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高校思政课案例教学法的案例选择标准和教学要求

2021-01-03李若瀚

齐鲁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思政课案例教学法

李若瀚 高 娜

(国防科技大学 文理学院,湖南长沙 410074)

思想政治理论课一直是高校的核心课程。自《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公布实施以来,国家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重视程度日益加深。2015年中宣部、教育部印发的《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教社科〔2015〕2号)、教育部《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教社科〔2015〕3号)等文件,对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提出了全面要求。2019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要重视思政课的实践性,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坚持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要重视启发性教育,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思考问题。将案例教学法引入思政课是当前教学改革的重点内容,但当前教学实践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尤其是在案例选择上的随意性,导致案例教学实际效果不佳。在今后的教学改革中,贯彻习总书记讲话精神,确定案例选择的统一标准,对充分发挥案例教学法的功能和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一、引入案例教学法对提高思政课教学效果的意义

案例教学法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案例教学以实现某种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最早由哈佛大学法学院兰德尔教授提出,该方法最初被应用于法学课程的教育,后因其教学效果显著而被广泛应用于医学、管理学、心理学、市场学等领域的教学活动之中[1]73。案例教学法具有直观性、互动性和启发性三个特征。案例教学的直观性是指学生可以通过教师对案例的现场展示、学生对案例的课堂讨论更加直观地感受案例教学内容,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综合运用课件、多媒体等展示方式,将案例生动、具体地呈现给学生,使学生能够很快对所讲授的内容获得感性认识;案例教学的互动性是指教师在组织案例分析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发表意见并与学生交流信息、思想碰撞的教学形态,通过引导学生参与案例讨论,实现师生良性互动,学生在分析和讨论案例时可以随时向教师提出疑问和反馈信息,教师也可以及时作出回应,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内容和节奏;案例教学的启发性是指教师通过组织学生参与案例的分析讨论,使学生能够利用案例验证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并利用案例的经验教训提高学生理性认识、升华学生道德思想的教学状态。案例教学法可以引导学生分析案例,实现学生对教学活动的广泛参与,学生在讨论案例时可以畅所欲言,充分展现自身的知识和个性,表现自身的能力和素养,它不仅有助于教师考察学生的能力,便于因材施教,而且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高校的核心理论课程,具有以下特点:一是思政课坚持一元化的指导思想,虽然思政课内容构成繁杂,但它坚持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根本指导地位,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思政课教学的根本指导思想,并贯穿于思政课教学的各个环节;二是思政课坚持一元化的政治立场,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政治立场是坚持无产阶级的政治立场,高校思政课必须坚持这个立场,坚持反应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三是思政课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们是无产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高校思政课必须利用这两个工具看待问题、分析问题,组织教学活动[2]67。思政课的上述特点决定了我国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教学方法在整体上更偏重理论教学,也导致了教学形式僵化、格式化严重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不利于思政课程整体教学目标的实现。

将案例教学法应用于高校思政课教学,有助于我们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站在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的立场,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方法,选择、运用、呈现和分析案例,帮助大学生理解思政课教学内容,提高思想道德境界。引入案例教学法对提高思政课教学效果的意义在于:

第一,它可以增强思政课的感染力和亲和力。案例教学法注重案例的呈现,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可以使思政课的理论教学更加生动和深入,师生通过案例的分析和研讨,实现了双向的互动和交流,改变了以往僵化的课堂氛围,容易形成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参与性,使教学效果得到提升。

第二,它可以提高思政课的抬头率。学生抬头率不高一直是高校思政课课堂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一方面是课程本身理论性太强,授课较为枯燥,另一方面是大学生对思政课不太重视,觉得学而无用。在思政课中引入案例教学法,可以通过案例吸引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抬头率[3]99。

第三,它有助于培养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思政课以提升学生的思想素质为根本目标,但僵化呆板的理论灌输方式,不但不能起到思想教育的作用,还容易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而案例教学法注重通过案例去讲道理,利用案例进行道德升华,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思维逻辑能力,也可以帮助学生多角度、多层次、辩证性地分析问题,在解决案例问题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的知识结构和道德素养,实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的环节与标准

(一)案例教学的环节

思政课的案例教学涉及案例选择、案例讨论、案例总结三个主要环节。案例选择指选取适当的案例供教学之用;案例讨论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展开案例的思考、分析、辩论等课堂活动;案例总结指教师就学生对案例讨论情况进行梳理、总结和升华的教学活动。做好每个环节的准备和实施工作,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基本条件。

一、案例选择环节。对于任何课程来说,选择合适的案例是案例教学法面临的首要问题。特别是思政课,具有很强的理论相关性,具有教学价值的案例,就必须要与课程中的理论内容密切相关,只有选择这样的案例,教师才可以通过案例教学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理论。如何选择案例,选择什么样的案例,都是对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考验。

