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假阳性结果原因分析及对策

2021-01-06战乃娟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69期
关键词:试剂核酸标本

战乃娟

(长春市第二医院,吉林 长春 130062)

0 引言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传染性极强,主要是以呼吸道飞沫、接触的途径来传播,人群有普遍易感性。感染者或有发热、干咳、胸闷等症状表现,或并无特殊症状。大部分患者预后较佳,但严重者会继发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血症等,因此致死。随着我国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有效防控,治愈例数不断增多,及早准确的诊断对控制疫情复燃有重要意义。咽拭子核酸检测是目前普遍使用的病毒检测手段,但却有一定的假阳性结果占比,对正确筛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造成影响[1]。本文便通过调查分析1526 份咽拭子核酸检测报告结果,统计咽拭子核酸检测的假阳性概率,并分析原因,提出几点对策。

1 资料来源和方法

1.1 研究资料

1526 份咽拭子核酸检测结果报告,均为应检尽检、愿检尽检、住院患者及陪护和发热、干咳、呼吸困难疑似新冠病毒肺炎的标本。

1.2 方法

采样之前,指导患者用清水漱口,之后张口发“啊”音,视情况判断是否选用压舌板。需经培训合格后的专业医护人员进行采集工作,采集前必须做好一人已消毒与手卫生工作,取无菌棉拭子轻柔且快速的擦拭受检者咽侧壁和咽喉壁数次。取样后将拭子放入核算检测专用病毒灭活采样管中,折断拭子杆使其全拭子头部完全部置于管中。旋紧管盖、做好标记,放入塑料袋密封好,送至检验科进行检验。

1.3 数据统计

将数据录入Excel2016 软件,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研究资料一般情况

1526 份检测报告中,男611 例、占40.04%,女915 例、59.96%;年龄分布:低于20 岁的患者有8 例、占0.52%,21~30岁的患者有47 例、占3.08%,31~40 岁的患者有131 例、占8.58%,41~50 岁的患者有227 例、占14.86%,51~60 岁的患者有377 例、占24.71%,61~70 岁的患者有430 例、占28.18%,71~80 岁的患者有182 例、占11.93%,高于80 岁的患者有124 例、占8.13%。其中年龄超过51 岁的患者共计1113 例、占72.94%。应检尽检和愿检尽检患者1252 例,主要表现为发热患者32 例,主要为干咳表现患者204 例,主要为呼吸困难症状表现患者16 例,其他症状患者38 例。

2.2 统计咽拭子核酸检测假阳性结果

1526 例咽拭子核酸检测报告中,有9 例(0.59%)咽拭子核酸检测结果为假阳性。提示单次咽拭子核酸检测结果假阳性占0.59%。

3 讨论

目前,用以临床检测新型冠状病毒的方法主要有核酸检测法和免疫学检测法,核酸检测法指的是检测病毒RNA,包括基因测序、芯片检测、荧光定量PCR 等,其中荧光定量PCR的应用最为常见。核酸检测标本包括痰液、咽拭子、血液和肺泡灌洗液等,其中咽拭子核酸检测方法的应用最广泛。但,不规范取样、试剂盒不标准、检验人员仪器问题或人工操作过程中污染等因素都有可能会导致咽拭子核酸检测结果的假阳性[2],不仅会造成未患病者本人的惶恐,也不利于正确筛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病者。由于核酸检测质量直接关系着被检测的及早、正确诊断,因此,探讨降低核酸检测假阳性结果非常有必要。下面就结合核酸检测假阳性结果发生的原因,提出控制对策:

3.1 核酸检测前的质量控制

3.1.1 标本采集前的健康宣教

进行咽拭子标本采集之前,由护士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包括:采集的目的、意义、采集过程中可能会发生的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待患者做好准备方可进行采集操作。采集前2h避免有进食、进水的行为,同时也需要避免有雾化、抗炎治疗行为,以免造成检测假阳性的结果。

3.1.2 采样前的用物准备

速干手消毒剂、酒精喷壶、病毒保存液、生理盐水、压舌板、拭子杆、消毒湿巾、密封袋、手电筒、试管架、医疗垃圾桶等。如需转运,准备好生物安全标本运输箱。

3.1.3 样本采集

实施要点:检查患者咽喉部位是否存在肿胀和黏膜破损的问题,使用生理盐水漱口;把拭子放到无菌生理盐水中浸润湿(切忌将拭子放到病毒保存液里,以防抗生素引起过敏),采集者左右使用压舌板将患者舌头压住,右手拿聚丙烯纤维头的塑料杆拭子稍微用力来回擦拭其两侧咽扁桃体和咽喉壁至少3 次,放入与取出时均注意不要碰到患者唇部、舌部、牙齿与口腔黏膜等处;拭子头端浸入到含有3mL 的病毒保存液、等渗盐溶液、组织培养液或者是磷酸盐缓冲液试管中,尾部折断,旋紧管盖。对于不能良好配合的儿童进行采集时,指导儿童采取仰卧位,由家属托住儿童下颌,采集者左手轻轻按压住儿童的额头,右手执无菌拭子进行标本采集。

