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当地旅游资源对提升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研究
——以肇庆市为例

2021-01-08郭凤玮梁柳丹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资源旅游大学生

■郭凤玮,梁柳丹

(广东理工学院会计学院,广东 肇庆 526100)

一、高校大学生与当地旅游资源的密切关系分析

(一)高校大学生旅游意愿强烈,且获得多方面支持[1]

高校大学生是新生代力量的代表,集智慧、激情、创意于一身,有着充沛的体力和活跃的思维,对世界充满好奇,有强烈的探索欲望。而旅游作为现代人们丰富生活、开拓视野的重要方式,大学生对出去走走的意愿越来越强烈。与此同时,家长对学生出行旅游的支持力度也很大,除了充足的资金支持外,家长还会给予大学生明确的引导。有些家长甚至会到高校当地陪大学生一起进行旅游,在促进家庭关系和谐发展的同时,开拓大学生视野。

(二)旅游产品多样化,个性化出行逐渐兴起

在强大的旅游市场快速发展推动下,各地都根据本地特色发展出许多具有代表性的旅游产品。旅游业的发展可以推动众多相关产业的发展,比如衣、食、住、行各产业的发展,当地文化传播产业的发展等。由此,与之相对应的旅游产品层出不穷,多种多样,逐渐成为一个地方的代名词。同时,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移动旅游的新模式也逐渐发展起来。高校大学生通过移动互联网了解更多经典但并不出名的旅游资源,从而满足追求个性化和独特性的发展需求。

以肇庆市为例。肇庆市地处广东省中西部,是远古岭南土著文化的发祥地之一,也是一座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名城,凭借着得天独厚的地形和自然风光而驰名各地。魅力四射的5A级星湖景区、郁郁葱葱的鼎湖山、著名的端砚、中国最美绿道以及端庄尔雅的阅江楼等都是肇庆市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吸引着各地的游客。同时,随着2020年8月25日肇庆市推出的“开心100星湖卡”的发售,有序推进全域旅游“一年见成效、三年大发展、五年新形象”,肇庆市的旅游品牌特色更为鲜明,对高校大学生的吸引力更为强大。

(三)供需关系对应,使高校大学生和当地旅游资源的契合度越来越高

相对于很多慕名而来的外地游客,高校当地的大学生有着明显的地理优势。大学生既有强大的动力,又有充裕的周末和课余时间,对旅游资源的需求大。而高校当地的旅游资源对于大学生来说具有里程短、出行方便、成本低等优势,大学生可以通过公交车等交通工具到达旅游景点,同时当日就可以返回学校休息,非常便捷。加之大部分的旅游景点对大学生都有价格优惠,大学生可以用较低的成本探索自己感兴趣的自然风光,感受旅游带来的身心愉悦、视野享受,这对于他们来说是非常具有吸引力的。

二、高校大学生当前旅游行为的特征分析

(一)无目的短途休闲旅游为主

现阶段大学生的旅游计划主要是根据当地景点著名程度及网络平台上的热门推荐而制定,一般只是简单地为了完成当地旅游景点打卡活动或者和朋友、同学有一个聚会交流的方式而开展的旅游,缺乏对旅游过程和旅游意义的思考和规划,旅游后也没有系统地分析出行所带给自己的收获,使旅游成为简单的行走活动。

(二)形式化参观游玩,容易忽略旅游文化及内涵

大学生在旅游的参观游玩过程中,看到独特的景观一般都是拿起手机拍照,积累一些素材发朋友圈,宣示自己已到此地一游,或者直接就是看看美景,一饱眼福即可,很少会挖掘隐藏在旅游景点和旅游产品背后的文化和内容,更不会鼓起勇气和当地居民交流,深入了解背后的发展历史和故事。比如肇庆市高要区的八卦村,以其古八卦的部落形状散发着无限的魅力,吸引着大学生前往参观游玩。然而大部分大学生都关注着这独特的形状,而忽略了其700多年的历史文化,极少大学生会研究它的发展来源、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三)缺乏可持续发展思维,无法转化旅游资源对大学生发展的价值

大学生在旅游参观游玩后,都会很开心地与人分享所见美景和趣闻。而等这种兴奋劲过去后,旅游所带来的效果就开始慢慢消散,直到大学生把这段经历全部淡忘。其中一些极具文化特色的经典性元素以及极具地方内涵的标志性符号,也仅仅是大学生过眼云烟中的一小部分,没有任何价值,更不用说把这些文化宝藏传承下来,使旅游资源对大学生提升自我创新和实践能力的价值得以深刻体现。

三、挖掘高校当地旅游资源价值,增强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

(一)促进旅游资源与专题学习的结合,丰富旅游资源内涵与课堂学习内容

如果旅游仅仅是大学生众多选择中的一种选择,大学生对旅游的重视程度就会相对比较低。如果旅游是大学生学习内容的一部分,大学生就会更加重视。促进旅游资源与专题学习相结合,不仅有利于大学生更加重视旅游资源所包含的价值,还可以帮助大学生形成系统化学习,深入挖掘旅游资源的内涵,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促进旅游资源与专题学习相结合,可以通过以下三种方式。

