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外语专业实施课程思政研究
——以毕业论文指导中融入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为例

2021-01-03穆志刚

齐鲁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毕业论文英语专业选题

穆志刚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外国语学院,河南 郑州 450046)

学界对课程思政的认识尚未完全统一,但目前普遍理解为,在坚持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在立德树人中的主渠道主阵地的同时,充分挖掘高校通识课程、专业课程在内的其他各门课程所包含的育人资源,发挥其育人功能和价值,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统一,构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大思政,即课程思政[1]191-192[2]43-46。

从上海高校进行创始实践以来,课程思政越来越受到国家、高校和教师的重视[3]54-60。文献检索发现,当前高校英语课程思政相关研究大致有如下三类。其一是宽泛的高校英语教学课程思政研究。如黄义娟探讨了高校英语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着力点及路径[4]80-82,李国娟探讨了课程思政建设必须牢牢把握五个关键环节[5]28-29等,此类研究通常讨论高校英语课程思政的实施路径、关键环节等,但仅作一般性宏观讨论,并没有结合某一具体课程进行讨论,也没有在具体课程中进行实践检验。其二是高校大学英语或公共英语课程思政研究。如刘晓阳、梅强、李平等、魏懿、时宇娇、张莉、陈环、王觅、郭凤青等学者进行了大学英语或公共英语中的课程思政研究[6]126-128[7]20-22,59[8]137-140[9]58-61[10]30-32[11]142,144[12]31-33[13]74-78[14]29-30。此类研究通常讨论在大学英语或公共英语教学中进行思政渗透的可行性和实施路径等,并在大学英语或公共英语教学中尝试进行教学改革探索实践,具有一定的示范作用。其三是高校英语专业课程思政研究。如许晏玮探讨了《综合英语》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问题[15]107-111,严明贵讨论了在《英语写作》课程中挖掘和呈现中国元素问题[16]79-83,李丽和李梅兰都对《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的课程思政问题进行讨论[17]53-56[18]116-118,130,覃春华从课程思政角度对《英美文学》课程教学模式进行了分析[19]138,140,师莹讨论了《科技英语》教学中的课程思政问题[20]179-181,穆志刚结合计算机辅助翻译工作坊讨论了翻译实践中的思政教育研究[21]103-105等。此类研究已经深入到高校英语专业的具体专业课程,尝试分析《综合英语》《英语写作》《英语阅读》《英美文学》《科技英语》等专业课中或翻译实践中的思政元素,并指出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措施,对英语专业课程思政具有很好的带头作用。

但结合毕业论文指导进行的课程思政研究并不多见。在中国知网中无论以关键词“毕业论文”和“课程思政”进行检索,或以篇名“毕业论文”和“课程思政”进行检索,均无相关文献(检索时间:2019年9月27日)。在《党的十九大精神进课堂探析——以英语专业课堂教学为例》一文中,穆志刚曾指出可以将十九大报告精神融入英语专业毕业论文教学之中[22]49-51,但仅是举例说明,并未深入探讨,也未上升到课程思政的高度。本文拟首先讨论毕业论文指导中融入思政教育的必要性,然后以融入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为例尝试探讨毕业论文指导中融入思政教育问题。

一、毕业论文指导中融入思政教育的必要性

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任务,是人才培养的应有之义和必备内容[23]。毕业论文指导中融入课程思政既是高校立德树人的必然需要,也是解决毕业论文中存在问题的内在需要。

(一)毕业论文指导中融入课程思政是党和政府指导下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需要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24]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大学生专业学习的各个环节,渗透到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各个方面。要深入发掘各类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在传授专业知识过程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使学生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过程中,自觉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提高政治觉悟。”[25]2《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要切实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大学教育全过程……要大力加强实验、实习、实践和毕业设计(论文)等实践教学环节。”[26]9-10

上述讲话和文件表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强调要在各个教育环节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毕业论文是高校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毕业论文指导中融入思政教育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需要。

