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冷炎教授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验案1 则

2021-01-06申巧慧王义姗冷炎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13期
关键词:黄染舌质黄疸

申巧慧,王义姗,冷炎

(1 长春中医药大学,吉林 长春;2 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吉林 长春)

0 引言

肝衰竭是由多种原因所致的肝脏功能失代偿或者严重障碍,致其合成、解毒、代谢以及生物转化功能的严重异常,主要表现为黄疸、凝血功能障碍、肝性脑病、腹水、肝肾综合征等一组临床症状[1]。我国现在最常见的肝衰竭类型为乙型肝炎相关的慢加急性肝衰竭,占肝衰竭类型的80%-90%[2]。慢加急性肝衰竭病名并不存在于祖国医学上,但根据其临床的发病特点属于中医学的“黄疸”、“急黄”、“瘟黄”等范畴[3]。该病的中医病机多属于“正虚邪实”为主,“正虚”则一般多见于脾肾亏损,而“邪实”则多以毒、湿、瘀、热等有形之邪阻滞为主。冷炎教授认为该病的病情进展快,病势急,在临床治疗中应及早判断,准确辨证,中西医结合用药,以调和气血。

1 验案举例

患者姬某某,女,61 岁,既往乙肝病史30 余年。

2019 年10 月21 日初诊因“乏力7d,加重伴目黄2d”而收治入院。2019 年10 月,患者因周身不适自行服用“去痛片”后出现乏力,未重视及治疗。2d 后患者乏力症状加重,伴有眼睛发黄、身黄、溲色黄赤,遂就诊于本院门诊,门诊拟“黄疸”收入本疗区。现症:乏力,眼睛发黄,身黄,溲黄,腹部微胀,口干,纳差,寐差,大便不畅。

既往史:平素健康状况良好,乙型肝炎病史30 余年。

体格检查:T:36.7℃,P:74 次/分,R:20 次/min,BP:150/64mmHg。神志清晰,精神略萎,发育正常,营养中等,步入病房,慢性肝病面容,自主体位,检体合作,全身皮肤及黏膜明显黄染,皮肤无水肿,未触及浅表淋巴结,肝掌(-),蜘蛛痣(-),头颅发育正常,巩膜明显黄染,扁桃体无肿大,颈软无抵抗感,颈静脉不显露,肝颈静脉回流征阴性,腹壁静脉无曲张,未见胃肠型,未见蠕动动波,可见手术疤痕,腹柔软,无液波震颤感,无震水声,腹部有压痛,腹部无肿块,肝、脾脏及胆囊未触及,肾脏未触及,Murphy 征阴性,肝浊音界存在,肝上界位于右锁骨中线第6 肋间,移动性浊音阴性,双侧肾区无叩痛,双输尿管压痛点无明显压痛,双下肢轻度凹陷性水肿,肠鸣音不亢,无气过水声,神经系统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舌质淡红,苔黄腻,脉滑数。

辅助检查:乙肝3 对:乙肝表面抗原>150IU/ml,乙肝 表 面 抗 体<5.00IU/ml, 乙 肝e 抗 原0.02PEIU/ml, 乙肝e 抗 体0.21Index, 核 心 抗 体<0.100Index;凝 血 常 规:凝血酶原活动度(prothrombin activity, PTA)35.0%,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23.8s,国际标准化比 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2.12%。 肝 功能:总 胆 红 素(total bilirubin,TBIL)283.3umol/L,直 接胆 红 素(direct bilirubin ,DBiL)189.3umol/L,间 接 胆 红素(indirect bilirubin,IBIL)94.0umol/L,白 蛋 白(albumin,ALB)36.5g/L,谷 丙 转 氨 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ALT)1335IU/L,谷 草 转 氨 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1576IU/L,谷 氨 酰 转 肽 酶(glutamyl transpeptidase ,GGT)324IU/L,肝脏及MRCP:(1)结节性肝硬化、脾大、门静脉高压;(2)急性胆囊炎。

明确诊断:中医诊断:黄疸,肝胆湿热。西医诊断:慢加急性肝衰竭,乙型 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脾功能亢进。

治疗:

(1)护理I 级,清淡饮食,留陪人。

(2)已提检相关检查:血常规、凝血常规、电解质、肝、肾功、血氨、便常规、尿常规等结果待回报。

(3)西医治疗:予以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1.0g 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100m1 日1 次静点以保肝退黄;予以门冬氨酸鸟氨酸10g 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0ml 日1 次静滴以改善肝功能;予以维生素K1注射液10mg 日1 次肌注以促进凝血因子合成;予以恩替卡韦片0.5mg 日1 次口服以抗病毒,予以螺内酯0.1g 日1 次口服、布美他尼1mg日2 次口服以利尿。

(4)中医治疗:以清热祛湿,利胆退黄治疗为主,处方为茵陈蒿汤加减。茵陈30g,栀子10g ,大黄3g,通草15g,龙胆草15g ,黄芩10g,柴胡15g,生地15g,枳壳9g,盐泽泻20g ,盐车前子15g,甘草10g。

