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教学有效性实现途径探析

2021-01-03翟羽

文学教育 2021年12期
关键词:有效性语文教学

翟羽

内容摘要:语文教学具有多层面的意义。其一方面关系到学生在汉语语言能力方面的提升,另一个方面也是学生汲取文化以及其他诸多方面思想的重要源泉。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对当前存在于初中语文教学工作中的不足之处进行了明确,而后进一步以此作为出发点,对于如何推进语文教学有效性给出了若干建议。对于切实展开初中语文教学工作的优化,提升教学有效性有着积极意义。

关键词:语文 教学 有效性

对于学生而言,初中是一个特殊并且至关重要的学习阶段。小学阶段每天六小时学习制度尚未完全失去它的影响,而初中更为繁杂的课业,已经成为学生们不得不接受的任务。在这种学习行为模式激烈变化的环境下,如何实现有效教学,成为各科教师共同关注的重点。而语文课程,本身又具有与其他课程截然不同的特征,即其在所承载的知识结构之上,直接成为影响学生思想文化形成,以及构造其综合素质的直接因素。从这个角度看,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学,尤其应当引起关注。同样的思想在初中语文教学大纲中同样有所明确,其中指出,语文不仅仅是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工具,更加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的这种文化承载职能,进一步决定了学生学好语文的价值不仅仅在于深入掌握汉语知识,更是包括了对民族优秀文化的吸收和传递。

语文课程如此重要,从语言技能和文化两个层面同时成为影响学生成长与发展的关键因素。目前教育领域中,对于语文课程的重要地位都有明确的认知,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展开之中,仍然存在诸多不足。推动语文教学深入发展的契机,也同样存在于这些不足的细节之中,只有于细节之处的不断完善,才是实现教学工作有效有序进步的重要途径。

一.语文教学现状与不足

想要切实推进初中阶段语文教学向前发展,首先必须对现状有比较深入的考察和认知,唯有如此,才能有的放矢的展开优化。就目前初中阶段语文教学现状而言,其存在的几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过于关注微观细节

对于微观细节的过于关注,导致两个方面的问题发生,其一,即过于关注知识本身,而忽视了文化的传承;其二,即过于关注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而忽视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打造。这两个方面的问题,从根本上看呈现出一致性,甚至可以说,是能够归结成为一个问题进行处理的。两个问题可以说殊途同归,但是在认知的层面,又必须将其进行区分,才能实现更为深刻的认识。面向语文知识过于关注细节,会导致无视整片森林,就等于是在教学的过程中,将篇拆分成为句,又将句拆分成为词。虽然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没有如此严重,但是类似的情况仍然是存在的,对于篇所传达出来的思想、文化以及感情,存在或多或少的忽视,是当前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不足之一。这种态度落实到学生层面之中,就是只关心学生对于语文在语言学层面的知识掌握,而忽视了文化对于学生思想的熏陶。同样地,教学过程中不会如此极端,但是对于文化层面思想传达等细节的忽视仍然是当前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一个不容小觑的问题。

这种对于教学过程中细节的关注,尤其是过度的关注,源于教师本身的教学态度。一方面是未能将初中阶段的学生当做一个“亚”成年群体对待,忽视了他们在學习方面的主动性,另一个方面,则是在一定程度上过度依赖于课程大纲的要求,着重于相关知识点的落实和传输,而忽视了在大纲中提出的与素质相关的细节要求。当然造成此种不足的原因多种多样,其中也不能排除教师未能对教学大纲进行有效理解和把控,当然也存在教学大纲中的总体思想,诸如提升学生阅读能力这样的说法无法有效被教师所获取,反而是对于字词句的要求更为明确易于落实。又或者对于字词句更加容易转化成为考试内容加以执行,而对于能力的考察则比较难以实现。多方面的因素,都造成教师对于微观层面的过于关注,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宏观能力和素质方面的要求。

2.过于关注教学过程本身

从表面看,这一方面的问题与上述第一个方面有一些类似,但是其态度的主体存在差异。上一个方面更为微观一些,重点存在于一线教师人员的工作过程中,是一种个体行为,虽然这种行为存在很大程度上的趋同特征。而这一个方面所指的对于教学过程本身的过度关注,主要是源于更为宏观的教育工作群体,包括教师,也包括学校甚至于与教学工作相关的多个部门。具体而言,就是教学体系内,对于教学质量提升的衡量,以及对于教师工作水平的考察,都会从微观的角度展开,着眼于教学的具体过程、方法以及细节等。这种情况进一步会成为教育教学工作进一步发展的一种影响力,同时也是一种带有方向性的驱动力。在这样的外力影响之下,教育教学会进一步朝向微观的角度发展,使之前本来就已经注重知识细节教育的语文教学工作,在这一条路上越走越远。造成此种问题发生的根本在于教育教学部门以及相关人员,对于素质的要求无法实现准确把握,因此就会退而求其次地朝向知识体系本身展开攻势,因为围绕知识点的教学工作,其标准和效果更容易衡量。这也是造成考试作为主要评价方式而经久不衰的一个重要原因。

