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筑艺术设计类工作营实践教学研究

2021-01-10韦自力

科教导刊 2021年21期
关键词:建筑设计人才培养教学

韦自力

摘要文章通过中国·印度尼西亚建筑设计联合实践工作营教学所呈现出来的主动探索与信息共享交融、主题训练与在地实践交融、团队协作与个性培养交融等多元化的特点,探讨触动学科发展的新思路和途径,强调跨界多元、融合创新的人才培养理念是构建适应国际环境、国内需求的新文科人才培养模式建立的基石和保障。

关键词 建筑设计 工作营 教学 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j.cnki.kjdk.2021.21.034

TheResearchonthePracticalTeachingoftheConstructionArtDesignWorkCamp

——Taking China Indonesia architectural design joint practice camp as an example

WEI Zili

(Academy of Architecture & Arts, Guangxi Arts University, Nanning, Guangxi 530022)

AbstractBased on the diversified characteristics of China Indonesia architectural design joint practice camp, such as the integration of active exploration and information sharing, the integration of theme training and local practice, and the integration of team cooperation and personality cultivation,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new ideas and ways to touc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discipline, emphasizing the cross-border and diversified teaching. The talent training concept ofintegrationandinnovationis thecornerstone and guaranteeofbuildinga newliberalarts talenttrainingmodetoadapt to the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 and domestic demand.

Keywordsarchitectural design; work camp; teaching; talent training

0绪论

创新教育是社会发展永恒的动力,也是高层次人才培养的核心。创新教育本着理想化的需要,为满足社会需求,进行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和模式的转型升级,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促使高校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和模式的不断变更,学科建设中进行专业课程的重组,把现代的信息技术融入进来,以交叉融合、协同创新、资源共享为主要途径,促进学科升级换代。今天新文科、新工科发展已成为高校教育的新热点、新方向,它将稳定而持续的为学生提供综合性、跨学科的学习机会,拓展创新人才培养理论体系和模式。

设计学作为新文科专业集群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必须具备一系列新的特征。首先是战略性特征,新文科要求学科建设能够根据国际环境的复杂性和国内形势的需要,服务我国社会领域的全面发展,体现出大国情怀和担当,奠定思想观念和精神层面的理论基础;其次是创新性特征,对传统学科进行转型升级,寻找传统文科领域的新突破,实现新文科人才培养的机制创新和模式创新;再次是融合性特征,新文科包含了多学科的交融与渗透,其关联性可以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开展,也可以在文工交叉、文理交叉等领域相互渗透;最后是发展性特征,事物的发展总是体现为一个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它存在着许多的不确定因素,这些因素的存在使问题的解决方式呈现多样化特征和无固定模式,需要通过诸多的實践和探索,去丰富和完善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这些都是高校人才培养应该思考的地方。

1专题性设计工作营教学模式促进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设计工作营教学是艺术设计类院校针对封闭式教学模式弊端而采取的多元化实践教学活动,这些实践教学活动围绕某一主题展开,用“走出去”“引进来”的方式邀请一个或多个学校参与,邀请与主题活动相关的社会专家们参与课题性教学、在地化实践,和院校的师生们一起进行主题实践创新,因而工作营教学活动是一种具有针对性的教学创新活动。

设计工作营活动时间不长,一般为一周时间,但其针对性强、效率高,教学内容交叉、多元,教学形式灵活多变,学生们可以在地训练,体验实践性教学的动态过程,通过实践的认知手段和途径去寻求问题的原创性解决思路,并且通过不同的媒介去开展设计的创新,这种密集化、高强度、短周期的实践教学方式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及协调能力都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近年来,国内外高校联合企业举办设计工作营活动颇为流行,如“中澳跨文化设计国际工作营”“ICID跨文化国际整合设计论坛暨工作营”“中国·东盟建筑艺术工作营”等等。国际工作营促进了国内外校际的交流与合作,鼓励学生用发展的眼光、跨领域的思维去理解设计,运用协同创新的模式去解决各种主题的专项案例,这一重过程的协作式教学对参与活动的学生来说是一次很好的实践创新体验,激发了青年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的开发,这种无固定模式的思维方式也体现了新文科人才培养的趋势和特点。

