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旅融合视角下兰溪诗路文化资源的开发研究

2021-01-08■王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诗路兰溪旅游

■王 丹

(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义乌 322000)

浙江省率先在全国范围内提出诗路文化带建设并且快速付诸实践、稳步推进。2018年1月25日,《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抓好大花园建设,开展人人成园丁、处处成花园行动,积极打造浙东唐诗之路和钱塘江唐诗之路”。“四条诗路文化带”建设是全省推进大湾区大花园大通道大都市区的重要建设内容,唐诗之路的研究和开发不但可以全方位提升浙江的人文气息、带动周边旅游、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更是践行了“两山”理念,助力推进“两个高水平”和“重要窗口”建设。

一、寻路初心:诗路文化擦亮“诗画浙江”金名片

(一)四条诗路文化带

2018年6月,浙江省委省政府印发《浙江省大花园建设行动计划》,提出“以诗(诗词曲赋)串文”“以路(水系古道)串带”的行动构想,分别绘就大运河诗路、钱塘江诗路、浙东唐诗之路和瓯江山水诗路“四条诗路文化带”,在文化带上清晰地勾勒出诗人行迹、浙学学脉、水系交通、名城古镇以及遗产风物这“五幅浙江诗路地图”。2020年,省发展改革委印发了《浙江省大花园建设行动计划2020年工作要点》,要以示范区和示范县为行动重点和主要抓手,以“四条诗路文化带”建设为依托,形成可复制、可推广和可实现的浙江大花园建设经验,进一步打响了大花园建设品牌“诗画浙江”的金名片。

(二)四条诗路主线

浙江四条诗路实现了省域全覆盖的顶层设计规划,形成了多个地区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共同发展、共享资源的生命体,体现了浙江的文化精神之美、绿色生态之美、智慧活力之美,构成集文学、文化、宗教、旅游、交通于一体的诗路群:以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为核心的大运河诗路,覆盖杭州、嘉兴、湖州、宁波、绍兴5个地市,是国家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浙东唐诗之路覆盖绍兴、台州、宁波、舟山等部分行政区域,以曹娥江—剡溪—椒(灵)江为诗路主线;瓯江山水诗路覆盖温州、丽水两个地级市,以瓯江—大溪—龙泉溪为诗路主线;钱塘江诗路覆盖杭金衢等区域,主要以钱塘江——富春江—新安江—兰江—婺江—衢江为诗路主线。四条诗路主线形象地构成一个金文字形的(“文”)字,可谓是“一文含四带,十地耀百珠”,生动阐释了文人、山水和美景的关系。

二、诗意栖居:打造钱塘江诗路靓丽节点的优势条件

(一)千年诗路厚植婺学底蕴

钱塘诗路是晋唐文人名士的入浙求慕之路和抒情寄身之路,也是宋元婺学的孕育成长和传承发展之路。婺学诞生地的金华从古至今就是一座诗歌之城,描绘的诗情画意、论学文采绵延古今,著名的金华学派、永康学派以及永嘉学派,还有八咏楼、古子城、城隍庙、宋代天宁寺、太平天国侍王府等历史文化古迹,浦江上山文化遗址、义乌桥头遗址、汤溪三潭山遗址等早期新石器时代遗址,丽泽书院、五峰书院等知名历史书院,以及诸葛八卦村、寺平村、锁园村、郭洞村、卢宅村、俞源太极星象村等古老村落。金华市下辖的兰溪也同样拥有秀丽的风光、优秀的文化以及纷陈的史迹,赢得了很多名人雅士、诗词大家的青睐称赞,体现了“婺”文化的精髓要义和深厚内涵。

(二)千年古镇承载先贤古韵

钱塘自古以来就一直十分繁华,名城、古镇、古村兴起,形成了具有浙江特色的历史文化名城古镇图,各个名城之间的古镇古村散落布局、别具风味,既保留了传承久远的古代建筑群,又造就了现代生活的诗意栖居地。钱塘诗路上的名镇一共有3个:“二岸云衢、桥浮佛镇”的佛堂镇、“诸应徵德、永康学风”的芝英镇以及“寻梦江南、千年商埠”的游埠镇。浙江今古文明的游埠在兰溪市西南部,享有“钱江上游第一埠”的称号,是浙江、江西、福建、安徽等省份交界的农副产品重要集散地和商埠重镇,其文化底蕴和历史积淀极其深厚、文物建筑古迹数量众多且多数保存完好。

(三)非遗古迹铸就文化宝库

兰溪自从唐朝咸亨五年建县,至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悠久历史,曾经创造和传承了多姿多彩、特色鲜明、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同时,它也为人类留下了丰富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非物质文化遗产历经多年岁月的洗礼,历久弥新,覆盖多个传统项目门类,如:传统技艺、传统美术等,各个等级非遗项目数量均名列前茅,璀璨的历史文化宝藏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地区中历史文化成就最重要的体现,因此,具有极大的保护、研究和传承的价值。

