡,位于拉萨市布达拉宫西南约2 公里处,为达赖喇嘛的夏宫,是历代达赖喇嘛夏季处理政务的场所。它始建于18世纪40 年代达赖七世时, 经过两个多世纪的扩展,罗布林卡已形成为一座融藏汉建筑为一体、宫殿和园林建筑风格有机结合的大型建筑群。 1988 年1 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 年11 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拉萨布达拉宫历史建筑群的扩展项目。 (图1)

图1 拉萨布达拉宫历史建筑群位置关系图

罗布林卡的建造过程, 自七世达赖喇嘛兴建乌尧颇章开始, 至十四世达赖喇嘛修建达旦明久颇章(新宫)为止,历时200 余年。 罗布林卡呈东西向、长方形,全园占地面积为40 多万平方米, 整体分为三个区:宫前区、宫殿区和林区。东部为宫前区,包括入口和威镇三界阁之前的前园。 中部为核心部分的宫殿区, 根据功能要求,结合自然环境,构成不同的景观,分为格桑颇章、湖心宫、金色颇章、新宫。 西部为林区,是以自然丛林野趣为特色的金色林卡林区。 (图2)罗布林卡的园林布局,既有西藏高原的特点,又吸取了内地园林的传统手法, 运用建筑、 山石、水面、林木组景,创造出不同的意境,是西藏自治区最大的一处古典园林, 具有极高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

图2 罗布林卡总平面图

二、初建时期的建筑格局

罗布林卡所在地, 原是一片流水潺潺、林木茂密、飞禽走兽出没、拉萨河故道流经之地。 (图3)这片荒芜之地有一眼泉水,七世达赖夏季经常到此沐浴,治疗疾病。1751 年,七世达赖喇嘛最早于此建起乌尧颇章,1755 年又建格桑颇章。 新建的格桑颇章,系七世达赖喇嘛以自己的名字命名。 自七世之后,历代达赖喇嘛未执政前, 均在罗布林卡习经、修法。 后来,这里逐渐成为历代达赖喇嘛处理政务、消夏避暑的主要活动区域。

图3 罗布林卡和拉萨河故道的位置关系

罗布林卡在七世达赖喇嘛初建及八世达赖喇嘛增建时的建筑格局,是以格桑颇章为主体的一组建筑群。 它包括乌尧颇章、格桑颇章、威镇三界阁等建筑。 其中,乌尧颇章是罗布林卡最早的一个建筑,各个房间均有当时著名画师精心绘制的壁画。 乌尧颇章,为一层平顶藏式建筑,坐北面南,平面呈长方形。 下设可进入地垄, 其上为殿堂。 东侧,设踏步登至殿堂,踏步北即是地垄门。 西侧,是达赖喇嘛的一间专用厕所。前部西南约5 米处是沐浴处。 该建筑是达赖喇嘛沐浴后休息的场所。 室内地面用木地板, 墙体用石砌, 室内墙体表面绘满壁画,柱、梁、椽、望板、装修均为木质,多用杨木。柱、梁、墙为承重体系。椽子铺设方向为东西向,其上铺望板、卵石,屋顶用阿嘎土夯筑。 地垄中间,砌东西方向地垄墙并开两门, 其上选用自然材截面较小的圆木作梁,铺设由木棍和树杈组成的柴栈及卵石,夯筑阿嘎土。

格桑颇章,是该区的主体建筑,为藏式三层平顶建筑。 建筑平面呈“凸”形,面积645 平方米。坐北面南,从南到北依次为:前廊、前殿、神台、后殿1、后殿2。 前廊及前殿为一层,前廊平顶,前殿设玻璃气窗,高于前廊。 神台上为二层走廊。 后殿1 和后殿2以上为三层。 大殿内西侧,设有木梯,可登至各层和三层平台。 前廊、神台、后殿1 和后殿2 下有地垄,地垄暂无法进入。 前廊、前殿、神台地面,均用阿嘎土夯筑。 结构,采用墙柱梁混合承重, 木柱通过其上替木承托木梁与各墙组成该建筑的承重体系,承托屋顶荷载。 墙体均为石砌。 柱、梁、椽、望板、装修、窗均为木质。 椽子铺设方向,依开间而定,其上铺望板或柴栈、卵石结合层,屋顶用阿嘎土夯筑。

