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PBL 教学结合翻转课堂应用于有机化学

2021-01-06覃静李彩菊黄锁义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15期
关键词:羧酸教学方式教学模式

覃静,李彩菊,黄锁义,2*

(1.右江民族医学院药学院,广西 百色 533000;2.右江民族医学院科学实验中心广西高校右江流域特色民族药研究重点实验室,广西 百色 533000)

0 引言

有机化学是中药学专业的一门基础课,但有机化学理论性强、知识体系庞杂,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很枯燥,不利于学生接受。在应试教育下,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方式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成绩,要让学生更容易接纳,就要转变教学模式、推陈出新,需要一套高质量的现代有机化学教学方式方法。PBL 教学是基于问题的学习模式,是指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以解决问题为目标去寻找答案的方向,在探索问题真相中得到自我提升,学到更深层次的知识。翻转课堂就是以视频为主,意旨利用课堂碎片时间给学生观看视频,加深学生对本课堂学到知识的印象,或对所需要掌握的东西进一步了解。传统的教学方式也有一定优点,例如教师上课传授的知识量大,涉及的范围广,有一定的教学模式。利用PBL 教学、翻转课堂以及传统的教学方式,三者的优势结合更好地应用于有机化学课堂上,一方面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另一方面能减轻教师的压力,一节课不用从头至尾地讲述课本知识,更多的是师生互动。

1 传统的有机教学方式

有机化学是一门基础课,以结构、性质为框架,阐明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化学结构复杂、波普知识逻辑性强、脂环烃与醇、酚、醚章节内容较多、立体化学结构基础偏于抽象难以理解。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知识、机械记忆、只局限于教科书,束缚了学生的思维,无法满足求知欲强的学生需要深度学习的需求,不利于培养具有创新思维的高质量学生[1]。

有机化学教学之前,教师已经熟悉教学内容,哪些重点需要掌握、哪些难点需要讲解,在授课前就已经备好,但有时候教学内容局限,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会导致与时代脱节。学生在上课时没有代入感,体会不到学习课程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例如在学习立体化学结构这一章节,若是传统的板书式讲述,学生无法体会到化学结构的空间变化,更不能很好地理解对映异构的表示方法与构型标记,不能深入了解对映异构的光学性质,学习兴趣不高。教师可丰富有机化学的授课方式,让学生感受到有机化学世界的丰富多彩,感受到其在生活、生产中的实际应用。

2 PBL 教学方式及应用

PBL 教学其主要模式是课前由教师结合教材与生活实例,列举一些简单的、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提前一周左右发布给学生完成。课上以问答的方式提问、由学生回答、再补充,课时还可适当做一些讨论,发散学生思维、促进学生合作交流,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掌握重点,活跃课堂氛围。课程快结束时教师需要对本次教学内容的重点知识以及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总结性点评,总结归纳本次课需要掌握的内容并鼓励学生对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进行积极反思。

3 PBL 教学的实践及问题设计

在需要掌握物质系统命名及其结构的基础上,利用PBL教学模式对“羧酸和取代羧酸”这一课题进行教学设计。

3.1 课前准备

在上课前教师需将本次课需要解决的问题发给学生,对“羧酸和取代羧酸”这一课题可设计以下问题:

①自然界中含有羧酸的物质有哪些?②羧酸的种类有哪些?③比较甲酸、乙酸、丙酸的物理性质;④取代羧酸可分为哪几类?⑤人剧烈运动后肌肉酸痛是什么原因?⑥羧酸可发生哪些反应?⑦提出一个你关于本章节,你想知道的问题?

设计问题①②目的是先让学生大致了解羧酸;问题③④让学生先区别分类羧酸的性质,利用对比的方法进一步了解羧酸,理清思路、便于记忆加深印象;问题⑤是灵活利用生活中的案例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问题⑥则是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羧酸,掌握羧酸的反应机理;问题⑦主要是让学生预习时真正去思考,发散创新思维。

3.2 课堂提问、讨论

上课首先提问课前布置的问题,由学生主动回答,再由下一个学生补充上一个学生回答的不足之处,在解决问题过程又产生新问题,师生之间相互探讨。例如某一学生说:羧酸与叔醇发生酯化反应是通过烷-氧键的断裂来完成的;另一个学生就产生疑问:那么形成的酯分子中的氧来自哪里呢?这样在查阅资料、相互交流合作之间找到答案:酯分子中的氧来自羧酸。教师根据学生问题探讨的情况,对学生讨论过程中没法解决的问题可创设新的问题情景进行引导、辅导学生们再进行讨论,最终解决问题[2]。

3.3 课后总结评价

课后让学生相互评价、自我评价,明确自己本节课学到了什么、掌握了什么以及对于这一模块的知识还有哪些不了解的地方,与他人对比有什么不足之处等等。对于PBL 教学法,教师需要深入研究教学目标、具体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认知基础等,针对性地进行问题创设和组织教学,不断提高对PBL教学法的研究深度,还要重视并加强经验探索,从而形成更多特色性的教学模式[3]。

