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比较教学法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2021-01-07甘肃省高台县第三中学贺志刚

天津教育 2021年36期
关键词:陋室铭爱莲说辨析

■甘肃省高台县第三中学 贺志刚

比较教学法是在阅读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其主要形式就是对阅读内容、阅读角度等从不同的方面进行对比,从而促进学生进入阅读的更深层次,提高阅读教学的实效性,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及语文综合素养。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根据阅读教学的要求及重难点,通过比较阅读,提升学生的语用能力,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及创新意识的提高。

一、对照比较,挖掘知识点

对照比较法在阅读教学中应用范围较广,如对一篇课文中的思想感情、人物形象及细节等进行比较,可以发现课文中的知识点,同一篇文章中也可以运用比较法,对于字词等进行比较,解决疑难点,体会作者的用词之妙及匠心独运。例如,《木兰诗》中“当户理红妆”是写木兰要回家时,阿姊的梳妆情景,但是在描写木兰回家时梳妆时,却用了“当窗理云鬃”,在这里的“户”与“窗”有什么区别呢?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会发现一些不同的地方,在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分析,“窗”的古今意义是相同的,而“户”却随着时代的发展发生了意义的延伸转变,“户”文中指“门”,在此用“门”表达了阿姊想见到妹妹的急切心情。通过不同用词的分辨与理解,让学生体会古人用词之确切,学生通过用词的辨析,更能体会到阿姊的神态,听说妹妹要归家,阿姊内心十分喜悦,当门梳妆,其实反映了她急切喜悦的心情。在这种对照辨析过程中,促进学生语用能力的提高。

二、层递比较,把握文本脉络

层递比较的方法很多,有不同的切入点,可以从一个字词开始,也可以从一个段落开始,抓住一个方面,加以拓展,也可以是两篇及多篇课文的比较,通过比较让学生了解课文结构,厘清文章的脉络,以更深入地把握文本的意旨。在此以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短文两篇”中的《陋室铭》和《爱莲说》为例,两个文本皆为散文文体,可以运用层递法进行阅读理解。

一是对比两篇文章的中心句,《陋室铭》的中心句是“惟吾德馨”,《爱莲说》中统领全篇的中心句是“予独爱莲”。二是对于文章的开头进行对比。《陋室铭》开头以物喻人,以山、水作比,衬托“陋室”,以龙、仙作比,引出“德馨”的品格。作者在此用比喻表达了自己的美好品德与情操,这些都突出体现了文章的主题。再看《爱莲说》,运用了概括性的语言,突出了“予独爱莲”的品格,其实两篇文章的开头具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以物喻人,托物言志,学生在对照分析中,不仅可以感受到作者高尚的品德,还可以从语言文法上认识到作者的写作功底,学习用写物来寄托情感的写法,学习怎样在文章开头处点题。三是两篇文章的正文比较。《陋室铭》在正文部分,主要写尽管自称陋室,但是作者所谓的陋室其实是坐落在怡人的环境当中的,而所交往的人都是“鸿儒”,并且自己的生活情趣高雅,这些对环境及对人的描写,都是为了突出陋室因为有了品格高尚的人居住而不陋。《爱莲说》的正文内容较多,但归纳起来主要写了莲不受污染的高洁、端庄、不生枝蔓等,以此来比喻高尚的品格。引导学生对两篇文章的正文进行比较,可以了解作者写作方法的异同,让学生了解到两篇文章都是通过对环境或者周围环境中的“物”进行多方面的描写,以达到以物喻人的效果,突出了文章的意旨,层层深入的描写,极具说服力与感染力。学生在此不仅领略到了作者的精神世界与高尚品格,还从作者的行文中了解了作者充满情感的思辨,真正让学生体验到一篇好的文章来自情感的升华,来自对事物的观察与体验,这必然对学生的写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四是对文章结尾进行对比。《陋室铭》中提到了诸葛亮、杨雄这些超凡脱俗之人,其意图在于表达“陋室不陋”,“爱莲说”主要对几种名花进行描写与评论,进一步歌颂莲花的卓尔不群、超凡脱俗。

三、近似比较,体验相似之处

通过比较发现语篇的类似之处,从而更好地体验文本情感,走进作者营造的精神世界中,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与技巧,这是阅读教学常用的方法。近似比较法的应用也比较广泛,可以在同篇文章中比较类似点,也可以对两篇或两篇以上的文章进行近似比较。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于历史上共同点较多的文章进行比较,了解不同历史背景下作品多处的相似。如人教版七年级“古代诗歌四首”中有两篇诗歌,一篇是唐代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一首是元朝戏曲作家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这两个作者处于不同的年代,但是所表达的情感却是相似的。王湾在诗中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而马致远在小令中表达了漂流游子的离愁别绪,表面看似情感表达不同,但是细品一下,他们有许多相似之处,即同是抒发孤独漂泊的游子的情感。引导学生这样对比,更易于学生了解诗人表现手法的不同,他们处于不同的历史环境,但是思想情感却是相似的,通过对比,学生可以进入人物情感世界,与作者对话,产生共鸣。

四、辨析比较,领略不同之处

在阅读教学中常常会对几篇体裁相同、内容相似的课文进行辨析比较,让学生了解这类课文的写作方法,对于相同之处进行总结,分别对几篇课文不同的语言风格、写作手法等进行辨别分析,找出不同之处,提升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

如鲁迅先生的《雪》与高尔基的《海燕》,从文体上来说,都是散文诗,在引导学生进行辨析比较时,可以从不同的点来展开。比如从结构上来对比,鲁迅先生的《雪》全文可以分为两大部分,分别写了江南的雪与朔方的雪,而高尔基的《海燕》可以分为三个大部分,分别写了三种暴风雨,着重写暴风雨来临后海上的情景。在引导学生进行对比时,可以从结构上了解作者的构思与谋篇布局,不但能引领学生厘清文本脉络,也可以学习作者根据表达主题进行选材与结构语篇的方法与技巧。还可以引导学生从情感表达上来辨析,这两篇散文诗都采取了直接抒发情感的写法,但是所表达的感情是不同的,鲁迅先生表达的是独立、不屈服的个性精神,而高尔基主要抒发的是对革命事业的支持。在分析时,要让学生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分析作者当时写作的重要意图与情感,了解作者是在什么样情感的支配下写作的,抓住了这一点,就可以进入文本内里,体验作者的情感经历,了解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文章结构。最后,可以对比两篇散文诗的修辞手法,两篇文章都用了象征、拟人、对比和反衬的手法,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细致分析,文本中运用的象征,是用什么象征什么?用什么比喻什么?文中的拟人修辞有什么作用,对于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发挥了什么作用等。通过两篇文章的辨析,学生不仅了解了散文的总体特征,还了解了其不同之处,这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比较教学法是多种多样的,在教学中语文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对阅读文本进行比较辨析,以促进学生阅读思维能力的发展。

猜你喜欢

陋室铭爱莲说辨析
爱莲说
怎一个“乱”字了得!
——辨析“凌乱、混乱、胡乱、忙乱”
陋室铭(行书)
“论证说理”与“沟通说服”:高考论述类与实用类写作之异同辨析
大名鼎鼎的《陋室铭》,作者到底是谁
爱莲说
《刘禹锡 陋室铭》
绍兴市上虞区夏丏尊小学
一篇《陋室铭》,仿写正流行
“征、伐、侵、袭、讨、攻”辨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