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影配音与单元主题深化

2021-01-13张浩宽

教育·教学科研 2021年12期
关键词:模态语境评价

张浩宽

(一)“最优输入”的特点

克拉申在《PrinciplesandPracticeinSecondLanguageAcquisition》书中提出,学生的二语学习的输入内容是要能够被学生理解的,无法被理解的信息是不能够被学生习得的。同时克拉申认为二语习得的输入内容应该是学生感兴趣的,是和学生知识背景相关的。这也就给教师的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在外语教学中,教师既要让课堂学习的内容能够被学生理解,又要为日常的有意义训练提供学生感兴趣的、相关的背景信息。

(二)先行组织者的教学策略

美国心理学家奥苏泊尔在20世纪中叶提出了“先行组织者”这个概念。“先行组织者”是指教师为学生提供一些概括水平较高、知识范围较广的材料,学生可以用自己原有的方式对其感知和表达,能做为学生习得新知识的起始点,帮助学生把新旧知识关联从而更好地理解陌生知识。“先行组织者”顾名思义就是要在核心任务开始前呈现,教师在课堂中对主题语境呈现和文化意识升华之前可以寻找合适的媒介作为先行组织者。

(三)输出假设理论

Swain的输出假设理论对原有的二语习得理论进行了大幅度的批判和革新,提出了语言的输出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学生需要使用目标语言进行课堂产出,只有可理解性的输入会导致学生的听读能力较好,而对于口语和写作能力的培养实效不高。二语习得的过程中,学生对目标语言的语音、语法知识的掌握需要在特定的情境中,只有这样才能对知识更好地进行后续的巩固和运用。Swain认为大量输出的最终目的就是语言自动化,而电影配音的准备过程和产出过程正好对应语言输入和输出,学生能在活动中逐步实现外语的流利性和流畅性。

(一)“看”与多模态教学

信息时代的到来后,跨文化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也发生了变化,《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将“看”设定为所要培养过程的语言技能之一。语言技能中的“看”指的是在多模态语篇中的图形、表格、动画、符号以及视频等理解意义的技能,教师需要协助学生将此技能融入进个性化的表达中。

多模态是指视觉模态、听觉模态、触觉模态、味觉模态和嗅觉模态,在日常语言教学中更多应用的是前三种模态。多模态教学就是教师基于不同媒体,引导学生对目标信息进行不同层面的感知,提升学生对语言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电影视频的使用可以调动学生的视觉模态和听觉模态,学生在观看电影片段的过程中调动多感官,在特定的语境中进行看、听技能的培养。

电影配音能够做到课堂中听说结合,同时又能够满足“看”技能的培养。台词的记忆背诵、原声音频下的语音习得、未知词汇的情境化感知,电影配音伴随的大量语言输入能够提高学生对目标语言的听觉敏感度、语篇理解能力,而配音活动的产出环节又能够提升学生的“说”的能力,可见电影配音活动不失为多模态教学下的一种优质路径。

(二)深化主题语境,培养文化意识

1.主题语境的教学意义

语言学习最重要的就是探究主题意义,教学材料的主题语境对教学实施和教学目标的落实有很大的作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提出“英语课程内容是发展核心素养的基础,包含六个要素:主题语境、语篇类型、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学习策略。主题语境主要由人与自我、人与社会和人与自然组成,包含了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领域等内容,主题语境不仅规约着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的学习范围,还为语言学习提供意义语境,并有机渗透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2.当前课堂存在的问题

当前中学英语教育课堂中,教师对于课程主题的导出方式过于单一,主要有图片和对话的呈现方式,学生无法在短时间内感知教师呈现图片或对话的意图。多数中学教师将学生所有课程内容的习得放在自己为中心的课堂中,一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仅仅在课堂中引出教学材料蕴含的主题语境是较为突兀的。

模糊的教学主题会影响学生对于目标语言知识、技能、文化的习得和运用。基于教材的主题意义的探究是培养学生文化意识的关键方式,因此没有良好的主题呈现道路的铺设,学生对于主题语境中所蕴含的中外文化知识的掌握,对语言学习活动中文化内涵的理解是较为困难的。

