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体系的探究与实践

2021-01-09华战胜孙勇民

科教导刊 2021年20期
关键词:体制机制实践育人

华战胜 孙勇民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强调了实践育人对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重要意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指出了明确的方向。近年来,天津现代職业技术学院围绕做好思想政治教育这一学校工作生命线,建立了“11211”实践育人工作体系:即一个根本任务、一个坚持、两个重点、一系列载体、一种氛围,取得了良好的育人效果。

关键词 实践育人 体制机制 平台载体

中图分类号:G41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j.cnki.kjdk.2021.20.027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Constructing Practical Education System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ake Tianjin Modern Vocational Technology College as an example

HUA Zhansheng, SUN Yongmin

(Tianjin Modern Vocational Technology College, Tianjin 300350)

AbstractGeneral secretary Xi Jinping’s Symposium on schoo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teachers emphasized the importance of practical education to enhance the effec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put forward higher requirements, and pointed out a clear direction. In recent years, around the lifelin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ianjinModernVocationalandTechnologyCollegehasestablishedthe"11211"practicaleducationsystem:onefundamental task, one persistence, two key points, a series of carriers and one atmosphere, which has achieved good results.

Keywordspractice education; system and mechanism; platform carrier

实践育人是教育部印发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中“十大育人体系”的重要内容,是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必不可少的关键环节。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相比理论宣讲或“填鸭式”的说服教育,实践育人体现的是认知“由外而内”的过程,是一种调动主体主观能动性的“隐形育人”过程,教育效果往往更好。高职院校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为使命,在做好大学生实践育人方面,要充分依托已有的实践形式、实践项目、实践资源,挖掘其中的思政元素,创新实践载体,打造具备高职院校特色的实践育人工作体系。本人以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现代学院”)为例,努力构建“11211”实践育人工作体系,为探究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创新提供参考。

1一个根本任务:立德树人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实践育人是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与抓手,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指导实践,以实践育人为途径,可以更好的提升育人成效,让学生的品德修养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把学习的体会和成果转化为思想境界的升华和能力的提高,在实践中坚定理想信念,以民族复兴为己任。现代学院在实践育人过程中,始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构建实践育人体系,为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创造更多平台和路径,构建全员参与、全过程融入、全方位渗透的育人格局。

2一个坚持:坚持党的领导

东西南北中,党政军民学,党是领导一切的。不管什么时候,为党育人的初心不能忘,为国育才的立场不能改,坚持党对思政工作的领导不能动摇。现代学院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充分发挥党委政治核心和领导核心作用,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分工合作、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早在2001年学院成立之时,就建立了学院德育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2017年学院党委将学院德育工作领导小组改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领导小组,加强统筹,提升了大学生政治教育在学校总体工作的站位,明确学院党委书记担任思想政治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并将思想政治工作与其他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提升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学院党委定期召开思政教育专题会议,研究部署相关工作。在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学院大力发展实践育人工程,形成了以思政实践教育基地等项目为载体的实践育人品牌。

3两个重点:实践育人协同机制和实践育人保障机制

3.1学院扎实推进实践育人工作,调动校内外多方参与,构建校内校外相结合的实践育人共同体[1]

和教育主管部门、属地政府部门协同育人。学院和天津市教委共建天津市中高职一体化思政教育示范培训研究基地等机构;构建大中小学思政一体化建设工作机制,以天津市中职学校思政课教师培训与研究中心和天津市中高职学校思政课一体化培训与研究中心为载体,落实好中高职院校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相关机制体制建设,积极探索服务中高职思政课一体化实践途径;与天津市津南区教育局共建天津市区校思政课协同培训与研修基地,统筹推进课程建设一体化、育人载体一体化、统筹指导一体化、资源共享一体化、线上线下一体化;与天津海河教育园区管委会共建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基地和天津海河教育园区思政联盟,完善思政实践课育人体系,构建“进浸式”育人模式,以思政联盟为基础,组织落实好天津海河教育园区思政课集体备课;聘请属地派出所领导担任学校法制副校长,对学生进行法治教育;与属地武装部合作进行国防教育。

