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业产业结构与工业经济生态协调度关系研究
——以江苏省为例

2021-01-07陈迎港郑丽丽

科技和产业 2020年12期
关键词:无锡产业结构工业

陈迎港,郑丽丽,王 限,虞 磊

(苏州大学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江苏 苏州 215123)

土地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物质保障。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人们愈发追求经济效益,忽视生态益,导致了一系列的土地生态安全问题[1]。2015年11月10日,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在研究经济结构性改革和城市工作时提出“推动经济结构性改革”。在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党中央对集约用地提出遵循严控增量、盘活存量、优化结构、提高效率的要求,促进土地利用方式加快转变[2]。同时,促进了地区及地区之间产业结构调整更新。而如何协调好地方土地利用分配和产业之间关系;如何提升土地利用综合效益;如何协调经济与生态之间关系已经成为学术界所关注的研究热点。

目前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全国[3-4]、省[5-11]、区域[12-18]、市[19-22]、县[23]等尺度的土地利用经济与生态效益、土地集约利用与社会、经济、生态的耦合;土地集约利用的内部耦合的时空差异;工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耦合性分析[24];物流业,旅游业等产业与经济、生态进行单方面的耦合性等相关方面[15,18]。少有学者进行工业产业结构与经济生态协调度之间的研究。以江苏省13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构建工业经济与生态指标,通过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经济与生态之间的耦合协调性,并结合各地级市的工业产业结构,探讨工业产业结构与经济社会协调度之间的关系,为今后协调工业产业结构与生态经济协调之间关系、工业用地可持续发展提供政策建议。

1 研究区概况与数据来源

1.1 研究区概况

江苏省位于中国东部沿海,其下辖共有13个地级市,分别为南京、无锡、徐州、常州、苏州、南通、连云港、淮安、盐城、镇江、扬州、泰州、宿迁,是长江三角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随着江苏经济快速发展,各地级市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出现了土地利用综合效益“南高——北低”的发展趋势,以及苏南——苏北城市群土地利用效益断裂分层的现象[25]。因此,以江苏省各地级市作为研究对象,有利于比较各地级市不同阶段的工业产业结构与经济生态协调度的关系。

1.2 数据来源

此研究数据来源于2012-2018年的《中国城市统计年鉴》、《中国城市建设统计年鉴》以及各城市环境统计公报以及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由于2014年部分城市工业就业人员数据缺失,可采用均值填补法[26],即取2013年与2015年规模以上企业从业人员占工业从业人员比重的平均值,乘以2014年工业从业人员数量所得的数据进行计算。

2 研究方法——工业用地经济水平和生态水平评价方法

2.1 指标体系构建

通过对比整合已有的研究成果中的指标体系[13,27],遵循科学性、可操作性、可获取性及独立性原则,将工业经济——生态系统划分为工业经济与生态环境两个子系统,构建工业经济与生态指标体系(见表1)。

表1 工业经济生态耦合协调度指标体系

2.2 数据标准化处理

由于各指标量纲单位的不统一,需要对指标采取无量纲化处理,并且所采用的指标具有正负属性,所以采用极值法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

(1)

(2)

式(1)、(2)中:Xij是因子i在区域j的标准化值;xij是因子i在区域j的原始值;xjmin和xjmax分别是因子i在区域j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在当下这种劳务派遣制度中,雇佣关系不够明确,多数没有签订劳动合同,一旦出现伤亡事故,维权难度大,对打工者及其家庭来说,就是重大打击。不但会造成家庭返贫,也会给当地政府带来不小的负担。

2.3 确定指标权重

确定指标权重的方法有很多,例如主成分分析法、层次分析法、特尔斐法、熵值赋权法、变异系数法、熵值赋权法与特尔斐法相结合法。为了消除主观赋权等因素带来的偏差,采取主成分分析法或熵值赋权法等。根据采用的指标数据,在主成分分析法测算下,其KMO值小于0.5,误差较大,则选择采取熵值赋权法。

2.4 评价方法

T=αF+βE

(3)