威镇三界阁,又叫“康松司伦”,位于格桑颇章后东侧,系八世达赖喇嘛初建,十三世达赖喇嘛时期曾进行扩建。 为重檐平顶藏式建筑,坐西向东,东面是宽阔的广场,藏历雪顿节时在此演出藏戏,达赖喇嘛坐在二层观看。 威镇三界阁南北两侧,连接格桑颇章区院墙。 一层东面是面阔三间的门廊,中间是正门,两侧各有一个偏门。 进入大门,两侧分别有一间门房,绕过门房,两侧均有木楼梯可登至二楼。 二楼殿堂面阔三间,两侧各有一偏房,东、南、北三面均为落地玻璃窗,窗可拆卸,视野开阔。 门房南北两端,依院墙建有墙廊,平顶,可作观戏使用。 威镇三界阁虽为藏式平顶建筑,但东面两层各角分别作金色金属飞檐翘角,将藏式建筑与汉族建筑巧妙地结合在一起。 其平面呈长方形,结构采用墙柱混合承重形式,木柱通过其上替木承托木梁,梁与各墙组成该建筑的承重体系,共同承受来自椽、望板及屋面的各种荷载。

由此可知, 罗布林卡的早期建筑群,源于七世达赖喇嘛夏季沐浴疗养的初衷,其后陆续建起以格桑颇章为中心, 包括乌尧颇章、威镇三界阁这样的一组建筑群,其功能是达赖喇嘛夏季处理政务、消夏避暑及满足娱乐需求。

三、发展时期的建筑格局

八世达赖喇嘛时期,在格桑颇章的基础上向西新建以水体景观为主, 供达赖休憩、游玩的一处自然园林:湖心宫。 园林中心,是一个东西长41 米、 南北宽96 米的方形池塘,塘内从南到北依次分布三个小岛,被藏族群众形象地称为瀛洲三岛。 湖心亭(伦珠噶采)、西龙王宫分别坐落在中间和北端两个岛上,其他建筑,如东龙王宫(鲁康厦)、持舟殿(准增颇章)、汉物库及各类高大乔木分布在园林四周。 园内石径曲折,环境幽静。(图4)池中波光潋滟,亭台倒映,远处雪山皑皑,白云悠悠,组成一幅绝妙的高原山水画。 十四世达赖喇嘛时期, 逢藏历每年的五月五日,均在湖心宫院内举行隆重仪式,庆祝达赖喇嘛的诞生日。

湖心宫是藏式建筑与汉式建筑良好结合的典范,由一组以湖心亭为主体的建筑群组成,包括湖心亭、西龙王宫、东龙王宫、持舟殿等建筑。 其中,湖心亭建筑外形与内地水榭类建筑类似,为仿歇山式建筑,琉璃瓦屋面。 西龙王宫位于湖心亭北侧,为四角攒尖顶结构,屋面虽用黄铁皮包裹但也做出瓦垄形状,是祭祠龙王、卜算吉凶活动的场所。 这两座建筑在外形结构及材料方面,均有明显的内地特点。 像歇山、角梁、斗拱、琉璃瓦等内地特色的因素,在两座建筑上都有突出的使用。 湖心亭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7.51 米,南北宽5.24 米,坐西向东,面阔三间,进深两间,南部设外廊,单层歇山琉璃瓦屋面。 台基高0.55 米,坐落在池塘中凸出水面高1.35 米的月台上,月台四周布置有大理石的栏板望柱,栏板的雕刻手法精致细腻。月台南部有一较开敞的空间,游人在此徜徉,观赏湖中景色。 湖心亭明间,设两扇隔扇门,两次间及后檐、 两山面均为带有木雕的花板。四周共设木柱10 根,柱头上搭设木梁,木梁上立瓜柱,瓜柱承托脊檩。 建筑内部梁枋之间,安放有木制斗拱,斗拱为较简单的一斗三升结构。 屋面为黄色琉璃筒板瓦,筒板瓦规格尺寸及瓦方式与汉式建筑基本接近,但正垂脊上放置的小兽造型及滴水瓦的形状、图案等局部处理上又独具藏族特色。

