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教融合视角下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问题与路径

2021-01-13虞凯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6期
关键词:现实问题教师专业发展产教融合

摘  要: 教师专业发展水平是职业院校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关键因素之一,是学校教育质量提升的动力源泉。高职院校要积极回应教育与教学改革,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合理规划教师专业发展。文章以产教融合为视角,剖析了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的现实问题,进而从制度保障、培养体系、平台建设、教师效能感提升等四个方面提出建议,旨在打造更加有效的教师专业发展的支持体系。

关键词: 产教融合; 教师专业发展; 现实问题; 路径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1-2153(2021)06-0074-05

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的基本办学模式,是职业教育发展的主线,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教师的专业教学,而教师专业发展水平是职业院校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关键因素之一,是学校教育质量提升的动力源泉。高职院校教师缺乏行业经验,在对接和适应当下技术变革与产业转型升级方面仍然是个较大的挑战。近年来,国家先后出台有关提升职业教育专业教师师资队伍的文件,如:《关于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2017—2020年)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切实提高职业院校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打造一支德艺双馨、结构合理的高素质专业化的师资队伍;《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对职业教育专业教师师资队伍提出了具体要求,要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组建高水平、结构化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多措并举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1];《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再次提出要建立健全教师职前培养、入职培训和在职研修体系,以“四有”标准打造高水平双师队伍[2]。可见,高职教师师资队伍建设及专业发展越来越受到重视。

一、产教融合与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的关联性

“产教融合”一词,在国家高度重视职业教育的政策下,成为职业教育发展的基本原则,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主要模式,已从职教政策深化到国家战略,全面迈向了新的阶段。产教融合是产业与教学的密切结合,是为了解决当前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之间不适应的问题。“产”是融合的基础,它代表着市场需求,发挥着引领作用,它并非是简单的工厂生产,而是以真实的产品生产为前提进行教学,其目的是为了“教”,一方面学生能够学到真本领和扎实的实践技能,另一方面教师能够教出真正的水平。“教”是为了能够培养出卓越的专业技能型人才,对“产”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产教融合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方向,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根本要求,对高职教师专业发展显得十分必要。这种人才培养模式要求把产业、行业、企业的先进技术、优秀文化及产业发展需求等融入高职教育教学过程[3],教学活动要与社会生产实践结合,才能保证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相互协调发展。我国产业发展已进入高速发展时期,高技能型人才是产业发展的关键,而人才的培养离不开高职教师,所以高职教师产教融合能力的培养与提升对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产教融合与高职教师专业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一方面,产教融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高等职业教育进入了高质量发展的阶段,其发展的外部环境已发生变化,职业教育之大变局进入加速的演变期,面临着重大的机遇和严峻的挑战。教师专业发展是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在产教融合背景下对高职教师专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教师应该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专业实践及教育教学理论能力,能够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模式、特点、规律有所认识,让学生专业理论和专业实践能力得到提升[4]。产教融合有利于教师自身教学业务水平的提升,众多高职院校实施教师挂职锻炼、访工访学、实践培训等有效方式,提供了较好的学习与实践平台,是促进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另一方面,高职教师专业发展又会对产教融合起到促进作用。理论与实践、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提升教师专业及实践能力,能够较好地促进产教融合的落实和完善。所以,产教融合引领促进高职教师专业发展,高职教师专业发展落实和完善产教融合[4]。

二、產教融合视角下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劳工组织发表的《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指出“教师工作是一种专门职业”[5],教师专业发展从此作为一个专门术语开始出现。对中国知网(CNKI)以“高职教师专业发展”为主题的文献进行检索,截至2020年4月17日,共检索到439篇相关文献,研究主题多集中在教师专业化、双师型教师、职教师资、产教融合等方面,研究成果较丰富。潘玲珍从产教融合背景下对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的特征及结构进行了分析,认为高职教师专业具有其独特的内涵和要素,是长期性和阶段性的统一,体现了教学、科研、企业合作等三大能力统合发展[6]。陈玉萍从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的特殊性要求提到高职教师既要具有较高的学科知识、专业技能和学术修养,又要具有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经验[7]。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编写的《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一书指出:“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个体专业不断发展的过程,是不断接受新知识,增长专业能力的过程,教师要成为专业人员,需要不断学习与探究来拓展其专业内涵,提高专业水平,达到成熟的境界。”[8]总体来讲,国内学者对教师专业发展的界定大致分为三种:一是理解为教师个体,内在的专业水平提高的历程;二是理解为教师的职前培训、入职教育和在职培训等;三是理解为教师个体从非专业人员到专业人员的成长过程。

