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扩招生源思政教育工作现状、问题与对策

2021-01-03吴强李东生

职业技术教育 2021年29期
关键词:价值理性高职扩招思政课

吴强 李东生

摘 要 高职扩招是服务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举措。通过对高职扩招生源思政教育的调查,发现:扩招生源构成复杂且多元;接受思政教育的主要渠道是媒体和网络、思政课程;对思政课的价值判断普遍不高;思政课程内容的关注点在于时事热点和典型案例;学生价值诉求具体明确;弹性学习制度成为首要选择等。基于高职扩招生源诉求及其思政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建议增强思政教育多元主体育人的整体合力,切实构建思政教育“十大”育人体系,持续强化思政课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努力实现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有机融合。

关键词 高职扩招;扩招生源;思政教育;思政课;价值理性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21)29-0056-04

2018年以来,面对国内经济转型阵痛所带来各种严峻挑战,中央多次要求各地做好“六稳”“六保”工作,2019年和2020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皆把“稳就业”“保居民就业”作为重中之重,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作为服务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首要教育举措[1],职业教育被赋予了更多的社會关切与期待:“2019年扩招百万,2020-2021年继续扩招200万,职业技能培训5000万人次以上。”就业优先政策率先在职业教育领域全面发力,职业教育也成为助力社会稳定发展的关键教育资源。但高职扩招使高职院校生源结构发生变化,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新型职业农民、在职职工等群体成为新的学习主体,打破、重塑、建构职业教育生态成为一种必然。面对新的学习主体,高职院校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首要的、基本的问题。

一、样本说明

2019年国家出台高职扩招百万政策后,广东省率先响应,开展了三批次高职扩招工作。第一批次主要面向中职应往届毕业生,仅限于高职专业学院;第二批次是2019年重点开展的退役军人学历提升计划、高技能人才学历提升计划、幼儿园教师学历提升计划、基层卫生人才学历提升计划和现代学徒制试点;第三批次是2020年重点开展的社会人员学历提升计划和现代学徒制试点。三批次扩招参与的高职院校基本覆盖全省80多所院校,每年招生计划近17万人。

考虑到样本获取的便利性,本文主要选取广东省作为研究区域,以P职业技术学院为调查对象。P职业技术学院作为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和“双高计划”建设院校,积极参与了广东省教育厅组织的扩招工作,三批次共录取2000人左右。调研采用网络问卷调研方式,为确保问卷的回收率和有效率,由专门的指导教师负责向扩招生源进行分发与收取,发放问卷764份,回收750份,回收率为98.2%,有效问卷750份,有效率为100%。问卷设计以选择题为主,兼设有开放题目,内容包括问卷说明、个人基本信息、调研事项、意见或建议征询。本文虽然以P职业技术学院作为个案,但从单个院校呈现的共性特征中可窥视到整个区域扩招后学生思政工作的新景观。

二、调研结果与发现

(一)扩招学生的基本样态

在调研的样本中,81.73%的学生来自于高技能人才学历提升计划,现代学徒制试点占13.6%,退伍军人学历提升计划占4.67%,这与广东扩招的现实情况相吻合。目前,高技能人才学历提升计划仍是广东省高职扩招的主要方式。其他样态分布上,男女比例大致均衡;年龄结构差异明显;72.4%的扩招学生身份是群众;来自于中高层领导的学员占11.75%,身份为“基层员工及其他”的为88.25%。见表1。

(二)思政教育的渠道与方法

从调研结果来看,扩招学生接受思政教育的主要渠道依次为媒体和网络、思政课程、同学或师长、其他群体人员,可见,媒体和网络、思政课是学生当前接受思政教育的主要途径。回归到院校培育主体,有71.33%的学生认为当前学校进行思政教育采用的方法仍是课程教学,而仅有14.67%的学生选择社会实践。社会实践并未发挥出应有的思政育人价值。基本情况如表2所示。

(三)对思政课程的基本认知

调研组从3个维度来获取学生对思政课程的基本认知:态度、兴趣、期望。数据显示,在态度维度上,54.13%的学生认为很有必要开设思政课,41.33%的学生觉得通过适当形式可以接受,不足5%的学生则觉得没必要或无所谓;在思政课内容选取上,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有时事热点(81.33%)、案例分析(79.07%)、理论知识(73.33%)、历史人物(71.47%);在期望上,扩招学生希望通过思政课程,能让自己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89.87%),扩展知识面(82%),坚定理想信念(81.47%),培养家国情怀(74.53%),正确认识当下形势(74%)等。