4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优势

4.1 模式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2007 年在美国科罗拉多州林地公园高中尝试并推广的新型教学模式[4],在这一模式下,学生在课前、课后可观看由教师提供的课程资料与微课教学视频,在课堂上则可通过练习、问题讨论等交流活动对教学的内容进行深入探讨。建立师生平等的关系,把主动权交给学生,一步步引导学生们进入到课堂的学习活动中,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内容简单、且基础知识在无机化学中有所涉及的知识点,教师可以整合备注为不同标题并缩短视频时间,让学生们自主选择观看[5]。教师还需精心选择微课内容,例如:萃取、蒸馏、重结晶等章节内容操作是有机合成实验的重要基础,学生能否规范掌握单元操作,会影响后面药学专业的实验课程和学习效果[6]。

4.2 优势

翻转课堂教学不被有限的课堂活动的时间和空间所限制,灵活性非常强。学生观看视频学习,比以往的传统教学更加直观,更易理解,视频一对一,将有机化学课程中的立体结构、图像、文字等有机结合在一起,减缓学生视觉疲劳,学生能更轻松地学习,更易消化吸收。

5 三者结合的模式

首先将学生随机分成若干组,每组选上一两名组长,由组长负责安排教师下发给本组的学习任务,上课时派小组代表回答问题。课堂表现可作为平时成绩评估,占平时成绩的20%,平时成绩在期末考试中的比重可相应提高,能让学生更加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减轻考试压力,不用考前突击,使学生更容易通过考试的同时,切实掌握知识。

5.1 课前

课前预习是学习文化知识第一步,教师需明确教学目标,翻转课上发布与本次课内容相关的视频,让学生们先了解,再布置一些问题课上讨论解决。例如:学习立体化学基础时,要求学生们握手性、对映体、内消旋体、外消旋体和不对称性等概念,教师在课前就应该抛出这些问题:什么是对映体?怎样才具有手性?具有手性是不是就会有对映异构呢?等等,不同问题由不同小组负责解决,让学生自主学习,对所学课题进行整体理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5.2 课时

各组派代表回答问题的答案,回答不完全的再由其他组员补充,教师就学生们的回答及这一问题展开评价,更细致更深入地讲述。课上还可以以提问抢答的方式进行问题探讨,例如:判断各化学组成间是对映体还是非对映体、按照秩序规则将各组基团排序、标出一些手性碳原子的构型等等,抢答实行加分制,增加学生的积极性。课堂活动形式应多种多样,教师还可以列举一些实例,例如:“反应停”事件,提问:“反应停”分子中有没有手性碳?含有多少对对映异构?“反应停”中究竟是什么发挥药效呢?让学生们以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分析解决,这样不仅能锻炼学生的表达方式,更能增加学生的创造性,发挥自己个性化的思想。

5.3 课后

教师给予学生适当的鼓励和鞭策,学生整理出本次课需要掌握的知识点,消化吸收,还可讨论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遇到的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培养学生的热情,提高专业技能。教师需要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反思总结,发现问题并及时调整教学模式,还需要引导学生观看翻转课堂中与本次课相关的视频,扩大知识面,加深印象。为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切实参与,学到东西,教师提出的问题要难度适宜,做到理论知识深入浅出。将重点突出,用循序渐进的方式将难点分散,将知识点全面覆盖到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将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理化性质与科学应用联系起来,让学生感到学有所用。切合医学院校教学实际对有机化学反应本质和机理深层次的学习,有意识地引入多学科融合问题和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强化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培养应用型人才,适应行业的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知识运用能力的同时拓宽学生知识面,将有机化学知识和其他后续专业课程知识结合串联起来,让学生深刻意识到有机化学课程的重要性和实用性[7]。

5.4 教学效果评价

PB 教学模式与翻转课堂结合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热情,使有机化学的教学更具有特色,更受学生欢迎。以问题为导向更能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视频为辅助更能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合作探讨为主要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团队精神与合作意识以及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6 结束语

做好有机化学的教学是一个长期而现实的问题[8],运用PBL 教学与翻转课堂多种教学模式结合,优化教学模式,提升课程教学的有效性,使有机化学更好地渗透入学生学习生活中,学以致用,营造一个高效的课堂环境、轻松的学习氛围,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羧酸教学方式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基于神经网络的聚羧酸系超缓凝减水剂性能研究及应用
搅拌对聚羧酸减水剂分散性的影响
优化教学方式 提升初中语文教学质量
高校钢琴教学方式拓展的思考与实践
灵活采用教学方式 提升语文教学效率
以“问题化教学”为导向 有效转变物理教学方式
搅拌站废水对聚羧酸减水剂性能的影响
含聚醚侧链梳型聚羧酸盐分散剂的合成及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