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亲历魏巍写作《谁是最可爱的人》

2021-01-09李治亭

广东教学报·初中语文 2021年35期
关键词:战旗战地前线

李治亭

那是1951年,我与魏巍同志一同在朝鲜战地相见,我任志愿军二十六军战旗报社总编辑,刚24岁。魏巍作为总政治部派往朝鲜前线部队文化工作者,来到二十六军采访战地英雄,刚31岁。他是一位血气方刚、才华出众的前线新闻記者。

1951年,是抗美援朝战争的第二个年头。4月11日,《人民日报》在头版发表了《谁是最可爱的人》这篇文章,毛泽东主席批示“印发全军”。自此,“最可爱的人”便成为志愿军官兵的光荣称号,慰问“最可爱的人”的信件雪片似的从祖国四面八方飞过鸭绿江,传遍朝鲜战地,魏巍的名字也由此传遍全国,波及世界。后来,《谁是最可爱的人》入选中学语文课本,成为文学经典之作。出版社出了单行本,影响了数代中国人。

这篇脍炙人口的作品是怎么产生的?是怎样酝酿形成的?魏巍同志作为一名文化工作者、著名战地记者,亲自到朝鲜前线许多部队采访。他踏冰卧雪,穿过战地火线,冒着敌机轰炸扫射,忍着饥饿,冒着生命危险,来到了我所在的二十六军军部机关,进行个别访问、读军出版的《战旗报》,翻阅战地传单,开座谈会。参加座谈会的,有军的领导,有机关干部、营连干部,魏巍饶有兴味地听取了每个人的发言,他听得很投入,并不时发问:“我们的战士在国外作战,为什么还这样英勇?”“是一种什么精神支持着战士们这样无私无畏?”“祖国人民、朝鲜人民怎样感谢他们?”这一个一个问号,激起了到会人员的思考:“我们的战士是怎样的一种人?”“他们有一种什么样的人生观、生死观、价值观?”

参加座谈会的人争先恐后地发表看法:“我们的战士面对着凶恶的敌人,英勇无畏,不怕苦,不怕死,这是源于对伟大祖国的爱,对朝鲜人民的深厚感情。”“我们的战士,有伟大的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思想感情,这是战无不胜的动力,是最本质的东西。”魏巍同志的眼睛炯炯有神,他高兴极了,拍着大腿说:“找到感觉了,找到主题了!”

志愿军战士的英雄气魄、英雄事迹太多了、太感人了。如何表达?从何写起?开始他采访了20多个战例,后来压缩到5个,再后来又删掉2个,精选了3个最有代表性、最典型、最能说明本质的范例。第一个是壮烈的松骨峰战斗,整个山顶的土被打翻了,汽油弹火焰把阵地烧红了,把战士们身上烧着了。勇士们顶着火苗,向敌人扑去,把敌人抱住,让敌人也烧死……第二个是在汉江北岸,一个青年战士,从敌人飞机炸毁的房子里,从火中救出已无父母的孩子。第三个是战斗在战火中、在防空洞里,吃“一口炒面一口雪”艰苦奋战的事迹。

《谁是最可爱的人》这篇通讯的形成,是志愿军战士崇高思想感情的结晶,是魏巍同志思想感情的积淀。“最可爱的人”这一称呼成为抗美援朝时期的特定用语,它是和魏巍的名字连在一起的。新中国成立以来,战洪水、斗冰雪、抗地震、灭火灾……一幕幕英雄壮举,可歌可泣的人物,最高赞誉就是“最可爱的人”,这是人们对子弟兵的专有称谓,是一个时代的象征。

(选自《雷锋》2017年第6期,有删改)

猜你喜欢

战旗战地前线
浩浩春风起 猎猎战旗红
野菊
战旗村:让安静的乡村灵动起来
战旗村:一个乡村的就地城镇化之路
追踪潮流前线,一定不能错过这几个公众号
图形前线
跟踪导练(四)4
战地黄花
战地训练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