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京市延庆区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路径研究

2021-01-07

科技和产业 2020年12期
关键词:延庆农业发展

张 霞

(北京农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北京新农村建设研究基地,北京 102206)

十九大报告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1]。《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中指出,坚持农民的主体地位,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都市农业是现代农业中的重要板块,近年来发展迅猛。北京市延庆区是首都生态涵养区,近年来以提升生态环境、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增强综合服务能力、提升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为目标,着力壮大绿色经济、切实增进民生福祉、积极融入协同发展,促进都市农业的可持续发展[2]。本文通过分析延庆区都市农业发展现状,从农业资源利用情况、农业人才培养和产业融合程度三个方面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

1 延庆区都市农业发展历程

1.1 区域概况

延庆区是北京的远郊区,具有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和丰富的旅游资源。延庆属于大陆性季风气候,在温带与中温带、半干旱与半湿润带的过渡地带,海拔在490~800米之间,地理位置优越。冬冷夏凉,光照比较充足,昼夜温差大,利于农作物生长。延庆区内有白河和妫水河,紧邻官厅水库。延庆紧邻京津塘工业区,有广阔的市场和充足的资金。延庆区发挥区气候冷凉优势,以原有菜园为核心,在周边地区扩大蔬菜种植面积,推广使用新品种新技术,大力发展露地冷凉蔬菜种植,成为北京夏淡季蔬菜供应生产区。同时随着冷藏保鲜技术的发展,形成净菜配送,推动农业的发展。

1.2 延庆区都市农业发展历程

“十二五”时期,延庆区以首都资源与特色优势为支撑,大力发展农业产业。2011-2015年延庆区的产业结构不断发生变化,生产总值快速增长,第一产业产值由2011年的94 993万元下降到2015年的78 141万元,第一产业比重由2011年的12.5%下降到2015年的7.3%,第二产业产值整体上来看是增加的,但是第二产业的比重占延庆区的生产总值的比重下降,第三产业在生产总值逐年增加,第三产业产值由2011年的456 562万元增加到2015年的703 347万元(见表1),三次产业结构比重由2011年的12.5:27.3:60.2调整至2015年的7.3:27.2:65.5,各产业部门之间产值趋于合理,产业结构明显升级。在此期间,延庆依托生态涵养发展区功能定位,举办了葡萄大会和马铃薯大会,农业经济效益显著,初步形成区域经济互动和产业融合的发展格局。

表1 2011-2015年延庆区生产总值情况

“十三五”时期,延庆区以产业集聚和经济发展为目标,扩大绿色生态空间,依托农业最基本的生产功能发挥农业多功能性[3],开拓农产品加工、销售、休闲、观光等产业形态,促进产业融合发展。在此期间,延庆区第一产业产值和比重均下降,农村人口也由2015年的15.3万人下降到2018年的14.5万人,越来越农村人口涌入城市,耕地资源也逐年减少。第一产业的市场份额下降,第二三产业比重增加,农业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加快。此外,延庆区鼓励高效农业发展,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壮大经营主体,提供更多就业机会,促进农民增收。[4]农业观光园观光个数由2015年44个增加到2018年62个,高峰期从业人员增加688人,接待游客人数波动上升,经营总收入显著增加。民俗游游观光个数由2015年的954个增加到2018年的1 098个,民俗旅游经营总收入显著增加(见表2)。2016年,全区共有星级民俗村43个,星级民俗户1 108户,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5家,北京市乡村旅游特色业态有72家,旅游从业人员一万余人;全区乡村旅游共接待游客610万人次,收入3.7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0.56%和15.86%。这说明农业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推动延庆区休闲旅游业发展,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5]