3.教学工作和效果可靠体系同样存在过于微观的趋势

前文中已经分析过,考试至今都仍然是主要的考核手段,但是不可否认,虽然存在作文这样的综合题,大部分也仍然还是围绕基本学科知识而展开的。这种做法固然能够保证学生的基本语文能力素质的实现,但是对于更为宏观的文化内涵构建,仍然存在疑问。同样的问题也会出现在对教师工作的考评方面,而且其影响更为深远,将会直接影响到教师在教学工作中的具体行为和教学布局。因此,如果学校以及相关部门同样因为学生素质提升衡量的难以把握,而转向更容易控制的知识节点指标,并且以此作为衡量教师教学有效性的依据的话,那么必然会发生偏差,无益于教育事业本身的进步。

二.语文教学有效性的提升途径分析

想要实现初中语文教学有效性,首先要对教学有效性的概念进行进一步的落实。所谓教学有效,就是教学工作达到了其设定的目标。而对于教育事业而言,其服务对象和产出,都是学生,也就是说,教育的目标应当是推动人的发展,打造高素质的人才。尤其是对于我国而言,教育大纲中明显可以看到教育目标的变迁过程,是从“培养德、智、体、能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接班人”,转而朝向强调素质,强调人的发展的方向进行转变的。因此初中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同样应当围绕素质这一核心问题而展开。

通过上文的分析可以发现,当前存在于初中语文教学领域中,影响到其教学有效性的突出问题,归根结底仍然是对于素质要求的忽视,以及对于微观细节的过于关注。这种问题存在于不同的层面,共同构成了当前初中语文的教学特征,而想要扭转当前的这种局面,唯有同时从多个角度采取措施,才能获取良好效果。具体而言,如下几个方面可以予以重点对待:

以人为本,以素质和能力为本的教育宗旨必须坚持。对于教学大纲中提到的素质方面的要求,不能因为衡量和把控的标准难以建立起来,就对其视而不见,而只关注微观知识点方面的细节。必须加强素质教育,从文化的层面对语文教学的内容重新展开审视,突出文化内涵的传承。基础的知识点固然不能放弃,但是语文教学内容中蕴含的文化元素也不能忽视,并且应当有效对这些文化进行利用,为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提供坚实基础。这是一个说起来简单,但是做起来可以说难度非凡的任务。以人为本的根本就在于人,但是遗憾的是即便只是初中生,身为教师也无法洞悉他们的素质增长状况以及对于语文课程的需求。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教师只能去依靠一些宏观层面的反馈,来对自己工作的细节进行调整,相对地倾向于素质和文化层面相关知识的输出,而不能仅仅局限在字词句之中。语文课文中的文化思想以及相关的历史和社会背景,都应当成为锻造学生综合素质的核心材料。

加强宏观知识体系建设,从字词句中走出来。这一个方面的要求,和上一点相辅相成,或者可以说是殊途同归。这一方面是从具体的教学层面对语文课程的学习进行改善的首要一点,如果教师过于关注微观知识点,那么语文课程中蕴含的文化就会被忽视。但是除此以外,语文课程本身也存在一定的知识体系化的特征,要让学生能够从宏观的角度对这些知识体系有所体会,才能更好的学习。可以说,对知识体系的认知,是学生学习效果优化的一个重要侧面力量,如果有所忽视,那么知识就会成为一个个零散的点,学习也容易失去方向。学生应当能够在教师的引领之下学到相关语文知识,但是更重要的是要知道自己是在干什么,学什么,为什么而学。这是学习本身价值实现的根本,没有了这个根本的方向,学习就会成为考试的敲门砖,学生也无法有效地获取到对应的能力。

