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体育教学中加强学生心理素质锻炼的方法分析

2021-01-03梁优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2021年34期
关键词:心理素质初中体育

梁优

摘要:近些年,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各界对我国现阶段的教育愈发重视。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其中体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承担着优化学生生理和心理素质的重要职责。但是在初中阶段,学生的学业和升学压力相对较大,体育教学常常会被忽视,学生的心理素质也就得不到较好的锻炼。因此,在现阶段的教学中,学校不仅要重视学生文化知识的训练,还应当在体育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努力平衡二者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在健康中学习、在快乐中成长。

关键词:初中体育;心理素质;强化方法

引言

现阶段,中学生普遍存在压力大、焦虑等心理问题,这对于学生的能力培养和身心健康发展而言十分不利。因此,教師在体育教学中不仅重视学生身体素质的培养,还需要重视学生的心理状态的锻炼,及时帮助学生舒缓情绪、引导释放压力。为了帮助广大教师能够更好地加强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本文将立足于当前初中体育教学的现状,从加强学生心理素质对于学生的发展意义出发,就初中体育教学中加强学生心理素质锻炼的方法进行探讨和分析。

一、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虽然现阶段素质教育逐步得到落实,但目前应试教育依旧影响着学校教育。面对中高考的压力,学生难免会产生焦虑的情绪,尤其是初中阶段的学生,加之青春期的到来,更加容易暴躁以及出现逆反心理,严重时甚至会影响到学生正常的生活和学习。在学校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方面,体育教师同样承担着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责任,因此,教师在体育教学中提高学生生理素质的同时,同样需要给予学生心理现状一定的关注度,并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促使学生的心理素质得到加强。体育锻炼就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健全学生的人格,促进学生的发展[1]。教师需要以科学且合理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体育锻炼,从而达到帮助学生调整心态的目的。此外,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需要注重一定的语言艺术和沟通技巧,做到循循善诱,以理服人。教师还需要把握成年人和学生个体之间存在的巨大差异,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让学生对教学产生足够的信任感,从而对教师敞开心扉,使教师能够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

二、增强学生自信心和积极性

每个学生之间都存在着较大的个体差异,这就使得学生的体育发展水平是各不相同的。有些基础稍微薄弱或者身体先天素质本身不够优越的学生,较难对体育活动产生较大的兴趣,这就导致了这些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较低,培养学生心理素质的目标在这样的情况下也较难达到。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学生体育学习的被动状态,积极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发扬其优势及特长,使学生能够在体育锻炼中增强自身的自信心和积极性。教师应当坚持因材施教,挖掘学生的特点、爱好、身体基础条件等其中的优势,展开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而学生之间也能够相互学习、深度交流、共同进步,实现个体的高效发展[2]。针对体育基础技能掌握较差的学生,教师可以选取一些符合此类学生认知以及能力的项目,对学生进行单独训练,并给予积极的暗示和鼓励,从而让此类学生也能够在体育锻炼中收获自信,获得心理素质上的加强。

三、实施挫折教育,培养学生的意志力

学生心理问题多数来源于学习生活中某些因素所带来的挫折和困难。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加强学生挫折教育,磨练学生的耐力和意志力,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对抗挫折能力,使学生在面对压力时能够坚定内(耐)心,以积极、向上、坚毅的态度去面对困难。教师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创设一些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面对问题、处理问题、克服问题。如教师可以创设竞技类项目中的关键阶段情境,以口头语言和肢体行动引导学生融入情境。该情境可以是接力赛中的最后冲刺阶段我方落后对方一截如何反败为胜,也可以是拔河过程中对方势在必得,而我方又要如何取胜。这些劣势的情境都是对学生的考验,也是对学生的磨练,学生的抗挫折能力能够在此类情境下得到有效锻炼,使学生能够在未来的学习生活中面对压力时解决起来更加得心应手。

四、开展竞技类活动,培养学生合作竞争意识

良性的竞争能够促使学生实现共同进步,积极的合作能够引导学生高效地解决问题,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一系列的体育竞技类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以集体促进个体的发展,再由个体的努力让集体变得更加积极和优秀。在开展集体活动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强调团队的重要性,增强学生对集体环境的适应能力,鼓励学生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站在他人的角度去看待问题。此外,教师在组织各类集体竞技类的活动时,还需要引导学生展开良性的竞争,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让学生能够保持中等强度的竞争动机,谋求自身以及其他同学的共同发展[3]。

结束语

综上所述,体育教学对于学生身体健康水平的提高和心理素质的锻炼都有着极为积极的促进作用,而初中阶段又是学生心理发展的黄金时期,因此,教师应当把握这个阶段,正确引导学生,使其能够获得健康、积极的心理素质。此外,教师还需要结合学生具体的学习情况和实际的学习能力,对上文中所提及的相关策略进行不断的探索和创新,使自身的教学能够更加适应于学生身心发展的阶段特点,使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教学中掌握基础的学科知识以及基本的学科技能,并最终获得心理素质的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曾彬灵.初中体育教学加强学生心理素质的锻炼[J].速读(下旬),2018:135.

[2]杨利建.试论初中体育教学中加强学生心理素质的锻炼[J].文体用品与科技,2020:127-128.

[3]狄晓龙.初中体育教学中加强学生意志力锻炼的途径[J].山海经:教育前沿,2020:0104-0104.

猜你喜欢

心理素质初中体育
本期话题:如何有效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
浅谈心理素质课程的重要意义
幼儿心理素质与良好行为习惯、问题行为的关系
地方高校学生干部心理素质提升探析
初中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
初中体育学习方法指导
如何在初中体育中有效开展健美操教学
中学体育先学后教模式探讨
篮球教学中三步上篮教学方法研究
心理素质在语文教学中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