(四)对知识、技能与素质的价值判断

从调研结果来看,有92.13%的扩招学生认为专业知识、技能和素质(道德修养)一样重要;但在企业对员工哪方面更重视的认知上,选择知识、技能的扩招学生占比为43.47%,排在第一位,其次为职业道德(30%)、个人品行(20.27%)、学历(6.27%),见表3;对于在工作实践中遇到的主要问题,80.27%的学生选择的是技能问题,其次是知识问题(77.47%),而涉及素质方面的人际关系问题只占49.47%;在未来职业发展中,65.47%的学生认为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最重要;扩招学生希望通过此次学历教育能实现全面发展(83.2%),在具体职业或岗位能力上获得发展(81.6%),与职业相关的道德、理念、伦理等方面获得发展(79.73%),拿文凭即可(14.27%)。可见,工具理性仍是扩招学生最基本的价值判断。

(五)授课时间与授课方式

以P职业技术学院其他相关部门的另外一次调研中获悉(调研对象一致,回收有效问卷为583份),有81.99%的扩招学生倾向于周一至周五晚上授课,这样可以兼顾工作与学习;在授课方式上,选择线下上课的仅有11.66%,选择线上授课、线上和线下混合授课的分别占46.66%、41.68%。弹性学习制度成为扩招学生偏爱的最主要的学习方式。

三、问题讨论与分析

(一)多元性带来复杂性

生源由单一走向多元,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更为复杂的局面。一方面,扩招生源社会经历迥异、年龄跨度较大、从事职业各不相同、文化层次不高、政治面貌以群众为主,从而在思想信念、思想认知、思维模式、行为模式等方面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如何做好这类新学习主体的思政教育工作,高职院校将面临巨大的挑战;另一方面,扩招生源“所具有的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实践智慧是一种不可替代的知识”[2],“基于工作场所的学习过程和结果”涉及员工“情感和价值观的变化、知识的理解以及与特定职场相关的技巧”[3],这是传统生源所不具备的优势,必须给予应有的尊重和公平对待,因此,扩招生源的实践优势为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调控空间。

(二)思政育人体系尚待完善

从调研结果来看,针对新的学习主体,高职院校的思政育人体系建设任重而道远。网络育人、课程育人的功效虽然得到较好发挥,但思政育人的整体效果并不突出,特别是实践育人本该发挥较大的价值但却未能彰显。由于扩招生源绝大多数教学场域不在高职院校本部,而是散布于各个教学点或企业,从而导致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组织育人、文化育人、心理育人面临巨大的协同困难。在科研育人上,针对扩招生源的实际,高职院校还未做好具体的应对举措,应用性科研该如何在企业协同下发挥扩招生源的思政育人作用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比较欣慰的是,扩招生源一并纳入高职院校奖助学体系中,资助育人的功效发挥得比较好。

(三)思政课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发挥有待加强

从调研得知,扩招学生对思政课的价值判断与思政课在高职教育中的价值定位存在一定的差距,仅有54.13%的扩招学生高度认可思政课开设的价值。思想认知水平决定了学习个体的学习行为,这种对思政课认知的偏颇必然对学习行为产生消极影响,进而导致高职院校思政课主渠道的作用难以发挥应有价值。还需要关注的是,扩招学生对思政课的价值诉求还体现在内容和导向上,80%左右的学生更期待对时事热点、案例分析的学习,传统的理论授课显然无法适应新学习主体的需求;在价值导向上,扩招学生期望通过思政课学习能很好地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坚定的理想信念,但从现实的推进来看,传统“流水线”式的理论授课模式在强化价值引领上并未发挥出应有作用。

(四)学生工具理性的价值诉求具体明确

从调研情况可知,扩招学生虽然认可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在高职教育过程中处于相同的地位,但具体到个体而言,工具理性仍占据主导地位。他们着眼于当前需求和未来发展,更加关注入学后所学的知識、技能能否为自己未来发展提供必要的帮助、产生应有的价值,或者是否能为自己换到一份更加体面的工作。关注“发展”,是扩招学生最大的期许,他们会将更多的教育举措和行动进行物化、量化,单纯地追求未来职业、岗位和工作所需要的专业知识和能力,以实现自己的全面发展或职业发展。教育的价值理性一定程度上出现弱化虚化,从而使得越来越多的扩招学生缺少对职业理想、道德、精神、品行、文化的追求。扩招学生功利性思想的凸显需要思想政治教育的及时介入。