2中国·印度尼西亚建筑设计联合实践工作营概况及呈现

2.1工作营实践性教学的背景及过程

2.1.1工作营的实践性教学的背景

随着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举办地永久性落户广西南宁,南宁瞬间成为世界瞩目的中心,同时南宁也借助于东盟商业圈的中心地缘优势成为东盟区域经济和文化交流中心,2017年3月,由广西艺术学院倡议成立“中国·东盟艺术高校联盟”成立大会在广西南宁举行,该高校艺术联盟响应高等教育国际化趋势,顺应了高等教育國际化发展的时代化潮流。为中国和东盟国家搭建起一个广阔的艺术类高校合作平台,这个平台的搭建拓宽了联盟间的交流渠道,丰富了合作的内涵,促进中国·东盟文化艺术的互通与共享,增进双方艺术高校师生对彼此文化和艺术的了解,拥有跨文化交流的能力,彼此共享跨文化交流带来的成果。在这一背景下,广西艺术学院大力开展与东盟国家为主的国际交流与教育合作,如“中国·东盟音乐周”“中国·东盟舞蹈教育论坛”“中国·东盟建筑空间设计教育高峰论坛”等有影响力的国际化专业论坛,每年吸引五百余位国内外优秀艺术家到校访问,成为促进区域文化艺术和教育交流的三大平台。“中国·印度尼西亚建筑设计联合实践工作营”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开展的一次实践性教学活动。

2.1.2工作营实践教学过程

中国·印度尼西亚建筑设计联合实践工作营的活动安排:第一天,开幕式、专题性学术讲座,分别由广西艺术学院、广西民族大学、南宁师范大学、印度尼西亚马拉那达大学的教授、副教授和博士担任演讲嘉宾;第二天至第四天到桂林龙胜各族自治县龙脊景区的古壮寨、平安壮寨展开工作营实地调研活动,参观龙脊古壮寨生态博物馆,进行主题性工作营的资料收集和在地化设计工作;第五天、第六天在广西艺术学院进行主题创作的实践与交流,第六天晚上举行工作营设计成果分享会、活动总结和闭幕式。

2.2工作营实践性教学的特点

2.2.1多元融合与信息共享

联合实践工作营活动的参与院校分别由广西艺术学院、广西民族大学、南宁师范大学、印度尼西亚马拉那达大学的12位导师和三十位本科学生组成在地训练工作组,学生分为十组,打散组合,本院学生不能重复组合在一个小组,中·印两国的六位导师分别在开幕式上进行主题演讲并连同三位来自建筑设计企业的专家一起在工作营活动的分享总结交流会上对学生的设计作品进行点评。不同国度师生的组合与参与,丰富了工作营教学的内涵,工作营既是信息共享的平台,又是国际学术交流的平台,促进了双方建筑设计领域的交流互建。工作营活动的组织方式,体现出教学的多元融合与信息共享特点,这个特点不仅体现在参与的院校和参与的人员构成上,在工作小组的选题上也有体现。

2.2.2主题性训练与在地化实践相结合

联合实践工作营教学活动的地点安排在龙脊古壮寨、平安壮寨等传统村落里,活动的主题设定为“村落传统文化还原与再造实践”以及“景区民宿建筑的升级改造实践”,师生们实地考察、在地训练、针对性强。工作营以解决文化遗产保护、乡村振兴建设和传统村落旅游业态问题为导向,考虑传统村落发展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特点。从跨领域的现代教学思路出发,让工作小组成员自己选题,寻找介入传统村落发展的切入点,使工作营的训练呈现持续性、动态性的特点,使主题的训练活动始终处于思维发散的探索中。

主题性调研:根据传统村落的自然条件、文化属性、经济条件等因素出发,对传统村落中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民居建筑、村落道路、基础设施等进行调查访问和资料收集,为后续工作做好铺垫。

在地化设计:第一,采用分类保护、分区建设的策略,对传统村落中保存完好的历史性建筑,采用“修旧如旧”的办法,保护好建筑的历史风貌,并作为文化示范户对外开放。对传统村落中的一般性建筑,在保持其外观与传统村落一致的基础上对其内部生活环境和生活设施进行提升,使其符合现代生活的需要。对已存在的破坏性建筑(方盒子),进行建筑的文化还原,强化历史建筑的特征。第二,根据民宿所处的位置,寻找民宿改造设计的方法,对拥有景区资源的民宿,可以合理利用已有资源回应场地的特殊性和构造的适应性,强化民宿建筑的再造性利用;而远离景区观景点的民宿,则需要寻找资源整合的各种可能性,如把“水”这一生态资源引入民宿内,打造民宿水主题空间吸引游客,增加民宿的附加值。第三,根据游客的需求,考虑景区所需的基础设施的营建,包括传统民宿文化场所的营建,开展传统营建技艺传承与现代技术推广工作。