职业教育已经上升为国家重点战略。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培养更多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是职业教育的宗旨。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是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重要模式,只有和企业合作才能使高职教育更具有特色。教师是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实践者,是培养高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人力资源。研究者对教师的专业能力提得更多的是“三能”:教育教学能力、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当下产业转型升级所需的高技术技能型人才对高职教师专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教学活动要与生产实践结合,人才培养要与产业发展融合,即“教什么”“如何教”的问题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内容。这些教师能力之间是相互联系的,教师除了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之外,还应熟悉高职人才培养规律,紧跟产业前沿,掌握前沿技术,提升实践技能,这也是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的内部结构,体现了专业发展的特征与核心价值。

三、产教融合视角下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的现实问题

(一)内涵认识不清晰,缺乏明确的教师专业标准

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是以培养“双师型”教师为主,使其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较强的实践技能,这是对高职教师的独特要求和本质体现。然而目前对高职教师专业发展内涵及边界的认识依旧较为模糊,尚未清晰区分高职教师与其他类型教师之间的专业发展,从而导致教师专业发展的现有体系与高职教师专业发展需求存在一定的距离。近年来,高职“双师”素质比例逐年提升,但缺乏完全规范和统一的评定标准。“双师型”教师概念不清,多渠道来源的教师知识能力起点不一,在一定程度上使得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目标定位不明确。另外,教师的专业标准是促进教师发展特定专业的基本标志,应包含教师资格准入、专业发展和职称评定等多个层次的标准体系[9]。实际上,我国对高职教师专业标准缺乏有效的标准细则,教师专业发展停留在表面,难以对教师的专业发展进行有实质性的指导。

(二)教师职前职后培养不衔接,缺乏完善的培训体系

高职教师培养是以“双师型”教师为目标,在产教融合视角下,高职教师专业发展需要有完善的职前教育和职后培养机制及培养体系,从而提升“双师型”教师内涵。高职教师主要来源于高校毕业生,缺乏行业、企业的一线工作经验,知识的应用能力及实践操作水平不高,极大地影响了高职教育质量的提高。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高职院校的一项重点工作。一方面,在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高职教师的职前教育和职后培养的分离脱节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缺乏系统的培养体系,从而造成了教师专业发展培养的脱节现象。另一方面,教师专业发展培养主体较为单一。完善的教师培养体系应该是政府、学校和行业企业协同共建,协同培养,而政府参与校企合作的相关制度不健全,行业企业参与的积极性也不高,学校则成为了教师培养的主体。许多高职院校实施精准培训,实施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计划、访工访学等计划,但是实施效果并不理想。师资培训最重要的还是需要将教师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进行有效的整合。教师缺乏专业实践培训项目,加之平常教学科研工作忙,深入企业进行实践的机会较少,因此,专业理论、技能与实践教学不能很好地融合。从某种程度来说,职前职后培养存在诸多问题,使得教师职业发展的路径不清晰,阻碍教师的进一步发展。

(三)校企合作不够深入,缺乏专业的锻炼平台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职业学校要积极与大中型企业合作建设“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完善职业学校教师实践假期制度,鼓励支持在职教师定期深入企业挂职锻炼[10]。高职教育的特定性要求教师必须拥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践教学能力,但是许多高职院校为教师提供专业的锻炼平台较为缺乏,难以真正落实产教融合师资队伍建设。“双师型”教师培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校企合作的深度与广度。一方面,学校和行业企业对深化校企合作在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教师通过下企业实践锻炼能够了解到行业现状与发展趋势,熟悉所教专业的新工艺新技术,在实践中巩固其专业理论知识;企业通过接收上门锻炼的教师,可以针对企业生产技术难题等开展合作,实现共赢。另一方面,学校现有的校企合作师资培养功能发挥不足,如笔者所在学校,也鼓励专业课教师到企业进行轮岗锻炼,积极拓展与当地企业以及省内其他大中型企业的合作,以签协议、定任务等方式同企业共建稳定长效的“双师双能”素质教师培养基地,但因教师专业背景不同,行业企业提供的与教师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实践岗位有限,专业的锻炼平台依旧缺乏。

