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说《悟空传》的互文性分析

2021-01-03王灵斐

文学教育 2021年12期
关键词:互文性

王灵斐

内容摘要:互文性理论与中国古典小说的改编有着很大关联。而今何在小说《悟空传》通过对中国古典小说《西游记》以及其相关影视作品的互文,为读者创造出了一个别样的“西游”世界,产生了独特的审美效果。

关键词:《悟空传》 互文性 滑稽反串 今何在

一直以来,对吴承恩所著《西游记》的改编问题是最为人们所关注并津津乐道的问题。而今何在所创作的《悟空传》,因其巧妙地同《西游记》及《大话西游》等文本产生的互文性关系,为读者创造出了一个别样的“西游”世界,具有独特的审美效果。今何在《悟空传》自以网络文学的形式问世以来已经十余年了,其文本也已经多次刊印修正,其内容也有多次增删,此次笔者所选取的是2001年由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发行的《悟空传(修订版)》,并由此文本来分析其与《西游记》及《大话西游》等文本产生的互文性关系。

一.浅析互文性概念

互文性,又被称为文本间性,是当代西方文学理论中十分重要的一个批评术语,是由茱莉娅·克里斯蒂娃正式创造并使用的。互文性关注的是两个能指系统之间的联系,而不是对于某一文本的“考据”,“是一个(或多个)信号系统被移至另一系统中。”[1]但是我们要注意到,克里斯蒂娃在1974年后的著作中已经不再使用“互文性”这一概念。譬如,在《诗歌语言的革命》一书中,她便以“易位”(transposition)来代替它。

“互文性”这一概念虽然最先是由克里斯蒂娃创立的,但是她并未对互文性给出一个明了且精确地定义。直到罗兰·巴特才第一次给出了互文性的定义:“互文是由这样一些内容构成的普遍范畴:已无从考察出自何人所言的套式,下意识的引用和未加标注的参考资料。”[2]

而1982年,由吉拉尔·热奈特所撰写的《隐迹稿本》将“互文性”这一专业术语的概念引入了狭义的范畴中并且将其转变为了一个文学创作的概念。在《隐迹稿本》中,热奈特给互文性的定义为:“一篇文本在另一篇文本中切实地出现”。[3]这个定义已经同克里斯蒂娃对互文性下的定义已经有了差别。热奈特的定义所指的是具有明确证据的且易于发现和操作的特定文本之间的联系。此外,泼费斯特与钱德勒等诸多学者也对互文性概念做了一定的阐释。

自1960年代互文性概念问世以来,虽然许多学者都曾对这个概念进行过定义和阐释,但是一直并未對互文性概念的定义达成一个共识。在这里,笔者采用的是李玉平在《互文性新论》中对互文性的定义,即“所谓互文性是指文学、绘画、音乐、舞蹈、广播、电影、广告、互联网等众多艺术门类和传播媒体的文本之间互相指涉、互相映射的性质。”[4]

二.《悟空传》文本的互文性

《悟空传》虽然问世已经有近二十年了,但是学界对其研究多集中于《悟空传》文本分析以及其叙事模式问题,如何英的《经典的戏仿——今何在<悟空传>的叙述研究》。但是我们也要注意到,学界现对于《悟空传》与《西游记》及其相关影视作品间的互文性问题的关注还尚有不足。《悟空传》作为《西游记》的改编小说,必然和《西游记》及其衍生文本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1.滑稽反串

滑稽反串,是热奈特在戏拟与仿作之外新增加的第三类派生超文的方式。滑稽反串主要指的是保留原文本的主题,而采取低于原文层次的风格进行复写,其往往会造成对原文本的讽刺与戏谑,对原文本的主题进行解构。而今何在的改编小说《悟空传》正是这一类。

今何在的小说《悟空传》保留了《西游记》的主题,即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故事。但是在保留先行文本的主题的同时,作者在今何在在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方面都做出了改编,让其与先行文本形成了互文。