3.以电影配音为优化方案

外文电影具有真实的目标语言环境、丰富地道的语言内容,包含目标语言国家的文化、历史、人文习俗等信息,对课堂教学有辅助意义。

参考高中英语人教版必修教材,每本书包含6~8个单元,每个学期教材单元主题的更换频率适中,大约为2周一次。假定班級人数为50人,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分配的形式,将学生分成12组,每组3~5人,每两个组分别独立进行教师分配的电影配音任务。学期开始的第一节课教师应该运用多媒体资源向学生演示电影配音的流程,明确配音任务所要完成的事项。教师在归纳出课堂的主题意义和文化意识后,寻找相关的电影,并且提前一周布置学生观看电影后的相关任务,学生可以有周末时间做充足的准备。教师要求学生完成的事项汇中必须包含语音模仿,语境内涵和文化背景探索,台词背诵脱稿演出,其余事项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教材做出优化增设。主题意义模糊的教学环境下,教师可以将外文电影作为一个优先解决的方案,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为了能够较好地为单元主题语境铺设道路,衔接课堂语言教学,电影配音活动的运用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1.角色分配:学生主导,教师引导

电影配音活动为小组活动,活动中包含着多种多样的任务,每个学生在小组中扮演的角色不会完全相同。其中最为突出的是,配音片段中会有不同的演员角色,角色的台词数量也会不同,这也就导致学生在准备过程中所花费的时间不同。在教学过程中会碰到两种学生,一是愿意通过表演展示自己语音能力的,二是不愿意将精力分配在小组任务上的,因此学生主导任务分配不是完全放任的,而是在教师引导下的。在学生自主完成角色分配过程中,教师应该适当介入,考虑到不同学生的能力范围,聆听学生的意愿,在遇到冲突的时候教师需要尊重多数的意见,缓和少数人的消极情绪。

2.影片选用的科学性和高贴合度

教师对相关性影片的选用是有效完成配音活动的重要前提。科学性指的是影片的内容应该是健康的,更为重要的是,影片应该有具有丰富充足的语言内容,能够激发学生的原有语言图式,能够提升学生对词、语音语调、轻重音的把握度。设计该活动的最终是为了主题语境和文化意识的培养服务的,因此与教材主题内涵和学生生活有高贴合度是有必要的,影片与单元主题语境的贴合程度会直接影响学生对课程内容的习得进度。

3.制定评价标准,以评促教

评价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内心标准对学生的配音活动进行积极性的评价,提高后续小組的行动力以及学生的外语学习热情。教师需要根据电影配音活动的多维度设置评价量表,组织学生完成集体性评价活动,从而发现和分析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学生在评价过程中,主动思考自己是否对影片和课程教材有了初步把握,比较自己的语音语调与同学的之间存在的差异,以及观察其他组进行演出时存在的宏观问题进而改进自身,实现以评促学,以评促教。

(一)实施案例

1.教材单元选定与解读

本文选取了2019版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英语必修二unit3 THE INTERNET作为案例单元。单元中有不同的模块任务:写作任务为书写一篇关于网络安全的博客文章,听力内容为网络个人习惯,语篇阅读讲述的是互联网给人类带来的改变,单元信息技术运用的要求是学会科学使用英语学习软件和社交媒体。总结来说,该单元是以互联网的相关事项为主题语境,教材意图传递文化意识包括:培养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让学生意识到互联网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多种多样的改变,引导学生注意网络交际的合理合法性以及辩证地看待社交媒体的发展。

2.影片选择

影片选择2014年出品的《模仿游戏》,电影主要讲述的是“计算机科学之父”艾伦?图灵的传奇人生。二战期间,反法西斯同盟国为了破解德军的英格玛密码通信系统,召集了图灵等一批专家进行秘密破解工作。最终经历了数月时间,图灵制造出了一台名为“克里斯托弗”的计算机,成功破译德军的密码,为二战中战局的扭转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影片主要有两条故事线,一条为图灵的感情生活,从与成员琼?克拉克相恋结婚到认识到自己真正性取向;另一条则是对计算机的艰苦研发过程。