表2 2015-2018年延庆区农业观光园与民宿旅游发展情况

2 延庆区都市农业发展现状特征

2.1 产业结构呈一增三减趋势

农林牧渔四业呈一增三降趋势。2019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188 684.3万元,同比下降5.5%。种植业产值由2013年的78 569.0万元下降到2019年的47 774.2万元,下降4.9%,林业产值逐年递增,经过6年林业产值增加31 729.6万元,林业成为拉动农林牧渔总产值增长点,畜牧业产值达到46 004.2万元,下降37%,渔业产值达到403.6万元,下降53.2%,下降趋势明显。此外,据延庆区“十三五规划”,为了达到2020年实现全区宜林荒山实现全部绿化的目标,延庆区采取相关政策,加强林业资源的抚育管护,不断提高全区山林覆盖率和植被丰度,促进了林业的发展。[6]

图1 延庆区农业产业结构变动情况

2.2 鲜切花成为延庆区主导产业

围绕农业供给侧改革,延庆区不断推进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随着世界园艺博览会的召开,延庆基础设施不断改善,花卉产业的快速发展。延庆区通过大力发展花卉产业,加快促进产业链要素集聚,推动产业向纵深发展,形成京津冀“一区多园”的产业大格局,形成“园艺+”的发展模式,实现本地储备—就地供给—产销一体,推动“园艺+旅游”融合发展。据统计年鉴数据显示,2011-2017年延庆区的鲜切花产量稳定发展,2018年鲜切花的产量达到192 420百枝,在农业产品结构所占比重较大,使鲜切花成为延庆区的主导产业。[7]

此外,随着政府的支持力度加大,篮子保障能力也稳步增强,2019年粮食播种面积达到12.74万亩,蔬菜播种面积达到3.3万亩,增长0.6万亩。果树面积17万亩,花卉中药材种植面积2万亩。

图2 2011-2018年延庆区农业产品结构

据2011-2018年统计年鉴显示,粮食产量是逐年下降的,但在农产品产量中比重较大。农作物播种面积由2011年的27 081公顷下降到2018年13 288公顷,减少了13 793公顷。这是由于受世园会和冬奥会的影响,各乡镇受拆迁和征地的影响,随着乡村旅游的推动和粮食经济效益下降,减少了粮食作物的产量。优化布局有机杂粮,粮食作物呈现规模化、精品化的特点。[8]目前,延庆区有11家粮食企业,其中龙头企业1家,带动本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凸显一定的经济效益。

图3 2011-2018年农作物播种面积、粮食作物和蔬菜及食用菌情况

此外,延庆区培育了本区9个“一村一品示范村”[9],大力发展设施农业,2016年设施建筑面积6 462亩(连栋温室32亩、日光温室2 177亩、大棚4 154亩、中小棚100亩)。不断加强农业品牌培育,以“归原”有机奶、“绿富隆”,“北菜园”有机蔬菜等为代表,进一步提升品牌影响力,实现延庆区的农业品牌价值。

2.3 农业休闲旅游发展

农业休闲旅游作为新型业态,在于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美丽乡村、提升产业化水平方面作用突出。近年来,延庆区农业休闲旅游发展迅速,都市农业观光园经营总收入由2011年的4 617万元增加到2018年的10 707万元,民俗旅游由2011年的14 520万元增加到2018年的28 701.4万元。此外,延庆区通过推动会展农业发展,推进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等产业深度融合。[10]

图4 2011-2018年延庆区农业观光园和民俗旅游经营总收入情况

3 延庆都市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3.1 农业资源利用率有待提升

目前,农业从业者农业资源保护方面意识较为薄弱,农业秸秆等资源综合利用率较低,调研结果显示,2018年延庆区粮食播种面积为13 288公顷,粮产量为72 251吨,大约产生86 701.2吨秸秆,大部分秸秆并没有得到循环综合利用[11]。对于林果枝条,多被用于有机肥转化、燃料、修剪树枝气化炭化、为制作板材和造纸等提供原材料等方面。另外,延庆区的水资源比较匮乏,2018年延庆区有水资源总量7.8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5.64亿立方米,地下水2.23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占有量2 088立方米。现代城市发展对水资源的要求越来越高,农业灌溉用水的需求量逐渐增加,导致农业用水和生活用水矛盾日益加剧。[12]另外,延庆地区水资源价格偏低,农村地区自行开采地下水水资源的利用率不高。

