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田军彪主任中医师从脾论治帕金森病经验分析*

2021-01-05河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脑病科杨俊邯马瑞山陈志兴韩宇帆

河北中医药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肝肾帕金森病健脾

河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脑病科 杨俊邯 马瑞山 陈志兴 韩宇帆

指 导 田军彪 (石家庄 050011)

提要 帕金森病是神经内科常见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及工作,田军彪主任中医师认为其发生发展与脾密切相关,脾于五脏位置居中,为气血生化之源,同时与其他四脏在功能上关系密切,在治疗上,以脾为中心,同时兼顾四脏,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帕金森病是神经内科常见疾病,以神经退行性病变为主要表现,症状多以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强直和姿势步态异常为主[1]。其患病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中国现有帕金森病患者超过250万,每年约有10万新发病例[2]。本病的病因迄今未明,可能与年龄、环境、遗传等因素相关,其病理改变主要为黑质致密部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缺失,残留神经元胞质中出现特征性嗜酸性包涵体[3]。西医多采用抗胆碱能药物、金刚烷胺、复方左旋多巴、DR激动剂、MAO-B抑制剂、COMT抑制剂等药物治疗及脑深部电刺激术等外科手术治疗,蜜月期后患者可能出现疗效下降、症状反复等。近年来,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的研究日益增多,脑肠轴与帕金森病的关系研究已成为热点,故从脾胃治疗本病有明显优势。

田军彪主任中医师为首届燕赵名中医,师从首届国医大师路志正教授,崇尚脾胃学说,对帕金森病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研究,笔者有幸随其学习,受益匪浅,现将田师从脾论治帕金森病的临床经验予以分析。

1 病因病机

帕金森病属中医学的“颤病”范畴,正如《素问·至真要大论》中曰: “诸风掉眩,皆属于肝。”《素问·脉要精微论》曰:“行则振掉,骨将惫矣。”指出症状的出现与肾精不足相关;王肯堂《证治准绳杂病》中记载“此病壮年鲜有,中年以后乃有之,老年尤多。夫老年阴血不足,少水不能制盛火,极为难治”。 故本病属本虚标实之证,肝肾不足、气血亏虚为本,风火痰瘀为标[4],其病位在筋脉,与肝肾关系密切,多以滋补肝肾、平肝熄风为主要治法。而田师认为,帕金森病发病与脾亦关系密切,脾于五脏位置居中,与其他四脏相互影响,导致诸多非运动症状出现,故临床诊治时在滋补肝肾、熄风止颤基础上健脾益气养血,重视脾胃功能[5]。

脾胃居中焦,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与肝肾关系密切。发病初期,脾运化不足,气血生化乏源,不能滋养肝肾,致肝肾不足,虚风内动,故见震颤;随着疾病的进展,运化水湿失职,痰湿内生,风痰凝于肌肤,可见麻木不仁,阻滞筋脉,可见肢体屈伸不利;疾病末期,气血亏虚,运行不畅,留滞为瘀,最终形成气血亏虚、痰瘀互结的复杂病机,脾虚、痰浊、瘀血三者并行交错,使脑窍失养,可见神识痴呆,懒言怠惰;病久则肌肉萎缩,形神枯萎,甚则丧失自主生活能力,由此可见,帕金森病的发生、发展及治疗均与脾胃密切相关[6]。

2 从脾论治理论依据

2.1 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 《素问·经脉别论》[7]载有“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张景岳曾提出:“血者水谷之精也,源源而来,生化于脾。”由此可见,脾为气血生化之源,充养脏腑经络,四肢筋脉。若脾失健运,无力运化水谷,可见胃肠功能障碍,出现纳呆食少;气血生化不足,筋脉不得濡养,出现手足震颤,动作迟缓,屈伸不利;气血亏虚,四肢失于荣养,而发肢体疼痛。

2.2 脾胃为气机升降之枢 脾胃于五脏居中,为气机升降之枢,《读医随笔·证治总论·升降出入论》[8]提到:“脾胃具坤静之德,而有乾健之运,故能使心肺之阳降,肝肾之阴升,为上下升降之枢。” 脾主升清,主运化,胃主受纳,主降浊,脾胃气机升降正常, 才能保证人体脏腑的功能正常。若脾胃气机升降失司,脾不升清,气血不能上充脑窍,故见头晕;胃不降浊,肠道传输无力,故见腹胀、便秘,而帕金森病患者以胃肠道症状多见。久病多伴有情志抑郁,肝气郁结,肝郁克脾,致脾虚气滞,斡旋无力,致脾胃受纳无力,腐熟水谷功能下降,肠道传输无力,故见腹胀、便秘等表现。