(二)毕业论文指导中融入课程思政是解决毕业论文存在问题的内在需要

梳理文献发现,学者们指出英语专业毕业论文中存在大量问题。

第一,认识态度问题。部分学生对论文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态度不端正,认为毕业论文仅仅是一个形式,视为“走过场”[27]636-640。还有部分学生忙于毕业实习和求职应聘,只在论文答辩前短时间内仓促应对写出论文。如穆凤英的调查表明,17.6%的学生认为做毕业论文没有意义,33.3%的学生做论文只是为了完成任务[28]138-142。这些认识态度问题导致部分学生对毕业论文不能积极应对,全力以赴,而是消极应付,敷衍了事。

第二,论文语言问题。英语专业毕业论文本质上是一种特殊的学术论文,有相应的体裁制式和语言要求。但是正如尚春雨和张春芳指出的那样,部分学生缺乏体裁意识,在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不能有意识地从一种体裁转换到另一种体裁[29]72-74[30]99-102,导致毕业论文中出现语言问题。比如论文词汇简单、句式单调,缺乏学术论文应有的学术性语言和严谨句式结构。又如论文口语化现象严重[27],缺乏学术论文应有的科学、庄重、严肃感。还出现句子结构、动词时态、主谓配合、动宾搭配、从句结构、标点符号、大小写等日常语言错误[31]174-175。这些语言问题严重影响了毕业论文质量,甚至影响答辩的效果。

第三,论文选题问题。陈向荣、杨宇红和吴锋针等指出英语专业毕业论文选题方面存在问题较多[32]65-66[33]108-112[34]64-67。比如论文选题陈旧,或是对现有知识的梳理与总结,或是对英语语言现象或教学现象的简单描述,内容缺乏创新。又如论文题目过大导致学生难以驾驭,或题目过小造成学生无话可说。还有一些论文题目与英语专业无直接关系,不符合英语专业论文写作的内容要求[35]436-440。

第四,思辨不足问题。毕业论文是学生思辨能力的集中体现。早在1998年黄源深就指出英语专业学生存在“思辨缺席症”[36]2,18。陈向荣和欧荣的调查表明英语专业毕业论文中同样存在思辨能力不足的问题[32][37]137-139。比如文献综述能力不足导致不能适当概括前人的研究观点和结论,不能从文献综述中发现前人研究不足并自然引出自己研究内容。又如论证能力不足导致论据与论点之间缺乏必然联系,论据不能很好为论点服务,不能很好支撑自己论点。还有逻辑思维能力较差造成论文结构不合理,前后章节之间缺乏逻辑联系,不能做到环环相扣,步步推进,使得连贯性和完整性较差。

第五,学术道德问题。部分学生缺乏学术道德意识,如在欧荣调查的26所院校中,超过四分之三的学校发现抄袭是最大问题,甚至有部分学生毕业论文由“下载”“复制”加“粘贴”拼凑而成[37]。又如何晴霞和王怿旦指出英语专业毕业论文质量下滑,大段抄袭、捏造数据、东拼西凑的现象比较严重,已经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和担忧[38]142-146,157。

第六,政治认识问题。部分学生政治意识不足,如廖建新指出英语专业学生毕业论文中还存在一些政治认知问题[39]146-149。

英语专业毕业论文中存在的这些问题,部分问题可以通过专业教育解决,但更多问题需要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方式解决。因此,毕业论文指导中融入课程思政是解决英语专业毕业论文存在问题的内在需要。

二、毕业论文指导中融入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内容,也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40]112-120,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用马克思主义原理来分析和解决问题[41]14-23,123。在毕业论文指导实践中,指导老师应融入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系统观、矛盾观、发展观等基本观点教育,指导学生从实践观出发确定论文选题,从系统观出发审视论文全局,从矛盾观出发培养辩证思维,从发展观出发提高论文质量。

(一)从实践观出发确定论文选题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认为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的来源和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是否正确的唯一标准,正确的认识对实践具有重大推动作用[42]。在毕业论文指导中要坚持实践第一,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统一。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和出发点,据此指导学生论文选题要立足实践、切合实际、符合国家需要和社会发展。引导学生将论文选题与国家社会当前需要、专业行业当前发展急需解决的问题等联系起来,把论文根植于实践之中。鼓励学生选择调研性课题或实践性课题,通过调研发现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通过论文针对性研究予以解决。反观之,论文不能脱离实践、脱离实际,太大、太空、太虚就没有意义。