在人物形象方面,整体人物背景依然与《西游记》大致相同,但在套用人物背景的同时,今何在也为他们编写了不一样的命运。玄奘法师从一个求道者变成了布道者。金蝉子十世轮回,前去取经并不是为了求取真经,而是要和如来佛祖斗法。

孙悟空大闹天宫是为了能够位列仙班。猪八戒是因为忤逆王母娘娘而被处罚。沙和尚是玉帝和王母娘娘设计陷害安插在玄奘法师一行人身边的卧底。小白龙也成为了一个女性角色,她同玄奘法师的感情也从师徒之情变为了爱慕之情。

故事中的妖怪们一并都成为了孙悟空的旧友,他们都成为了生存而反抗天庭秩序的反抗者。玉帝与如来佛祖等人都变成了蔑视生灵,喜怒无常,以权谋私的统治者。这样的一种人物形象的改写解构了《西游记》的崇高,也给了小说读者一个新的角度去阐释《西游记》。

在故事情节方面,虽然《悟空传》所叙述的也是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故事,但是在《悟空传》中,“西天取经”的目的仅仅是为了解除自己身上的诅咒。师徒四人都因为自己的忤逆而获得了诅咒,只有西去取经才可破解。

同时,今何在只是选取“真假美猴王”的情节作为故事主线,其讲述的也是孙悟空斗六耳猕猴的事情。但是今何在在这故事中又插入了孙悟空求师问道、金蝉子转世、卷帘大将遭贬等内容,以插述的方式为读者们还原了一个别样的“西游”世界。

虽然师徒四人一道前去西天求取真经,但是同时,他们各个心怀鬼胎,貌合神离,让假悟空钻了空子一棒子打死了玄奘法师。在这之后,孙悟空求仙问道以求复活师父,让他们继续西行。在这个过程中,他也在一步步找寻丢掉的自我,一点点解开了“假悟空”的谜团。

沙和尚因亲眼看到“孙悟空”杀死了玄奘法师而偷偷跑回天庭找玉帝告密,但是因为琉璃盏的碎片还差最后一片而不得回归神位。小白龙回到龙宫借来驻颜丹想要留住师父肉身。但是猪八戒早已经草草把师父的尸体烧了,然后上天去寻找月女神再续前缘。而假悟空则再次大闹天宫,把地府和天庭搅得天翻地覆,甚至一棒子捅破了天。

最后,孙悟空杀死了假悟空,却被如来佛祖告知自己其实是六耳猕猴,假悟空所做的一切恶事现在都因为假悟空的死而被扣到了自己的身上。但孙悟空无法接受,于是想要继续和如来斗法,却因为之前同另一个孙悟空鏖战之时受伤过重而暴毙。猪八戒在天穹为了保护月女神而烧死在月宫中。沙和尚因王母娘娘再次打碎拼好的琉璃盏而发现自己只是这个阴谋的棋子,从此疯癫。小白龙也因为违反天条,在花果山降雨而获罪。

这样的一个故事走向与结局同吴承恩所写的《西游记》是完全相反的。师徒四人并未取得真经反而全部陨落。西天取经只不过是一个玉帝和如来佛祖为了铲除异己而策划的骗局。

当然,即使如果没有西游元素的加入,《悟空传》这个故事也依然是一个完整而动人的故事。但是在剔除西游元素后我们就会发现,这个故事失去了原有的魅力。因为正是今何在借助《悟空传》与《西游记》的互文关系,对《西游记》进行了解构,颠覆了原作中“西天取经”的正义性与神佛的神圣性和崇高性。也正是这种滑稽反串所造成的解构,让《悟空传》以其独特的审美魅力而得到了大众的认可。