2.2.3团队协作兼顾个体培养

小组的构成以学校间打散重构为基础,以自愿为原则进行组合。人员配置考虑能力互补、专长互补,有意混合各专业背景的学生组成工作小组,以组成包容性更强的设计团队,以保证团队教学和工作任务的顺利完成。每个小组选定小组长,小组长统筹整个工作的进度和安排,并分配好组员的工作任务。每一个小组成员都是学习的主体,大家相互信任、相互支持,小组成员根据自己的能力特点,为传统村落的保护和传统民居建筑再造提供多样化的意见和建议。在突显头脑风暴和团队协作优势的同时,兼顾小组成员个性能力的培养,使之成为具备团队协作能力和自我提升能力的建设性人才。

2.2.4主动探究替代被动接受

联合实践工作营的教学活动是以实际问题解决为主导的在地化教学活动,通过解决传统村落中存在的典型问题、普遍问题为抓手,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逻辑。对工作营的学生来说,这种逻辑式教学法给予他们更多自主学习的维度,选择的问题也更有挑战性。如对于“方盒子建筑”破坏村落传统风貌的问题;对于传统村落环境防火问题;对于合性理利用村落资源解决民宿改造设计问题等等。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从问题的逻辑关系中寻找到问题解决的办法,并选择最为优化的思路呈现出来。相对于被动接受而言,主动探究的学习方式不光重视问题解决答案,连同问题解决的过程以及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活动也很受重视,因此我们可以看到主动探究对现代人才培养带来的益处。

2.2.5交流分享促进综合能力的提升

交流分享是国际社会互联、互通的基本特征,人们通过交流可以了解不同国家、不同地区间的文化,人们通过分享还可以了解对方的想法和思路,还可以通过交流分享展现自我,推销自我……联合实践工作营的交流与分享贯穿整个工作营的教学活动过程,师生们在乡村振兴实践中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分享见解、交流意见,在接受和批判性接受他人意见中去完善自己对传统村落传承创新的看法,这种交流与分享能力的培养不仅决定了学生专业素质的高低,同时也决定了学生未来的人生格局。

3专题性工作营教学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启示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和文化遗产保护愈发受到高等教育的重视,以及新文科人才培养理念的提出,我国建筑艺术设计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培养体系也面临转型发展时期。传统单一性的专业背景和相对封闭的课程教学模式以及固定的课堂培养体系向文理交融、文工交融的新文科培养模式发展是不可避免的。因此新文科培养模式下的本科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将是基础理论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培养模式。

中国·印度尼西亚联合实践营是强调设计逻辑与文化创新的实践性活动,是跨域、多元、灵活、实用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联合实践工作营的师生来自不同的国度、不同的院校、不同的企业,活动增加了校企、校地、校校之间的联系与交融,对于开阔学生的国际化视野、开拓设计思维有很大的帮助。活动不仅提升了学生的专业能力,而且在综合能力培养方面也有很大的提升,因此用工作营的实践教学活动触动高校人才培养的机制创新和组织创新,促进新文科人才培养体系的建设和完善无疑是有效的办法之一。

4结束语

新文科建设是在新的国际环境和国内形势下提出的学科发展新思路,它突破了传统文科育人的理念。因此中国·印度尼西亚建筑设计联合实践工作营的教学活动对新文科建设起到了抛砖引玉和推波助澜的作用。同时我们也要清醒的认识到,类似的联合实践工作营活动的开展仅仅是高等院校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可以平行于新文科建设的阶段性目标,成为新文科人才培养体系和常态化教学的补充,而不是新文科人才培养的主要手段。只有跨学科领域人才培养模式得到全面的推广和实施,真正的形成一流本科专业集群,才能更好的服务和支撑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

文章系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建筑艺术设计类创新人才联合工作营培养模式研究”(项目编号:2018JGA225)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段禹,崔延强.新文科建设的理论内涵与实践路向[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52(02):149-156.

[2]唐衍军,蒋翠珍.跨界融合:新时代新文科人才培养的新进路[J].当代教育科学,2020(02):71-74.

[3]胡煜寒,屠良平.学科交叉与跨界融合推動创新型人才培养[J].科技创业月刊,2017,30(18):45-47.

[4]漆彦忠.新文科应用能力培养目标内涵及其路径探析[J].科技创业月刊,2020,33(12):131-134.

猜你喜欢

建筑设计人才培养教学
安东尼·高迪建筑设计研究
叙事思维下的建筑设计与表达
传统建筑设计元素在现代商业建筑设计中的运用
剧院建筑设计指南之哥本哈根歌剧院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