西龙王宫平面呈方形, 四周带外廊,边长8.87 米,坐西向东,室内面阔进深均为一间,东侧设门,其余三面设窗,台基高0.42米。 外廊为一层平顶藏式结构,廊柱及墙体做支撑体系,传统阿嘎土屋面。 室内为二层重檐结构,由顶棚分成上下两层空间。 无柱,墙体承重。 纵横梁放置在四面墙上,梁上立瓜柱,瓜柱支撑层层檩条。 屋面覆盖黄铁皮,外观做成瓦垄状, 仿汉式建筑的琉璃瓦屋面,四角略有翘起。 二层檐部每面安放平身斗拱两朵,转角处各一朵。 斗拱结构与内地建筑有很大不同,仅在正心枋以外做出层层拱及大斗、小斗等木构件,正心枋以内则没有斗拱构件。

持舟殿位于湖心亭西30 米, 是一座传统藏式建筑,局部二层,坐西朝东,南北长12.5 米,东西宽8.8 米。 依进深方向分为前厅及后殿两部分。 前厅为单层,是一个较开敞的空间, 台基边立有大理石的栏杆望柱。前厅的南侧是一个小房间,以前曾是达赖喇嘛的厕所,前厅北侧为楼梯,自此可进入后殿二层。 前厅与后殿之间由板门分隔。 后殿为二层, 是历代达赖喇嘛读书修持之处,中间立有12 根木柱,沿三面墙布满经架,经架上密密麻麻摆满了经书,墙壁上绘制有精美的壁画,柱上置替木及梁,梁上放椽。 二层为达赖喇嘛的卧室和存放法器之处。

八世达赖喇嘛时期,罗布林卡建筑群在格桑颇章的基础上向西扩展。其中,主体建筑湖心亭融藏汉传统建筑之韵, 恰是八世达赖喇嘛时期西藏地区民族和谐、 社会发展的历史缩影。 湖心宫格局,体现了汉藏文化的相互交融, 同时也反映了藏式园林独特的理论特点以及藏族群众传统的审美情趣。

四、鼎盛时期的建筑格局

1922 年, 十三世达赖下令修建金色颇章,并扩建了湖心亭、休息室等建筑。1926年,又修建了格桑得吉颇章。 至此,罗布林卡成为十三世达赖喇嘛处理政务、讲经、消夏避暑等的主要活动区域,也是整个罗布林卡建筑群藏、汉建筑元素高度融合的时期。

金色颇章区,位于罗布林卡西北部,主要建筑有金色颇章、格桑得吉颇章、大净厨房、小净厨房、凉亭、吉美曲溪颇章和藏兵营等。在金色颇章区,建筑与园林有机结合,别具匠心。 金色颇章在参天古树的映衬下,显得更加幽静、庄严、肃穆。 这一独特的藏式三层平顶建筑, 其南面和西面外出的抱厦,则是仿汉式的铜瓦顶, 显示了藏汉建筑的融合。 金色颇章西边的格桑得吉颇章,为藏式平顶二层建筑,但在藏式落地窗的窗檐上却挂有汉式瓦挑檐,用简单的斗拱支撑。 其东边的高台与仿汉式的抱厦,也都显示了藏汉两种建筑风格的巧妙结合,形成一种令人耳目一新的风格。 另外,格桑得吉颇章西边的抱厦, 与金色颇章东边的抱厦遥相呼应,使整个建筑群既和谐统一又各有特点,显示金色颇章区当时就有了统一的规划,功能分区及构成体系极尽完善。1993 年,因城市建设发展,建筑群中的藏兵营被拆除。