和街道、农村、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协同育人。学院与天津觉悟社纪念馆共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实践基地;与贫困村签署协议共建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与临近的知香园等社区共建志愿者服务基地,不断拓展职业教育服务社会的职能与方式。

和驻地部队协同育人。学院与预备役师一团、二团开展合作,成立预备役营,开展军民融合项目,军地联合培养人才,提升了学生爱国守法意识和专业实践能力。

和企业协同育人。学院和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等世界500强企业开展合作,不断推进校企合作,促进产教融合,与天津海鸥手表开展的合作,成为教育部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

学院各部门协同育人。学院不断强化校内“三全育人”的机制,各部门都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办公室成员,都有育人的职责和任务,如保卫部门与学工部门通过评定民警助学金、开展法治讲座等方式进行心理育人,宣传部门与后勤部门通过栽种“一串红”、校门口摆放爱国主义花卉图案等方式开展环境育人。

3.2保障机制是增强实践育人效果的助推器,学院积极完善实践育人保障机制

完善相关机构设置,加强专业人才配备。在天津市高职院校率先成立思政课实践教研室,配备专职人员,专门负责思政课实践教学和实践育人相关研究;按照师生比1:350和1:200的标准,在编制内配齐思政理论课教师和专职辅导员,加强实践育人队伍的人才培养和教学科研梯队建设。

完善思政岗位奖励绩效考核制度。在考核制度中对实践育人提出明确要求,要求思政教师、辅导员必须参加并指导学生实践活动,并做好思想政治引领,激发思政工作队伍实践育人积极性;配备专职思政教师作为社团指导教师,设立专职思政实践教师岗位,加强对实践育人的指导。

强化制度建设。建立校内实践育人研判机制,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研究实践育人工作。通过例会、座谈会、观摩、集体备课等方式协调联盟、企业等各类实践育人主体按照分工和职责开展实践育人工作。

4一系列载体:创新实践教育的载体和平台

精心建设效果突出的实践育人基地。2018年,我院与属地政府天津海河教育园区组成实践育人共同体,承建海河教育园区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基地,该基地面积达5000平方米,充分运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将知识通过互动图文、视频、模型、虚拟互动等形式呈现,将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学生体验深度融合,打造了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基地协同创新平台,形成了思政实践育人课程品牌、“情浸式”教学品牌、“红色基因”社团品牌等一系列校内思政教育工作品牌。2020年5月7日,天津市委书记李鸿忠来到海河教育园区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基地,详细了解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展览和实践教学展示,对思政教育基地的建设给予了充分肯定。目前,学院实践教育基地年接待学生上课10000人次,接待参观学习10000余人,学院还以实践基地为纽带,承接了天津市中高职一体化思政教育示范培训研究基地等机构建设任务,开发了职业院校实践育人精品项目。

建好天津海河教育园区思政联盟。学院联合海河教育园区其他职业院校,组成实践育人共同体,集中研讨新教材,将教材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七章內容作为重点进行研讨交流,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入心入脑;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概论》课堂的重点教学内容,在课堂上进行讲解;通过大学生思政理论公开课、情景剧大赛、知识竞赛等方式,让学生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深悟透。

拓展实践资源和平台。依托各类教育场所,创建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创业实习基地30个。积极参加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共计报名200余个项目,我校创客团队获天津赛区二等奖等多个重要奖项;丰富实践内容,组织学生利用暑期开展社会调查,在校内外开展维护环境卫生、清理垃圾的生产劳动和志愿服务;以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为宗旨,开展学生勤工俭学活动;将志愿服务和实践育人纳入学生第二课堂学分;建立实践教学手册,设置学、思、践、悟教学环节,达到知行合一的教学目的;依托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基地开展模块化项目实践教学,探索“讲演诵唱”等激情教学模式;创新“进浸式”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思政元素的各类情境中提高素养,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加强“互联网+”思政课教学方法和手段建设,建立“数字马院”“线上基地”,完善实践阵地线上建设,实现思政优质资源共建共享,课上课下联动,线上线下结合,打造线上线下一体化教学模式;借助3D数字和校内场馆,打造“理论+实践”课堂,让思政课学习“活起来”。

