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技工院校高品质专业建设的思考

2021-01-08赵启文

职业 2021年24期
关键词:专业建设技工院校

赵启文

摘 要:建设以学生为中心、企业认可、社会知名的高品质专业是技工院校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也是技工院校特色办学、内涵发展的根本途径。本文从技工院校高品质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出发,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了高品质专业建设的基本路径,以期为同行提供借鉴。

关键词:技工院校    高品质专业    专业建设

建设以学生为中心、企业认可、社会知名的高品质专业是技工院校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也是技工院校特色办学、内涵发展的根本途径。近年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通过示范校建设项目、重点专业建设项目、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项目、实训基地建设项目等方式大力推进技工院校专业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是,部分技工院校在专业建设方面尚存在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下面,笔者将从技工院校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出发,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进而探索技工院校高品质专业建设的基本路径。

一、技工院校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存在随意设置专业的倾向

部分技工院校面临较大的招生压力,为了迎合学生和家长的需求,随意增加招生人数,仓促设置热门专业,导致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学生就业方向不清晰、实训室建设不完备、师资短缺等问题。

(二)未建立专业体系适时调整机制

部分技工院校具有较深的行业印迹,所开设专业结构单一、通用性差、服务面窄,专业体系建设没有随着行业的变化进行及时调整,没有鲜明的专业特色,无法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

(三)专业课程设置不够合理

部分技工院校开设的专业课程中,操作技能类课程占比较大,而培养学生通用职业能力的课程比较少,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不够全面,导致学生职业能力与企业岗位需求有一定的差距。

(四)以校企合作为前提的专业建设长效机制不健全

部分技工院校校企合作局限性较强,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岗位人员培训等方面没有与企业开展实质性的合作。

(五)教师团队建设力度不够大

部分技工院校教师团队建设有待加强,如企业人员与学校教师双向流动机制不完备,同时具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能力的教师短缺等。

二、技工院校专业建设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一)生均经费少

部分技工院校生均经费不高,造成学校实习实训设备陈旧,且与企业生产一线实际使用设备差别明显。对于以就业为导向的技工院校来说,实训资源投入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技工院校专业建设和学生培养质量。

(二)学校不够重视

部分技工院校招生困难、生源质量不高,学校需要花费大量精力用于学生的日常管理,很难集中精力开展专业建设方面的工作。

(三)企业参与技工教育的積极性不高

部分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动力不足,加之一些政策没有得到充分落实,造成企业没有真正参与到技工院校的专业建设中。

(四)部分教师理念滞后,团队教学经验不足

部分教师没有认真领会技工院校专业建设先进理念和一体化教师、“双师型”教师的要求,在课堂教学中没有采用适合学生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无法适应提高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要求。

三、技工院校高品质专业建设的基本途径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提出,按照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的要求,完善中等、高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规范职业院校设置。按照《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的要求,技工院校要以校企合作为切入点,以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师资队伍建设为主线,以企业具体工作任务为载体创新教学内容,培养出更加适合企业需要的技能人才。

(一)全面加强校企合作

通过政府搭台、行业牵线、企业和学校合作等方式,多方位多层次搭建校企合作运行平台;通过建立校企持续合作的交流机制、校企健康合作的约束机制和校企全面合作的激励机制,为校企合作的良性发展创造条件,最终确保校企双方合作共赢。各专业或专业群至少与5个以上大中型企业建立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校企双方要在专业规划、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教学资源创建、实训管理、学生能力评价、新型学徒制招生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

(二)持续开展人才需求调研

各专业每年均需要设计针对行业、企业、同类院校和毕业生的调研提纲和调查问卷,学校通过开展企业调研,了解行业发展趋势、区域人才需求、同类院校专业建设情况等,分析综合调研数据,形成人才需求调研报告。同时,每年各专业均需召开以企业专家和职教专家为代表的专业论证会,为专业设置和专业优化提供理论支撑。

(三)制定或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

各专业在人才需求调研和专业论证的基础上,以“职业与工作调研—典型工作任务分析—确定培养模式和培养条件—确定技能人才培养标准—一体化课程转化—一体化课程规范编制及审定”的技术流程制定或优化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一体化课程体系。