金色颇章,是罗布林卡金色颇章区主体建筑,建于1922 年,坐北面南,建筑平面呈“凸”形,建筑面积1968 平方米。 建筑为藏式三层平顶,从南到北依次为前廊、抱厦、前殿、神台、库房。前廊,为藏式平顶。抱厦,为仿汉式铜皮屋顶。 二层,为小经堂。 前殿一层、 中心局部高两层, 仅在南面设玻璃窗,既有利于采光又有利于防寒。 神台及库房以上均为三层。 大殿内西侧,设木梯可登至各层和三层平台。 前廊、前殿和库房地面均用阿嘎土夯筑。 神台地面为木地板。 结构采用墙柱梁混合承重, 木柱通过其上替木承托木梁与各墙组成该建筑的承重体系,承托屋顶荷载。 墙体均为石砌。 柱、梁、椽、望板、装修、窗,均为木质。 椽子铺设方向,依开间而定,其上铺望板,卵石结合层、屋顶用阿嘎土夯筑。

格桑得吉颇章,位于金色颇章西侧。 建于1926 年,坐北面南,建筑平面呈“凸”形,面积690.7 平方米。 此宫为藏式二层平顶房,窗上出檐均为仿汉式屋顶形象,下用简单斗拱支撑。 东面出抱厦,也是仿汉式屋顶形象。 远远望去,格桑得吉颇章为典型的藏式建筑,走近一看,多处充满了汉式建筑元素。 这显示出,汉文化对十三世达赖喇嘛的影响颇深。 格桑得吉颇章为墙体和柱梁混合的承重体系,上承椽、栈木和卵石,屋顶夯筑阿嘎土。

吉美曲溪颇章,位于格桑得吉颇章西侧,十三世达赖晚年一直居住于此, 直到1933年在此圆寂。 吉美曲溪颇章为单层平顶藏式建筑,平面呈“L”形,长12.5 米,宽12.1 米,高5.5 米,面积274.9 平方米。 石、木混合结构,墙体为石砌,柱、梁、椽及望板、门窗均为杨木,地板为核桃木,屋顶面为阿嘎土夯筑。一层下面设有地垄,地垄高1.77 米,在建筑东南角设有两个地垄入口。 东、南、北三面均设多个玻璃窗,以便于采光。 建筑入口设在北立面,与其附属建筑相对应。 建筑内部,依其使用功能分为三大部分:东侧房间为达赖喇嘛接待客人及诵经的地方, 西侧为住房,北侧为卫生间。

金色颇章区南面,有一个动物园,是当时十三世达赖喇嘛放生动物的场所。 罗布林卡动物园占地4000 平方米, 拥有14 种130只动物,其中大部分为青藏高原所特有的野生动物,如国家二类保护动物白唇鹿、马熊和斑头雁等。 此时,罗布林卡建筑的汉藏融合风格进一步发展, 园林意境更为浓郁,动物园建筑被首次引入,西藏封建农奴主生活的奢靡进一步显现出来。

五、文化交融时期的建筑特征

十四世达赖喇嘛于1954 年建造达旦明久颇章(新宫),至1956 年竣工。 该宫是中央人民政府资助兴建的。 新宫区,位于罗布林卡的中北部,是十四世达赖喇嘛习经、修炼密宗、处理政教大事、会客、休息的场所,主要由达旦明久颇章和一些附属建筑组成。 宫区内四周围墙高大,道路笔直,花草繁茂,绿树成荫,由篱笆整齐分割的苗圃果林,花香扑鼻,硕果累累。 达旦明久颇章的藏文语意是永恒不变宫。

从外观上看,达旦明久颇章呈典型的藏式风格,屋顶饰法轮幢幡,外墙上部白马草一周饰有“八相徽”“七政宝”等。新宫区的其他单体建筑,基本上都是围绕达旦明久颇章布置,包括办公平房(电影放映、外宾接待、住宿)、花房、花工住房、水塔基座和进出新宫区的四个大门。 在达旦明久颇章西侧,穿过篱笆苗圃和拱形的玫瑰花架,有一处小型园林。 园林中有人工湖面,围绕人工湖有石桥、假山、不规则的戏台以及鹅卵石铺就的林间小路。 人工湖的上游,为三叠式的小型瀑布, 泉水通过叠置的山石坠落在湖池,发出滴滴答答的泉水声,湖水又从池北泻闸中漫泛式地灌溉了周围的草地。 在戏台的不远处,湖水的西侧,绿树掩映着一小块空地,这便是当时达赖喇嘛听泉音、 看藏戏的地方。从整体看,这处小园林深受汉式园林艺术的影响,既有曲径通幽的巧妙,又有诗情画意的意趣。 但新宫区内沿路设置的整齐篱笆苗圃,以及达旦明久颇章前的喷水池、园林内拱形的花架、漫泛式的灌溉方式,又明显带有欧式园林特点。 而园林中依西墙随意而设的戏台,则又显示着藏族的个性。

