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推进“课程思政”的测评指标体系实证研究

2021-01-08徐妍艳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12期
关键词:信度调研课程思政

徐妍艳

(赤峰学院 法学与商务学院,内蒙古 赤峰 024001)

一、引言

“课程思政”是指将课程作为载体、将立德树人作为根本的教育活动与教学科目,也就是课程德育[1]。它能深入挖掘蕴含于专业知识领域内的德育元素,达到完美融合专业课、通识课及德育的目的,同时在教学的整体过程中贯穿并渗透德育,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帮助[2,3]。这表示我国各高校的课堂思政教育不再是思政课程教师的单独责任,而是属于各个专业教师的共同责任[4]。“课程思政”不仅属于一种教育理念,同时也属于一种思维方式,代表不同专业课程教学需担负立德树人与德育的责任[5-7]。它不是通过德育将专业教育替换,同时也不是把全部专业课程均看作思政课程,而是将课程的德育功能充分发挥,并将德育的学科思维有效运用,提炼出各专业课程内所蕴含的价值范式与文化基因,转化其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动化与具体化的有效教学载体,将理想信念层面的精神指引融入到知识学习中[8]。

开展思政教育的第一课堂即为思政理论,同时其也是开展思政教育的最基本主渠道[9,10]。对于“课程思政”的推进,应注重第一课堂的创建,以此将思政理论课教学质量至上的理念确准[11]。当下各高校的思政课中,通常存在教学方式单一、理论枯燥、考评方法古板及教师能力不均等等问题[12]。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应持续改进,需在创新的同时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做到因势而新、因时而进及因事而化,并能够实时对教学方式与教学内容予以更新,避免表面化与形式化的思政课教育模式[13]。

高校“课程思政”的推进效果关系到高校教学综合质量的提升效果,故为获得各高校及不同专业课程推进“课程思政”后的真实效果,需具备相关性与可信度较高的专业测评指标对“课程思政”推进后的真实效果实施有效的测评,为各高校提升“课程思政”的推进效果、提高培育人才的德育素养奠定基础[14]。

综合以上分析,本文对高校推进“课程思政”的测评指标体系展开实证研究,通过对所确立的测评指标实施相关性与信度分析,确定所获得测评结果的准确性,通过准确的测评结果分析各专业课程中“课程思政”的推进效果,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为各高校不同专业课程持续推进“课程思政”、培育品德素养较高的全方面人才提供有效帮助。

二、高校推进“课程思政”的测评指标体系

1.测评指标体系构建

秉承科学有效的原则,选取高校推进“课程思政”的测评指标,通过40位专家实施两轮问卷筛选与两轮专家访谈确立最终的测评指标。在实施专家访谈之前,预先将测评指标的用途给出,保证所选取指标是在可测评的基础上而确立的。以专家访谈意见为依据,整理分类并整合优化各有关指标后,获取最终确立的测评指标。测评指标体系由4个一级指标、10个二级指标及16个三级指标构成,如表1所示。

表1 高校推进“课程思政”的测评指标体系

2.测评指标体系评定

选用秩和运算法对表1中各指标权重实施运算。假设评委数量为m,通过m个评委评定测评指标体系内n个指标的重要程度,各评委依据各自认定的重要程度排序n个指标,将各指标所排列的序号称为各指标的秩,各指标的秩和即为m个评委给出的各个秩的和。指标权重的运算式为:

(1)

同时有:

(2)

式(1)中,第i个指标的权重以εi表示;第i个指标的秩和以Gi表示。各个评委的看法需具备一定的相似性,方可选用此公式,故需先对各评委的评定结果实施一致性显著检验,通过检验后对各指标的权重实施运算[15]。选用二维表将各评委的意见收集,由社会各方面代表、企业家、教师、优秀在校生以及用人单位等共同构成评委组成员。通过各评委投票之后可生成评委排序一览表,以一级测评指标为例,排序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一级指标评委排序结果一览表

一级指标数n=4,评委数量m=11,依据表2中的评委排序,通过式(1)对四个一级指标的权重实施运算,具体为:

(3)

各个一级指标权重由高到低排序依次为:教学研究、教学管理、教学团队、教学特色。对于各二级与三级指标权重的运算可采用以上方法实现,运算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各级测评指标权重

(4)

式(4)中,一级、二级与三级指标各自的权重分别以εAn、εBj及εCi表示;为16个三级指标打分的情况以Ti表示;某高校或某专业推进“课程思政”的总测评得分以X表示。

三、实证研究

以某高校管理类、体育类、历史类、艺术类及哲学类五个专业推进“课程思政”的实证调研为例,通过同各专业的教师与学生实施座谈的方式,实证调研各专业教师与学生对所推进的“课程思政”的真实想法与感受。实证调研座谈中将各专业的教师与学生作为调研对象对其实施问卷调查,每个专业平均发放100份调查问卷,且有效回收调查问卷均为98份,五个专业共发放调查问卷500份,整体回收的有效调查问卷为490份,问卷调查的有效率为98%,将此次实证调研的一手调研数据和资料获取到,并分析实际数据。

以问卷设计的原则方法与待测评对象的特性为依据,转化本文所选取的各个测评指标为调查问卷内的问题,通过Liker标度法设计调查问卷,由特别不满意~非常满意依次对应1~5分,此即为问卷设计调查的第一步;第二步是预调查第一步所设计的调查问卷,由调研对象中随机选取小部分作为预调查对象,通过面访的方式实施预调查,此种方式不仅能够对调研对象的基本态度予以掌握,而且能够掌握调研对象对调查问卷的意见,以预调查结果为依据,调整与完善调查问卷;第三步即为对剩余全部调研对象实施问卷调查,同时采用因子与信度分析对所获得的实证调研数据实施分析与处理。