式中C表示耦合度,取值范围为0-1,C=0表示系统之间关联不大且无序发展,C=1表示系统之间达到良性耦合;T是工业经济水平与生态水平之间的协调度,T值越大,表明两者之间协调水平很高。各地级市的耦合度的大小只针对各地级市各年的变化,与城市之间比较意义较小。

表2 耦合协调度等级分类

3 工业产业结构调整指数

工业产业结构调整能够反映工业不同行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例的变化情况[28]。采用工业结构调整指数来反映江苏省各个地级市在某一时间段内工业各行业结构的变化程度,公式为:

(4)

式中R为工业结构调整指数,R的值越大,表明工业结构变化越大;Wk(t)与Wk(0)分别表示末期与基期工业行业k在整个工业行业中所占的比例。

4 结果分析

4.1 各地级市变化分析

图1 2012-2016年各地级市工业经济、生态以及协调度变化

1)经济水平趋势。从图1可得苏州、无锡以及南京都出现过相对下降趋势;南通、连云港、扬州以及宿迁总体保持相对平稳趋势;淮安、盐城、镇江、泰州、常州以及徐州总体保持上升趋势。苏州、无锡及南京工业较其他地级市发达,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型明显,例如2015年苏州市工业占生产总值44.8%,第三产业占49.9%,而2016年工业占比下降到43.3%,第三产业上升到51.5%。

2)生态水平趋势。从图1可得江苏省各城市的生态水平不断提高,尤其是在2015年及2016年出现大幅度提高,可能是2015年之后地方政府积极响应中央提出的“供给侧改革”政策所致;南京、无锡以及苏州都出现工业建设用地面积下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减少、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从业人员减少等现象;而苏北地区如连云港在工业规模继续增长的同时,加强生态治理。工业废水、工业烟(粉)尘及工业二氧化硫等明显下降;在此期间镇江生态水平保持相对平缓;常州、连云港以及扬州都出现过一定幅度的下降,但随后回升明显。

3)工业经济水平与生态水平之间协调性分析。根据式(3)得出苏州、常州及镇江的耦合度在2012-2016年之间变化幅度较小。苏州市2012-2016年经济水平呈缓慢下降趋势,2016年降幅明显增强,而生态水平保持相对稳定,2016年上升趋势明显,工业经济生态耦合度维持在0.58~0.66之间,属于初级协调;常州与镇江在此期间,经济水平与生态水平都保持相对稳定,工业经济生态耦合度分别维持在0.66~0.79、0.69~0.74之间,属于中度协调。徐州、南通、淮安、盐城、扬州、泰州以及宿迁在此期间经济水平总体保持平稳或上升,而生态水平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协调度变化较大,2016年协调度普遍D≥0.75,属于中度协调;连云港在2012-2016年经济水平不断上升,生态水平大幅度下降,仅在2016年有小幅度的上升,在此期间协调度明显下降,经济水平快于生态水平,系统之间出现失衡现象。而南京与无锡在此出现协调度大幅度的波动,南京总体保持上升趋势,2016年达到0.71,属于中度协调;无锡在2015年达到最大值0.71,而其余年份都在0.5附近,属于勉强协调,主要原因是南京,无锡属于经济发达地区,工业化水平较高,在2012-2016年间,两市开始发展绿色经济,强调生态建设,经济建设相对滞后于生态建设。为进一步探究工业经济、生态之间协调度关系,结合相关文献[28-29],引入产业结构系数,探究工业结构与工业经济、生态协调度之间的关系。

4.2 产业结构分析

由表3可得苏州,常州市2012-2016年工业前三产业并未发生变化,占工业总产值50%左右,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占比下降,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以及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都处于较高的占比水平且占比不断上升,工业生态化水平上升,表明产业结构更加优化,但产业总体结构并未有明显变化;镇江市第三产业工业排名发生变化,但前两个产业保持不变,占比接近40%;连云港虽然前五个产业的排名并未发生变化,但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占比从2012年的5.53%上升到2016年的12.02%,属于重工业,在此期间工业生态水平出现下降。南京、无锡在2012-2016年产业结构都有明显的调整,其中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都大幅度下降,工业生态环境得到明显的改善。