(四)灵山秀水铺陈生态画卷

金华山、六洞山、白露山、兰荫山、横山等名山与兰江相得益彰、山水相依,呈现出了一幅生态和谐、风光宜人的兰溪山水生态画卷。水兰溪,一城兰韵半城水,一条兰江集百里奔腾的衢、婺两江于横山脚下,交汇于中洲,流经女埠街道和将军岩,进入建德市境内的梅城,之后与新安江合流为富春江,下行钱塘,北连京杭,通达四海。优越的水资源条件和特殊的地理位置造就了兰江这条内陆“黄金水道”的核心地位,以“水”为核心要素的水岸经济繁荣着兰溪的过去,也主导着兰溪的现在与将来,未来要统筹抓好“三江六岸”的发展,加快“拥江兴城”战略的实施。

(五)文化产业勇立时代潮头

兰溪积极争取省文旅厅、浙江卫视、中国美院、省文艺创研中心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先后4次开展2019华为新影像大赛手机旅拍活动、诗画浙江文艺采风活动、《钱塘江诗路专题片》采景拍摄活动,相关作品将陆续亮相浙江电视台、华为手机背景图库、诗画浙江文艺作品集。地下长河灯光改造项目捧回了全国“夜光杯·照明科技优质工程奖”,获评第三届“前海湾”照明工程奖十大地标性项目;兰溪成为全省首批零瑕疵通过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验收的金华首个达标县市,全省第二个以全市域范围获评省传统戏曲类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等等,因此,这些文化项目的不断涌出和文化产业的兴起扩展为“文旅兴兰”战略的推进打下了坚定的基础。

三、闲情偶寄:明确兰溪诗路文化带的战略定位

“兰溪诗路”将借力“长三角一体化”和“金兰同城”的发展优势,落实“文化浙江”与大花园建设行动,挖掘“兰溪元素”、贡献“兰溪力量”,“以诗入景、以文为魂、以艺为引、以水为带、以人为本、知行合一”,建设成独具兰溪特色的长三角休闲度假胜地、中国闲情旅居城市与中华才艺启蒙教育传承地,打造在全国具有高度地域文化辨识度的“闲情偶寄·诗艺兰溪”的中华才艺蒙学品牌。

(一)闲情兰溪:营造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的体验感

“有景必有诗、有诗必有意”。在每一个重要旅游景点都应配置相应诗词,体验诗路旅游的人文诗意。古代“八景诗”皆重眼前之景与作家情感的情景融合,一切景语皆情语,赋予了山水情感和意义,营造了“诗路体验”的人文环境,不断地丰富景区游览的体验方式,加入了摘果蔬、印象兰溪水上表演等元素,让游客在兰溪慢下来、游起来,从而提升旅游质量;持续提升交通、景点等周边设施的整体布局和统筹建设,策划出多条精品陆上旅游的路线,更为重要的是积极争取建设跨市域、跨县域水上旅游精品路线,再现“开富春百里画廊”的钱塘江诗路水上游盛况,吸引更多本地、外地游客通过水上游的体验方式认识兰溪、爱上兰溪。

(二)偶寄兰溪:建设闲情旅居和诗意人生的栖居地

从“旅游”走向“旅居”,让游客在兰溪慢下来、游起来、住下来。湛湛春湖净,悠悠午梦清。“闲情旅居”是古人小桥流水慢生活方式的当代再现,因此,要打好“李渔闲情文化”牌,彰显出兰溪厚重的人文才情,实现全域旅游和才艺传承的有机融合;重点保护“扬子江”等湿地生态系统和省级森林公园,使得生态环境有所改善、释放生态红利,提升酒店、宾馆、乡村精品民宿等旅游配套设施建设,用优美诗词营造诗意空间,使得游客能够在兰溪优美的环境中获得身心的放松。

(三)诗艺兰溪:实现文化认知和文化传承的统一性

积极培育以“诗画培训”与“中医药认知”为主的中华才艺蒙学,大力开展笠翁对韵诗词启蒙教育、芥子园国画启蒙教育、张山雷中医药启蒙教育三大教育实践活动,与全国中小学及相关社会教育机构紧密合作;充分挖掘张山雷《医事蒙求》丰富的中医药知识,树立“本草兰溪”的中医药认知的蒙学形象,传承和发展中医药文化,深入研究黄大仙中医药养生传统,积极与全国各大中医院校、中医药协会与机构、中药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机制,以市场化方式弘扬兰溪药学和养生传统。通过“才艺蒙学”“主题研学”等兰溪诗路文化认知与传承新模式的持续实践,达到“带着一分闲情来,怀着三分才情走”的“诗路游学”良好发展态势。