3.2 缺乏农业专业管理人才

人才问题成为制约农业发展的关键问题。随着经济发展,越来越多劳动力走出延庆。农业院校培养的毕业生不愿去农村,不了解农业产业。农业类大学生缺乏实践基地,不能深入了解农业。大部分农业人员没有长远规划,特别是农业周期变化的特殊性,缺乏一个稳定发展的基础。此外,农业专家、大学生村官、返乡创业人员等人才队伍的扶持力度有待加强,实用人才培训力度需强化。[13]

3.3 产业融合发展水平较低

目前,延庆区都市农业产业融合水平还较低,表现为农业新型主体带动力不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有待提高等。延庆区农产品整体规模还比较小,生产集中化程度不够高,规模效益有待提高。产业园的市场开拓意识不强,农产品加工基础设施不完善,农产品加工率和商品化率,产业融合层次较低,产业链延伸不长。[14]同时,企业在农产品精深加工、冷链物流运输、休闲农业开发等环节不够完善。延庆农产品虽具有有机生态的发展特色,但缺乏更多的产品研发投入、更多有机系列的产品组合开拓市场,现有产品未能与同类产品有所区分,农产品竞争力和品牌认知有待提升。

4 延庆都市农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4.1 积极拓展农业功能

建议进一步加大对农业资源开发利用的扶持力度,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通过实施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做好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发展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产业链发展全力提升土壤资源质量[15]。鼓励节水农业发展,发展滴灌、微喷和小管出流灌溉等节水灌溉模式,提高水资源灌溉利用率。更新输水工程和农田水利设施,治理水资源污染。提升水资源的质量,加强对水资源的管理,合理提高农业水资源的价格。积极探索农业多功能,[16]配合时下流行的“食物短链”文化,将地域文化价值尽可能的在农业生产要素得到体现,利用当地有名的特色食品,提供特色餐饮服务以及更多体验性、日常化的休闲娱乐活动和农耕体验等服务。借助建筑、自然、人文等乡村要素,将农业由生产功能转向服务功能过渡,让农产品成为连接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纽带,统筹利用资源优势,将农业由单一生产功能向休闲观光、生态体验、文化传承等多功能转化。

4.2 加大新型农民培育力度

人才队伍作为农业发展的中坚力量,为农业发展注入新鲜活力。吸引农业专家、大学生村官、返乡创业人员等充实农业发展人才队伍,在基础条件和思想观念上为农业转型提供支持。定期为农民提供专业化的技术培训、咨询指导、营销经验,让农民在农业企业的管理或技术岗位上也能有“用武之地”,而不是只能局限在农业种植岗位上。帮助农民主动适应都市农业的新变化,培育新型农民。

4.3 丰富产业融合发展内涵

发展各类创意农业,推动农业生产方式变革,以此提高农产品知名度、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为休闲农业引入客流[17]。针对企业在农产品精深加工、冷链物流运输、休闲农业开发等薄弱环节,提高企业产业融合发展层次,建立从源头到终端的“种植—加工—配送—销售”的农产品产业链[18]。引导企业合理评估经营风险,提高自身经营管理能力。针对有机农业发展优势,突破休闲采摘农业的田间地头式销售,建立品牌的官方生活服务网站或电商平台,借助“互联网+”的信息技术,突破地理空间的限制,使产业供需链得以解构重组和优化匹配,促进企业产品市场流通和品牌推广。将大数据、物联网、信息技术与有机蔬菜基地、仓储加工环节、冷链配送物流、生态观光园有机的组合在一起。[19]让互联网平台建设成为农村产业融合的媒介,实现了线上线下融合同步发展。

猜你喜欢

延庆农业发展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高质高效完成冬奥会延庆赛区工程建设保障任务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延庆巨变册页
【第八十九辑】8 9延庆话『机密』是明白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