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

2021-01-10王晓娣

广西教育·A版 2021年9期
关键词:语言积累素材造句

【摘要】本文论述引导学生学会造句的方法:举一反三,让造句水到渠成;添枝加叶,让造句锦上添花;发挥想象,让造句妙趣横生;捕捉素材,让造句常见常新。

【关键词】造句 创新 素材 语言积累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33-0129-03

遣词造句是写好作文的起点。造句是培养学生理解词语、运用词语组织句子的语言训练方式。然而,诸如“……像……”“太阳像个大火球”这样简单而缺乏生命气息的句子,学生从一年级开始写,到了五六年级还是情有独钟、乐此不疲,人云亦云、仿抄范句等现象屡见不鲜。而只要学生能得分,教师心里自是欢喜。甚至为了应付考试,有些教师还鼓励学生背范句、写短句等。显然,造句教学已经成了一种机械的演绎,陷入了一种几近畸形的状态。许多教师只注重造句的正确性,简单地认为这种训练旨在让学生理解词语及用法,或者学会某种句式,而忽视了造句的本质——为学生的作文打下基础,硬生生地把造句与写作割裂开来,严重忽视了学生思维和语言的发展。

事实上,教师应该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如果教师能够活化造句方式,引导学生灵动敏锐地去触摸生活,借助生活这一大舞台激发创造性思维,就能让造句成为学生语言生长的另一个有效平台。那么,在做到句子表达通顺、结构正确的基础上,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创造性地造句呢?笔者曾做过以下几点尝试,发现效果不错。

一、举一反三,让造句水到渠成

小学生语言积累不够丰富,语言运用能力相对较弱,所以喜欢模仿例句。当学生出现依葫芦画瓢的情况时,教师要及时启发,并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像语文园地里的“字词句运用”中的内容,是对单元课文中出现的字词句基础知识点和能力点的梳理,教师要利用它来指导学生遣词造句,让学生在有趣的活动中学会运用,丰富语言积累。

如二年级语文园地四的第一题,要求根据给出的事物名称想象说话。教材给出的词语有“鞋”,例句是:“爸爸的鞋子像小船。”“弟弟的鞋子像鸟窝。”两个例句分别抓住了不同鞋的不同特点,想得妙,说得好。教学时,教师要把握这一单元比喻句的学习要点——根据事物形状特点展开想象,把单元课文中比喻句的学习和语文园地里比喻句的运用联系起来,形成一个认知系统,并习得方法,学会运用。然后,举一反三,讓学生用“胡子”一词造句。当笔者出示图片时,学生一看乐了,造出的句子很有意思:“齐白石爷爷的胡子像一道瀑布,挂在下巴上。”“鲁迅伯伯的胡子像个‘一’字,横在鼻子下面。”“阿凡提的胡子像两个上扬的屋檐,翘在嘴角边。”有的学生联系生活,造的句子也非常生动有趣:“爸爸的胡子像刺猬身上的刺,扎得我又痒又疼。”“他长满了密匝匝的胡子,像乱糟糟的茅草。”这样的造句,拓宽了学生的思路,让学生真正学会运用,且让造句变得有趣味。

二、添枝加叶,让造句锦上添花

为了得到分数,许多学生采用保守政策,认为句子造得越短越好,既省事,又不容易出错。这显然与发展语言的目标相悖。如果学生一直以这样的态度对待造句,那么到了习作阶段,句子写不具体、内容枯燥乏味等弊端就会一一显现。对此,教师不妨引导学生给句子添枝加叶,着力于从不同角度把句子写具体。

一是采取“加个逗号,故事未完,继续开讲”的方式诱导学生续展句子。统编语文三年级上册《金色的草地》中有一个词语“一本正经”,形容非常认真的样子。“我一本正经地在书房里看书。”学生张口就来。这样的句子自然是单薄苍白的,为了让句子变得更加饱满、厚实,笔者引导学生做了以下改变:

师:嗯,你能正确地运用“一本正经”这个词语了。不过,如果我把你这个句号改成逗号,你还会往下写吗?

生:我目不转睛地盯着眼前的书,一边看,一边回味,有时候还停下来皱着眉头,不觉为故事中的人物担忧。

师:真了不起,你具体写出了一本正经的样子,让我的眼前清晰地浮现出你当时的样子。如果,我还想把你的句号改成逗号,你还想写些什么?