二、案例讨论环节。这一环节是案例教学的核心部分,案例讨论的成效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案例教学的成败。这个环节对于教师掌控课堂把握节奏的能力有较高的要求,一方面教师应当主动将课堂交给学生,调动学生参与案例分析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讨论热情;另一方面也需要把握讨论的方向,引导学生围绕案例的中心议题发言和辩论,确保案例讨论走在正确的轨道。

三、案例总结环节。这一环节也是案例教学必不可少的部分。在案例讨论结束后,教师要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和总结,特别是应对学生在讨论中提出的独到见解和好的思想及方法加以肯定,同时也应当对一些错误消极的观点加以指正,最后将学生的注意力从案例归引到理论和知识本身,对理论知识进行再次升华。也可以要求学生课后就自己对案例的分析、讨论和辩论中的收获及存在的疑问和问题进行总结,并有针对性地给学生释疑,这样就可以有的放矢,提升教学效果[4]37。

(二)选择案例的标准

在上述三个环节中,案例选择环节是任何适用案例教学法的课程都要优先解决的首要问题。特别是思政课,由于课程本身具有很强的理论性、抽象性和系统性,选择合适的教学案例,对于实现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如何选择案例,选择什么样的案例,案例选择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效果。在思政课的案例教学中,案例的选取应当遵循以下几个标准。

一是典型性。案例的典型性主要指案例所涉及的人物、事迹、争议、内容、思想等方面能够准确反映思政课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具有典型的代表性[5]206。典型案例具有涉及关系全面、涵盖知识点丰富、具有代表性、能够引起广泛思想共鸣的特征。这些案例一方面广为人知、说服力强,另一方面具有代表性、教育性强,可以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在思政课的案例教学中,选择与教学内容契合的典型案例,不但可以系统考察和锻炼学生所学理论知识内容,还可以加深学生的理性认识,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是真实性。案例的真实性是提升案例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真实案例的好处在于,它源于生活现实,反应现实生活,是真实情境的描述。它反映出来的问题,很可能就是学生现实生活中遇到的或在将来的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实际问题[6]93。真实的案例符合现实生活的逻辑,不仅更容易使学生信服,而且有助于学生了解社会现实,从中吸取经验教训。所选取的案例如果是正面的,就会激起学生的责任感和进取心;所选取的案例如果是负面的,也可以增强学生的鉴别力,从中吸取教训,引以为鉴。在思政课的案例教学中,选择真实的案例,能够激发学生对案例本身的关注热情,也会增强学生对思政课程本身的认可度,提高学生思想上的共鸣,起到更好的德育效果。

三是针对性。案例要根据所讲授的内容有针对性的选择,不能脱离教育对象,也不能偏离教育主题。要针对大学生思维活跃的特点,针对性地选择开放性的案例,使学生能够充分参与讨论,发挥自身的个性和思维能动性;要考虑到大学生的知识构成和知识背景,针对性地选择更易于发挥大学生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的案例,使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提高自身的素质;要密切联系大学生的思想实际[7]158,选取社会上出现的新思想、新观念、新做法,使学生能够直面复杂的现实,提高认识能力和辨识能力,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质;案例的选择也不能千篇一律,还要针对教师的个人特点和风格选择案例。

四是贴近性。案例的贴近性是指案例涉及的人物、关系、环境、时代、思想等内容与教学对象具有紧密的联系。高校思政课选择的案例应当贴近大学生的生活和实际。相对于远离大学生日常生活和现实生活的案例,那些发生在大学生身边的、贴近大学生活的、对大学生具有影响的、现实感更强的案例,更能让大学生感到真实、真切,也更有助于激发学生讨论热情和学习兴趣。因此,思政课在选择案例时应优先选择那些与大学生思想、行为、知识构成相关,与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贴近的案例。

五是时代性。思政课的内核是思想政治教育,其教学内容应当紧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这个时代主题。因此思政课的案例选择,应当紧扣时代主题,紧贴时代脉搏,富有时代气息。即使是一些典型案例,本身具有很强的代表性,但如果年代久远,从中学教育就被反复使用,学生已经司空见惯,就不会引起共鸣。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应及时发掘具有时代特征,能够引起共鸣的典型案例。

六是启发性。案例教学本身就是一种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它要求通过案例教学不仅能使学生学到一定的知识,同时还要给学生一定的启发和感悟。启发性是案例教学的灵魂。在教学活动中,引入启发性的案例,有助于学生发现案例反映出来的深层的价值和思想问题,更有利于启发学生的认知,提升学生的境界,引导学生践行。因此,思政课教师在选择案例时,应重视探索案例的启发性价值,即案例能否给学生带来一种精神上和价值观方面的启示,如体会到做人的道理、学会生活的经验、带来心灵的启示或是获得道德的升华[8]33,要优先选择那些教育性强、有一定深度、启发性大的案例。