表3 部分地级市2012年、2016年主要行业变化情况

利用式(4)计算2012-2016年江苏省各地级市的工业产业结构指数;协调度变化指2012-2016年协调度之间的最大差值。从图2中可得在2012-2016年之间连云港的工业产业调整指数最大(0.428),常州、苏州及镇江的工业产业调整指数相对较小(其中苏州0.096)。

图2 工业产业结构指数与协调度变化关系

从图2可得工业结构指数越小,协调度变化相对较小,但协调度变化越大,工业结构指数却不一定大,表明各地级市在进行产业结构转型时,在处理经济与生态之间关系存在较大区别。在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部分城市(扬州、盐城、泰州、南京、连云港)出现过协调度下降趋势,可能原因是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承接的外来企业多属于重工业类型,如连云港;旧产业淘汰速度大于新产业发展速度,出现工业经济下降,而工业生态变化不明显,导致协调度下降,如扬州。但总体上工业产业结构调整,带动工业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而无锡在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其协调度总体处于较低水平,主要原因是无锡市增量用地指标不足,主要开发工业存量用地,缺少新增工业用地承接新产业,且在2013年后工业用地建设面积减少,2014年规模企业数量较上一年减少237家,其中包括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汽车制造业等。2014-2016年无锡工业经济水平下降,工业生态水平明显上升,工业经济与生态出现暂时性失调。

5 结论

本研究以江苏省13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根据前人研究构建工业经济与生态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测算权重,通过协调度模型测算研究区2012-2016年工业经济与生态的协调度,并结合工业产业结构系数,研究工业产业调整与工业经济、生态之间协调度的关系。

1)从时间序列变化来看,2012-2016年江苏省各地级市生态水平总体上升,部分城市经济水平(苏州、无锡、南京)出现下降趋势;工业经济与生态协调度总体呈现稳定或上升趋势,2016年工业经济与生态协调度普遍达到初级协调或中级协调(除无锡)。

2)从城市空间布局来看,苏州、无锡以及常州总体上工业经济与生态协调度波动幅度较小(除2015年无锡工业经济与生态协调度达到最高值0.71);苏中各地区工业经济与生态的波动幅度存在明显的差异;徐州、淮安、盐城等苏北地区工业经济与生态协调度呈现上升趋势。

3)结合2012-2016年工业经济生态协调度与工业产业结构指数,研究发现,工业产业结构指数小,协调度波动幅度小,趋于稳定状态,表明在产业结构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工业经济、生态协调度上升幅度极小;工业产业结构指数大,协调度波动幅度大,但不存在正比关系,表明工业经济、生态之间的协调度变化很大程度上受到产业结构的变化,但变化幅度可能与产业类型,实施相关政策等有关。同时,研究发现工业经济、生态之间的协调度越高并不代表其产业结构越合理,只表示在此产业结构下,工业经济与生态之间具有较好的协调性。需要进一步思考如何在后续产业转型中依旧保持较高协调度。

4)结合工业产业结构与工业经济、生态之间的协调度,苏州市产业结构合理,且工业经济生态协调度较高,可为部分后工业化时期城市提供借鉴;常州市产业结构趋于合理,工业经济生态协调度较高,可为部分重工业城市转型提供借鉴;连云港产业结构中重工业占比提高,可为部分城市在处理工业经济生态关系之间提供借鉴;无锡市产业结构与工业用地同时调整措施,可为部分以存量用地开发为主的城市提供借鉴。

猜你喜欢

无锡产业结构工业
无锡一棉
税收政策对东营市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及意义
无锡确定11月1日为“无锡企业家日”
轻轻松松聊汉语——去无锡
整车、动力电池产业结构将调整
由2016年无锡中考17题说起
掌握4大工业元素,一秒变工业风!
基于Shift-share的成渝产业结构效益与竞争力研究
基于“两基准”理论新解释的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分析
工业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