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单囊性成釉细胞瘤开窗减压术的疗效观察

2021-01-10

大连医科大学学报 2020年6期
关键词:颌骨开窗病例

张 乐

(大连市口腔医院 口腔预防科,辽宁 大连 116021)

成釉细胞瘤是口腔颌面部最常见的牙源性颌骨肿瘤,约占60%以上,具有局部浸润性,比较容易复发,传统的手术方法一般是沿着肿瘤外缘进行颌骨节段切除,造成颌骨的大量缺损,影响患者的美观及功能。近年来,对大型成釉细胞瘤患者,特别是单囊性成釉细胞瘤采用开窗减压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我们对于大连市口腔医院就诊的36例单囊性成釉细胞瘤实行开窗减压术,疗效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3-2017年在大连市口腔医院就诊且均经病理诊断证实为单囊性成釉细胞瘤、行开窗减压术的3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5例,女11例;年龄7~57岁;病变位于下颌骨35例,上颌骨1例;5例囊腔<10 cm2,16例囊腔在10~20 cm2之间,15例囊腔>20 cm2。临床症状表现为颌骨膨隆33例,其次是局部疼痛12例,波及牙松动6例,脓肿及张口受限5例,局部麻木3例,局部瘘管1例,临床无症状1例。

1.2 手术及术后评判标准

36例患者均在局麻下实施开窗减压术,在瘤体所在部位前庭沟或磨牙后垫处最薄弱部位作梯型或角型切口,掀起粘骨膜瓣后用牙钻和咬骨钳等去除部分膨胀变形的骨板,吸出囊液,切去囊壁送病理检查,开窗口为2.0 cm×1.0 cm大小,碘仿纱条填充,1周后抽出碘仿纱条,于我院修复科制作塞治器。嘱患者每天冲洗囊腔。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及时复查,拍摄术后全景曲断片,观察颌骨及囊腔变化,同一实验者根据测量术前及术后全景曲断片的囊腔最大径的大小,计算囊腔大小,比较囊腔缩小率,保证实验者与手术者非同一个人,观察期1年。疗效评判依据Nakamura 等[1]开窗减压术的标准。效果显著:囊腔缩小率 >80%;基本有效:囊腔缩小率50%~80%;效果欠佳:囊腔缩小率<50%。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软件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实验结果属于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组间比较应用t检验及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开窗减压术后12个月,3例实施Ⅱ期手术,4例囊腔增大,有效率为88.9%。术后3个月囊腔缩小,可见骨密度略增高,囊腔边界模糊,囊腔缩小率(17.3±14.8)%。术后6个月囊腔进一步缩小、囊腔边缘骨密度增高,可见骨组织的改建,囊腔缩小率为(36.7±25.4)%。12个月囊腔明显缩小,大量骨小梁结构形成,骨密度增高,囊腔缩小率为(58.7±26.5)%,其中5例囊腔完全消失,新骨形成,效果显著占总病例数的25.0%,基本有效占病例数的36.1%,效果欠佳占病例数的38.9%。单囊性成釉细胞瘤患者的囊腔缩小情况,在不同年龄,性别,囊腔原大小条件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图1。

表1 囊腔缩小率与单囊性成釉细胞瘤患者临床特征间的关系(%)

3 讨 论

成釉细胞瘤是口腔颌面部的常见病,目前,对成釉细胞瘤的临床分类标准,大多数专家主张将成釉细胞瘤分为实性或多囊型、单囊型和周边型3种亚型[2-3],而对于单囊性成釉细胞瘤,生长缓慢,常常早期没有明显临床症状,当肿瘤变大并开始出现骨质破坏时,出现颌骨膨胀,有沿颌骨长轴(下颌牙槽神经管)扩展的趋势,往往累及下颌骨体部及升支,引起骨折、面部变形或外观改变、咀嚼功能障碍和嘴唇麻木等并发症[4],临床表现为低度侵袭性行为[5],其生物学特征是介于囊肿和肿瘤之间,与牙源性角化囊性瘤相似[1,5],为单囊性成釉细胞瘤应用开窗减压术治疗提供依据[1,6]。开窗减压术后囊内压力减低,囊壁下成骨细胞生长,囊壁外周新骨生成,推移囊壁上皮移向囊腔中心,缩小囊腔。

开窗减压术作为一种治疗牙源性囊性病变的方法得到了很多学者的认可。一些学者认为开窗减压术需配合后期刮治术方能达到满意的临床效果[4,7-8]。也有少数学者认为,囊腔消失者暂时不需要Ⅱ期手术,只要定期复查即可,他们发现在囊腔缩小很明显的病例中,多数是没有发现肿瘤细胞的,只有极少数在纤维囊壁中发现小肿瘤细胞团[5]。在本研究中,我们发现开窗减压术后1年,有5例单囊性成釉细胞瘤的囊腔完全消失,下颌骨下缘骨质增厚,骨小梁形成。李文超等[10]在其研究中发现,开窗减压术后囊腔的平均缩小率达61.62%,通过开窗减压术,患者的咀嚼功能及面型得到最大限度的保留[5-6,10]。在本研究中,我们分析单囊性成釉细胞瘤开窗术后1年的疗效发现,囊腔缩小率达50%(基本有效)以上者占总病例数的61.1%,囊腔缩小率达80%(显著有效)以上者占总病例数的25.0%,可能原因是我们的术后观察1年的时间较短。同时,一些学者发现囊性成釉细胞瘤行开窗引流术治疗的有效率可高达67%[1,14]。本组36例患者中,随访1年,总有效率为88.9%,大部分病例囊腔是缩小的,囊腔缩小率术后1年为(58.7±26.5)%。

很多研究者认为,未成年人颌骨生长活跃,未成年组囊腔缩小率高于成年组[1,6,8,10]。这与我们的研究结果不同,可能与未成年组肿瘤均位于下颌升支,冲洗效果不佳,且孩子需家长督促,依从性欠佳有关。性别方面,女性患者的囊腔缩小率高于男性,可能原因是女性患者的依从性较好。在本研究中我们发现囊腔越小,囊腔缩小越好,这可能与颌骨破坏程度小恢复快有关[15]。

治疗单囊性成釉细胞瘤应用开窗减压术,手术费用低,创伤小,更好地保护了颌骨的形态及功能,为Ⅱ期手术创造条件,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但是,单囊性成釉细胞瘤具有局部侵袭性,且容易复发,而开窗减压术周期长,因此患者的依从性及长期随访观察是必须的。

猜你喜欢

颌骨开窗病例
46例牙源性颌骨囊肿的治疗体会
“病例”和“病历”
本土现有确诊病例降至10例以下
生火取暖要开窗
初秋入睡前关好窗
冬天不开窗闷出一身病
清晨别急着开窗
妊娠期甲亢合并胎儿甲状腺肿大一例报告
Meckel憩室并存异位胰腺和胃黏膜并出血一例
尼古丁对大鼠不同部位骨钙磷含量和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差异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