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内镜下切除大肠息肉的疗效体会

2021-01-06王小明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68期
关键词:圈套手术过程大肠

王小明

(江苏盐城市射阳县人民医院,江苏 盐城)

0 引言

大肠息肉是指患者大肠管腔内壁产生的赘生物。多发于患者的结直肠。由于息肉普遍过小,患者一般不会有明显临床症状[1]。只有部分大型息肉会造成患者有腹泻,便秘,便血等情况[2]。在我国,常见发病群体为中老年群体,且在患者75~80岁发病率达到最顶峰[3]。临床上根据息肉的病理学性质,分为肿瘤性息肉和非肿瘤性息肉。虽然大肠息肉一般为良性,但是还是存在着癌变的风险,因此需要及时进行切除。而随着临床内镜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在大肠息肉的摘取手术中也发挥着巨大的作用[4]。我院为探究更好的手术方案作了统计研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在2018年8月至2020年8月中的大肠息肉患者共计180例。其中男性115例,女性65例。年龄39~75岁,平均(66.75±12.41)岁。病程1~3年,平均(2.15±1.08)年。180例患者经过检查,共确认大肠息肉213枚。其中51枚位于患者直肠,68枚位于患者乙状结肠,49枚位于降结肠,40枚位于患者升结肠,5枚位于患者盲肠。对息肉直径进行统计,包含<0.4 cm的息肉共计45枚;直径在0.4~1.8 cm的息肉共计115枚,>1.8 cm的息肉共计53枚。所有患者均符合人民军医出版社出版的《消化道息肉诊防治》[5]中对于消化道息肉的症状描述,且通过医学影像进行多次确认。患者对本次疗效收集均知情且已签署知情书。

1.2 方法

1.2.1 术前准备

在手术开始前,需要了解患者的基本身体情况。手术3 d前,对患者的饮食进行控制,指导患者食用易消化食物。在手术当天,患者需要保持空腹状态。选用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Ⅳ)[舒泰清(北京)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0034]两盒配以大量清水送服。直到患者排便呈清水状为止。

1.2.2 手术过程

在手术开始前,通过医学影像对患者的息肉位置进行了解并记录,为手术过程做好准备。根据息肉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摘除方法。需要在息肉完全暴露的情况下进行摘除。同时需要医护人员将手术视野调整到合适位置。在手术中需要注意操作手法,将息肉和肠壁分离时,需要注意避免电流对患者的肠粘膜造成损伤。然后根据实际息肉的大小选择不同的切除方式。氩离子凝固术治疗直接灼除适用于<0.4 cm的息肉。而对于息肉直径在0.4~1.8cm的,则需要先使用圈套器对息肉底部进行套扎,接着使用混合电流切除,注意控制电流时间,不能过长,一般控制在5 s左右。对于直径>1.8 cm的息肉,也是采用圈套器进行套切。但是对于其中部分较大扁平广基或粗蒂息肉需要行美兰注射抬举后予以圈套器套扎切除。

在切除后,需要用止血夹对创面进行止血,对患者观察2 min,注意患者是否出现不良症状或异常情况,当确认无误后,可将息肉标本送往进行病理检查。

1.2.3 术后干预

在患者术后,需要对患者的身体情况进行检查。观察患者是否出现渗血、腹痛、血便等情况。如果只是轻微的腹部胀痛,则是需要患者将体内气体排出。如果出现渗血,则需要采用电凝对患者进行止血处理。患者在术后需卧床休息,并禁食1 d。之后3 d食用流质食物,之后可缓慢尝试软质食物。当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和异常情况时,需及时对患者情况进行处理。

1.3 观察指标

对患者的息肉切除情况和病理情况进行统计。

2 结果

2.1 切除情况

对本次共180名患者的息肉切除手术中,总共有息肉213枚。其中共45枚氩离子凝固术治疗,另外168枚均采用圈套器进行套扎切除。在手术过程中产生了5例患者出血症状,经过处理没有恶化。其余患者均未发现其他并发症和异常情况。

2.2 息肉病理诊断

对患者切除的息肉做病理分析,检查息肉的具体分类。在摘除下来的213枚息肉中,除氩离子凝固术灼除的不能做病理判断外,其余168枚息肉中包含增生性息肉共63(37.5%)枚,管状腺瘤共54(32.14%)枚,绒毛管状腺瘤39(23.21%)枚,锯齿状腺瘤12(7.14%)枚

3 讨论

大肠息肉已经是临床诊断中一种十分常见的疾病,其主要发病原因在于大肠部位有了赘生物生长。现阶段最常见的治疗方案是采用开腹手术摘取进行治疗。而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和病理情况的不同,切除方法又有许多分类。根据息肉的病理情况的不同,还可以将其分为炎症性、增生性等。虽随着临床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如何给患者提供更安全,更便捷的大肠息肉切除术已经成了临床医学的重要研究内容。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大肠息肉并非发生在固定位置。因此需要对大肠息肉进行定位。内镜是临床上应用得十分广泛的手术辅助设备。内镜主要是指通过人体的天然孔道或者是手术切口,将内窥镜导入到患者的预检查器官内。通过内镜可以清晰的看到患者的器官变化。而根据成像构造的不同,内镜又分为硬管式内镜、软管式内镜和电子内镜。在大肠息肉的摘取手术中,电子结肠镜是使用得最广泛的内镜类型。相较于传统的手术方案,采用电子结肠镜进行患者体内息肉的观察,可以方便医疗人员准确的对息肉进行定位,不仅方便了医疗人员的操作,还可以缩小患者创面,将手术对患者的影响降到最低。在本次研究过程中,出现了5例出血患者,推测是由于圈套器机器切割所造成的。因此医疗人员在进行手术的过程中,操作一定要规范,出血后要进行及时处理。在本次研究中,共检测出180名患者213枚息肉,经过内镜下切除手术,213枚息肉均被切除。患者共出现5例出血现象,已得到及时处理,未出现肠穿孔等并发症。患者恢复情况良好。通过内镜进行大肠息肉手术研究,也取得了不错的结果。

综上所述,在对于大肠息肉患者的手术过程中来说,采用内镜作为手术辅助手段,可以有效的提升患者的治愈效果,缩小患者受伤创面,提升医疗人员的手术的便捷性和准确性。同时,还能降低并发症发生几率,保证患者的生命健康。因此,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猜你喜欢

圈套手术过程大肠
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压疮高风险者手术过程急性压力性损伤护理干预
大肠憩室是什么病
狼的圈套
大肠变懒了
大肠变懒 了
小小数迷泽西之时间圈套
篮球
保留远近双蒂皮瓣削薄术治疗手足部皮瓣移植术后臃肿畸形临床观察
保温护理对98例全身麻醉患者术后复苏应用价值分析
麻醉复苏室与临床护理特征性分析与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