理论要与实践相结合,据此指导学生要把外语专业理论知识与当前国家的一带一路战略、中国文化走出去、讲好中国故事、国家形象建构、翻译语言服务、国家能源安全、地方区域发展等结合起来,运用外语专业理论知识解决当前中国发展中的实际问题,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外语专业学生还可以将自身外语理论知识优势与所在院校专业特色(如水利特色、中医特色、航空特色、石油特色、建筑特色等)相结合,助力院校专业特色发展。相反,徒有理论则失去现实意义,徒有实践则缺乏指导意义。

论文研究的目的是基于实践获得正确的理论知识,并用这些正确的理论知识推动社会实践向前发展。指导老师在第一时间就要告诉学生认真考虑所选论文对实践的反推作用,鼓励那些立足实践、结合理论,上升到理论、又返回实践的论文选题。屠龙术之类的论文选题对指导现实了无意义,指导老师应建议学生及早放弃。

(二)从系统观出发审视论文全局

一般认为系统是“由若干要素以一定结构形式联结构成的具有某种功能的有机整体”[43]5-10。马克思主义坚持以系统的观点看待整个世界,认为客观世界是一个有机联系的集合体,系统的各个要素之间不是孤立的毫无联系地堆砌在一起,而是以各种方式联系起来的系统世界[44]52-55。

毕业论文也是由相互联系的众多要素组成的系统。从构成要素来看,毕业论文一般由目录、中英文摘要和关键词、正文章节、参考文献、致谢和附录等部分构成,其中正文章节一般包含引言、文献综述、理论基础、核心论证和结论等构成。毕业论文的各个组成部分各司其职,共同构成毕业论文这个整体,缺一不可。

从逻辑思路来看,毕业论文一般首先通过文献综述梳理前人相关研究,指出前人研究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不足,基于这些不足引出该论文主要研究问题;其次陈述毕业论文拟采用的理论依据和研究框架,并据此进行正文研究;最后基于正文各部分研究结果总结论文最终研究结论,指出研究意义和存在不足。毕业论文的逻辑思路前后之间相互联系,环环相套,层层推进,共同构成一个严密整体。

从体裁风格来看,毕业论文要求学术语言,避免口语化;表述尽量客观,力戒夸张;语言要求清晰易懂,避免晦涩难解;同时还要注意避免语言错误。体裁风格是毕业论文整体的一部分,对论文整体质量有重要影响,学生不能掉以轻心。

(三)从矛盾观出发培养辩证思维

矛盾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马克思主义的矛盾观主要有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等[42]。

结合矛盾的普遍性要告诉学生,矛盾无处不在,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始终,在写作毕业论文阶段,学生同时还面临着自身知识储备不足、相关理论欠缺、实习压力、找工作压力、考研压力等,是学生普遍性共性的矛盾,导致学生对待毕业论文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凑合应付,质量下降等,对此要有清醒认识。

结合矛盾的特殊性要告诉学生,一个人面对的矛盾是具体的特殊的,与其他同学面对的矛盾不同。一个人自身的知识储备、理论基础、兴趣爱好、社会阅历等与其他同学不同,体现在毕业论文上即毕业论文的选题、理论依据、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结果等必然各不相同,如语言学方向论文、文学方向论文、翻译学方向论文、教育学方向论文、文化方向论文等,每个学生或每篇论文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区别处理,针对性指导。

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诸多矛盾,依据地位和作用分为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在事物发展的不同阶段有其阶段性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指导教师要告诉学生,在写作毕业论文阶段,尽管学生有各种各样的工作要做,但做好毕业论文是当前阶段的主要矛盾,是当务之急头等大事,需投入大部分精力。在毕业论文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主要矛盾,如选择研究方向、查看相关文献、确定论文选题、熟悉相关理论、确定论文思路、构成论文框架、着手写作论文、修改完善论文等,要抓住各个阶段的主要矛盾,具体分析,各个击破,分别解决。

