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园室内区域游戏环境创设的常见问题与解决策略

2021-01-10申国琴

安徽教育科研 2021年34期
关键词:建构区域创设

申国琴

摘要:区域游戏是幼儿园一日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园要落实“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就必须重视室内游戏活动的开展,而游戏环境的好坏直接决定着区域游戏活动的质量。本文分析了幼儿园室内区域游戏环境的现状,并对合理规划和有效利用幼儿园现有环境为幼儿区域游戏创造良好的条件提出科学建议。从环境的改变开始,转变教师工作的视角,深入挖掘环境教育的意义,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学习与发展,让幼儿度过快乐而有意义的童年。

关键词:幼儿园区域游戏环境创设

一、幼儿园室内游戏环境创设的常见问题

自指南颁布以来,幼儿园普遍越来越重视幼儿的游戏活动。从理论层面来说,老师都知道游戏活动对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意义和重要性;但是从实践层面来说,老师对如何创设幼儿园游戏环境还比较迷茫,有时为环境创设花了很多时间与精力,却没有产生理想的效果。近年来,我们在教研活动中通过对幼儿园室内区域游戏环境的现场察看,发现一些比较常见的共性问题。

(一)区域空间布置不合理

有的老师在墙面挂上“建构区”“表演区”这样的游戏区域牌,但是环境里除了牌子其他什么都没有,这样的游戏区形同虚设。有的班级开展幼儿游戏的时候,把桌子搬进区角,集体教学时,又把桌子搬回来,每天频繁搬动桌椅,给游戏活动增加了许多不方便。也有的班级在规划游戏空间时比较随意,缺乏深度思考。比如:看到走廊有空地,就布置成建构区,走廊是班级的交通要道,孩子在建构游戏中会不断受到干扰;把角色区和阅读区放在一起,动静交织,彼此影响;把图书架摆放在光线阴暗的楼梯间,阅读区环境不够温馨、明亮、安静,不适宜幼儿读书。

(二)材料投放不适宜

游戏区域的材料投放是教师创设环境的重点工作,实践中老师对游戏材料缺乏研究,存在材料投放不适宜的现象。例如:在不同的年级,我们都能看到教师辛辛苦苦手工制作的、十分逼真的游戏材料,早点铺里有“饺子”“馄饨”,烧烤店里有“蔬菜”“海鲜”等各种好看的烤串,蛋糕店里有“单层”“双层”各种不同口味的精美蛋糕。然而这些材料一旦被老师制作出来,就变成了功能单一的、高结构的游戏材料,留给幼儿可以发挥与创新的空间十分有限。还有的幼儿园把投放游戏材料的工作放在学期初一次性完成,后续并没有根据幼儿的游戏实际对材料进行增减与调整。游戏材料的种类、数量等不能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灵活掌握,适宜提供。

(三)目标设置不均衡

有时幼儿园为了追求某一方面的特色,会重点打造某一种游戏区域,忽略其他游戏区域的创设。如有的幼儿园以科学教育为特色,走进幼儿园,可以看见很多科学游戏区,教室里的科学探索材料也很丰富,但是没有表演区,没有角色游戏区。有的幼儿园打造绘本特色,特别重视阅读区的建设,班级绘本表演区材料丰富,但是没有建构区、科探区,这样造成幼儿在某一方面的学习与发展比较突出,不能实现五大领域教学目标的均衡发展。

(四)游戏指导不到位

教师是幼儿游戏环境的一个组成部分,教师在游戏中的角色定位对幼儿游戏的进展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有些教师不相信幼儿天生会玩,游戏中对幼儿的限制比较多,总是“教”幼儿怎么玩,不停“指导”幼儿游戏,打扰和阻碍了幼儿游戏的自然发展,教师观察与指导幼儿游戏的水平有待提升。

针对幼儿园区域游戏中出现的这些常见问题,我们开展了以“幼儿园室内区域环境创设”为主题的系列教研活动,聚焦教师在游戏实践中的真问题,寻找问题解决的有效策略。

二、如何创设有效的幼儿园室内游戏环境

(一)兼顾点与面,体现整体性

指南中指出儿童的发展是一个整体,要注重领域之间、目标之间的相互渗透和整合,促进幼儿全面发展,而不应片面追求某一方面或几个方面的发展。教师在创设区域活动时应综合考虑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发展水平,也要结合近期开展的主题活动制订区域游戏计划,创设游戏环境。幼儿园室内游戏区域包括“阅读区”“表演区”“建构区”“科探区”“美工区”“角色區”“种植区”等,教师根据幼儿兴趣因地制宜地布置游戏区域,数量并不固定,以满足全班幼儿同时开展游戏为宜。每一间教室里都应该以儿童视角设置高度适宜、取放方便的材料超市,分门别类地放置数量充足、种类丰富的游戏材料,区域游戏环境创设要注意整合性,满足幼儿五大领域的发展需要。