四、问策当代:文旅融合视角下兰溪诗路文化资源的开发策略

(一)打造诗意名城,提升文化名城的诗路内涵,处理好显性与隐性的辩证关系

以兰溪古城复兴为基础,深入挖掘兰溪诗歌的丰厚底蕴,在老城片区打造具有古城建筑风格的“兰溪诗歌小镇”,与钱塘江诗路沿线的杭州南宋皇城、建德严州府城、海宁盐官古城、金华婺州古城以及衢州南孔古城等成立“古城复兴发展联盟”,但是要防止将“兰溪诗歌小镇”简单理解为仅仅是显性的、看得见的环境整治和基础设施建设,更为重要的应该是加强兰溪诗路文化空间营造,紧密结合诗路文化,将诗路的文化主题和丰富内涵赋予城乡建设之中。通过对老城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开发和利用,对诗路文化遗产馆、诗人纪念馆、诗路摄影馆等场馆的全面展示,对诗歌戏曲演艺节目和活动的举办,搭建全方面、诗味浓的“兰溪诗路”展示平台,最终打造一个文化内涵丰富、居民认同感高、生活品质优越的诗意名城。

(二)注重诗路体验,开发诗路旅游拳头产品,处理好静态与动态的辩证关系

兰溪旅游起了个大早,却赶了个晚集,还停留在一种比较静态的初级旅游形式。兰溪要实施“文旅兴兰”战略,旅游要获得可持续发展,就必须由资源驱动向产业驱动过渡,功能由“三生”(生产、生态、生活)增加为“四生”(即增加了生命体验)。视觉消费时代已经过去,当代消费者更注重的是生命体验,这是一种动态的过程消费,注重体验旅游、文化旅游。因此,兰溪诗路可以复原部分名人雅士在兰游览的观景点和路线图,通过“拟景入境”的方式开发若干条入境旅游线路,深度体验诗人游山玩水时的情致心境,推出“诗词套餐”,根据诗人的足迹精心设计路线,创新地实现旅游产品由单一型向复合型的转变。

(三)焕发诗路新颜,创新诗路品牌营销体系,处理好共性与个性的辩证关系

“诗画浙江、风雅钱塘,富春山居、百里画境”是“钱塘江诗路”的共性,但是“兰溪诗路”作为“钱塘江诗路”的其中一环和重要节点,若没有自己的特色品牌和绝佳创意,可能暂时会带来“爆棚式”的网红效应,但同质化的旅游资源随时可被替代,不能长远发展。因此,要把兰溪作为“大景区”“大花园”来设计、规划、建设和经营,系统梳理中医中药文化、黄大仙文化、古商埠文化、古村落文化等一批历史文化资源,让沉睡的历史人文资源、现代工业遗存活起来,把文脉真正地传承下去,通过创新诗路品牌营销体系留住游客的脚步。

(四)强化诗路探研,打响诗路文化演艺品牌,处理好形式与内容的辩证关系

把浙江师范大学、行知学院等高等院校作为诗路文化的研究基地和研究主体,发挥“婺学”研究专长,集合省内外院校、党校等的科研力量,做到既有诗路探研的形式又有诗路研究的内容。一是增加诗路相关主题的理论研究。出版诗路主题的图书,挖掘和研究诗路相关的诗词书画作品和文化名人,特别是对《兰皋风雅》《金华诗录》《兰溪棹歌》等汇编诗典进行再编和扩印,让更多的人知晓和传唱兰溪诗歌。二是策划诗路相关的特色活动。如举办以“诗汇兰城”“水诗情”为主题的大型诗歌朗诵会,与文联、诗协、作协合作开展全国性的征诗征文活动等。三是打响“李渔戏剧节”文化品牌。创新呈现方式,鼓励探索实地演出或借助自媒体平台宣传的不同演艺形式,推动文化名城的传统文化走出浙江、走向全国,走进百姓寻常生活中。

(五)完善诗性服务,建设“数字诗路”大数据平台,处理好传统与现代的辩证关系

结合兰溪“拥江兴城”战略的发展思路,提升“兰溪诗路”骨干水道的通航能力和景观功能,以“古代诗人行迹”为线索,配备游轮、游船、游艇、皮划艇等服务设施,打通关键水上节点,串联盐官古镇、龙门古镇、黄公望故居、荻浦古村、梅城古镇、诸葛八卦村、南孔古城等,开发传统经典的“水上诗路”,建设一批旅游客运码头。另外,利用基于“地理信息”和“互联网+”等现代技术,整合“钱塘诗路”的基础数据和旅游资料,整理打造成为一个“数字诗路”的大数据平台,广泛应用于文化、教育、旅游等领域,便于使政府、学校和社会各界查询诗路文化的信息和资料。

热爱祖国从了解家乡开始,带上导览地图,漫步兰江两岸,积极践行“努力成为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的新目标,体悟“两山”的理论内涵,借浙江“四条诗路”建设之机,守护好后人诗意栖居的碧水蓝天。在大潮中寻路初心,在诗篇中吟诵故土,这才是我们了解浙江、问策当代、谋划未来的有效路径。

猜你喜欢

诗路兰溪旅游
畅游“水乡古镇”
兰溪模式 从“云里雾里”到“胸有成竹”
文旅融合视角下浙江诗路文化资源的开发研究
新时代的治水实践——福建莆田木兰溪建造“生命共同体”
“诗路义乌”诗词曲大赛启事
浙江省新昌县七星中学诗路文学社
诗路历程(外四首)
旅游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