四、对策与建议

(一)增强思政教育多元主体育人的整体合力

首先,高职院校作为思政教育的主导地位不能动摇,不能因为扩招学生教学场域的变化而降低思政教育的培养标准,相反,更应采取切实的措施统筹其他育人主体的协作,做好扩招学生思政教育整体规划与布局,进行一体化教学设计。其次,各教学点机构是扩招学生线下理论授课的主阵地,是推进思政教育的主要平台,必须淡化利益本位,积极落实高职院校思政教育规划,在思政教育“质量”上下功夫,尤其是要发挥好思政师资、教学服务、教学管理、教学条件等方面的育人作用,自觉接受高职院校的考核评价。最后,学校的思政教育必须要与企业的生产实践相融合,发掘行业、企业的核心文化内涵,并植入思政教育之中,引导学生理解、领悟、践行职业精神、企业文化[4],助力思政教育质量的提升。

(二)切实构建思政教育“十大”育人体系

各参与主体要充分挖掘育人要素,协同联动,努力形成“十大”育人长效机制。高职院校应进一步强优势、补短板,加大课程育人、网络育人的改革力度,建立组织育人、心理育人框架体系,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环节之中;企业作为共育主体,理应发挥好工作场所学习、企业文化渗透、技术与产品创新平台的优势,着力构建实践育人、科研育人、文化育人体系,突出价值导向,与高职院校一起推进“教育和实践活动相结合、普遍要求和分类指导相结合”,不断提高扩招学生思政教育的获得感;各个教学机构不能仅仅成为学生线下学习的临时驿站,而应在高职院校指导下,切实强化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力度,以扎实有效的管理和服务影响和培育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价值观。

(三)持续强化思政课主渠道主阵地作用

首先,高职院校必须树立思政课主渠道主阵地的思想意识,学校党委要高度重视,在制度建设、队伍建设、基地建设、资金保障等方面给予支持[5],牢牢把握好课程、教材和教师3个关键环节。其次,要整合思政课教学内容,根据扩招生源的基本特点,选取社会热点焦点、身边典型案例、学生生活实际等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用鲜活的实例给学生讲清、讲透、讲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精髓。在企业工作场所学习过程中,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落实在工作实践中,并植入工匠精神、职业道德、职业纪律、职业理念的学习内容。最后,要创新思政课教学方式,根据扩招生源族群的个性化需求,运用最新的媒体与技术,借助于各类仪式、活动、道德模范、最美人物、高雅艺术等,采取形式多样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授课方式,增强思政课的吸引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四)努力实现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有机融合

一方面,扩招学生基于工作和发展实际,关注工具价值,侧重于获取未来职业、工作和岗位所需要的知识、能力[6],也是一种比较合理的、正当的诉求表达,思政教育主体应给予充分的理解、尊重和支持。另一方面,尊重并不等于放任不管,针对扩招学生过于功利性的思想,学校必须通过思政教育及时介入,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认识职业教育,从理念层面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与企业一起加强实践教育,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创新精神、工匠精神和劳模精神,让学生的心灵得到净化,养成精益求精、追求卓越、敬业守信的职业道德;要充分发挥思政课主渠道作用,推进课程思政改革,将价值理性科学地融入课程之中,整合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的课程内容,采取多种授课方式,培养学生成为有理想情怀、有坚定信念、有责任担当、有自我追求、有人文素养的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 考 文 献

[1][2]姜大源.论高职扩招给职业教育带来的大变局与新占位[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10):5-11.

[3]余祖光.发挥高职扩招生源优势 培养产业升级紧缺人才[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31):19-24.

[4]李杰伟.职业教育改革背景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探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4):85-87.

[5]董振华.把握高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两大特点[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6):106-108.

[6]陈步云,房正.用五大发展理念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提升[J].中国高等教育,2017(1):47-50.

猜你喜欢

价值理性高职扩招思政课
医学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施路径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开放大学交互式教学法在思政课中的应用
新时代军校思政课铸魂育人的新形势新挑战新路径探讨
从政策杠杆到关系嵌入:对高职扩招的初步分析
推进高职扩招的几个关键着力点
中高职专业衔接的问题分析及实践路径
高职“扩招”“提质”一样都不能少
“小三明治式”议题中心教学法在思政课中的运用
基于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融合的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养成路径
在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融合中推进新媒体从业人员政治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