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家长需求的大中小一体化家庭教育指导课程实践探索

2021-01-13张晓冬

教育·教学科研 2021年12期
关键词:工作坊学段家长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指出要“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在儿童少年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2011年颁布的《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提出,将“适应城乡发展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基本建成”作为主要目标。2012年,全国妇联、教育部、中国关工委共同颁布了《关于指导推进家庭教育的五年规划(2011—2015年)》,进一步指出要“构建基本覆盖城乡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可见,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已经被提上议事日程,迫在眉睫。

学校和家庭是中学生生活和学习的两个重要场所,都对孩子的发展起到最大、最为直接的影响。202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法(草案)》第四条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是实施家庭教育的责任主体。政府、学校、社会为家庭教育提供支持,促进家庭教育。”

本研究确定了以下三个核心概念:

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是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对其子女实施的教育。即家长有意识地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和家庭生活实践,对子女施以一定教育影响的社会活动。

家庭教育指导:家庭教育的理念、内容和形式是需要指导,学校和社会应该承担起家庭教育指导的职能。

家庭教育指导课程:家庭教育指导应该是一门课程,内容涵盖孩子所有生活历程,指导对象年龄上应该包括学前(甚至孩子出生前)、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阶段的所有家长。

(一)研究目标

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编写有针对性的家庭教育指导读本,设计行之有效的家庭教育指导课程,并开展有针对性的家庭教育指导活动。

(二)研究内容

1.调查当前各年龄段学生家庭教育及家庭教育指导现状与需求;

2.编制不同年龄段家庭教育指导系列丛书,成为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各学段学校能直接使用的家庭教育指导教材;

3.设计并实施系列专题家庭教育指导课程。

(一)研究方法

主要采用调查研究法、文献资料研究法和行动研究法。

(二)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

通过文献资料研究,选择并确定研究主题为家庭教育指导读本编写与课程建设,组成由大、中、小、幼一线教师组成的研究团队。

2.实施阶段

实施阶段一(2017.6—2017.11)

调查研究,通过设计自编调查问题,了解目前上海市各学段学生家庭教育现状与困惑,撰写调查报告。

实施阶段二(2017.9—2018.6)

编写家庭教育指导系列丛书,分为学前、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共5册,以学生生活历程与重大生活事件为主线编写,分为典型案例、理论解读、专家分析、对策建议、延伸阅读等板块内容。

实施阶段三(2017.9—2018.12)

开发家庭教育指导课程,以“与孩子共成长”为指导思想,确定华高小学、罗阳中学、建平中学、同济大学四所试点学校,以家庭教育工作坊为主要形式,各学段开发并设计一到多门家庭教育指导课程,明确课程目标,撰写课程方案,确定课程内容,完善实施流程,组织实施并实践改进,形成可供推广的家庭教育指导课程。

实施阶段四(2017.7—2019.9)

开展面向社区或社会的家庭教育指导课程与活动,如利用区家庭教育指导中心组织实施家庭教育指导活动,开展家庭教育个别指导等。

(一)调查了解当前各学段家庭教育现状与需求,为后续实践提供依据

2017年11月在试点学校调查发现家长在学生发展各方面的家庭教育指导意愿与效能感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家长非常愿意指导孩子,但却普遍不知道该怎么指导。如表1所示。

被调查家长中超90%的家长认同“家庭教育需要指导”,见图1。图2显示近7成家长表示愿意参加学校组织的家庭教育指导活动,近3成家长不愿意,只有需求有针对性的家庭教育指导活动才会达到最大的家庭教育指导效果。

2018年11月针对全市范围内五个学段1328名家长从被调查者基本信息、家庭教育现状、存在的困难、指导需求四方面进行调研。调查发现小学、中学阶段家长对家庭教育指导最为关注;家庭中承担子女教育职责最多的绝大多数都是母亲,见图3;绝大多数家长认为自己在家庭教育方面属于民主型,见图4;家庭教育中观念相对一致,但小学生家长在学业方面不一致现象明显多余其他学段,见图5;孩子学业、情绪和身体健康是家长最关心的问题,困惑往往也在这些方面比较多,见图6,不同学段关注的焦点不同;近七成家长觉得存在家庭教育困惑,学前和初中阶段的家长困惑最多,见图7;有超过半数的家长需要家庭教育指導,且孩子学龄越低,家庭教育指导需求就越高;超过八成的学前阶段家长需要指导,主要为情绪管理、学业问题、生涯发展、人际交往等指导需求排名居前,见图8;在指导形式上需求依次为个别指导、专家讲座、家长沙龙等形式;更希望学校、专家、社会机构提供指导;频率上每月或每周一次,时间上首选周末。

(二)研发各学段家庭教育指导读本共5册——《与孩子共成长》文庫

本研究发现家长因不了解孩子而盲目担心、过于焦虑,因此由国家社科基金资助,上海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名师孙时进工作室成员通力合作,以学生生活历程与生活事件为主线着手编写了家庭教育指导系列丛书——《与孩子共成长》文库,分为学前、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共5册,内容板块上基本包括:典型案例、理论解读、专家分析、家庭教育对策建议、延伸阅读资料等,让家长了解孩子的生活经历、常见困惑与心理发展需求,学习如何面对教育困惑,丛书由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