2.3 脾主四肢肌肉 《素问·太阴阳明论》[9]云:“四肢皆禀气于胃,而不得至经,必因于脾,乃得禀也。”而《明医杂著》中提到“人以脾胃为本……土旺于四时,善载乎万物,人得土以养百骸,身失土以枯四肢”,四肢机能的正常,需要水谷精微的营养,脾失健运,则水谷精微无所化生,四肢失养,则肢体无力、震颤,病久可见肌肉萎缩,形体消瘦。

2.4 脾统四脏 《素问·玉机真脏论》记载:“脾脉者,土也,孤脏以灌四旁者也。”李东垣[10]认为:“元气之充足,皆由脾胃之气无所伤。”并进一步提出“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的观点。脾于五脏位置居中,与其他四脏关系密切,脾胃功能健全, 其余四脏方能发挥正常功能。正如《证治汇补·四卷·胸膈门·消渴》中说:“五脏之精华, 悉运乎脾。”又如《丹溪心法附余》中所言“脾为五脏之源”。

2.4.1 脾与肝:肝主疏泄,性喜条达,恶抑郁,患者久病后,因被病痛困扰,情绪不佳,致肝失疏泄,气机郁滞,由此可见,情志因素也是帕金森病发病的重要诱因。肝气郁结日久化火,扰乱心神,则会出现脾气急躁、心烦不寐,上扰清窍,可见头痛;肝气郁结日久,木郁克土,致脾运失司,痰瘀互结,阻塞脉络,气血不达头面,可出现面具脸;肝者,罢极之本,魂之居也,在体合筋, 其华在爪,肝血不足,致疲乏无力,肝血不能濡养筋脉,致肢体麻木不仁,屈伸不利;肝阴不足,肝风内动,可见肢体震颤, 此为血虚生风;《素问·至真要大论》曰:“诸风掉眩, 皆属于肝。”肝血不足,阳亢风动,致患者出现眩晕等症状。

2.4.2 脾与肾:帕金森病多发于老年人,年老者肾虚多见,肾气不足,中医认为,肾藏精生髓, 脑为髓海, 肾虚则精不上承,髓海空虚,神机失用。张锡纯[11]认为“人之脑髓空者……知觉运动俱废, 因脑髓之质, 原为神经之本源也”。肾精由先后天之精构成,脾运化失司,则肾精乏源,致人体生长发育机能下降,从而出现性功能障碍;髓海失养,可见记忆力下降,认知障碍;脾肾阳虚,膀胱失于温煦,开合失度,可出现小便频等各种泌尿系统异常;肾虚不能作强,而见腰膝痠耎,步态拖沓,行走迟缓。

2.4.3 脾与心:脾为后天之本,生化气血以补益心神,心者,君主之官,五脏六腑之大主,心主神志,脾失健运,心血不足,出现心烦,不寐或多梦、噩梦等睡眠障碍表现,心气不足,脾统血功能失常,血管收缩功能障碍,致使帕金森病人多有体位性低血压的表现;心藏神,主神志思维,心气不足,神无所主,致使患者出现心悸不安、精神恍惚、注意力不集中等表现。

2.4.4 脾与肺:肺主宣发肃降,肺气亏虚,宣降失司,致脾运化水谷精微无法布散周身, 四肢不得濡养, 加之痰湿阻络, 可见肢体震颤、屈伸不利;肺气亏虚,出现声低气怯、肢倦乏力等症;肺开窍于鼻, 鼻之通气及嗅觉皆赖于肺气之宣发,《黄帝内经》曰:“肺气通于鼻, 肺和则鼻能知臭香矣。”由此可见,帕金森病患者早期出现嗅觉障碍和肺气虚关系密切;肺在志属忧, 肺气不足或宣降失司, 易产生悲忧的情绪[12];肺与大肠相表里,肺气不足,失于肃降,大肠无力传化糟粕,可见便秘;肺气亦主表,气虚不固,则汗液排泄过多。

3 施治特色

3.1 补脾以化生气血 帕金森病患者多见于中老年人,脾虚不能运化水谷精微,肌体四肢不得气血之濡养,田师在治疗时,以补脾为根本,临床遣方用药以多气多血之品为主,常以黄芪为首,黄芪味甘,性微温,补中益气之力最强,佐以茯苓、白术健脾益气。若伴有纳呆食少者加炒谷芽、炒麦芽健脾助运;若肢体屈伸不利,加芍药、甘草以养血柔筋、缓急止痛。

