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注“小练笔”,落实“读写结合”,提升语文素养

2021-01-13王露丹

教育·教学科研 2021年12期
关键词:小练笔鼻子蜜蜂

王露丹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对写作的具体建议中提出“要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之间的联系,善于将读与写、说与写有机结合,互相促进。”写作的训练,还是要与阅读相结合,阅读是内化吸收的过程,写作是外化表达的过程,两者相辅相成。统编本语文教材的问世,提出了“语文要素”这个概念,由此,核心素养指导下的语文教学引发了教师的诸多思考,如何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發展,不仅是教师面临的新挑战,更是对课程育人目标在教材中的具体体现的落实。

笔者认为,虽然大家都知道阅读与写作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但对学生而言从阅读直接到写作是有难度的,那么,如何做好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的连接呢?我认为,“小练笔”无疑是一种好方法。“小练笔”能使阅读与作文有效贯通,不仅可以促使学生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消化吸收作者的表达方法,同时也能给作文以坡度,鼓励学生乐于动笔。而我所说的“小练笔”,一定是与课文学习有着重要关系,为课文学习服务的“小练笔”,因为“小练笔”只有从课文中获得滋养,才能建立“读写通道”,践行统编语文教材“读写结合”的编写理念。笔者以教育部审定的义务教育教科书(五四学制)五年级上下册中的“小练笔”为例,浅谈落实“读写结合”的实践。

开学初,我们五年级备课组的老师们拿到统编版教材后,对教材进行了学习要点的梳理,并且还梳理了五年级上下两册教材中的“小练笔”。

从中我们可以发现,每一次“读写结合”的设计都是与单元的语文要素有机结合的,都是课文内容的深化。叶圣陶先生说过:“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乎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联系。”笔者和备课组的老师们尝试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和鼓励学生把课堂内吸收的知识转化为写作能力,在动笔写作时对吸收的材料进行挑选,而后对选中的材料进行整合、修改、运用。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尝试来激发学生的写作积极性、训练学生的写作技巧、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从而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发展。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学科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结合。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文本时,要及时捕捉学生与文本之间形成的情感积聚点,适时地通过抓关键字词、朗读指导、想象说话等方式激起学生内心的情感波澜,让学生能入情入境并产生一种不吐不快的表达欲望。这些情感共鸣的产生或许是因为某个情节,或许是因为某种描写,又或许是因为一个标点……此时,学生思绪被打开,阅读文章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教师要抓住这个时机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抒发自己的内心情感,从而水到渠成地把阅读思维引向写作思维。

(一)巧用手法,激发兴趣

一个人一旦对某种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去创造,并在求知、探索、实践、创造中产生愉快的体验和积极的情绪。小学生好奇心强,爱表现,作为一线的语文教师,我们应及时发现和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因势利导,鼓励学生将自己的想法用形式多样的“小练笔”表达出来,这样一来,就能调动起学生的笔头表达兴趣。

《落花生》这篇文章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了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议花生四部分内容,着重讲了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通过谈论花生的好处,揭示了学习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课文通过借物喻人,告诉了读者“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从文章的字里行间,我们能感受到作者的表达蕴含着对落花生的敬佩之情,也传递出他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过程中,老师先引导学生说一说“竹子、梅花、蜜蜂、路灯”这些事物的特点,以及由此想到的人。在交流过程中,学生能抓住不同事物的特点与人物品质之间的关联来表明自己的观点,例如,由“蜜蜂”想到辛勤劳动的环卫工人;由“路灯”想到默默引路的老师;由“竹子”想到刚正不阿的文天祥、陶渊明;由“梅花”想到自强不息的司马迁、张海迪。讨论进行到这里,好像进入了一个瓶颈,学生一开始的兴致勃勃已经不再有,兴趣正在悄然流逝,因为他们后续的观点是大相近庭的。

这时,老师适时抛出了一个小游戏,在黑板上贴上蜜蜂的卡通形象,再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派一位成员上讲台抽取卡片,有的小组抽到了“家里”,有的小组抽到了“学校里”,有的同学抽到了“社会上”,有的同学……正在学生们交头接耳之时,老师顺势提问:“在不同的场合有不同的小蜜蜂,他们都很勤劳,请你们小组讨论,说说不同场合下的小蜜蜂各自的特点。”此时,学生的话匣子又打开了,他们各抒己见,比如:在家里,我发现我的奶奶就是蜜蜂,一天忙到晚,买菜、做饭、洗衣服、拖地板、打扫卫生,一刻不停;在学校里,我发现班主任王老师就是蜜蜂,她从早读到晚托,不是给我们上课就是给我们批作业、讲评,下课十分钟还要盯着我们的行规表现……学生各有各的想法,他们的交流是出自他们本心的想法,所以兴趣始终高涨,也为“小练笔”做好了铺垫。

此时正可谓是“思如泉涌”之时,在这样的思绪飞扬中尝试展开“小练笔”,学生不但没有愁眉苦脸,反而是满脸兴奋,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学生的“小练笔”也能让我们欣喜,他们先通过观察、结合生活经验、资料收集等方法来确定蜜蜂的特点是勤劳、自强不息、把自己的光与热发挥到极致,再用文字来表达他们对蜜蜂的喜爱与敬佩。而后,他通过借物喻人的表现手法,把人物和蜜蜂联系在一起,突出所写人物拥有的美好品质,字里行间蕴含着对奶奶、老师、环卫工人、交警叔叔等人物的敬重和佩服。教师没有手把手地牵引,学生没有刻意地去构思,就这样巧用小游戏,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愿意动笔,敢于尝试。