(四)教师自身发展动力不足,缺乏自主发展的意识

内因是推动教师自身专业发展的关键,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动力在于教师专业发展意识,它是实现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基本前提。然而不少教师的专业发展动力不足,对自己的职业规划不够明确,自主发展意识较为薄弱。究其原因:一是学校考核及管理过细,高职教师很大部分时间用于完成教学、科研工作量,影响到教师專业自主发展,使教师自主发展的空间和时间受到限制;二是教师对自身缺乏严格的要求,没有明确的个人专业发展规划和目标,青年教师已经成为了高职院校的主体,教学和实践经验尚不丰富,家庭和事业等各种压力,加之考核激励制度的不完善,致使教师专业发展的积极性难以激发。

四、产教融合视角下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的推进路径

“十三五”期间,我国已经建成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职业教育体系,“十四五”时期职业教育要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充分的人力资源保障。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核心,高职院校应该从制度保障、培养体系、平台建设、教师效能感提升等四个方面入手,打造更加有效的教师专业发展支持体系。

(一)建立严格的教师资格准入制度,从源头上保障高职教师的综合素质

高职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系统动态化的过程,产教融合背景下如何培养既有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又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的高职专业教师?一要建立严格的教师准入制度。相比国外,我国高职院校教师入职门槛偏低,如德国,高职教师要具有博士学位,且有五年以上的专业实践工作经历,其中还要有三年以上的企业工作经历。澳大利亚对于新入职的高职教师,要求接受一年的岗前培训,并由主管部门和学校共同进行考核,其严格的教师准入机制,提高了高职教师入职门槛,从而提升了教师的综合素质。所以,我国教育行政部门要探索制定针对高职教师特殊要求的教师资格条例,完善教师准入的相关要求和考核周期,对不同类型专业教师要明确其考核内容,对于不合格的应淘汰,严把入口关。二要完善不同类型教师的专业标准。健全的教师专业标准能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制度保障,高职教师专业标准的缺失严重影响高职教师的质量,因此,建立分层分类的教师专业标准极为重要。教师专业标准可以划分为基本标准和具体标准两类:基本标准是从事高职教育人员都要求具备的最低要求;具体标准主要按公共基础课、专业课和实训课等进行分类,明确应该具备的条件,如职业资格等级与能力、从事具体专业领域人员要达到的要求等。所以,完善高职教师专业标准,建立严格的教师准入制度对提升高职教师整体素质和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二)创新实施职前培养与职后继续教育一體化,建立系统连贯的培养体系

系统连贯的教师培养体系是打造高素质师资队伍的重要保障。职前培养是教师职后专业发展的基础,职后继续教育又是职前培养的延续。职前培养不可能一次性满足教师所需要的全部知识,教师专业发展应该具有终身性和持续性的特点,所以要让职后继续教育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加油站”。高职院校要从教师专业发展视角出发,明确教师专业发展规划,建立科学系统的教师培养体系,如江苏扬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根据新入职教师的专业知识掌握程度,有针对性地制定“三期”(短期、中期和长期)的培养规划,帮助教师在职业生涯过程中获得专业成长,而且还根据教师个体不同需求开展个性化的培训指导[10]。但目前高职院校教师培养依旧是传帮带、专题培训辅导、短期国内外进修等模式。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应更多地将教师培训方式向实践性技能提升转变,校企合作项目开展、企业挂职锻炼、技术攻关和新产品开发等纳入教师培养内容,使教师专业能力提升从理论培训向实践能力培训转变,反哺教学,突出职业导向,从而解决职业教育与就业的脱节问题。职业教育离不开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教师培养需要政府、学校、行业企业多主体共同参与协同培养。所以,教师培养体系要加强职前、职后两者之间的联系,打破其分割、独立的局面,使职前培养与职后继续教育形成一个系统、科学、连贯的有机整体。