(二)把握新与旧,体现层次性

幼儿的发展是一个持续、渐进的过程,存在非常明显的个体差异性。教师提供的区域游戏材料要体现层次性,满足不同幼儿学习与发展的需要。可以引导幼儿在原有材料的基础上创新玩法,也可以增加新材料把游戏引向深入。如在大班科学区投放不同层次的纸牌游戏材料,能力稍弱的幼儿可以选择配对游戏,能力稍强的幼儿可以玩“看谁凑到10”的游戏,多样性玩法满足不同水平的幼儿游戏需求。教师在建构区投放纸杯材料,刚开始幼儿把纸杯排成长排或者垒加成几层。一段时间以后,教师投放了宽窄不同、长短不一的纸板,幼儿可以用纸板进行连接,于是建构区出现了更复杂的造型。当老师看到孩子们用纸杯建构出房子、动物园等游戏主题时,马上投放了汽车、小动物等辅材,引导幼儿逐步提升游戏水平。教师通过对游戏环境中的旧材料进行增减与调整,让它们在幼儿游戏中焕发新的生命力。

(三)平衡稳定与留白,体现自主性

室内有一些游戏区域是相对稳固的,比如阅读区应该放在靠窗、明亮的位置,建构区适宜放在空间开阔且不受干扰的位置。但幼儿的游戏是灵动的,教师应该在教室里留有“空白”,满足幼儿不断生发的游戏愿望。幼儿躺在一张桌子上,“医生”来给他看病,这里就成了小医院;幼儿拿来棋谱席地而坐,这里就成了棋室;幼儿穿上有蝴蝶翅膀的衣服翩翩起舞,这里就成了表演区。幼儿是游戏主人,今天玩什么、怎么玩都由他们自己做主。教室里的“留白区”体现了教师儿童观和游戏观的改变,教师充分尊重幼儿的游戏意愿,真正“以儿童视角”开展工作。

(四)提供自由与支持,体现生长性

适宜的游戏空间、丰富的游戏材料是开展区域游戏的物质环境;教师在游戏中能够充分信任幼儿,敢于放手让幼儿游戏,这是区域游戏中幼儿需要的心理环境,二者缺一不可。教师如果秉持“幼儿是积极主动的学习者”的儿童观,就会把游戏的权利还给孩子,相信幼儿是天生的游戏玩家,带着爱与欣赏的目光追随幼儿的游戏。相反,对幼儿控制比较多的教师,对自己在幼儿游戏中的角色定位没有转变,认为幼儿需要教师“教”他们游戏。幼儿只有在游戏中获得真正的自由,可以自主掌握自己的游戏,才会迸发出无限的创意与激情,玩出水平、玩出发展。当然,仅仅放手是不够的,教师应该观察幼儿游戏,发现他们独特的学习方式,给予他们科学合理的支持:有时根据幼儿的游戏需要及时调整材料;有时在游戏过程中给予幼儿鼓励与陪伴;有时在游戏中捕捉课程生长点,支持幼儿自主建构新经验;有时为幼儿遇到的困难提供“鹰架”,让幼儿在已有水平上获得发展,按照自身的速度与方式到达指南所呈现的发展“阶梯”。

教师不仅是幼儿园区域游戏环境的创建者,也是幼儿游戏的引导者、支持者、合作者、欣赏者。幼儿园教师的“备课”就是备环境、备材料,幼儿园教师研究的“教材”就是幼儿的游戏材料。我们应该利用园本教研的阵地,从室内区域游戏环境创设开始,研究幼儿游戏,把游戏的权利还给孩子,让幼儿成为游戏的主人,守卫他们健康快乐的童年。

责任编辑:丁 蔚

猜你喜欢

建构区域创设
多元建构,让研究深度发生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分割区域
创设未来
擦桌子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建构游戏玩不够
“简约数学”创设简约课堂
区域发展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