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由绘画中促进中班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实践研究

2021-01-07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宁围中心幼儿园胡华芳

天津教育 2021年36期
关键词:绘画创作情境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宁围中心幼儿园 胡华芳

自由绘画活动是幼儿情感表达的一种形式。图画可以弥补语言表达的困难,语言可以补充绘画能力的不足,两者存在着相互促进的关系。本研究试图从幼儿的本位出发,在尊重幼儿自由表达的原则下,采取“双主体四环节”的指导模式,双主体即幼儿绘画与幼儿语言,绘画作为促进语言的主要载体,在实施过程中通过“创设情境、明确主题;引导观察、了解方法;激发想象、大胆创作;正面评价、体验成功”的环境创设四环节,以及“由物生情、画前想‘话’;借物寄情、画前说‘画’;由感而发、画中说‘画’;情景交融、画后说‘画’”的表达策略支持四环节,让幼儿借助绘画载体,发挥想象,真实地、有创意地表达自己的情感。

一、关于绘画活动中“图语”环境的创设

充分发挥绘画的优势,促进幼儿语言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是本研究的主旨。但我们发现刚进入中班的幼儿绘画自我表现力比较缺乏,我们尝试从四方面重构幼儿绘画的自我表现力,让幼儿想画、敢画、敢说、乐意说。

(一)创设情境,明确主题

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幼儿实际条件创设情境,唤起幼儿相关的艺术想象。主要创设以下三种情境:自然情境,选择典型的大自然环境,带幼儿去感知、体验;语言情境,活动前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并表述自己的想法;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为最终的创作做好铺垫。

(二)引导观察,了解方法

观察是幼儿绘画的基本功。教师通过引导幼儿针对性地观察一些事物,让幼儿了解事物之间大小、形状、颜色的不同,让其产生绘画的欲望,为最终的“说画”提供素材。

(三)激发想象,大胆创作

幼儿在绘画的过程中,只有让幼儿自己动手,让幼儿将潜意识中的“创造图像”表现出来,才是幼儿真正的绘画作品,在此环节中教师可通过恰当的语言引导,从不同角度激发幼儿,引导幼儿展开想象的翅膀,创造自己的画面。

(四)正面评价,体验成功

对于幼儿绘画作品的评价不以“像不像”“美不美”为标准,以幼儿创造性的有无、发挥如何为尺度。在评价中应注意幼儿绘画语言、绘画规律与成人不同,如幼儿的绘画比例容易失调、绘画视点以内心想法为主。评价时应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无论画得如何,都应适当地表扬、正面地引导,引发幼儿新的绘画兴趣和愿望。

二、关于“说画”策略的实施

以往在关注、挖掘幼儿在绘画方面的创造潜能时更倾向于环境与技巧,当幼儿的语言在绘画中不断流露时,我们相信“说”画对于幼儿创造性语言的培养起着积极的作用。因此尝试将“话”始终贯穿于“画”中,以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一)由物生情,画前想“话”——停下脚步看世界

幼儿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在总体的感知中形成,对事物的认识,他们会调动所有的感官去体验和认知。因此,活动前让幼儿多种感官参与下的体验必不可少。

1.在大自然中的体验

自然是一部真实、丰富的百科全书,自然界中种类繁多的动植物,吸引着幼儿的好奇心,对于其中的发现幼儿总是有那么的投入,教师抓住这一“好奇心”对幼儿的各类描述性、陈述性等语言进行规范引导,同时,帮助幼儿加深对事物的印象。

2.在日常生活中的体验

通过让幼儿亲身感受生活,相互之间探讨他们在生活中遇到的事、物,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使其主动参与到活动中去,为美术表现奠定基础。

3.在与艺术作品对话中的体验

通过艺术作品的美激发幼儿美的感受与畅想,使幼儿能道出心中的美,与艺术作品对话是指导幼儿“话”“画”的重要指导策略。我们尝试结合优秀的文学作品、美术作品、经典音乐及某些荧屏动画开展艺术创作与表达。

(二)借物寄情,画前说“画”——闭上眼睛想世界

画前想“话”,通过各种途径让幼儿对事物感知、体验和了解,从而激发幼儿将最初的、最真实的内心感受说出来,如果说画前想“话”,注重的是情感和体验,是很纯粹与直接的内心表达。那么画前说“画”,可能更偏向于技能技巧方面,这时候的表达需要对前一环节的“话”进行一个简单的梳理和加工,这里的表达会更清晰,更具有完整性。

(三)由感而发,画中说“画”——拿起画笔画世界

在美术活动中,我们给幼儿充分说话的机会,并以此来发展其语言表达能力。

1.“对话”类型分析,促针对性指导

在观察幼儿的绘画创作时,我们发现幼儿通常会根据所给的命题自主选择创作对象,并与这一对象进行对话,这种对话既有身边的小伙伴,也包括文本。分析幼儿创作过程中的对话,有助于教师理解幼儿的绘画创作语言发展水平,进而更好地指导幼儿。