生:我还可以模仿《大青树下的小学》一课,加上其他景物描写“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阳光偷偷跑过来偷看书中的故事”。

师:真好!你句子的内容越来越丰富了。

接下来笔者发挥更多学生的力量,鼓励他们从不同角度继续添加内容。有的加入了其他人物,如“妈妈看见我认真看书时欣慰的样子”;有的加入了小插曲,如“家里的小猫咪赶来凑热闹,我也不管不顾”;等等。笔者相信,如果继续加逗号,学生的思维一定会像弹簧一样越拉越长。此时的“逗号”显然已经不是一个普通的标点符号了,而是一种继续创作的意识。教师如果经常引导学生给思维加个“逗号”,学生的语言容量将不断得到扩展,今后洋洋洒洒写作文就不再是难事,也许还能乐在其中。

三、发挥想象,让造句妙趣横生

童话是儿童喜闻乐见的一种文学体裁。从幼儿的各类绘本故事,到小学的课内教材、课外读物,童话故事无处不在,已经无缝地渗进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小学二、三年级的写话重点是编写各种童话故事,类似用“小狗、报纸、手机”编写一个童话故事的习作常常出现在平时的练习或试卷中。但许多学生因为缺乏情节储备,以至于故事情节如同自来水管,一流到底,毫无波澜,更无生动可言。其实在平时的造句练习中,教师如果有意识地播种情节创编的种子,将学生储备于心底深处的童话意识唤醒,引导学生尝试用情节描述的方式去完成句子的构思,必定会提升句子内容的丰富性,增强句子的可读性。

如统编语文三年级上册《小狗学叫》一文的同步课时特训中有一道题目就是用“幸好”造句。许多学生就用了这样的表达:“试卷上有一道题错了,幸好我发现得及时。”“我的笔丢在了地上,幸好我发现得及时。”显然学生过于依托文本语言这根“拐杖”,语言表达陷入了狭小的思维空间里。事实上,这一段时间学生刚刚学习了童话单元,《那一定会很好》《在牛肚子里旅行》《一块奶酪》等课文的学习,让他们对童话故事中丰富的想象已有初步的感受,对童话这一体裁也有一些感性认识,且本单元的习作正是编写童话故事。因此,教师不妨趁机帮助学生唤醒潜在的童话意识,借用造句来不断磨炼他们的编写能力。

师:同学们,我们学了那么多童话故事,也可以尝试让童话中的人物、动物来到我们句子中。你能用上“幸好”一词写出童话情节吗?

生1:小白兔玩气球正玩得欢,忽然,手一滑,气球从手中挣脱出去了,幸好小鸟听到了小白兔着急的哭声,帮它衔回了气球。

生2:狡猾的老鼠趁猫小姐不注意,又悄悄地溜进了厨房,打算饱食一顿,幸好猫小姐打盹醒来,及时察觉,将它“捉拿归案”。

生3:牵牛花不断地沿着竹竿往上爬,呀,不好,已经爬到竹竿顶部了,可是小鸟的家还没到呢,幸好牵牛花有长长的脚,用力一跨,跨到了树枝上继续往上爬。

瞧,学生的童话意识一旦被唤醒,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便瞬间连通,想象空间得到了无限放大。故事情节一波三折,方能打动人。而“幸好”这一个词巧妙地给学生提示了童话的编写方向,成为了故事中的一个情节波折点,一个个情节生动、富有变化的微型童话就此诞生了。其实像“忽然”“终于”“撒腿就跑”这样的词语都能起到这样的暗示效果。笔者认为,如果在低年级,教师能不断地通过造句的方式给予学生这样的构句指导,充分挖掘学生编写童话故事的构思能力,那么学生对故事情节的储备量定会大大增加,接下来编写童话故事的习作一定会信手拈来。而且这样的造句不费时间,碎片时间均可操作,学生的训练机会可以大大增加,实在是一举多得的良招。当然,利用童话来引导学生,更主要的是迎合他们的年龄特征,让他们有滋有味地去造句。一旦时机成熟,则可把目光转向鲜活的生活场景继续训练他们的情节构思能力。