上述方药7 剂,一剂水煎取汁300ml,早晚各150ml口服。

2019 年10 月27 日二诊:患者目黄、身黄、溲色黄、口干等症状缓解,但近几日出现鼻出血,舌质偏红,苔黄燥,边有瘀点等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PT:29.2s,PTA:33.0%,INR:2.12%,TBIL:416.4umol/L,DBiL:317.1umol/L,IBIL:99.3umol/L,ALB:38g/L,ALT:209IU/L,AST:156IU/L,GGT:255IU/L。中医治疗:犀角地黄汤加减,犀牛角30g,生地黄25g,蒲公英10g,芍药15g,丹皮10g,金钱草30g。上述方药5 剂。

2019 年10 月31 日三诊:患者目黄、身黄明显减轻,溲色转至淡黄,乏力明显好转,腹胀明显。查移动性浊音阳性。实验室检查:PT:19.2s,PTA:38.0%,INR:1.81%,TBIL:250.4umol/L,ALB:38g/L,ALT:75IU/L,AST:85IU/L,GGT:197IU/L。中医治疗:上方加白术10g,猪苓20g,泽泻15g。继服5 剂。

2019 年11 月5 日四诊:患者目略黄,溲色略黄,无口干,无腹胀,纳寐可,大便正常。舌质淡红,苔薄白腻,脉弦。查体:神志清晰,检体合作,语声清晰,全身皮肤无明显黄染,巩膜略有黄染,肝掌(-),蜘蛛痣(-),腹部无压痛、反跳痛,腹部未触及明显包块,未触及肝脏、脾脏、胆囊,Murphy 征阴性,移动性浊音(-)。实验室检查:PT:16.2s,PTA:43.0%,INR:1.70%,TBIL:62.3umol/L,ALB:36g/L,ALT:46IU/L,AST:64IU/L,GGT:118IU/L。患者病情稳定,症状基本平复,予以出院后继续服药调治,后随访,诸症悉初。

2 医案分析

本案患者初诊时凝血酶原时间延长至23.8s,PTA 降至35.0%,INR 降至2.12%,且肝功能指标显著升高,既往有乙型肝炎病史30 余年,加之出现乏力,身黄,目黄,溲色黄赤,腹部微胀,口干,纳差,寐差,大便不畅,舌质淡红,苔黄腻,脉滑数等症状,临床诊断为慢加急性肝衰竭。西医治疗在保肝退黄降酶基础上加以恩替卡韦的抗病毒治疗,中医则用茵陈蒿汤加减。患者初诊因湿热之邪交蒸,病情反复不愈,阻碍气血运行失常,病情进展迅速,使湿热瘀毒蕴结于中焦,当立即截断病势,行清热利湿通腑之药[4]。其方中茵陈、龙胆草、黄芩、栀子、通草、车前草、泽泻以利湿清热,使湿热下行;栀子、生地凉血解毒;柴胡、枳壳行气消滞;大黄泻热通便,使瘀热之邪有所出路[5]。其运用茵陈蒿、栀子、大黄等使邪毒迅速祛除,调畅脏腑气机,气行则血行,治疗后患者黄疸逐渐减轻。

二诊,患者症状缓解,其出现鼻出血,舌质偏红,苔黄燥,边有瘀点等症状。虽湿邪之气渐减,但病邪入其血分,热毒雍盛,日久耗伤成瘀,毒瘀之邪相搏结,血脉躁动,而致血溢于脉外的表现,治疗上应以清热解毒凉血为主。方中以犀角、生地行清热凉血解毒之功,以赤芍、丹皮行凉血散瘀之效[6]。诸药合用以降其血热,镇其血脉,使血液正常循行于脉内,气随血行,血静则气平,脏器微循环障碍得以改善,气血得以运行,五脏六腑功则可恢复。

三诊,患者病邪之势渐退,症状缓解,病情好转,其凝血、肝功等各项指标较前明显改善,但仍有水湿之邪内停于腹腔,形成腹水,故加白术、猪苓、泽泻,以利其水,消其肿,使湿邪从小便而出[7,8]。

四诊,患者共住院17d,现病势逐渐平稳,症状明显好转,PTA 由35.0%升至43.0%,INR 由2.12%升至1.70%,肝功能显著好转,达到慢加急性肝衰竭临床好转率要求,中西医结合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在临床中的疗效显著。

猜你喜欢

黄染舌质黄疸
猪黄脂病的原因分析及鉴别预防
新生儿黄疸治疗箱常见故障处置及预防性维护实践
鲁晓岚:黄疸
向你普及新生儿黄疸相关知识
碳氧血红蛋白在新生儿ABO溶血性黄疸中的临床意义
基于舌诊偏色与去干扰的计算机技术研究∗
通过检查畜禽口腔诊断疾病
中医舌象与慢性肾脏病微炎症状态的相关性研究*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阴黄证1例
识别宝宝生病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