打造思政情景剧特色品牌。为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政实践课改革创新,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连续7年开展情景剧大赛,情景剧已经成为实践育人的优秀载体和靓丽名片。比赛作品均能围绕职业院校思政课程中的有关章节或专题的相关知识点,结合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能体现爱国主义教育、抗疫精神、国防教育等思政教育主题。参赛作品表现形式多样,演、讲、唱、诵均蕴含其中,让人耳目一新。师生们的表演认真投入,具有感染力和吸引力,有震撼人心的宏大场面,有让人潸然泪下的感人场景,能触动内心,引起共鸣。让师生通过研究学习,把思政元素、红色历史亲自演出来,能深化新时代职业院校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认识与理解,起到了寓教于剧的作用,促进师生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

5一种氛围:浓郁的校园红色文化

“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2]”校园文化环境对校园内的每一个成员都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校园精神文化代表着学校的传统、校风,熏陶影响着学校老师与学生的心理与精神世界。良好的校园文化是润物细无声的,让红色文化深植校园,有助于树立良好的师德师风,教师自觉加强业务素养,提升教学能力,自觉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影响学生的行为规范,达到言传身教的效果。让红色文化深植校园,也有助于培养学生们爱国奉献的价值观,自觉践行时代使命,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风气,通过思想影响行为,形成知识-修养-实践的闭环,构建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组织开展红色实践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让学生们在实践的过程中对国家、社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生深入的思考和深刻的感悟。自发形成爱国主义情怀,自觉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学院定期以天津海河教育园区思政联盟和思政教育实践基地为平台,举办红色文化研讨会与红色文化、劳动教育论坛,实现对红色文化特别是天津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以思政情景剧为载体,宣传红色理念、厚植红色基因、传播红色思想、培育红色人才;依托天津市警备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勤务学院等合作部队和院校打造“红色军营”,举办红色文化系列讲座,开展军营生活体验与红色文化宣传展示活动,帮助学生感受红色文化的独特魅力,自觉传承与发扬红色文化、劳动教育文化;以延安精神学习研究会、翔宇社、觉悟社、初心学社等特色学生社团为平台打造“红色社团”;与天津觉悟社纪念馆共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实践基地,与海河教育园区知香园社区共建志愿者服务基地为学生提供优质学习实践平台。

目前,我院在实践育人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初步形成“11211”实践育人体系,但是工作中仍存在重形式轻内涵的现象,[3]推进实践育人,要坚持问题导向,不断强化实践育人形式创新,转变育人理念,搭建育人平台,凝练育人特色。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还要夯实“实践育人共同体”,大力培育一批实践育人精品项目,为青年学生实现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提供广阔的舞台,为大思政格局发挥育人功能提供示范引领,打好思政“育人组合拳”。[4]

参考文献

[1]谈传生.高校实践育人机制创新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12):61-63.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92.

[3]刘雪珂.习近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重要论述及其价值研究[D].锦州:辽宁工业大学,2019.

[4]张家玮.打通高校实践育人“最后一公里”[J].内蒙古教育,2019(07).

猜你喜欢

体制机制实践育人
以“耕读会”为依托探索实践育人新思路
基于实践育人理念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路径探究
共青团在地方高校第二课堂建设中的作用分析
区域合作机制创新研究
检察机关不规范司法行为的原因分析
高职院校深化校企合作体制机制探索
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现状研究
高校新生入学教育工作的改革与创新
搭建实践育人平台,构建大学生党员服务社会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