四、捕捉素材,让造句常见常新

到了三年级,学生开始写日记,开始用手中的笔描绘自己的真情实感。然而,纵使身处丰富的生活世界里,学生由于不能及时地收藏、灵敏地捕捉珍贵鲜活的语言素材,因而所积累的语言素材星星点点,无法使语言素材为造句服务。比如,像“妈妈为我送伞”“爸爸送我上医院”这样的造句老题材被学生反复使用,或者将别人的作文“偷天换日”,就是找不到属于自己的习作素材。笔者设想,若教师能把造句“日记化”,就等于把造句植入了学生缤纷的生活,促使学生从生活中选取素材。这样,既能使造句变成抒发童声的又一窗口,又可以帮助学生积累更多鲜活的写作材料,为写作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面对课文中出现的好词,教師应该如何引领学生将其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让这些词语如鱼儿般置身于活水之中,游出自己的精彩呢?下面,笔者以《剃头大师》一文中的“耿耿于怀”为例,介绍如何引导学生在理解“耿耿于怀”意思后造句:

师:见到“耿耿于怀”这个词,在你眼前浮现的是你经历过的或看到的怎样的一个场景?

生1:我想起下课和同桌发生的误会。

生2:最让我耿耿于怀的是爸爸错怪我的事儿。

师:对啊,一个词语往往勾起了我们许多真实的回忆,让我们用上这个词语写几句话来记录一段属于自己的真实的生活(也可以是一段心情)吧!

瞧,只要教师有意识地给学生指引一个方向,学生就会打开记忆的闸门,并欣然动笔,缤纷的生活就这样记录在了笔下:

——我一不小心把同桌最喜欢的笔弄断了。他对此耿耿于怀,一直没理我。放学了,连招呼都不打一声就走了。

——我正在房间写作业。妹妹突然蹑手蹑脚地走过来,一把把我的书抢走,我连忙追过去把书夺回来。谁知妹妹一屁股坐在地上哇哇大哭起来。妈妈听到哭声,不分青红皂白就骂了我。这件事一直让我耿耿于怀。

只要教师悉心引导,小小的造句训练完全可以成为学生细心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的重要途径。更重要的是学生对造句的看法、认识也能慢慢改变,他们会觉得原来造句就是像日记一样记录自己的生活呀!这个新发现会让学生立马摈弃老一套的惯性造句方式,用一种全新的方式记录自己的生活。

训练一段时间后,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进行自由日记式训练。此时的造句是一种完全自由的抒写。学生可以根据需要自由选择词语,也可以在教师提供的众多词语中按需选择。这样训练的目的是借助这些词语引导学生练习观察、写作,即让学生通过造句的形式去尽情捕捉一个个生动活泼的生活细节,使学生养成一有美丽的灵光闪现,立即提笔用文字将其定格的习惯。例如,有一名学生学习了“忐忑不安”这一成语后,就及时写下了这样的句子:“又到抽背课文的时间了,教室里出奇的安静,同学们连大气也不敢出,有的绷着腰,坐得笔直笔直,却分明能感觉到有紧张的气焰从头顶冒出;有的低着头,在躲过老师目光扫视的情况下还不忘继续念念有词;就连满腹课文的我,也不由得开始忐忑不安起来。唉,这气氛也太会传染人了。”

瞧,这名学生敏锐地抓住了抽背课文时同学们紧张的心情,惟妙惟肖地刻画了同学们的丰富表情,使读者也不由自主地嗅到了当时那种让人窒息的紧张气场。一个“忐忑不安”,就这样被演绎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词语的使用是灵活自如的,教师只有让学生形成这样的意识,才能将生活中原本一闪即过的瞬间通过一个合适的词语扩展成句,使其永恒定格。长期坚持这样的训练,学生的语言能力就会不知不觉地在生活的沃土之中生根发芽,蓬勃生长。

造句以小小的一个词语为圆点,在学生语言成长的舞台上激荡开圈圈涟漪,不断活化思维,激发创意,使学生的语言呈现美好的模样,为接下来的习作教学打下扎实的基础。如果教师能一直以学生的语言发展为中心,将造句的形式做实、做新,就能让造句成为作文教学的又一“活性细胞”。

【参考文献】

[1]陈才华.关于造句教学的思考与实践[J].广西教育,2015(13).

[2]王红霞.语境激活 内存扩容 变式重组:基于儿童语言发展的小学低段造句教学策略[J].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2019(6).

【作者简介】王晓娣(1980— ),女,浙江宁海人,大学本科学历,一级教师,现就职于浙江省宁波市宁海县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实验校区,研究方向为小学语文教学研究。

(责编 黎雪娟)

猜你喜欢

语言积累素材造句
从造句入手学写话
造句
让学生真正采到“语言的花蜜”
小学生语言积累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移动互联开发的教学资源库的建设研究
精心引导,实现学生语言积累多点突破
造句
我们是这样造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