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糖尿病肾病的中医药研究进展

2021-01-06王慧如玉山江艾克木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15期
关键词:瘀血病机肾病

王慧如,玉山江·艾克木

(新疆医科大学第四临床医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

0 引言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会引发多种并发症,并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的危害,其中糖尿病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则是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其早期临床表现为超滤及蛋白尿,肾功能逐渐下降,是后期肾功能衰竭的主要原因[1]。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对糖尿病认识和诊疗上虽然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与完善,但糖尿病的患病率仍持续升高,并缺乏治愈性药物[2]。研究表明我国约20%-40%糖尿病患者并发肾损害[3],因此及早的干预可延缓或阻止病情进展,保护肾脏功能成为预防与治疗DKD 的关键[4]。

早期DKD 患者若接受合理、有效的治疗,肾功能不全症状将会得到缓解,经研究发现中医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具有明显优势[5]。故本文总结了近年来中药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文献,为今后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1 中医病名认识

糖尿病肾病属于西医的病名概念,古代医家根据其临床症状,将糖尿病肾病归属于“水肿”、“肾消”、“癃闭”、“消渴”、“尿浊”等范畴。《素问·评热病论》中有“肾风”之名,“病生在肾,水因风动,故名肾风”;“肾主水,风在肾经,即名风水。”所谓肾风,实则为阴风治病的水肿。《诸病源候论》云:“风邪入少阴,则尿血,”提出风邪入肾而至尿血。

2 病因病机

古代医书中对其病因病机的描述也早有记载。《素问·奇病论》云:“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指出糖尿病肾病与饮食有关。《素问·经脉别论》曰:“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指出脾虚也是糖尿病肾病的主要原因;《医述》引《怡堂散记》:“肾者,主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故五脏盛乃能泄,是精藏于肾而非生于肾也。五脏六腑之精,肾藏而司其疏泄,疏泄以时,则五脏六腑之精相续不绝。”认为肾虚为糖尿病肾病的病因。

结合现代医学与生活环境,认为病因病机包括:禀赋缺失、脏腑柔弱,饮食不洁、积热伤津,情志失调、郁火伤阴,劳逸过度、肾精亏损,失治误治、延误病机[6]。

2.1 本虚标实

梁晓春[7]认为,肾精气亏虚为本病的主要原因,肾气受损,不能藏精,则精气外泄,引发尿浊,表现为蛋白尿等精微物质的流失。苏秀海[8]认为“瘀血”、“热毒”为“精浊”增加的重要因素,其认为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病机实则为湿热瘀血,虚则为脾肾不足。胡春平[9]认为脾肾亏虚是糖尿病肾病的主要病机,湿热瘀血是脾肾亏虚的病理产物。

2.2 邪伏肾络

“络脉”是人体精、气、血、津液贯穿全身的通道,而“玄府”则是“络脉”上的孔穴,为气血津液出入的门户,久病则各种病理产物郁积于内,内生毒邪,为糖尿病肾病反复发作,日久不愈的重要因素[10]。赵进喜[11]认为风邪在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与转归起着中药的作用,“风药”能够开发玄府郁结,使气血津液得以正常运行。张茂平[12]认为“络脉”与“玄府”皆通则为顺。

2.3 肾络瘀滞

名老中医方水林[13]对糖尿病肾病有独特的见解,强调活血化瘀贯穿治疗的始终,其认为在糖尿病肾病早期阴虚燥热,热盛伤精,形成瘀血;在中期气阴两虚,阴虚使血行不畅,气血无力推动血液运行,形成瘀血;在晚期阴阳两虚,阳虚寒凝,形成瘀血。故治疗从瘀入手,将活血化瘀贯穿治疗前后。

2.4 气阴两虚

旷惠桃[14]教授认为,消渴病以气阴两虚为根本,以气阴两虚、阴损及阳、阳损及阴为其演变规律。倪青[15]认为糖尿病肾病发生的根本原因为气血阴阳虚损,而发病基础为气阴两虚。

