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班幼儿入园焦虑的成因与对策

2021-01-07福建省晋江市深沪镇金屿幼儿园粘倩珧

天津教育 2021年36期
关键词:入园幼儿教师幼儿园

■福建省晋江市深沪镇金屿幼儿园 粘倩珧

一、幼儿入园焦虑的基本认识

(一)概念

入园焦虑是幼儿从熟悉的家庭环境走向不了解的幼儿园所必定会产生的恐慌情绪。刚进入幼儿园的幼儿不愿意与亲近的家庭成员分离,由于生活环境改变导致心理成因和外在行为的排斥而产生的一种恐惧、不安、难过,甚至可能表现出绝望的情绪,即入园焦虑。

(二)紧张焦虑型

这类幼儿的入园分离焦虑表现为到了幼儿园缺乏安全感和紧张感,思念家里的亲人,无法适应班级环境,无法融入幼儿园的集体活动中,常常紧紧跟随着教师。如,豪豪入园两周以来,每天早上刚入园就一直要求奶奶陪着他,情绪稍微稳定了就跟在我身后要找奶奶,每隔几分钟便问一次“奶奶来了吗”,或者是要求我给他奶奶打电话。午睡时,更是要我坐在他身边,可嘴里还是不停地唠叨,难以入睡。对于新教师来说十分头疼,我想到可以利用幼儿园的游戏设施帮助他转移注意力,便带他去沙坑玩,此时他才能稍微安静下来,可没过多久他又开始纠缠。可以看出普通的言语安慰和游戏、环境的吸引无法在短期内有很大效果,需要教师一直把他带在身边陪伴,这是一种对新环境缺乏安全感,紧张型的分离焦虑。

(三)剧烈哭闹型

这个类型的表现是尖叫大哭、暴躁不安,如,早上刚入园,昂昂小朋友牢牢地抱着妈妈并大哭着叫着:“妈妈……妈妈……”过了一会儿,等昂昂情绪稳定后,转个身忽然发现妈妈不见了,立刻尖叫大哭着往教室门外跑。在教师的阻拦下,昂昂只能在教室里继续哭闹,此后的每天都是一直以哭闹的方式在幼儿园中生活,持续了三个星期。听他妈妈说昂昂在家的情况:不喜欢出门,不善社交,喜欢粘着妈妈,而妈妈要上班,他经常以哭闹的方式留住妈妈。这是幼儿的一种典型的以哭闹来反抗上幼儿园的表现行为,他对离开家的不乐意和面对新环境和很多陌生人的恐惧反抗,希望借助哭闹获得家长的关注和同情,达到远离幼儿园的目的,即便哭闹常常无用,他也乐此不疲。

二、幼儿入园焦虑的成因分析

(一)幼儿依恋

幼儿依恋是幼儿盼望并要求保持与亲密的家庭成员接触的一种倾向。幼儿的依恋表现为哭泣、微笑、大喊大叫、紧抓不放、亲密接触和粘人等行为。它是归属感、亲社会行为、安全感、同伴关系发展的根本,也是形成健全人格的基础。据我所知,一个安全型的依恋有助于幼儿自信心、责任感的快速发展。

(二)家庭教养方式

根据我在网上看到的研究数据和家访得出的数据显示,家庭教育方法有几个类型:民主型,爸爸妈妈给予孩子的爱是健康的,所谓健康,便是不忽略他们合理的需求,不过多宠爱,能适度地鼓励和惩罚,让幼儿感到温馨,这样的孩子会更加自信、独立;专制型,在父母控制下的幼儿没有自己做决定的权利,可是这样对幼儿来说,父母的话就像圣旨不可忤逆,会导致其失去自我生活的能力;溺爱型,父母替他们承包了一切,并且满足他们的所有需求,这样幼儿就不会为他人着想,很自私。

(三)师幼互动关系

师幼之间的互动关系能直接影响幼儿的入园焦虑。对待幼儿入园焦虑的问题,幼儿教师必须树立一个正确的儿童观,提高教育监控的能力,创设一个和谐的师幼关系。而科学的儿童观就是对儿童有正确认识,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儿童具有独立的人格和尊严,所以教师必须尊重幼儿的人格尊严,把保护幼儿的生命放在首位,让他们感到自我存在的独特价值;二是每个儿童都具有个体差异性,所以教师必须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性,将因材施教付诸行动中,真正做到保证每一个幼儿个性健康发展。

三、入园焦虑的调整对策

(一)提高父母的抚育质量

1.正确满足幼儿的需要。所谓幼儿的需要,就是生理和心理需要。首先,父母必须在心理上真正关爱、接纳孩子。其次,多跟孩子在身体上进行亲密接触,让幼儿产生被认可的感受。最后,对孩子的需求要做出正确的判断,及时做出反应,当孩子提出的事情是自己力所能及的就要让他自己去尝试,不能一味包办代替,争取培育孩子良好的独立生活习惯与能力。

2.营造温暖的家庭氛围。我认为父母必须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给孩子营造出一个宽松适宜的家庭氛围,让幼儿在这样的环境中模仿父母对自己的爱去关爱别人,促进同伴关系、师生关系的良好发展,这有利于幼儿适应并喜欢上幼儿园,解决入园焦虑问题。

(二)幼儿教师要重视对幼儿的入园焦虑问题

1.教师要谅解幼儿入园焦虑的情绪。幼儿教师要想有效解决幼儿入园焦虑问题,就要肯定这一现象的普遍存在,不能因为个别幼儿出现了焦虑差异就嘲笑甚至忽视他们,相反,要理解和体谅他们。

2.关注幼儿中的特殊群体。幼儿教师必须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注重幼儿个体差异性。首先,应该先把目光放在那些轻度焦虑的幼儿身上,和那些哭闹的幼儿不一样的是他们尽量在缓解自己与父母分离的痛苦,可一旦受到周围幼儿哭闹的情绪影响就会爆发;其次,研究表明女孩比男孩的焦虑问题更严重,不过这种焦虑一般表现在内心,是隐蔽的、压缩的;最后,多关心年龄小的幼儿。年龄越小的幼儿越离不开父母的怀抱,主要焦虑的表现为大哭大闹、密切依恋他人或是依恋有父母味道的物品。

(三)家园互助

1.教师要做好幼儿未入园前的家庭访问。通过家访,我清楚地了解了自己班级幼儿的基本生活情况和家庭情况,初步促进了与家长的相互了解,彼此之间建立了信任感。所以,幼儿教师要先对这些幼儿有一个基本的了解,这样会让他们产生一种熟悉感、安全感、归属感。

2.幼儿园可以借助家长开放日、开办家长学校等家园互助形式的活动。借助家长开放日这一渠道,让更多家长对教师和幼儿园产生深刻的信赖,让他们能更放心把自己的孩子交到教师手中并且能积极主动地配合教师的教育工作,促进教育事业的成功。通过家长学校,幼儿园为家长提供了科学的育儿指导,能推动家长相互交流,最终获得科学的育儿经验。

3.开展预入园亲子活动。预入园亲子活动也就是幼儿在未入园之前和其家长一同参与预入园亲子课程,这可以很好地缓解幼儿的入园焦虑,这种主动出击的方式转变了以往我们面对入园焦虑问题的被动情况,值得广大幼儿园大力推广。

猜你喜欢

入园幼儿教师幼儿园
基于“自主入园”的沉浸式场域教研
我爱幼儿园
幼儿教师能力提升策略
欢乐的幼儿园
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三个维度
爱“上”幼儿园
陕西筹措15亿元缓解“入园难”
宝宝入园巧加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