1.测评结果分析

(1)各指标测评结果分析

以实证调研中所收回的各专业有效调查问卷对16个三级测评指标的打分结果为依据,分别运算各专业的各三级测评指标的平均分,将运算结果作为各专业各个三级测评指标的最终得分,得分结果如表4所示。

表4 各专业三级测评指标最终得分结果(分)

通过表4中各专业的各个三级测评指标最终得分结果能够得出,实证调研高校各专业在推进“课程思政”后,在C1(政治方向准确,专业知识与政治理论素养过硬)、C2(敬业精神、职业道德、思想品德及责任意识优越)、C7(教学改革开展积极,较多应用案例教学,课堂互动性强)、C8(教学管理严格,教授内容符合国家和党的大政方针)、C10(教材合法、合规,政治立场、科学性及指导性正确)等几方面所获得的效果综合评价较好,而在C9(挖掘不同学科思政教育资源,提升思政教育和专业知识教育的紧密度)、C12(课程获得荣誉好评)、C13(引起社会的反响与关注较高)、C16(授课教师每学期最少参加两次课程思政的学习研讨)等几方面所获得的效果综合评价稍差,说明,各专业在推进“课程思政”后在能力素养、师德师风、课堂教学及课程设计等方面效果较好,应继续保持;而对于表彰评优、社会评价及教学研讨等方面需进一步改进。

(2)总体测评结果分析

以表4中各专业的各个三级测评指标最终得分为依据,采用式(4)分别将实证调研高校各专业推进“课程思政”的总体得分X得出,并以W={非常差,较差,中等,良好,优秀}={3,5,7,8,9}作为比照,分析各专业的总体测评结果。各专业的总体得分见图1。

图1 各专业总体得分对比

由图1能够看出,五个专业推进“课程思政”的总体测评得分由高到低排序依次为哲学类-管理类-艺术类-历史类-体育类,其中哲学类与管理类两个专业的总体测评得分在8~9之间,测评结果为优秀;体育类专业的总体测评得分在5~7之间,测评结果为中等;而其它两个专业的总体测评得分在7~8之间,测评结果为良好。由此说明,实证调研高校的五个专业在推进“课程思政”之后,哲学类与管理类两个专业的推进效果较好,体育类专业的推进效果不够理想。故此高校体育类专业在之后推进“课程思政”时,需重点关注此专业实证调研中得分较低的各三级指标所对应问题并实施改进,以提升该专业“课程思政”的推进效果。

2.相关性分析

(1)感受值相关性分析

通过皮尔逊积差相关分析实证调研高校各专业推进“课程思政”的各测评指标间的感受值相关性,以4个一级测评指标为例,所得结果见表5。

由表5中各个一级指标之间的感受值相关性能够得出,各个指标之间的感受值相关度均高于0.01,说明,各个一级指标之间均具备较高的相关度,且均为正相关。

表5 测评指标间感受值相关性结果

(2)意见值相关性分析

采用与上小节相同的分析方式,分析各个一级指标之间的意见值相关性,分析结果见表6。

表6 测评指标间意见值相关性结果

通过表6中分析结果能够看出,各个一级指标之间均存在显著水平的正相关性,调查问卷问题围绕着“课程思政”测评而展开,集中度较高。

3.信度分析

对高校推进“课程思政”的测评指标实施信度分析,通过信度能够将测评指标的稳定性与可靠性反映出。若测评指标的信度较低,说明指标的设计存在偏差。一般情况下,选用克朗巴哈α系数法检验高校推进“课程思政”的测评指标信度,运算式为:

(5)

在通过此方法实施测评指标信度分析中,信度系数在0~1之间,并且信度系数的值越高代表测评指标的可信程度越高。通常而言,当克朗巴哈系数高于0.9时,说明测评指标的信度非常好,由此也可说明调查问卷所获得的数据可信度甚高。实证调研中的490份有效调查问卷的统计结果均参与到信度分析中,依然以一级测评指标为例,最终获得各一级测评指标的信度克朗巴哈系数如表7所示。

表7 各一级测评指标信度系数

通过表7能够得出,各个一级测评指标的克朗巴哈系数均高于0.9,并且依据表内数据能够获得整个调查问卷的综合信度系数为0.9625,由此可见,本文所选取的高校推进“课程思政”的测评指标可信度较高,同时实证调研中调查问卷的内在信度也非常高。

四、结论

本文对高校推进“课程思政”的测评指标体系展开实证研究,选取科学的测评指标构建测评指标体系,并运算获得各测评指标的权重,实证研究中,通过实证调研的方式,结合确立的测评指标体系测评高校不同专业“课程思政”的推进效果,并对所确立的测评指标实施相关性与可信度检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各测评指标具有较高的正相关性,可信程度较高,所获得的测评结果准确可信,通过所获得的最终测评结果可知,实证调研高校的体育类专业在之后推进“课程思政”时,需适当增加授课教师参加课程思政学习研讨的次数,提升此类专业“课程思政”的推进效果。

猜你喜欢

信度调研课程思政
《广东地区儿童中医体质辨识量表》的信度和效度研究
作为数学教育研究质量分析的信度
问卷是否可信
——基于体育核心期刊论文(2010—2018年)的系统分析
“三注重”扎实做好调研工作
人大到基层调研应做到“三不”
调研“四贴近” 履职增实效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体育科学定量研究中测验的信度与效度分析
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