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早期运动康复联合罗盖全对脊髓损伤继发骨质疏松的影响

2021-01-12钟文祥

中国伤残医学 2020年20期
关键词:骨质疏松症脊髓骨密度

张 维 钟文祥

(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广东 惠州 516001)

脊髓损伤是临床骨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骨质疏松是脊髓损伤后严重并发症之一,会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降低患者的生存质量。近年来,随着老年人口数量以及交通、工程等事故的不断增加,脊髓损伤的发病率有了明显上升,临床对其继发骨质疏松的研究也日益增多。药物治疗是脊髓损伤激发骨质疏松治疗的重要手段,罗盖全作为常见的治疗药物,在临床上有着较为广泛地应用,但大量临床研究表明单一用药的效果不理想[1]。有研究认为,机械应力被认为是促进机体骨形成的重要因素,机械应力是刺激骨形成和改造的关键性因素[2]。早期运动康复训练是施加机械力的主要方式,针对脊髓损伤继发骨质疏松患者,实施早期康复训练效果如何,是近来临床研究的重点。本研究纳入100例脊髓损伤继发骨质疏松患者至样本,通过对早期康复训练联合罗盖全的治疗效果展开分析,取得了理想效果。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脊髓损伤继发骨质疏松症的患者进行研究,均符合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根据数字随机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男24例,女26例;年龄35-78岁,平均年龄(56.32±5.47)岁;脊髓损伤病程1-6个月,平均病程(3.02±0.25)个月;Frankel指数分级A级31例,B级19例。观察组男22例,女28例;年龄37-76岁,平均年龄(56.19±5.35)岁;脊髓损伤病程1-6个月,平均病程(3.05±0.27)个月;Frankel指数分级A级29例,B级21例。经统计学分析发现,对照组和观察组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1)经脑部MR或CT诊断明确为脊髓损伤;(2)Frankel指数分级[3]A-B级;(3)签署知情同意书;(4)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1)合并严重心、肝、肾等器官功能障碍者;(2)合并老年性骨质疏松、营养不良、其他慢性病等其他恶性肿瘤等导致骨质丢失疾病;(3)合并妊娠期或哺乳期者;(4)合并精神系统疾病,存在认知障碍者;(5)依从性不高者;(6)基本资料不全者。

2 方法:对照组单纯采用罗盖全治疗:口服罗盖全,1次/d,每次1粒。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早期运动康复训练。(1)摆放体位:正确、合理地对体位进行摆放。早期阶段,以仰卧位为主,仰卧时背部垫厚海绵床垫。定期翻身,减少压疮,翻身动作轻、慢,绝对避免骨折部位旋转、侧弯、屈、过伸情况发生。合理地摆放四肢,做到屈、伸位交替摆放,尤其踝关节夜间穿T 型鞋,保持踝关节90°功能位。(2)呼吸系统感染预防:对患者的肺背区域轻轻叩打,鼓励患者尽量咳嗽。坚持“深度吸气-缓慢呼气”的原则,进行深呼吸训练、腹式呼吸训练。(3)感觉刺激输入锻炼:使用软毛刷,对瘫侧肢体或损伤平面以下皮肤进行刺激,30min/次,2次/d。(4)瘫痪肢体主被动运动:患者四肢均进行主被动运动,尤其是对于肌力残存患者,要鼓励进行主动运动。加强健、瘫肢体的肌力、运动功能训练。每天训练≥2 次,视患者具体情况控制好训练的量,一旦患者感到疲劳,立即休息。

3 观察指标:比较2组Frankel指数、骨密度(BMD)以及骨碱性磷酸酶(BALP)、血钙(Ca)、血磷(P)等骨生化指标。(1)采用改良的Frankel指数(ASIA脊髓损伤分级)评价脊髓损伤程度:完全性损害表示A级;不完全损害,损害平面以下(包括骶段)感觉功能存在,运动功能缺失表示B级;不完全性损害,在损伤平面以下存在感觉和运动功能,但大部分关键肌力在3级以下表示C级;不完全损害,损伤平面以下存在感觉和运动,且大部分关键肌力≥3级表示D级;功能正常表示E级。(2)骨质疏松评价及代谢指标:采用美国GE公司生产的Prodigy 型双能X线骨密度仪对腰3/4椎体、股骨颈、股骨下段、胫骨上段、胫骨中段、跟骨等部位的BMD进行测定,计算骨密度平均值。于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的当天清晨空腹状态下,抽取患者5ml静脉血,离心处理后保存,及时送检。BALA采用ELISA法测定,Ca、血P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全部试剂盒统一由上海抚生实业有限公司提供。

5 结果

5.1 2组Frankel指数分布比较:观察组E级占比高于对照组,A级占比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级、C级和D级占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5.2 2组骨密度和生化指标比较:治疗前,对照组和观察组BMD,BALP,Ca,P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3个月后,BMD,Ca,P水平均高于治疗前,BAL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3个月后,BMD水平高于治疗前,BALP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它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BMD,Ca,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BALP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骨密度和生化指标比较

讨 论

脊髓损伤的并发症比较多,骨质疏松症便是其中之一,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不仅会增加患者的病情程度,还会加重对恢复的影响。相较于废用性所致骨质疏松,脊髓损伤后的骨质疏松具有较为明显的特点,集中表现为以下2个方面:(1)破骨反应增强,骨吸收增强。(2)骨质疏松发生的部位以髋关节、股骨远端、胫骨近端等[4]。药物治疗是预防和治疗脊髓损伤继发骨质疏松症主要方法,罗盖全是骨质疏松症的常见药物,尤其适用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的治疗,具有较为理想的效果,但单一用药的效果仍旧受到质疑。

研究表明,针对脊髓损伤继发骨质疏松症的防治,施加外部“用力”至关重要,是刺激骨形成和改造的关键性因素[5]。现代运动学认为,对于脊髓损伤继发骨质疏松症的治疗,除了相应的用药治疗外,早期科学地实施康复性运动至关重要[6]。本研究尝试在罗盖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配合实施早期运动康复治疗,结果发现观察组Frankel指数有了明显改善,其中A级占比低于对照组,而E级占比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了早期运动康复的实施,有利于脊髓损伤程度的减轻。另外在BMD,BALP,Ca,P等指标方面,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BMD,Ca,P水平低于对照组,而BALP水平则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了早期康复运动对骨质疏松症的改善效果,这主要是因为早期运动康复时,可对肌肉形成刺激,促使肌肉收缩时发生骨应激反应,进而维持骨矿盐含量正常,而肢体运动的开展,有利于抗关节挛缩,这正是抗骨质疏松的关键。

综上所述,脊髓损伤继发骨质疏松症,采取早期运动康复联合罗盖全的治疗方式,不仅有利于脊髓损伤程度的减轻,还有利于骨密度的恢复,以及各骨生化指标的改善,具有较高的应用及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骨质疏松症脊髓骨密度
人工3D脊髓能帮助瘫痪者重新行走?
预防骨质疏松,运动提高骨密度
脊髓电刺激新技术让瘫痪患者恢复运动能力
QCT与DXA对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检出率的对比
猕猴脊髓损伤康复训练装置的研制
有些骨质疏松可治愈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骨质疏松症相关性研究进展
骨密度水平分三级
天天喝牛奶,为什么骨密度还偏低
骨质疏松症为何偏爱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