达旦明颇章(新宫),是一座二层藏式平顶建筑,由佛堂、护法神殿、修行室、经堂、会客室、卧室、卫生间等40 多间房子组成。 该建筑坐北朝南, 东西长37.56 米, 南北宽32.17 米,建筑面积2064.66 平方米。 宫殿的一层正南为主入口,七级台阶,东西两侧各有一个通向新宫区后面办公平房方向的小门。 一层以阿嘎土地面为主,南部东南角是达赖喇嘛会客厅,西南角为达赖喇嘛的休息室,北部各房间都为库房。 二层南部各房间为木地板,北部各房间为阿嘎土地面,其上都铺满厚厚的手工地毯和卡垫。 二层是达赖喇嘛主要活动地区,设有经堂、密宗室、会客厅、办公室、书房和卫生间等各种功能的房间。 在二层北面正厅“噶丹曲果林”的两侧,分别有38 平方米的天井, 使室内外空间完美结合。 该殿的结构形式是,以墙、柱、梁承重,上承过木、椽、望板及阿嘎土屋顶。 因为建筑年代较晚,内部构造和建筑材料也都较其他宫殿科学和先进。 为扩大大经堂和小经堂的内部空间,采用了减柱的方法,上部使用钢梁以承载木椽和屋面。 钢梁被包镶在木梁内,然后在木梁上装饰华丽典雅的传统藏式纹饰。

达旦明久颇章布局复杂、 装饰性强、宗教色彩浓厚,堪称近代西藏宫邸建筑的典型代表,室内的布局装饰有着浓厚的宗教色彩和藏式特点。 宫中的壁画装饰,由301 幅组成,讲述了藏族祖先由猴变人、西藏和平解放、毛主席接见十四世达赖喇嘛等上下数千年西藏的重要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描绘了藏族的起源,历代吐蕃国王传记,还有西藏佛教宁玛派、噶当派、萨迦派、噶举派、格鲁派各派创始人和一世达赖至十四世达赖的传记,以及以寺院的发展为线索的各派系的形成过程等。 每组壁画下都有藏文说明,可达史书之功效。 “艾邦格吉”经堂,是达赖喇嘛修炼显宗和密宗的场所。 另外,宫殿中金器银像、堆绣唐卡、手工地毯、欧式沙发、木雕桌几……件件皆为艺术珍品,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新宫区作为罗布林卡重要的活动场所,它的建筑和园林融汉藏文化元素与西方造园手法为一体,是中西方园林艺术特点以及藏式审美传统结合的良好典范,进一步体现了新中国成立以后藏式文化和现代文化的交流交融,藏式园林格局不仅保留有藏文化的特色,同时还富有引进现代文化的鲜明时代感。

六、结语

罗布林卡规模宏大, 是一座集园林建筑、宫殿建筑、高原动植物、历史文物、民族民俗文物于一体的多学科、 多门类的博物馆,向人们展示了西藏独有的自然、历史、人文等风貌。 同时,因为受城市发展和人为干扰较小, 完好地保留了原创时期的格局特征。 有鉴于此,它具有极高的历史、科学和艺术的研究、观赏价值,是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值得永久保护。

猜你喜欢

藏式达赖喇嘛格桑
论五世达赖喇嘛对西藏绘画发展的影响①
藏式元素在休闲农业景观设计的体现研究
中央高层曾多番争取达赖喇嘛
简述罗布林卡格桑颇章陈设幢幡的保护与修复
难忘的格桑花
“藏式”年味:“洛萨扎西德勒!”
糟糕鱼
四川传统藏式餐饮空间设计的材料应用研究
藏式吉祥文样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