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一体化课程体系的内容包括:专业概述(专业名称、专业代码、招生对象、学制等)、培养目标(总体培养目标、层级培养目标)、培养要求(通用能力要求、专业能力要求)、培养模式(培养体制、运行机制)、课程安排、课程标准、学业评价、培养条件(师资要求、场地设备要求、教学管理制度要求)、实施建议、培养质量评价(职业技能鉴定和就业质量分析方法)等。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一体化课程体系要根据产业需求及时进行调整和优化。

(四)设计或优化一体化课程教学资源包

一体化课程教学资源包主要包括活页式工作手册与信息化资源库。

活页式工作手册以企业真实的工作任务为主线设计,各个工作任务之间通过问题串联,让学生模拟体验完整工作过程。活页式工作手册应包括学习任务单、学习引导、学习记录、学业评价等模块。在教学过程中,活页式工作手册的使用要体现学生学习自主性、教师角色多元化、学习目标工作化、课程内容综合化、学习过程行动化等特点。因此,活页式工作手册设计是教学团队教学思想的体现,其核心任务是帮助学生学会工作。

信息化资源库设计包括多媒体课件、教学视频、教学动画、微课设计以及仿真虚拟工厂等。这些教学资源包的设计需要学校与企业合作完成,同时要满足企业的岗位需求和学生的就业需要。

一般情况下,各专业一体化课程教学资源包要按照信息技术发展、产业升级需求、学校实训室建设情况、学生学习状况以及学生培养周期及时进行修订和更新。

(五)新建或改造校内外实训基地

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要注意将学生学习场所与企业工作场所进行整合,同时满足学生日常学习需要和企业职工技能提升需求,学生能通过训练体验工作任务,企业职工能通过培训提升技术水平。其中,校内实训基地至少需要包括四个活动区,即信息检索区、学习讨论区、成果展示区、工作实践区。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要通过校企共建(如学校提供场地和进行基础建设、企业提供设备资助)、校企共管(如学校和企业共同派人员管理建设和实训)、校企共享(如学校利用校内实训基地为企业提供技术培训、企业派技术人员参与学生实训)等方式合作完成。

(六)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提高教师素质

根据“三教”(教师、教材、教法)改革要求和工学一体化教学实际情况,技工院校要逐步实现团队教学,即一门课程的教学不是由一个教师完成的,而是由一个教学团队共同实现的。一是加强教师师德师风建设,推进教师团队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立教。二是通过企业实践锻炼、研修培训、社会服务等方式加强教师团队专业能力建设。三是通过开展教学方法培训、课程开发技术培训、信息技术培训等方式提高教师团队教学创新能力。四是通过名师引导、专业带头人牵头,组建由课程负责人、一体化教师、普通教师共同参与的教学团队,明确团队目标和考核标准,打通教师成长通道。五是通过校企合作引进企业技术人员指导学生实训,带动学校的专业建设水平提高。

(七)深化工學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

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建立以企业典型工作任务为引领,以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相融合的行为导向和“学、做、教”合一的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组织中,以一体化实训室为依托,以企业真实工作任务为驱动,配合多媒体教学,营造“工作、学习高度融合”的学习氛围,有效提升学生的培养质量。

(八)深化学生评价模式改革

构建学生专业能力与职业素养相结合,学习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课内评价与课外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家长评价、企业评价相结合,课程考试与职业技能鉴定相结合的多元化综合评价体系,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四、小结

对于任何一所技工院校而言,打造以学生为中心,能够吸引学生、打动学生,并能获得较高知名度,得到同行、企业和社会认可的品牌专业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笔者坚信,在上级相关部门和合作企业的大力支持下,在全体教师的不懈努力下,技工院校的专业建设一定会跃上新台阶。

(作者单位:山西交通技师学院)

猜你喜欢

专业建设技工院校
基于朋辈教学法的技工院校专业基础课教学探析
技工院校英语思维创新型阅读教学的探讨
浅谈职业技能大赛对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作用
以就业为导向的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建设探索
高职院校新开设无人机专业的探讨
服务地铁工学结合
关于技工院校学生德育课堂学习兴趣的调查与研究
技工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基于技工院校市场营销专业一体化实践教学方法的思考
高职院校特色专业建设内容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