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文化特色在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的渗透

2021-01-07福建省厦门市民立第二小学郑玉宝

天津教育 2021年36期
关键词:饰品竹子课外阅读

■福建省厦门市民立第二小学 郑玉宝

我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大国,有着丰富的民族精神与传统文化,是精神上的重要财富。小学生正处于成长的初级阶段,正是接受正能量教育的重要时期,此时期的教育工作对于学生的影响极大。语文是各学科的基础,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是进行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一、挖掘传统文化精髓

小学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能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实现文化积累,更好地体悟传统文化思想的精髓,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使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基于此,教师需要将小学语文教材进行深入挖掘,并进行一定的拓展,使其成为学生参与综合性学习的素材,引领学生以多个角度学习,真正让传统文化丰富学生的生活,实现小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例如,在进行《传统节日》的教学中,教师需组织学生在课余时间搜集相关资料,让他们在亲自感知中体会传统文化。在布置了这样的教学任务后下,教师可将学生划分不同的学习小组,组织分组进行相关资料的搜集,了解传统节日的由来,搜集与传统节日相关的人物故事,利用网络、书籍等多种方面进行资料的查询,也要了解传统节日的特色美食、本地的文娱活动等。并且,教师可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以各种自己喜爱的形式进行调查结果汇报。通过小组合作方式组织学生运用多种资源了解不同的传统文化,能促使学生在学习中充分感知中华文化,体会丰富的节日文化以及其内涵。同时,因传统文化与学生的现实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使学生深度解读文化、美德等,在相互交流中实现传统文化的内化,并通过自己的行为将优秀的文化品质表现出来,提高学生的个人素养。

二、营造良好教学氛围

环境对于年龄不大,心智尚未完全成熟的小学生有着极大的影响力。“孟母三迁”也证实了环境的重要作用。因此,在小学语文的综合性学习中,教师应注重文化氛围的构建,使学生在富有文化底蕴的环境中学习与生活。教师可建立传统文化墙。学生每都会在班级中学习知识,教师可通过不同的方式在墙壁上粘贴各种类型的文化知识。如,古诗词、传统文化小故事等。也可为学生预留一定的空间,使学生参与到文化墙的建立中,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联系日常生活教学

在新时期,语文课程的开展需要落实到现实生活中,教师应构建开放且富有活力课堂,满足不同地区学生的学习需要。为有效构建综合性学习课堂,教师要从生活方面着手,将教学内容与本土文化相联系,积极开发与本土文化相关的教育资源,使得综合性学习更具亲和力,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

例如,在进行《北京的春节》的教学中,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进行综合性学习活动的构建,引领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感知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的魅力。教师可组织学生开展以设计春节饰品为主题的活动,先引导学生向家长、网络等求助,查询与春节相应习俗有关的材料,并在家长的带领下亲自前往小饰品商品,观看并了解有关饰品的制作方法。在活动的开展中,教师可将制作同种类型的学生划分为一组,使其自主开展饰品的制作,当遇到无法解决的难题时可以互相沟通,进而有效处理。若是学生选择制作的饰品难度较大,可由小组共同制作一件饰品。同时,要求学生写出饰品的设计说明。另外,在饰品成功制作后,教师应提醒学生将自己制作的饰品带回家,装饰自己的家。这样的活动能够使学生真正了解对春节文化,通过相关文化明确设计理念,并将自己的想法付诸现实,让学生在充满趣味的学习中实现传统文化的有效渗透。

四、组织趣味教学

小学生的年龄较小,喜欢富有趣味的教学活动。基于此,教师需结合学生特点分析,创设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更为深入地感知传统文化的精髓,提升文化素养。

如,在进行《竹石》的学习中,教师组织共赏翠竹的活动,使学生充分挖掘学习资源,了解以及感知竹文化,体会竹子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也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活动的开展中,学生需要围绕着竹参与富有趣味的竞赛。教师可依据学生的个人能力划分四个小组,分别是考察员、小博士、小巧匠、文艺人,为他们布置不同的竞赛任务,看看谁完成任务用时最快。在“考察员”小组,需要学生对于竹子的生长、种类等知识进行调查。对“小博士”小组,需要从生活方面着手,对竹子在饮食、住宅、交通等多方面的实际应用展开探析;对“小巧匠”小组,要求主动搜集身边出现的各类竹制品,并尝试制作一件简单的竹工艺品;对“文艺人”小组,要求针对“竹”这一主题搜集画作、诗词等艺术作品。通过这样竞赛活动的开展,可以使学生充分了解竹子坚韧不拔与刚正不阿的精神,并主动学习竹子的精神。另外,为了深化学生的理解,教师还可组织多样的竞赛活动。如,朗诵与竹子相关的诗词、将与竹子有关的知识制作为竞赛卡片,悬挂于班级的四周,引领学生抢答等。趣味的活动能够将学生的积极性全面调动,不仅能使学生牢记与竹子相关的知识,也能促使他们真正领悟竹子代表的精神,在主动学习中深化自己的文化底蕴。

五、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语文教师作为教学的主体,要充分发挥自身在教学中的指导作用,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通过大量的阅读,不但能够开阔学生的视野,而且还有助于学生积累丰富的素材。更主要的是,课外阅读中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元素,学生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能够从中汲取到传统文化的精髓,这对于强化对学生的文化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放松学生的学习心态,在语文教学中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因此,教师要注重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并且结合生活实际进行教学,加深学生的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与掌握,进而提高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

综合性学习是新时期倡导的新型教学模式,不仅可引领学生在学习中获得知识与能力的同步发展,也能锻炼学生各方面能力,还能够推动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在实际开展的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中,教师要深入挖掘传统文化,联系小学生的喜好、能力等全,为学生设计富有特色的实践性活动,将学生参与活动的主动性激发出来,使学生在积极学习中实现传统文化的有效渗透,引领小学生获得知识、思想、能力等共同发展,提升其综合素养。

猜你喜欢

饰品竹子课外阅读
BLOOMHUB饰品买手店
你所不知道的竹子
竹子为什么长不粗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做好课外阅读指导之我见
饰品
和竹子在一起
饰品与灵感间的故事
竹子长得有多快呢?
实践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