3.2 健脾以升清降浊 帕金森病患者常伴有顽固性便秘,若采用传统苦寒泻下之品,常效果欠佳反而损伤脾胃,运用健运脾胃,寓补于消,通腑降浊法则能明显缓解病人痛苦。田师从调整升降之机入手, 常用太子参、茯苓健脾益气升清,白术、厚朴理气通腑,黄连、清半夏燥湿化痰、降逆和胃,恢复脾胃升降之职。若腹胀嗳气者,加紫苏梗、炒莱菔子降气除满;若头晕昏沉不适,加葛根、黄芪以升清阳。

3.3 治脾兼以调五脏 李东垣在其《脾胃论》中指出“四脏有病亦必待养于脾”,脾于五脏位置居中,与其他四脏关系密切,田师在治疗时,不拘泥于一脏一证,而是从整体出发,治脾兼以调其他四脏,从而使五脏调和,疾病乃去。

3.3.1 肝脾同调:脾为气血生化之源,脾运化水谷以养肝血,脾失健运,则肝血失养,致虚风内动,发为震颤。帕金森病患者多有情志抑郁的表现,此为肝气郁结,肝郁克脾,脾失健运,土不栽木,虚风内动,加重震颤,故肝与脾二者之间相互影响。田师在治疗时以疏肝健脾为首要治则,以柴胡、枳实为首,疏肝理气;加薄荷少许以增疏散条达之功;同时考虑到肝气郁结日久必耗气伤血,加当归、白芍养血柔肝;茯苓、白术、甘草合用培补中焦。郁久化火,急躁易怒者,加龙胆草、夏枯草清泻肝火;头晕头痛者,加天麻、钩藤以平肝潜阳;肢体麻木不仁,屈伸不利者,加鸡血藤、地龙通经活络。

3.3.2 脾肾双补:帕金森病多发于老年人,脾肾两虚,多见形寒肢冷、腰膝痠耎,田师常以刺五加、巴戟天、淫羊藿补肾温阳;肾精亏虚,髓海不足,可见神识呆滞,加山茱萸、熟地黄、枸杞子填精益髓,石菖蒲、远志以开窍醒神;桑寄生、杜仲、川牛膝以强筋骨;小便频或遗尿者,加山药、益智仁、桑螵蛸暖肾缩尿。

3.3.3 心脾同治:帕金森病患者多见心烦、失眠的表现,田师多以炒栀子、淡豆豉清心除烦;首乌藤、柏子仁、酸枣仁养心安神。龙骨、牡蛎镇惊安神。若见胆怯易惊,加桂枝、甘草以温通心阳;若胸闷心悸者,加半夏、瓜蒌宽胸理气。

3.3.4 健脾宣肺:帕金森病患者多有嗅觉障碍症状,此为肺气失宣所致,田师在健脾益气基础上常加用宣肺之品,多用杏仁、桔梗宣通肺气;同时肺和大肠相表里,若肺气亏虚,不能肃降,大肠传导失司,易出现便秘的症状,故加用太子参、党参补脾益肺,火麻仁、生地黄润肠滋阴;若汗出多,加黄芪、白术、防风固表止汗。

3.4 调摄身心 帕金森病程较长,多呈进行性发展,目前尚无法根治,其繁多的临床表现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及生活,且非运动症状愈发显著,临床诊治中,田师常给予患者心理疏导和精神安慰,让患者正确面对病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告诫患者改变饮食习惯,宜清淡而富有营养,忌暴饮暴食及嗜食肥甘厚味,可通过服用健脾的中药及益生菌、益生元、微生态制剂,调节肠道微生物的平衡。并嘱咐患者加强肢体功能锻炼,进行类似太极拳的运动改善症状。

4 典型案例

案1.李某,男性,63岁,2018年11月5日初诊。主因“肢体震颤伴行走迟缓5年,加重2个月”就诊。患者5年前出现肢体震颤,诊断为帕金森病,口服“美多芭” 2片/次、3次/d,“森福罗”1.5片/次、3次/d。2月前肢体震颤加重,加服“安坦片”0.5片/次、3次/d,效果欠佳。现症见双上肢震颤,左侧明显,行走迟缓,双下肢憋胀不适,表情呆板,神疲乏力,健忘,纳寐一般,二便可,舌黯红、舌面有裂纹、苔薄黄腻,脉弦细滑。中医诊断:颤证;证属:气血亏虚、肝肾不足、阴虚风动。治宜益气养血、滋补肝肾、熄风止颤。黄芪赤风汤合天麻钩藤饮化裁:黄芪20 g,赤芍、防风、天麻各15 g,钩藤20 g,当归15 g ,白芍20 g,酒山茱萸、生地黄各15 g,鸡血藤、地龙各20 g ,石菖蒲、生白术、茯苓各15 g,麸炒枳实、炙甘草各9 g。14剂,水煎服,日1剂,早晚分服。随症加减服药6个月后随访,患者诉诸症好转,病情未加重。

