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阅读中提升教师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初探

2021-01-12凡丽丹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156期
关键词:时间理解阅读

凡丽丹

【摘要】我们会发现阅读过程中有多种能力因素发挥作用,因此阅读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第一是要掌握阅读的方法,第二是掌握基本的科学知识。到了21世纪,不掌握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那么我们在阅读的过程中就会碰到许多问题,教师必须尽快掌握科学文化知识才能有效阅读。第三是提高阅读理解的能力,不管是书籍还是文章内容,里面都运用了一些表现、修辞手法等,需要我们的老师去发掘,去分析。第四是定时安排阅读时间,倡导书香生活。

【关键词】阅读;方法;理解;内容;时间

一、注重阅读方法,增加知识储备

(一)教师需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师在阅读书籍过程中,要明确阅读重点和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不可一味盲目地追求“量”变,而忽略了最根本的“质”变。据说毛泽东在读书的时候,很反对只图快而不讲效果的读书方法,对于一些文章,书籍,他都会仔细钻研,反复诵读。在阅读过程中,阅读者应养成学思结合、反复读的习惯、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善于发掘书籍中的重点,努力吸取其精华。如邀请本园阅读倡导者李老师分享“快速高效阅读”的方法,拿到书的第一时间应该先去看这本书的序言和目录,了解这本书大致讲的内容,哪些是已经掌握的知识,哪些是感兴趣的内容,从而确定读书的策略,哪里多用一些时间看,哪里快速的翻过。

(二)教师需要增加知识储备,丰富阅读内容

教师需要拓宽阅读领域,开阔眼界,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获取知识的渠道越来越多。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组织者、指导者,是幼儿最直接、最权威的榜样。作为一名当代的优秀教师,应保持对自身教学领域的研讨同时拓宽阅读领域,丰富教学内容,充分调动幼儿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尽可能的去发掘孩子潜在的能力,同时有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如:幼儿园除了创设教师阅读室、阅读角环境,还在洗手间、教师休闲场所、教师餐厅等所到之处都会创设一些温馨的阅读小角落。又如我们开展老师分享如何在家中创设小而美随处可拿可放阅读书籍的小角落,既促使自己多阅读也影响自己孩子阅读的金点子活动。

(三)教师需把书本知识融于实践中

如果单一的按照书本内容进行授课,那么整个活动将变得没有生气,是枯燥乏味的。亚克敦一生读了将近7万卷书,却一篇像样的文章都没有。有一位学者这样评价:“就像沙漠吸流水,虽然喝了一江春水,最后却连一泓清泉也没有喷涌到地面上。”对于幼儿而言,书本的知识永远是刻板的,可想而知幼儿的思维也不会受到太大启发。那么如何将书本刻板的知识转化为实践活动中,是一个老师需要认真思考、专研的问题。如我们组织老师开展分享了“和孩子聊天,并用其他的方法在日常生活中和孩子分享文字的乐趣,比如:唱歌、朗读、说唱、猜谜语、讲笑话、编故事、作诗等活动”“悬挂有趣的图片,用来和孩子聊天”“用生动的语言描绘有趣的场面”“鼓励孩子提问题,向孩子解释答案”“向孩子提一些问题,鼓励孩子去思考并讨论某些抽象的概念”等话题。

二、提高教师的阅读理解能力

阅读,是以理解为核心的认知活动,即以阅读的方式去领会和把握材料的表达形式和内容实质的思维过程,以确定材料反映的主要思想、观点和问题,从而为教师的精读做好准备。教师在阅读的时候,不仅要读懂文字内容,还要去探究材料中所运用的表现形式,表达手法、以及作者最后想给读者传达的信息等。只有我们充分掌握阅历理解能力,才能减少在阅读过程中产生的读不懂、读不通的问题。

(一)材料的思想性

现如今阅读材料范围非常广泛,有名人轶事、人物对话、法律法规摘录、社会热点话题、会议纪要等,这些阅读材料一般都具有一定的指向性、思想性。要理解这些材料,必须跳出对传统观念或习惯思维的束缚,从材料本身入手,善于思考,才能有所发现。

(二)注重材料的隐含性

阅读材料有的通过、寓言、故事自然或格言、社会现象介绍等表述方式,运用比喻、拟人等多种手法,体现出材料所具有的隐喻性。阅读者必须通过材料内容以及自己的阅读能力去挖掘出其实质含义,就能避免跑题、偏题的情况,从而真正理解阅读材料所要表达的真实含义。而明确关键语句的隐喻义,有时候就是文章中心内容的一把钥匙。

如果一篇文章分了多种不同的内容,我们要通过把握文章中的隐含的信息来找出内容的共同点,使文章立竿见影,中心明确。教师的头脑必须要灵活,活跃自己的思路,才能在一篇文章或一本書当中获得更多意想不到的惊喜。

三、办读书会活动,倡导书香生活

知识只有经过碰撞,才能酝酿出智慧的火花。借助读书会,我们分享着自己的所思、所想,交流着彼此的感受和心境,用这样的方式进行心灵的联接。以诚实之心,坦然接纳现实;以勇气之心,做好该做的事;以智慧之心,在危机中完成超越。

(一)共读一本书的过程,也是心在一起的过程

读书是一个很好的照见自己内心,让自己不再那么焦虑的好方法。正如林清玄所说“人不是向外奔走才是旅行,静静坐着思维也是旅行,凡是探索、追寻、触及那些不可知的情境,不论是风土,或是心灵的,都是一种旅行。

(二)共读一本书的过程,也是激发凝聚力和创造性的过程

教师们以级组为单位,组成了三个读书会,按照自己的节奏进行阅读。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我们不仅可以选择合适的图书,微信群也让异地读书成为可能。每周选择一天的某一个时间段进行共读,遇到特殊情况,时间可灵活调整。

(三)共读一本书的过程,也是让思想飞扬的过程

读书会由领读人负责。主要完成以下几件事情:共读人的召集、读书会的时间调控、共读过程中提出问题并引导教师不断思考。对于领读人来说,最重要的准备是“一份问题提纲”,或者一份关于共读内容的“思维导图”。其他人需要做的准备则是提前阅读本次读书会的内容,带着感受、思考来讨论。

教师阅读的最终目的为促进自身专业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建立更好的教育方式和方法。在这一层面上,哪些阅读能够立竿见影,哪些阅读能够细水长流,需要更深一步的探索与研究。

【参考文献】

[1]张颖.教师应该有读书习惯[J].山东.2010版(26).

[2]闫学 .阅读助教师实现精神突围[J].中国教育报,2011,6.

(责任编辑:刘屏婷)

猜你喜欢

时间理解阅读
谈科学故事促进学生对科学本质的理解
尹雪艳,永远的上海梦
偏远地区高三英语学习方法探究
时间消灭空间?
“时间”面前人人平等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语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骑驴”出发在思辨中前行
阅读教学:“吻醒”文本的过程
汤姆?提克威影片的审美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