3.1.4 样本管理

采集咽拭子标本之后及时送检,进行病毒的成功分离。对采集的咽拭子标本,处理、保存均应遵循着“早期采样、无菌操作、低温保存”的基本原则,将采集完成的标本及时放到带有生物安全标识的双层标本袋中,明确有清晰标识,存放于4℃条件下,并于2h 内送到检验科[4]。

3.2 核酸检测中的质量控制

3.2.1 核酸检测试剂配制因素

配制一份合格的反应体系,是检测核酸病毒的一项重要环节,因此要求检测人员严格按照试剂说明书进行配制,并且配制过程中全程要在生物安全柜内进行操作,不得离开试剂准备区到其他区域进行配制试剂。配制过程中取试剂所用耗材时必须用无菌镊子进

行拿取,严禁用手直接拿取耗材,以免手上沾有荧光反应物污染耗材,影响结果。在配制完试剂后及时消毒和清理安全柜和操作台。

3.2.2 核酸提取因素

核酸提取质量对最终的检测结果有很大影响,所以选择适宜的核酸提取方法,是保证核酸检测质量的必要前提。目前常用的有煮沸裂解法、磁珠法等,相较而言磁珠法是一种全自动核酸提取操作流程,更具标准化,因此在严峻形势下,应采用全自动核酸检测方法,保证核酸提取质量。并且最好提取仪器和提取试剂是同一厂家配套使用,如提取试剂和厂家不同可以做验证试验来决定是否相互之间可以使用。如常用的磁珠法,我们一般都用的是全自动的核酸提取仪,配套的耗材有磁钢套,如果磁钢套脱落或在仪器在自动搅拌过程中破裂、出现劣质的情况,就极易可能造成污染。如果我们的提取过程中要求阳性对照参与核酸提取的过程,那么在几次仪器自动搅拌混匀的过程中也有可能造成气溶胶污染周围的孔板,最后影响核酸提取质量。因此我们不管在加样过程中或提取过程中都要都要时刻观察仪器提取过程中的问题。

3.2.3 检验员因素

核酸检测人员需要专业的技能培训和考核合格后方可进行该检测工作,并需要有专业的分子生物学知识和技能。在核酸检测过程中需要相当多的繁杂的程序和了解操作过程中的一些注意事项,并能避免操作失误等方可保证结果的准确性。在提取核酸前的应注意以下事项:(1)加样前应充分混匀标本,并动作轻柔,不能用力过大,以免造成液体溅出污染;(2)操作一个步骤需进行一次消毒换手套,此过程中避免酒精喷洒到磁珠板中或扩增试剂中,否则影响阳性的核酸提取;(3)加阳性对照或阳性质控品时一定要轻不要加错或喷溅到其他孔板中,以免造成污染;(4)每次操作完后都要进行消毒和紫外处理,保证环境卫生。

3.2.4 核酸扩增

PCR 法是目前普遍使用的检测方法,该方法特异性好、灵敏度高、检测稳定性强,但由于疫情发生突然、发展迅速,很多检测产品未能经过严格的临床验证,贸然使用,会由于其检测性能、质量稳定性等问题而导致核酸检测质量水平低、出现假阳性结果。因此,选择特异性好、灵敏度高、可重复性好的核算扩增试剂是减少假阳性结果的基础保障[5]。那么往往核酸检测假阳性基本都是污染造成的,因此结果的判读一般都根据试剂的说明书指导进行正确的判读,如果实验室只有单靶标阳性,需要进行复查,如复查结果为阴性大概有几种可能的存在:(1)八连排盖子没盖紧,导致的气溶胶污染。(2)荧光染料污染,没有扣除荧光背景信号导致仪器误读。(3)基线没有设置好导致的曲线异常。(4)加样标本错误或扩增试剂的不一致导致的假阳性等。

3.3 核酸检测后的质量控制

首先,判定该批次核酸检测结果的可信性与否,如发现实验结果中存在阳性质量控制或阴性质量控制异常的问题,则应排除本次检测结果的可信性,重新做核酸的提取与检测。

其次,严格按照所使用的核酸检测试剂说明书判断各个样本检测结果的有效性与否,尤其是要注意:某样本靶标检测与内标质量控制检测结果皆是阳性,表明该样本可能是由于未提取到有效核酸标本、或是提取物中存在抑制成分残留而造成假阳性结果,应判定结果无效。

最后,如各靶标检测结果皆为阳性,则判定检测结果为阴性;若为一阴一阳,则判定结果为可疑,需对该标本再次进行核酸提取、扩增检测,复核结果;若皆为阳性,则判定该检测结果为阳性。

结合以上分析,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中针对存在的假阳性结果问题,应通过规范核酸检测全流程来提高检测质量,防止假阳性错误报告的产生。

猜你喜欢

试剂核酸标本
全员核酸
核酸检测点上,有最可爱的平江人
不明原因肝损害的32例肝组织活检标本的29种微量元素测定
第一次做核酸检测
巩义丁香花园唐墓出土器物介绍
COVID-19大便标本采集器的设计及应用
国产新型冠状病毒检测试剂注册数据分析
检验科试剂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核酸检测
高中生物学中几种特殊试剂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