按语:本案患者年近八八,肝肾不足,脾胃功能下降,致虚风内动,损伤脑络,神机失用,筋脉肢体失其所主,加之久病入络,耗伤气血,致气血不足,筋脉失养,故发肢体震颤、运动迟缓、神疲乏力、健忘等症状,治宜益气养血、滋补肝肾、熄风止颤,予黄芪赤风汤合天麻钩藤饮化裁,方中黄芪、茯苓、白术、甘草取四君子汤之义能补益中气;赤芍主入血分,重在活血化瘀;防风为风中之润剂,可鼓舞气机运行周身;天麻、钩藤合用,共奏平肝熄风止痉、祛风通络之效;酒山茱萸滋补肝肾,加白芍可养血柔肝、缓急止痛;生地黄清热凉血、养阴生津;地龙通络止痛,当归、鸡血藤补血活血,与黄芪相配,气血并治,增强补气活血通络之功,使周身气血流转,脉道流利;枳实破气消积、化痰散结,石菖蒲其性芳香宣散,可升清以开窍、理气活血,两者配伍,一升一降,一宣一散;炙甘草调和诸药,与白芍配伍可缓急止痉,取芍药甘草汤之义,全方配伍,补散兼施,升降相宜,故取得较好疗效。

案2.姚某,男,85岁,2019年4月15日初诊。患者主诉四肢不自主颤抖4年余,伴双下肢无力、疼痛、水肿1年。患者4年前出现震颤症状,口服“美多芭” 0.5片/次、3次/d,“森福罗”1.5片/次、3次/d,服药期间症状控制不佳,近1年出现双下肢无力、疼痛、水肿,无法行走,表情呆板,起步困难,头晕,纳呆食少,寐可,大便3~4 d 1次,舌黯淡、舌底脉络瘀紫、苔薄黄腻,脉弦细滑。中医诊断:颤证;证属:脾气亏虚、痰湿阻络。治法:健脾益气、祛湿化痰。四君子汤合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黄芪、茯苓、白术、清半夏各15 g,厚朴12 g,炒谷芽20 g,天麻、鸡血藤、地龙、杜仲、川牛膝、柴胡、白芍、当归各15 g,炙甘草6 g,7 剂,日1剂,分早、晚2次温服。2019年4月22日2诊,患者诉四肢震颤、下肢水肿较之前有所缓解,头晕减轻,大便调,仍偶有双下肢憋胀疼痛,舌黯淡、苔薄黄,脉弦细,加赤芍15 g,将白芍、川牛膝、鸡血藤加量为20 g,炙甘草加量为9 g。14剂,水煎服。2019年5月6日3诊,患者诉四肢震颤明显缓解,双下肢憋胀疼痛、水肿基本消失,乏力较前好转,纳寐可,二便可,舌淡红、苔薄黄腻,脉弦细。随证加减巩固治疗3月,患者病情控制稳定,未进展恶化。

按语:患者老年男性,素体虚弱,肝肾不足,虚风内动,引发震颤;脾胃虚弱,气血化源不足,加之水湿内停,痰瘀阻络,不通则痛,致肢体肌肉疼痛、无力、水肿;气血亏虚,精血不能充养脑髓,故头晕;气虚大肠传导无力,血虚肠道失于滋润,故见大便干。治宜以健脾祛湿化痰为主,兼以滋补肝肾、活血通络,予四君子汤合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黄芪、茯苓、白术健脾益气利水,与谷芽、甘草合用增强健运中焦之功;半夏、厚朴燥湿化痰;天麻平肝熄风;鸡血藤、地龙通络止痛;杜仲滋补肝肾,强筋骨;柴胡疏肝理气,兼有防滋补厚腻之药碍脾伤胃之效;当归、白芍养血柔肝,缓急止颤。二诊患者仍双下肢憋胀疼痛,予赤芍增强活血化瘀之功;牛膝补肝肾,强筋骨,引血下行;鸡血藤、白芍加量意在增加养血活血通络之效;炙甘草、白芍合用,缓急止痛。诸药合用,健脾益气,痰瘀水湿得以祛除,气血通畅,经脉得养,故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延缓病情的发展。

猜你喜欢

肝肾帕金森病健脾
杞菊地黄丸治疗飞蚊症肝肾阴虚证的疗效观察
关注帕金森病患者的睡眠障碍
改善生活方式,延缓帕金森病进展
手抖一定是帕金森病吗
老年健脾操(一)
老年健脾操(二)
老年健脾操(四)
老年健脾操(三)
帕金森病科普十问
两腿一分补肝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