2.合并和粘贴

一个文本对于另一个文本的吸纳往往是多种多样的,除了戏拟、仿作和滑稽反串外,也会通过合并和粘贴的方式来进行。合并这种方式是“或多或少把原文纳入当前文本里,以便丰富该文中的资料,而后也有可能把这些资料隐藏在文本中。”[5]这样的现象也会让两个文本产生互文性关系。

在《悟空传》中,有许多并未出现在原著《西游记》中的人物和情节。而这些人物和情节实际上都来自由周星驰导演的《大话西游》这一部电影中。

例如“紫霞仙子”这一形象,在原著《西游记》中并出现,而是周星驰在《大话西游》中虚构出来的一个角色。在这部电影中,紫霞仙子同孙悟空转世至尊宝的凄惨爱情故事同《大话西游》一起成为了《西游记》衍生作品中的“经典”,成为了一代人无法忘怀的记忆。

《悟空传》也将“紫霞仙子”这一形象加入到故事之中,并采用了与《大话西游》类似的情节模式,让紫霞仙子与至尊宝由矛盾到相识,再由相识到相知。二人的感情故事最后也以孙悟空的死亡而走到了高潮。这样的互文关系让读者联想到了《大话西游》中二人凄惨的爱情故事,进而更容易产生共鸣,体会到其中所传达出的生命体验。

此外,《悟空传》也与1986年由中央电视台拍摄的《西游记》中的片段有着互文关系。例如在《悟空传》中,当假悟空再次打上天庭的时候,玉帝的行为与电视剧《西游记》中的情节如出一辙。“‘快去请如来佛祖——!’玉帝从灵霄宝殿下面一层探出头来,声嘶力竭的大喊。”[6]但是在《西游记》中只有玉帝让西方如来佛祖前来降服孙悟空的描写:“当时众圣把大圣攒在一处,却不能近身,乱嚷乱斗,早惊动玉帝。遂传旨着游奕灵官同翊圣真君上西方请佛老降伏。”[7]虽然这一情节不在原著之中,但当看过电视剧《西游记》的读者阅读此段的时候,立刻就由字面描述瞬间转换成为图像的记忆,脑中浮现出电视剧中的场景。

除了合并外,《悟空传》也用了粘贴的方式,让其与其他文本产生了互文关系。而与合并的方式不同,“再具体的粘贴手法中,主体文本不再合并互文,而是将之并列,以突出其片段和互异的特色。”[8]

例如,《悟空传》的最后一章节“花果山”中,今何在末尾引用了弥尔顿《失乐园》的几句诗:“他手里/拿着禁止的圆规,上帝/在那无穷宝库中已将它准备,/画出所有的遗物,和这寰宇,/一只脚放在中心,另一只旋转,/向那广阔、深沉、混沌中画去,/他说:周边就这么遥远,世界就这么宽阔。/这就是你们的疆域,这就是你们的大地。”[9]

这一段来自于弥尔顿《失乐园》的第七卷,所描写的是上帝创造天地时候的景象。这一段出现在《悟空传》故事结束的那一页上,其内容也是关于基督教上帝开辟天地之时的场景,同《悟空传》的故事显得格格不入。如果是没有读过弥尔顿《失乐园》的读者或许读到这里的时候便会一头雾水,不过结合《悟空传》结尾“花果山”一章节所描写的石猴诞生之初的情节,也能够体会到目睹一个宏大而精彩的故事即将开始而产生的战栗。但如果是阅读过《失乐园》的读者,是熟知《失乐园》中所描写的撒旦同上帝的战争的读者,在阅读这段引文后便不难发现这隐藏的互文性关系。孙悟空带领无数妖众对抗天兵天将,不正是撒旦带领叛军同上帝的兵团交战的翻版吗?同是反抗者对当权者的挑战,同是壮烈的斗争,同是一样的惨败,《失乐园》与《悟空传》那隐藏的互文性关系将《悟空传》所讲述的故事放入了超越语言、文化、以及宗教的宏大语境之中,让孙悟空的惨败如同撒旦的失败一样具有了永恒的审美意义。