3 辨证论治

糖尿病肾病的暂无统一的证候分型,现代医家根据其临床经验将糖尿病肾病分为不同整型,师常喜[16]将本病分为5 个主证,分别为:阴虚燥热型、气阴两虚型、脾肾气虚型、脾肾阳虚型、阴阳两虚型。研究显示各名老中医总结出糖尿病肾病常见的4 种基本证候即肾虚证、脾虚证、瘀血证和水停证[17]。王耀献[18]教授提出了“以热为本,以期为纲”的理论,认为糖尿病肾病早期多为无形之热充斥,气郁热郁,强调治法以清透郁热为主,防止热邪进一步进展深入血分。金丽霞[19]认为肺脾肾三脏与三焦关系更为密切,三焦不通,气化不利为糖尿病肾病的病机,治法以开上、化中、导下为主。

4 专方治疗

许多研究表明,在DKD 的治疗中,中药方与西药配合使用,能达到更有效的治疗。

毕连宝[20]提出黄龙养肾汤能够提高临床疗效,降低肾损伤, 延缓糖尿病肾病的进展。郭菲等[21]表明渴络欣胶囊较于西药单纯治疗DKD 效果更佳,对调节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具有更好的效果。张永杰[22]认为养阴益气化瘀方联合西药治疗能够改善临床症状,抗氧化应激、抑制炎症反应的作用更有效。玉山江·艾克木主任[23]研究表明西红康方对改善肾脏微循环、抑制微炎症水平具有明显的临床疗效。

5 外治法

5.1 针灸

针灸是我国的传统医学之一,以阴阳调和经络理论为基础,在改善DKD 的临床症状方面有着独特的效果,根据临床辨证取穴,采用各种手法能够有效的缓解临床症状,对糖、脂代谢、血流动力学、抗氧化应激等方面均有改善[24]。

5.2 穴位贴敷

穴位贴敷也是我国传统自然疗法之一,研究表明在口服中药治疗DKD 的同时,配合穴位贴(肾俞、脾俞、足三里、三阴交、关元等穴)能够起到双向调节作用,在缓解临床症状的同时固本培元,延缓病情进展[25]。

5.3 中药灌肠

中药灌肠可有效地减轻肾脏周围的压力,促进肾脏排毒[26]。研究文献表明,使用中药灌肠剂的DKD 患者与未使用的病人存在差异,治疗组的有效率86.7%,对照组的有效率66.7%,可得出DKD 患者使用中药灌肠剂疗效更佳,对减慢DKD 的发展速度有明显效果[27]。

6 护理

2 型糖尿病患者患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病率高于普通人,研究表明个性化药物及糖尿病护理可减少糖尿病并发症的危险因素[28]。

不良的生活习惯是糖尿病发病的诱因之一,如不合理的饮食、缺乏运动等都会促使糖尿病的进展。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的饮食结构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传统模式向西方模式转变,超重与肥胖的患病率在快速增加,体重指数、高糖食物等大大增加了糖尿病的发病率[29]。而清淡饮食、少食多餐及适量的运动则会有效延缓DKD 的发展[30]。

7 小结

除肝脏外,肾脏是药物代谢的另一个重要场所,而降糖药的使用或计量调整,都会增加肾脏的负担,在治疗的同时出现肾功的损害[31]。因此中医的应用尤显重要,在缓解临床症状的同时能够改善肾脏功能,有效做到标本兼顾。

猜你喜欢

瘀血病机肾病
基于“取象比类”法探讨肝细胞铁代谢紊乱与肝纤维化中医病机的关联
从“痹症有瘀血说”论治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预防肾病,维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积极面对肾病,康复丰富人生
高血压脑小血管病的中医病机思辨与治疗及其疗效评价指标述评
造影剂肾病的研究进展
中医学关于“瘀血”的用法
肾病防治莫入误区
脓毒症的病因病机及中医治疗进展
从瘀探讨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中医病因病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