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证据的小学数学课堂观察与教学改进的研究

2021-01-07江苏省常州市武进清英外国语学校陈国强

天津教育 2021年36期
关键词:轴对称长方形证据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清英外国语学校 陈国强

一、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情境性的教学活动少,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不强

情境性的数学活动,如数学案例、应用问题、数学综合活动等都是新课标重视的地方,也是提高学生数学应用能力最基本的方式。但是,相关的研究发现,当前小学数学课堂中情境性的教学内容较少,教师采用最多的模式为讲解公式或者运算法则、学生听讲并训练、教师提问和学生回答的过程,整个教学都是按照教师事前制定的课件按部就班地进行,生活案例性的内容很少,学生兴趣不高,课堂参与度不高。

(二)课堂教学体现不出学生“主动发现”,学生数学思维较弱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要让学生主动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通过观察、实验和推理等活动发现对象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具备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很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并没有主动去发现学生的数学基础和兴趣爱好,课堂教学一般基于全体学生出发,没有结合其学情安排不一样的教学内容。导致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不强,影响了其数学学习的深度。

(三)证据性课堂教学模式应用不够全面,学生对数学问题分析不足

在课堂教学中,基于“证据”出发,可以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从而结合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调整。我们都知道,证据教学主要包括三个模块,即搜集证据、分析证据和求证证据,搜集证据是基础,分析证据是手段,最后求证证据是关键。但是,在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将重点放在了分析证据这一环节上,这就导致在最后的求证环节,学生无法深入学习相关数学知识,学习能动性较弱。

二、基于证据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进策略

(一)基于证据,创设情境性的数学活动

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以及自身思维方式都不同,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都是不一样的。基于上述要求,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从证据的角度出发,通过创设情境性的数学活动,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在丰富多彩的自学、互学以及展学活动中发展数学应用和推理能力。比如,在教学三年级下册“轴对称图形”中,教学重难点是让学生根据对称轴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教学中教师可以打破常规,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搜集有关“轴”和“轴对称”的相关例子,并采用小组的形式进行阐述,学生会说出“两边重合”“大小相等”“样子一样”等基于自己理解的轴对称知识;在学生完成新知探究之后,紧接着可以创设“猜轴对称图形”的活动,展示“飞机、小鱼、窗花、英文字母”等图形,让学生根据自己搜集的证据,说出哪些是轴对称的,哪些不是轴对称的,进而激发其探究欲望。在最后的难点——画轴对称图形中,教师可以先示范剪轴对称图形,然后让学生尝试剪并进行交流展示,最后展示学生剪出来的图形,组织其他同学进行评价,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在刚开始剪或画的时候,学生往往不知道图形移动的格子数量,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根据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对如何“移动距离”进行推理,从而提高其数学推理能力。

(二)基于证据教学,要实现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在总体目标中的解决问题要求中,指出要让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一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的多样性,在问题解决中学会与他人合作,并能积极交流思维和结果。要想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那么在教学中教师就要善于提出问题,而且必须是有效的问题,摒除无效问题,比如“这个问题是这样解决吗?”“你学会了吗?”这样的提法不仅不利于掌握数学知识,还可能会打击学生的自尊心。比如,在教学三年级下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知识点时,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在课程导入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新房的平面图”,提出问题“如何计算这个房子的面积呢?”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他们根据面积的概念和长方形的特点,大胆地说一下应该如何进行计算。如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出现认知困难,教师可以提醒“长方形的周长与长方形有什么关系呢?”“周长与面积是不是存在某种联系?”随后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活动,探究的内容为“4厘米×3厘米长方形纸片的面积”,让他们根据学过的周长的知识,搜集证据,通过摆放小纸片的形式自己发现周长与面积之间的关系,最后总结出长方形的面积公式为:面积=边长×边长;求出长方形面积公式之后,正方形的面积公式就会游刃而解了。因此,在基于证据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创设问题的方式,让学生主动发现并解决问题,在反复的论证活动中去证明自己得到的结果是否正确,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而且能培养其创新意识,有利于发展其数学核心素养。

(三)优化基于证据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步骤

在开展课堂教学研究的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情况构建高效数学课堂,对教学流程进行优化,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在开展教学研究的过程中,必须基于充足的“证据”,比如教学案例、教学反思以及教学评价等,保证制定的教学改进策略具有充足的“证据”支持。因此,在基于证据的课堂教学改进中,首先就是要搜集证据,奠定教学改进基础,证据的来源是多方面的,可以是期末考试学生普遍或者个别掌握不了的知识点,也可以是教学感受或者是其他教师的教学成果等,通过对证据的搜集,可以启发教师进行思考,及时在课堂教学中改进策略,满足不同学生学习的需求。其次就是要分析证据,加大教学引导力度,教师要注意对所获得的“证据”进行深入分析,保证能将获得的直接或者间接经验用于指导学生学习中,从而提高教学的针对性。最后就是要对证据进行求证,对教学改进的效果进行分析,可以通过终结性和过程性评价的方法来实施,即学生期末考试成绩以及平时的表现(小组合作能力、发现和解决问题能力等),通过丰富多彩的评价活动,让教师总结自己的改进策略是否合适,从而满足课堂教学要求。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是一门重要的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发散和逻辑思维非常重要。受到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还是比较突出的,数学活动少、学生主动发现和解决问题能力弱等都限制了其数学思维的发展。结合上述情况,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情,将基于证据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应用,与学生一起分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教学问题的证据进行搜集、分析和求证,最终打造出高效数学课堂。

猜你喜欢

轴对称长方形证据
说说轴对称
《轴对称》巩固练习
认识轴对称
分类数 不出错
巧替换 妙解答
长方形的困惑
关于轴对称的几个基本概念
对于家庭暴力应当如何搜集证据
“大禹治水”有了新证据
手上的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