3.《悟空传》的“网友说”与“评论”

在2001年由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发行的《悟空传(修订版)》中,除了小说正文之外,还有“网友说”和“评论”两个章节。在这两个章节中以“网友名+评论”的模式刊载了许多网友的“读后感”。“网友说”中刊载了网友们对《悟空传》的简短评论。而在 “评论”中刊载的是网友们对《悟空传》的赏析和阐释,甚至还有例如《悟空日记——离开紫霞的日子》《悟空传后之心猿》等对《悟空传》的再次改编的文本。而这对《悟空传》的阐释、改编或者续写的文本同《悟空传》构成了互文。

这种互文同《悟空传》最开始以网络文学形式出现是分不开的。网络文学以网络与计算机为依托,消除了创作者的“出场”焦虑,拆除了文学作品发表与文学作品赏析的门槛,让每一个身处于网络之中的用户都拥有创作作品和发表作品的权利。“网络文学既是消费者的,也是生产者的。因为网络是大众化的公共空间,网络文学也是具有全民性、公众性和大中型。网络文学的全民性,使得文学写作的体制发生了重大变化——写作再也不是一种垄断性的少数人行为,也不是一种书斋性的知识技艺,而是一种大众文化行为,乃是一种日常的生活状态。”[10]而也正是网络文学的这种特质导致了消弭了阅读与写作的界限,体现了网络文学特有的互文性特征。

网络中的读者在阅读完《悟空传》后,可以在该页面下的评论区进行评论和二次创作,而这些文本又同《悟空传》一起同时出现在另一个读者的窗口界面上。于是,这些内容又一起成为了一个新的文本供新的读者进行阅读。由此循环,若干由《悟空传》衍生出来的阐释、续写或者复写文本同《悟空传》正文内容一起编织成为了由若干文本构成的意义网络。

今何在将中国古典小说《西游记》与周星驰所导演的《大话西游》中的“西游”元素巧妙地结合起来,创作出了《悟空传》这一部优秀的网络文学作品。同时,“西游”元素的加入与网络文学的文学形式又讓《悟空传》进入了一个由无数衍生文本所构成的银河系,在这之中文本与文本间的互文关系也让《悟空传》呈现出多维的阐释视角,并让它借由网络文学形式的特质而不断进行着文本和意义的增殖。

参考文献

[1]今何在.悟空传[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1.

[2]弥尔顿.失乐园[M].朱维之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13.

[3]吴承恩.西游记[M].古众校点.济南:齐鲁书社,1992.07.

[4]萨莫瓦约.互文性研究[M].邵炜译.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

[5]欧阳友权.网络文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6]李玉平.互文性新论[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03):111-117.

注 释

[1]萨莫瓦约.互文性研究[M].邵炜译.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5.

[2]萨莫瓦约.互文性研究[M].邵炜译.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12.

[3]萨莫瓦约.互文性研究[M].邵炜译.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19.

[4]李玉平.互文性新论[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03):116.

[5]萨莫瓦约.互文性研究[M].邵炜译.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49.

[6]今何在.悟空传[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1:133.

[7]吴承恩.古众校点.西游记[M]济南:齐鲁书社,1992.07:44.

[8]萨莫瓦约.互文性研究[M].邵炜译.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53.

[9]弥尔顿.失乐园[M].朱维之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13:245.

[10]欧阳友权.网络文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107.

(作者单位:南开大学)

猜你喜欢

互文性
互文理论视域下的约翰 · 福尔斯作品《乌木塔》
幂姆与文学作品互文性分析
关于初中语文互文性阅读的教学思考
《红线》与《浮生六记》的互文性解读
红楼若梦,游园乍惊
肯尼迪就职演说中的互文性策略解读
从互文性看中国电影名称的翻译
电影和戏剧的互文性初步研究
电影与文学创作间的互文研究
《儒林外史》中杜少卿名声的建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