(三)开发以工作坊形式为主的各学段家庭教育指导课程

根据调查中家长最关注的家庭教育指导问题,以“与孩子共成长”为指导思想,开发家庭教育指导课程,从四所试点学校家庭教育中存在的最大的困惑和最典型的问题为突破口,以家庭教育工作坊为主要形式,在各试点学校开发并设计一到多门家庭教育指导课程,明确课程目标,撰写课程方案,确定课程内容,完善实施流程,组织实施并实践改进。

如在小学试点学校华高小学开发“成长心路——亲子成长工作坊”,连续双周周五下午实施,共六次,主要针对低年级学生动作慢、作业拖拉、多动、贪玩、注意力不集中等状况分析问题,帮助家长学会正确、有效、科学的育儿方法,改善家庭结构和家庭成员互动模式,促进良好亲子关系的形成。在此基础上,开发了“阳光校园”系列校本课程:学生用书《阳光心语》、家长用书《阳光乐园》和教师用书《阳光花园》。

在初中试点学校罗阳中学开展4次针对全体家长的大型家庭教育活动及针对6个家庭开展专题工作坊活动,协助家长了解小学和初中衔接问题、青春期孩子心理特点,掌握与孩子沟通的技巧、学法指导、时间管理和生涯规划等。

在高中试点学校上海市建平中学,2017年11月邀请区精卫中心家庭治疗专家刘亮医生和学校心理教师张晓冬共同主持由65位家长通过网络报名参与的“手机成瘾”工作坊,从理念到策略得到了很好提升。2018年5月—6月,由同济大学心理中心副主任、家庭治疗专家姚玉红博士和张晓冬老师合作主持的“情绪管理家长工作坊”,以关注学生心理成长为重点,连续5次活动引导10位家长了解孩子与自身情绪状态、学会管理自身情绪和指导子女进行有效情绪管理。具体安排见表3。此后每一学期都针对家长最集中的家庭教育困惑设计家长成长工作坊,招募15—20名高一、高二或高三家长,通过连续4—5次活动,家长与孩子同学习,共成长,更新教育理念,学习教育方法,改进教育策略,改善亲子关系。据反馈,家长各种能力都有不同程度提高,对活动满意率高达100%。

在大学试点的同济大学,针对大学生陪读家长现象,连续举办多期“陪读家长减压支持团体工作坊”,每期12名家长参与。通过八单元的主题课程和活动,家长们获得以下成长:1.学习心理减压知识,增进压力觉察与情绪调节能力;2.练习有效沟通方法,了解孩子心身反应,提高陪伴质量;3.建立信任安全的氛围和环境,促进团体成员间的相互支持和接纳;4.发展更良好亲子关系和与学校的合作关系;5.拥有身为父母的能力感和控制感。

(四)面向社会开展家庭教育指导课程实践

此外,本研究集团队合力在区域层面项目组精心策划了“智慧爸妈·卓越宝贝·美满家庭共成长”0—18岁亲子“全覆盖”阶梯成长训练营等方案,其中“初中生青春成长亲子工作坊”已经在浦东新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向全区初中生和家长开放实施,获上海市未成年人暑期优秀项目;《读懂孩子,陪伴成长》在浦东洋泾港直播平台直播,《与使用手机的孩子相处》等主题在浦东陆家嘴、花木、高东等街道线下实施,《新生家长开学第一课》等在上海家长学校、上海教育电视台等面向全市家长开放。

1.为人父母要尽早做好准备,父母共同参与家庭教育。

研究中发现母亲主要承担家庭教育责任而父亲教育缺失,本研究呼吁每一个家庭成员都要承担起家庭教育职责。此外,亲子关系,夫妻关系等对家庭氛围的影响非常大,所有人都应努力营造温馨的家庭氛围,更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

2.呼吁形成社会协同的家庭教育氛围。

虽然我们在学校开展专题性家长成长工作坊能有效组织和落实,但是多数学校很难有精力也缺乏经过培训的有经验的专家团队去开发家庭教育课程,社会、社区和相关机构应该承担起这样的责任,利用周末组织家庭教育指导课程。各区县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可以成立由教育学家、心理学家、医生以及一线教师组成的团队,研发适合本区县不同学段家庭教育指导需求的课程,设计并实施各种家庭教育指导活动。

3.家庭教育主题网络微课程亟需开发。

现代学习方式变革带来新的挑战,家长更愿意自主选择并参与菜单式主题微课程,如能开发网络选课系统和网络课程,通过微信公众号或者APP进行推送,家长可以根据自身需求不受时空限制进行自主选择,线上和线下相结合自主选择参与,将会使家庭教育指导受众与效能更大化。

猜你喜欢

工作坊学段家长
放缓坡度 因势利导 激发潜能——第二学段自主习作教学的有效尝试
麻阳:相聚工作坊研修共提升
名师工作坊促农村教师成长
积累真素材 表达真情感 彰显真性情——第三学段作文指导教学策略探索
家长错了
赫山区小学语文工作坊促教师专业成长
家长请吃药Ⅱ
犯错误找家长
湖州试行普通高中学校学段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