①与主体对话——绘画中幼儿与画面中的各种形象对话,我们常认为是在“自言自语”,这种“自语”有时还会跟它们做游戏,仿佛这些形象就是幼儿周边活生生的同伴。②与同伴对话——幼儿在绘画创作中会不断地与周围的同伴交流,可以围绕绘画的内容进行,可以针对表现方法和色彩进行,也可以对自己的画和同伴的作品进行评价。这种对话是完全平等的、开放的。③与偶然事件对话——幼儿创作过程中的“偶然事件”主要是指幼儿的突发奇想或日常某种生活事件的经验被提及时激发他们的灵感,随时抛出的进一步创作的信息,我们把这种对话视作幼儿绘画过程中产生的丰富想象。④与教师对话——在幼儿的绘画创作中,教师提倡为幼儿提供一个自由、平等、宽松的创作环境和语言交流的环境,以一个“巡视者”的身份,静静地观察,但对于一些主动提出问题寻求帮助的幼儿教师会给予积极应答。对于一些绘画能力比较弱、胆子比较小的幼儿,教师也会适时地引导,给予必要的启发。

2.“记录”方法运用,促客观性分析

幼儿在绘画过程中的种种表现,成了幼儿能力发展水平的“显示器”。因此,通过各种方法,如文字记录、录音记录、摄像记录等方式,记录幼儿谈话的内容和方法,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可以借此机会了解幼儿的语言发展水平,进而为下一步的教育提供依据,同样也是幼儿后续“画后说画”的重要参考内容。

(四)情景交融,画后说“画”——张开嘴巴言世界

1.多方位选择听众,让说更真诚

在前期的研究实施过程中,发现幼儿在介绍自己作品的时候,对“听众”有一定的选择性,有些故事内容在讲给集体和同伴听的时候是不一样的,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的心中渐渐有了属于他们自己的小秘密,基于此,允许幼儿选择自己的听众。可以请好朋友听,请班集体听,请小班弟弟妹妹听,请家人听和请老师听等。

2.多角度适时引导,让说更准确

画后说“画”,要求孩子说的内容更具完整性和逻辑性,在根据作品讲述故事时,发现很多孩子在讲述时会说“我画的小猴在……”,“于是,我又在上面画了一个……”始终以“我”这个第一人称的绘画过程为讲述主线,教师引导幼儿以第三人称作品中的形象来讲述,并告知幼儿完整的故事应该有“故事题目”“故事的人物”“故事发生的地点”“发生的事件”,适当地加入“人物对话”和“心理描写”等等。

3.多形式建构平台,让说更精彩

教师在引导幼儿大胆、清除地讲述自己绘画内容的同时,通过组织各种形式的活动,激发幼儿说的兴趣,让幼儿说得更精彩。如每天的“趣闻播报”、每次作品后的“作品互赏”、绘本故事的“自导自演”以及每月一次的“自制绘本”等。

三、收获与思考

(一)“说”“画”结合,让幼儿学会关注周围,有效提高观察能力

在绘画活动中,教师用各种方式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比较,来感知各个事物,触发孩子的种种发现:“看,原来蚂蚁的六只脚都是长在它的腹部的”“你用手碰它一下,感觉软软的,黏乎乎的……”通过多感官的体验、感受,使幼儿在表达、表现上更形象、深入,观察能力进一步得到提升。

(二)“说”“画”结合,让幼儿的情感得以释放,促进幼儿更加自信、健康地发展

在本研究中,我们常常发现幼儿不仅是用手中的画笔在进行创作,他们也在用心地感受自己的作品,有的幼儿配合作品中的情节发出象声词,有的幼儿在创作过程中哼唱学过的儿歌或自编儿歌。幼儿在绘画过程中与艺术形象之间的交流,通过语言将情感自然地流露出来,在这个过程中幼儿是愉快的、自信的。

(三)“说”“画”结合,引导幼儿持续性记录,提高科学记录能力

一方面,培养了幼儿自主观察的能力;另一方面,使幼儿体会到了记录的应用性,这种记录还延伸到另外的活动中,如,在某一次的主题活动中,要求幼儿观察马路上的限速牌,教师并没有要求幼儿将观察到的内容记录下来与同伴分享和交流,结果在第二天的汇报中,很多孩子拿着自己的观察记录单进行描述,记录单上清楚地画着加油站、居住小区、某高速公路等不同地方的限速牌数字。孩子们正尝试科学、正确、习惯性地记录生活中的点滴。

猜你喜欢

绘画创作情境
不同情境中的水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一墙之隔》创作谈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创作随笔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创作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