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足课堂,培植德育
——小学语文课堂中德育的渗透策略

2021-01-07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西河镇中心小学毕延婷

天津教育 2021年36期
关键词:语文课堂德育课文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西河镇中心小学 毕延婷

德育是帮助学生形成正确“三观”的重要渠道,也是学生了解社会,知晓社会的重要方式,所以在这一过程之中,教师要宣扬课文中正确的价值道德观念,以此更好地加强学生自身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现状

(一)德育渗透力度不足

在小学语文教学环节中,部分·教师将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教授学生如何学习知识上。教师过分关注学生的成绩,认为成绩好的学生才是好学生。而这一过程中,教师常常会忽视德育,即使开展了德育工作,教师也只是在形式上一带而过。这样的教学模式只会导致学生在语文课堂中接收到的德育知识十分有限,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德育的方法欠妥

语文教师将大部分精力放在教材上,重视引导学生知晓课文的中心内容,重点知识点。当挖掘到课文中有关于德育的知识点时,部分教师沿用各大学科普遍会用的教学方法,就是引导学生记忆知识点。单纯的记忆和背诵难以让学生及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无法获得良好的德育效果。

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意义

(一)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

小学学生的年龄还较小,善于模仿。对于任何事物都会产生好奇心,换句话说,这个时候的学生就如同一个十分崭新的白纸,需要我们对其进行正确的塑造。这个时候对学生开展德育,将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良好人格。因此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之中,为了让学生的在有正能量理论知识的环境中学习,提高他们学以致用的能力,教师会设计出一个全面教学方案,让学生整体得到发展。

(二)符合新课改的要求

随着教育的不断深化改革,新课改对语文学科的教学目标的设定不再停留在知识能力上面,更加需要学生通过学习,不断加强自身的核心素养,从而真正实行全面的小学素质教育。而在语文课堂中开展德育也是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因此,开展小学生德育时教育改革创新的必然产物。这不仅符合了新课改的要求,学生的道德素养也能从中得到有效的提升,为小学生之后学习生活也能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有效途径

(一)立足于教材

小学语文教材中蕴藏了很多的传统文化,而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都有着良好的人生价值观念,可以作为德育的优秀素材之一。因此,教师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渗透传统文化时,可以充分立足教材,从教材中提取积极向上的人生价值观,增强语文学科中的德育效果。比如教师在对部编版课文《雷锋叔叔,你在哪里》这一课开展语文教学的时候,除了进行常规的语文教,学带学生熟悉课文的生词、向学生介绍雷锋的相关事迹之外,教师还能通过合作学习的形式,请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来进行分享和讨论,引导大家依次在组内讨论雷锋身上蕴含了怎么样品质,说一说给自己带来的感悟。以此强化学生对课文理解的同时,升华文章主题,更好地渗透德育。除此之外,教师还应鼓励小学生将这种精神延续到日常生活当中,呼吁学生在学习生活中从小事做起,积极发扬“乐于助人”的优秀品质。同时可以通过续写“雷锋日记”主题活动的形式,更好的宣扬雷锋精神,真正将德育落到实处。

(二)教师发挥“榜样的力量”

小学阶段的学生发展特点之一就是,好奇且爱模仿,并且非常喜欢模仿别人的行为。教师在学校里和学生朝夕相处自然而然也就成了学生的容易模仿对象之一。因此,如果教师想要提高德育成效,就需要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严格要求自己的同时,还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道德涵养,充分发挥出“榜样的力量”,以便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小学生树立更好的德育观念,让他们通过模仿去规范自己的行为。比如,教师在纠正学生在语文课堂中的坐姿或者站姿的时候,自己也要时刻注意自己的站姿,需要发挥榜样的作用,在“镜像效应”下帮助学生更好地规范自己的站姿或坐姿。又比如开展部编版课文《树之歌》这一课语文教学,教师可以围绕环保进行德育,灌输环保理念的同时让学生自己想一想生活之中,有没有这样的内容,也是方便与自己去实践的。如果有的情况之下这样德育内容的出现,就可以让学生知晓其真正的含义所在。同时教师在这一过程之中,为了能够让学生知晓什么叫作德育教学知识,应避免利用一些比较尖锐性的词语或者是一些敏感性的词语,让学生知晓这一内容要让学生在愉悦又轻松的氛围之中,潜移默化地了解道德理念。

(三)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时,如果只是以课本为基础,从中向学生讲授一些有关于道德品质的理念,很难在语文教学中达到渗透德育的最终效果。这也会造成学生理解起来较为困难,较为空泛,学生没有办法结合实际生活展开进行联想,也很难在情感上产生共鸣点。因此,教师可以充分联合生活实际,在进行德育时候,联合时代背景,在举例的时候,列举较为贴近小学生生活的案例,在心理上贴近小学生认知的同时,也能活跃课堂氛围,提升以核心素养为背景的德育教学效率。例如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活动是围绕“父母之爱”开展的,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课文教学充分体会到父母对我们无私的爱的同时,教师也可以适时引入“孝心”教育,从中加强渗透德育。这一内容的出现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熟悉的,因为生活之中我们经常会与长辈一起相处,而与长辈相处是最容易体现孝心的地方。回家的时候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帮助父母倒杯水、帮助父母去取个快递,这些内容的出现都是回馈父母对我们的爱。不要以为所有的爱,都是长辈给予晚辈的,也有一些还是晚辈给予长辈的。这样相互给予的情况之下才能够体验出我们的爱,而从这些爱之中就能体现出学生的孝心所在,通过这样内容的讲解,让学生在实际的生活之中感受到孝心的含义。在语文教学中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和事例贯彻落实德育,不仅能够强化学生对文章主题理解,让小学生在心理上产生熟悉和共鸣的同时,也还能够使德育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德育不仅符合新课标的要求,也能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但是现阶段的小学语文德育还是存在着德育教学比重不够,教学方法欠妥等问题。因此,教师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渗透德育教学的时候,要充分立足课本,充分发挥出教师自身“榜样”的力量,也要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提高德育的效果。

猜你喜欢

语文课堂德育课文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提问要做到“四要”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背课文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