(二)联系生活,唤醒经验

叶圣陶先生曾说:“作文不是生活的点缀,而是生活的必需,跟说话完全一个样。”笔者认为,生活是习作的本源,脱离了生活的习作如同槁木,没有灵气和生命力。学生的生活经验不仅是习作素材的直接来源,还是他们分析、理解、审视等能力的直接来源,所以,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注重引导学生去联系自己的生活,唤醒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使这些生活经验为练笔所用,让“小练笔”能事半功倍。

《慈母情深》是中国著名作家梁晓声的作品,主要记叙了作者的母亲在非常困难的生活环境中日夜操劳、挣钱养家,自己克勤克俭、紧衣缩食,并不顾同伴的劝阻毫不犹豫地把钱拿给儿子去购买课外书的事。从日常的生活小事中体现了慈母爱子情深,以及孩子对慈母的感激和敬爱。课后“小练笔”要求抓住“鼻子一酸”来展开训练,基于文章中令人感动的母爱贴近学生的生活,老师重点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去弄明白为什么“我”会“鼻子一酸”,再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去写好自己“鼻子一酸”的经历。

教学过程中,老师引导学生去思考:是什么令“我”鼻子一酸?学生能通过入境体验、合理想象来感悟到作者当时的情感,他是心疼母亲赚钱辛苦而“鼻子一酸”,他是愧疚于自己要向母亲伸手要钱而“鼻子一酸”,他是感动于母亲只肯苦自己不愿苦他而“鼻子一酸”……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的生活经验被唤醒,情感共鸣被点燃,创作的欲望也完全被激发了出来,无论是因为感动、难过,亦或是被冤枉的愤怒,他们的“鼻子一酸”其内涵也就更丰富了。

在学生的“小练笔”中,我们能感受到他们对课文内容有了自己的感悟和理解,也实现了自己与文本的深层次对话,对“鼻子一酸”的感悟更深刻。而在练笔过程中,他们对场景的刻画,对人物细节的描写也都可圈可点。另外,五下第一单元中《少年闰土》的“小练笔”和习作单元中观察一位同学的“小练笔”也可以用同样的方法去引导和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去大胆地“以我手写我心”。

(三)调动思维,追求创意

胡根林教授曾说:“文学写作是学生尝试、体验、分析、研究语言,探索语言的运用的重要方面。”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中,教师应调动学生的思维,把文章中一些精彩的、含义深刻的、引起共鸣的词句拿来朗读、品味、思考,从语言形象、语言技巧、语言情感等方面进行读写训练。教师应引导学生去探究不同的语言能表达不同的情感,相同的语言在不同的语境中也能表达不同的情感等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如此激发学生的潜能,不仅能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而且能在理解的基础上触发学生的写作思维,从而使学生的创作更具创意。

丰子恺先生的《手指》一文,刻画了五个生动、鲜活的手指形象,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自然而然地联想到生活中一些类似的人。手指原本是再平常不过的了,但在作者风趣幽默的写作手法下,它们是那样的鲜明、灵动、富有灵气。课堂中,教师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自主探究阅读文本中那些拟人化的风趣幽默的语言,从而体会五根手指各自的特点。再请学生去交流自己属于哪一个手指,原因是什么。通过研读学生的思维更发散、更活跃,也更能体会作者“把事物当作人来写、把事物当作其他事物来写”的巧妙了。

教学过程中,老师先引导学生想一想:人的五官各有什么特点和作用,选择其中一个来写。在交流过程中,学生能抓住五官各自的特点和作用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如:鼻子俊朗,能保护我们的健康;眼睛明亮,是心灵的窗户;耳朵默默无闻,但是收集信息的高手。之后,老师再请学生思考:选定的五官之一当作人或当作另一種事物来写,相同点是什么?学生在交流过程中能抓住相同点来生成表达内容,如:鼻子就是一个健康卫士,为我们的健康保驾护航;眼睛就是领航人,让我们学习更多的知识,懂得更多的道理,找准人生前进的方向;耳朵就是……学生各有各的想法,他们不再喜欢人云亦云,他们追求有自己特点的“小练笔”来彰显自己的个性。正是因为教师的引导调动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不仅走进了文本,更通过对文本的进一步理解,生成了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展开了联想,拓展了写作思维,此时的“小练笔”训练无不闪现着学生和文本进行高阶思维碰撞的火花。

综上所述,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开展“小练笔”训练,不仅可以使学生在课堂上和文本进行深层次的对话,将文字的语言表达不断吸收、内化、创造,同时可以将学生的阅读思维引领至写作思维。在学生一个学年的“小练笔”训练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一开始他们对“小练笔”是畏惧的、缺乏兴趣的,他们不知道从何下笔。通过教师在课堂中设计小游戏来激发他们的动笔兴趣,再通过有针对性的训练让他们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直至第二学期后半段时学生追求个性化有创意的“小练笔”,学生的进步虽慢但却是真实的。“读写结合”并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而是需要教师用心去思考、去探索、去实践的,只有让“读”与“写”水乳交融、互为羽翼,我们的“小练笔”才能真正做到在以读带写、以写促读中慢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猜你喜欢

小练笔鼻子蜜蜂
你的鼻子超级棒
蜜蜂
浅谈小练笔在教学中的作用
课堂小练笔有效指导的尝试与探索
蜜蜂
打开学生作文思路的探索
巧借导图之力,有效指导练笔
蜜蜂
蜜蜂谷
鼻子和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