构建更为综合化的考试考核形态。这对于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学而言,不得不说是一个挑战,但是为了学生综合能力的打造,仍然值得积极去尝试。综合化的考试形态,就是从考试的方式上看,要突破既有的对于试卷的依靠,而从成绩的获取方面看,则是要从更多的角度,来实现学生语文水平的评估。具体来说,就是要求教师能够深入到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中进行考察,评估其语文水平各个方面的成长状况,从而形成反馈评价,便于实现学生未来一个阶段的学习优化,同时也可以作为未来教学工作具体展开情况的重要参考。这种综合性的考察,有一些类似大学阶段的教学考察,以日常和期末两个方面构成考核体系,其中日常又可以包括随堂测试、作业考评以及课上课下等多个方面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效果等。考核体系并不需要面面俱到,而可以依据不同的学生群体特征,来制定一些阶段性的考察方案。同时应当注意,这些考评同样应当作为教学工作的一个反映。也就是说,将学生的学习状态,作为教师教学工作的一个结果进行看待,如果学生的学习效果不佳,则除了可以加强对于学生具体情况的分析以外,还可以考虑从教师的角度出发,对教学设计进行考察,确定是否存在不足之处。在未来的考核系统中,开放性的考核形态应当成为一个常态重点进行对待,诸如作文,诸如开放性的书面讨论,又或者仿写等,都可以成为对学生进行考核的重点。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这种开放性的书面,是能够将文化和思想,以及诸多方面语言能力都包含在内的,综合性的考核方式。此种考核方式对于教师来说固然是需要更多的精力去判断质量,想要洞悉这样的考核反馈中包含的细节问题也需要更多时间,但是从学生发展的角度看,唯有开放性的考核方式,才是最适合语文课程的,也是最适合学生成长的。

教学方法的建设和优化。这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是一个比较矛盾的环节,一方面教师对于教学方法给予了充分的关注,另一个方面,却一直都未能有突破性的进展。对于教学方法的优化,更多只是从细节之处展开,同样表现为对于细节的关注,因此虽然存在改进,但是效果微乎其微。这种情况的形成,在一定程度上,仍然是受到教师以及学校对于素质要求的把握不足而形成的,因此想要实现改进,也必须将视线进行提升,从宏观的角度,从文化的角度展开对于语文教学方法的重构。虽一直以来,对于初中语文教学方法的设计,都围绕课堂内部而展开,这主要是因为初高中阶段学生的课下时间比较有限,因此教师对于学生课下时间的占用更多以作业为主。但是诸如翻转课堂等教学方法,可以将基本的教学内容引入课下,而不需要占用太多时间,甚至于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替代部分课余作业,同样也是可以考虑的教学方法。对于这一方面,教师尤其应当谨慎对待,合理引入。一方面要合理制作翻转课堂相关材料,保持合理的长度,并且将其作为课余作业的一个部分进行对待,另一个方面,则是要对翻转课堂不同环节的效果及时展开评估,发现不足之处需要及时改进,落实持续發展。

初中语文的教学工作,是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但是又会因为初高中阶段学生课下时间有限的原因,而导致教师在进行教学改善的过程中多有顾忌。一方面需要学生利用课下时间来支持语文学习,另一个方面又担心课下的学习质量参差不齐反而造成学习进度差异过大,以后的教学更加难以展开的情况发生。必须认识到,教学过程的改进,本身就是一个持续并且不断尝试的过程,对于改进的细节,如果是有着积极价值的,那就应该予以保留,相反,如果未能获取到对应的价值,或者起到了反作用,那么就应当及时停止纠正。但是这一切都应当是在积极尝试的基础上来确定的,任何不尝试,畏首畏尾,止步于计划的教学优化,都只能流于形式,无法推动教学的进步。

进一步落实到日常的工作中,就是要展开对于语文课程和教学内容,以及教学大纲等多方面的深入审视,加强对教学大纲的理解和把握,确保在教师环节不会出现偏差。并且结合学生发展的具体需求,展开教学设计的合理布局。通过每一个环节的完善,来实现语文教学效果整体的优化。要坚持知识点的有效传输,同时也要坚持文化的表达,要为学生展示出完整的课程体系,同时也要尊重学生的发展需求;要明确宏观的教学目标,同时更要善于从微观的教学方法着手。只有多个层面共同落实,才能推动语文教学的不断进步,才能让语文课程成为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重要支持。

参考文献

[1]田容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语言有效性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41):46-47.

[2]武文玲.关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语言有效性的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6(13):86.

[3]赵丹凤.怎样提升初中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语言[J].科技创新导报,2015,12(9):159,161.

[4]岳振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语言有效性研究[J].中国教师,2017(S2):57.

[5]谢晓燕.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评价语言有效性的策略[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14(10):69.

(作者单位:江苏东台市实验中学)

猜你喜欢

有效性语文教学
班级家长会有效性的探究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靠近“最近发展区”,增强教学有效性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
教育教学
我的语文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