单元教学主题为互联网信息时代下的个人生活,因此选择第二条故事线作为配音题材,让学生感受“计算机科学之父”图灵在制造计算机时遇到的种种困难境遇,推进课堂主题的呈现。另外影片的男女主角为英国人,有着较为地道英文口音,适合学生进行语音语调模仿。

3.任务布置,学生准备阶段

选定的片段时间约为影片118分至124分,片段时长6分钟,主要讲述的是图灵小组运用制造的计算机破译了德军迷式密码后所发生的故事。破译密码后小组,知道了德军军队的所有动向,其中包括了德军的一次轰炸行动,而轰炸目标船只上的海军上尉正是图灵小组成员彼得的哥哥。如果通知船只逃离就会让德军意识到自己的密码被破译,如果放任轰炸则会丧失包括彼得哥哥的几百条生命,图灵小组五人在这个片段中演绎了争执和取舍博弈。

教师进行任务布置,学生依据教师的指引进行课前准备,主要步骤为:(1)学生在周末时间观看整部影片,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做一个对电影主题总结的陈述;(2)做好角色分配,片段中有5名角色,不同的角色台词数量不同,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喜好进行选择;(3)学生在一周时间内背诵教师提供的片段台词,查阅陌生单词和词组,熟悉台词,独自模仿影片中的语音语调,依据角色所蕴含的感情基调进行配音演练;(4)小组合作配音训练,成员聚集后在个人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合作配音学习,感知可能会发生的问题和错误,调整不同配音成员的开口时机,为呈现完美作品打下基础。

4.课堂表演阶段

该单元的第一课教师需要做好备课活动,把一半的课堂时间留给学生进行配音演出(20~25分钟)。首先学生对影片的主题简介和剧情铺垫,控制在3~4分钟,班级其余学生在熟悉电影剧情后小组就开始配音表演,电影片段的配音尽量以脱稿的形式呈现,教师应该有意引导学生不阅读台词。小组配音演出的整个过程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设备进行录制,方便学生回顾自己的模仿优秀程度和课堂表现里,改进自己的不足。

5.评价阶段

学生完成配音演绎后,教师应该给予多方面的积极评价,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借助评价和教师反馈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同时教师应该指出学生在配音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例如对影片主题理解的偏差,语音语调模仿的不足,缺少对角色情感的感知和领悟,小组组员配合不协调等。

教师评价不应该作为评价的主要阶段,教师需要充分突出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运用适当的评价方法和可行的评价工具,加强学生之间、师生之间评价信息的互动交流,促进自我监督式学习,在对演出小组的评价不断反思自身,总结经验,运用到往后的任务活动中。教师应该制定科学合理化的评价条目,集合成表格,引导学生依据电影配音活动评价表(表1)进行集体评价,并且邀请学生进行口头评述,真正做到教学评一体化,以评促学,以评促教。

6.总结及单元导入

学生完成电影配音活动及评价活动后,教师对电影内容和主题进行总结,作为互联网为单元主题的导入,引入教材中的单词和语句,开始有良好主题语境铺垫的教材教学。

英语新课标出台后,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成为了主要目标,教师要既要运用教学评一体化整合,听说整合等新颖的教学模式,更要将多媒体技术融入课堂中。电影配音作为较优质的辅助方案,在课堂上还原、创造真实的交际场景,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完成对单元主题的预先构建,深化对单元主题的理解和认识。同时,学生把握电影配音角色带来的喜怒哀乐,获取影片传递的目标语言文化知识,形成良性的跨文化差异认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沟通能力。

猜你喜欢

模态语境评价
语境与语境教学
主题语境八:语言学习(1)
主题语境九:个人信息(1)
多模态话语理论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与前景探析
模态可精确化方向的含糊性研究
基于滑动拟合阶次和统计方法的模态阻尼比辨识技术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