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重基本属性。两者相互依存相互转化,旧的矛盾得以解决新的矛盾即刻产生,从而推动事物的发展。写作毕业论文就是解决旧矛盾产生新矛盾再解决新矛盾的过程。学生面临的第一个矛盾是选择研究方向,到底是研究语言、文学,还是研究翻译、教育?需要学生根据自身知识储备、个人爱好等确定。研究方向这一矛盾解决之后立刻出现新的矛盾:如何确定研究选题。此时学生要查找大量相关文献,通过文献综述发现前人研究成果和存在不足,结合自身知识反复思考,整理出论文选题,这一矛盾得以解决。论文选题确定之后,新的矛盾出现:如何形成论文思路和论文框架?此时学生可以熟悉相关理论,判断理论的适用性和有效性,进而基于前人研究不足、自己研究对象和相关研究理论确定论文研究思路,提出研究提纲。此矛盾也得以解决,但更新的矛盾自然浮现:如何写出毕业论文?此时学生需要对论文提纲框架逐步细化,演化成为论文章、节、小节标题,并着手具体写作,进而逐步修改完善,最终形成完整论文,矛盾得以解决。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一个矛盾获得解决,新的矛盾立刻产生,只有不断解决新出现的矛盾才能推动毕业论文不断深入,日趋完美。

(四)从发展观出发提高论文质量

马克思主义认为发展具有普遍性,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42]。

从发展的普遍性来看,世界是永恒发展的,任何事物都有其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42]。毕业论文从选择研究方向到最终定稿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要指导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毕业论文,特别是在毕业论文研究中要有创新精神,提升论文质量。比如确定论文研究方向的过程就是依据学生自身条件逐渐排除不适合研究方向而选择适宜研究方向的过程;从文献阅读中梳理既往研究的成果但更注重存在不足之处,并基于不足之处提出论文选题;在选题的基础上熟悉相关理论,确定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思路、研究提纲,推进论文进一步发展;从着手写作到论文初稿、二稿、三稿到定稿不断演进更是论文的逐渐完善和发展,直至论文答辩以及根据答辩评委意见进一步修改完善。

从发展的趋势来看,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道路是曲折的,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42]。毕业论文从选择方向到最终定稿是前进到完善的,但同时又是曲折的,要指导学生勇敢面对其中的挫折困难,知难而进,克服困难。通常学生初选一个研究方向,阅读文献之后觉得可以尝试,但进一步深入则发现无法找到不足或不足之处超越自己能力范围,最后不得不放弃这一研究方向,尝试下一个更适合的研究方向。选题亦是如此,学生初步确定某个选题之后围绕该选题查阅文献熟悉理论,随着阅读的深入可能发现自己所思所想已经被前人反复讨论,再无新意,或发现该选题自己无法把握,无从下手,最终不得不放弃该选题而重新选题,一个学生可能数次更换选题,其道路更加曲折。初期确定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框架等更是随着研究过程逐步深入而不断发现问题而后再不断修改完善。毕业论文就是在这样出现困难、克服困难、出现新困难、克服新困难、再出现新困难、再克服新困难的曲折过程中前进的,历经这些困难曲折的打磨,毕业论文才能最终获得圆满。

从发展的状态来看,事物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引起质变,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42]。毕业论文也是量变不断积累引起质变的过程。阅读文献是毕业论文至关重要的一环,学生仅仅阅读3-5篇文献是远远不够的。随着某一研究领域文献阅读量的逐渐积累,该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和存在不足才会逐渐清晰,才能最终达到质变以确定论文选题。指导学生在毕业论文写作后期要特别注意语言、措辞、语法、句式、语用、格式、标点、符号等,修正错误,推敲表达,这些方面的细微量变犹如锦上添花,可提升论文整体质量。毕业论文是写出来的,更是修改出来的,从最初的研究思路、研究提纲,到论文的一稿二稿三稿,每一步都是量的积累,步步优化,步步前进,步步向善,臻于至善。

四、结语

在毕业论文指导实践中融入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指导学生从实践观出发确定论文选题,从系统观出发审视论文全局,从矛盾观出发培养辩证思维,从发展观出发提高论文质量,既能够提高学生的思政意识,也能够提高毕业论文质量。

猜你喜欢

毕业论文英语专业选题
交互式教学在英语专业阅读课改中的应用研究
论英语专业语法教学中三种思辨能力的培养
本刊诚征“独唱团”选题
大学英语专业四级听力考试的笔记策略
“本科毕业论文要不要取消”为何长期无解
本科生论文要从严检查也要适度松绑
谈诗词的选题
本刊诚征“独唱团”选题
本刊诚征“独唱团”选题
TheRelationshipbetweenLanguageandSocie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