1.开设旅游专题课程,把兴趣融入课堂,把知识延伸到实践[1][2]

不管是旅游知识、旅游资源中的文化知识、旅游所蕴含的历史故事等,都可以成为大学生课堂知识中具有专业性和针对性的专题内容。比如可以形成考古专题、建筑专业专题、设计专业专题或者是有这方面兴趣的大学生的热点讨论话题。这些专题课程的开设,可以使大学生更加系统化地了解旅游相关的内容,明确自己旅游的目标,分析从旅游中获得的多方面收益,并获得相关的经验和教训,寓教于游、寓学于游,增加大学生对旅游资源的认知和实践活动过程中的行动能力。

2.把旅游资源融入到就业规划中,使旅游成为新的就业方式[1]

当代大学生在面临毕业的时候都会有迷茫的感觉,而旅游是缓解这种迷茫感觉的一种有效方式。当大学生把旅游资源融入到就业规划中的时候,大学生就会分享各种主题旅游想法和经验,并且在旅游过程中就会想方设法把自己旅游的经历丰富起来,使之独特化,吸引流量,实现知识和能力的转化;当旅游成为大学生就业的一种新方式,既可以帮助大学生顺利过渡到社会人的角色,同时可以平衡好个人和社会的关系。独特的旅游体验,是大学生宝贵的人生体验,也是大学生活跃思维和增强能力的重要方式,对大学生的就业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3.旅游与社团活动相融合,事半功倍共促大学生健康发展

学校社团是大学生兴趣爱好的聚集地,大学生通过共同的目标、兴趣相互吸引相聚在一起,产生相互碰撞的活跃想法,进行着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校园生活,还不断提升大学生的社会交际能力和组织策划能力。在社团活动中,融入高校当地的旅游资源,不仅可以为社团的建设和社团活动的开展提供更多的成本低廉、方式灵活的选择,而且还可以通过轻快愉悦的内容、丰富的内涵,把社团影响范围进一步扩大,使旅游资源的价值和社团效益得到进一步地增强,促进大学生健康、全面地发展。

(二)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优势,实现旅游模式与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发展

互联网时代的便捷性,让人们更快捷、方便地及时了解外界,分析发展趋势,紧跟发展潮流。而大学生恰恰就是潮流前线的群体,他们喜欢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并对其依赖程度越来越高。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发挥互联网的优势,充分融合移动互联网和旅游资源,能够丰富旅游资源的内容和形式,增强其对大学生的吸引力,从而得以宣传当地的旅游文化、民族文化和民俗文化,促进当地的发展及全国各地的文化交流。

同时,移动互联网可以衍生出很多旅游产品,比如众所周知的信息的交换是新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一种新的发展模式。旅游资源也可以通过信息交换实现其价值的最大化,把源远流长和积极正面的历史故事和文化内涵传承下去,并通过广泛传播给社会带来更多的积极影响。大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创新”的模式,比如拍视频进行分享,或者直播的方式,吸引流量,为大学生提供广阔的平台和发展空间,帮助大学生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开展思考与实践,推陈出新,实现创新发展[3][4]。

(三)加强校企合作,促进高校当地经济发展和校园人才培养双赢格局

在不断完善的旅游市场以及政府不断加强的旅游市场管理影响下,旅游行业的发展日新月异。对于很多旅行社来说,需要根据旅游的淡旺季进行导游及相关工作人员的安排与调整。高校大学生作为这座城市的一份子,可以以此为契机,获得更多的实践机会,满足自己的兴趣爱好,开拓自己的视野,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水平,也为自己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同时,不断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为社会发展和进步贡献出一份力量。加强校企合作,以学校为单位,统一组织和安排企业的资质审核和双方的协议签订等工作,保障大学生的合理效益,既能让家长放心,也能让大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其中,从而为学校打造更多有特色的、安全而有效的实践活动;同时校企合作可以为旅游行业提供坚实的人才基础,以最低的成本获得最优质的工作人员,为游客提供更高质量的服务,促进行业的快速、健康发展。校企合作,促进高校对当地旅游资源的充分利用,可以推动当地旅游资源内部需求进一步扩大,打造当地旅游资源品牌,让独特的旅游资源成为高校大学生满足探索欲和实现自我发展的重要方式,促进当地旅游资源发展和高校人才培养有效融合,最终获得双赢。

四、结束语

旅游资源的整合方式与大学生的人才培养模式都需要得到不断地调整和创新,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速度。而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旅游资源的价值将会不断地被开发,作为人才基础的高校大学生也会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促进旅游资源和人才培养模式的不断融合,是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式。基于大学生的个性特征和高校当地的旅游资源的角度,整合高校当地旅游资源以提升大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有着供需关系对应、成本低、效率高的特点,值得尝试。我们要把游寓于学,学寓于游,而且不断更新大学生对高校当地旅游资源的认识和了解,加强校企合作,不断创新旅游资源发展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让大学生都能接受文化的熏陶,参与到文化的传承,得到高质量的锻炼和实践。

猜你喜欢

资源旅游大学生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资源回收
做好绿色资源保护和开发
旅游
六旬老妇“养出”了个大学生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2013年第三届大学生演讲比赛圆满落幕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