(三)深化校企合作,提高教师实践能力,搭建教师专业成长实践平台

校企合作是解决高职教师实践机会不足,提升实践技能的有效途径,高职院校要拓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广度和深度,除了为区域经济发展输送更多高素质技能人才之外,还要为教师提供教育资源,搭建教师专业成长的实践平台。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一是共建稳定长效的“双师双能”素质教师培养基地。按照“双证书”向“双素质”转变的思路,推进教师融入企业,提升教师个体“双师素质”,推动 “双师”教师队伍建设,鼓励专业课教师到企业进行轮岗锻炼,并将实践经历作为教师职称晋升的条件。二是实施企业科技特派员制度。充分利用派出单位的科研、教育、人才等优势条件,积极参与企业的技术研发工作,研究产业重大共性技术问题,能够结合自身专业和团队优势,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三是提升教师服务素养与能力。依托“政校行企合作,产学研创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拓展涉农培训项目,鼓励专业教师参与涉农培训项目,通过专题讲座、现场教学、实践考察等教学方式开展相关培训。四是落实专业教师企业轮岗制度。教师企业轮岗要深入企业第一线,结合项目计划内容,认真学习企业经验,了解行业动向和本专业相关科技最新发展动态。教师企业轮岗必须带项目进行,项目范围包括横向科技服务、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学改革等方面,项目必须具体,有可操作性。

(四)增强教师自我效能感,构建专业学习共同体,促进教师专业自主发展

教师自我效能感是激励教师从事育人工作的主观因素,是实现教师自主发展的内源性动力,有较高自我效能感的教师往往热衷于教育教学改革,致力于自身的专业发展。所以,一方面,要增强教师自主发展的意识。教师作为专业发展的个体,应该对专业发展持有不断进取的意识。教师专业发展需要教师主动学习,将学习过程中产生的思想、观点、方法运用于实践,解决实际问题。教师自身要探索多元有效的自我提升路径,制定个人发展的蓝图即职业生涯规划,明确专业发展目标和方向,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结构。另一方面,要提升教师对专业的认同感。创造机会,营造氛围,激发教师自觉参与专业发展活动的积极性,帮助教师形成自我规划、自我发展与自我提升的成长机制,领悟专业发展对于教育活动的重要作用,从中获得教师职业的幸福感。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A/OL]. (2019-02-13)[2021-06-20]. http://www.gov.c

n/zhengce/content/2019-02/13/content_5365341.htm.

[2] 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A/OL]. (2019-04-02)[2021-06-20]. http://www.moe.gov.cn/srcsite/A07/moe_737/s3876

_qt/201904/t20190402_376471.html.

[3] 贺星岳,曹大辉,程有娥,等. “双高计划”建设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的逻辑及推进策略[J]. 现代教育管理,2019(9):98-99.

[4] 陈章,熊江,陈在良. “产赛教融合”视域下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的价值逻辑与未来走向[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32):49-51.

[5] 陈霞. 教师专业发展的实效性研究[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6] 潘玲珍. 基于产教融合背景的高职教师专业发展[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5(2):160-161.

[7] 陈玉萍,王志明. 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及其途径[J]. 中国成人教育,2013(3):115.

[8] 教育部师范教育司. 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50.

[9] 杨润贤,李建荣. 论产教融合背景下高水平骨干专业建设中的教师专业发展[J]. 教育与职业,2019(12):58.

[10] 国务院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A/OL]. (2017-12-19)[2021-06-20]. 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7-12/19/content_52485

64.htm.

Connotation, Problems and Paths of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Higher Vocational Teacher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dustry-Education Integration

YU Kai

(Zhejiang Agricultural Business College, Shaoxing 312000, China)

Abstract: 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level of teachers is one of the key factors for vocational colleges to cultivate high quality technical talents, and it is also the driving force for the improvement of school educatio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should actively respond to education and teaching reforms,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faculty, and rationally plan 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teacher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integration of industry and education,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realistic problems in 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teacher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then puts forward path suggestions from four aspects: system guarantee, training system, platform construction and improvement of teachers' sense of efficacy, in order to create more effectiv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and support system for teachers.

Keywords: industry-education integration;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teachers; realistic problem; path

(責任编辑:程勇)

收稿日期: 2021-06-25

基金项目: 2020年度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项目“特征·结构·路径——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2020SCG295)

作者简介: 虞凯(1985— ),男,硕士研究生,副研究员,研究方向:职业教育管理。

猜你喜欢

现实问题教师专业发展产教融合
技术支持的农村教师专业发展
专家评价对大学英语教师课堂教学影响的叙事探究
利用云录播搭建教师专业发展研修平台
微视频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模式研究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产教融合提升课程有效性的思考
基于新课标的学生解题能力培养研究
企业成本核算与管理中的现实问题及完善对策
高中学生历史学习兴趣培养的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