三、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将案例教学法应用于思政课无疑可以起到提升教学效果的作用,但如果运用不好就会适得其反,在思政课的教学过程中运用案例教学法需要关注、重视和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思政课的案例教学应当坚持正确的导向。就高等教育而言,它是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人才的前沿阵地,我国的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因此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9]99。政治导向性是思教学要坚持的首要原则,思政课课程不仅强调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而且更强调通过课程教学过程塑造大学生的思想,实现德育的效果。因此,思政课的案例教学也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关注改革和社会发展问题,解决“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个根本问题。

第二,思政课的案例教学不能脱离教材本身。实践中的一个教学误区是为了案例而找案例,导致思政课案例教学完全脱离教材内容,导致案例分析与讲课主旨无关,形成了案例、教材“两张皮”的情况。实际上,就案例教学的本质而言,案例是为了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服务的。案例不能取代教材,也不能脱离教材。因为案例本身不具备体系性和整体性,只凭案例是无法支撑起政治理论课宏大的课程框架的,而且案例的开放性和多元化特征弱化了案例教学本身的思想导向。思政课的核心是思想政治教育,案例脱离教材,就没有了支撑,没有了理论依据,失去了研讨方向,就成为了无本之木,无法实现德育的目标。因此,案例的选取必须以教材内容密切相关,与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完美契合[10]60。只有做到案例和教材两者兼顾,才能使教材和案例相辅相成。

第三,思政课的案例教学不能全面否定传统教学的作用。传统教学模式以教师的知识传授为主,是灌输型的教育。其缺点很明显:一是形式比较僵化,师生之间的身份差异明显;二是课堂较为枯燥,缺乏师生互动。案例教学法则更重视学生在课堂中的作用,通过案例教学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热情,教学形式生动,这些优点都是传统教学方法所不具备的。但案例教学也有弊端,案例是以“碎片化”的方式呈现,一方面它不具备传统教学法所具有的系统性和整体性,单凭案例的学习很难掌握整个课程的知识体系;另一方面案例教学不涉及理论基础教育,在缺乏理论支撑的情况下,案例研讨很难有深度。思政课中存在大量无法通过案例展现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只能借助传统的教学方法加以讲授。因此,思政课的案例要依托于理论,且能够反映理论,被理论所用,教师只有合理把握二者的关系,熟练运用两种教学方法,使之相互促进和补充,才能达到思政课的教学要求和教学目标。

第四,思政课的案例教学应坚持方法多样、方式多样、形式多样的原则。应当明确,案例教学法仅仅是众多教学方法中的一种,必须与其他教学方法密切结合,整体配合,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思政课案例教学的优势,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案例教学法也有很多方式,如事例教学、案例分析、案例观摩、翻转课堂等等,案例教学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思政课堂不能仅仅局限于其中的一种教学方式,否则也会使案例教学变得单调和僵化;另外,思政课案例教学中案例的呈现也有多样化的形式,比如可以是图片、漫画和图表,也可以是音频、视频和录像,等等,如果案例教学仅局限于其中的某一种形式,则会让学生感到视觉疲劳,降低学习兴趣。因此,只有坚持方法多样、方式多样、形式多样的原则,才能提升思政课案例教学的实际效果。

第五,思政课的案例教学要做到适当性和适度性的统一。由于思政课与一般的专业课不同,它负有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特殊使命[11]93。所以,在教学活动中,选取的案例要适当,要以正面教育为主,注重在教学中弘扬社会的主旋律。切忌在教学活动中大肆渲染社会的负面现象,向学生灌输大量的负面思想。即使选择“反面案例”,也不能局限于批判现实,而应当通过案例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国情和各种社会现象,学会理性分析,明辨是非,从案例中得到有益启示。另外,案例教学的运用还应当做到数量适度和难易适度。将案例引入思政课教学虽然能激发学生兴趣,但如果在课堂盲目地罗列、展示和引入过多的案例,不但会造成学生对案例的疲劳,也会挤占宝贵的理论授课时间,冲淡教学主题[12]110。案例的选择难易也要适度,案例太简单,没有讨论性;案例太复杂,超出学生能力范围,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因此案例的难度要适中。

第六,思政课的案例教学应当坚持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的统一。当前案例教学实施的一个误区就是,教师完全将案例放给学生,而放弃了课堂的主导地位。一些老师过分强调学生的教育主体性,一味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在选择案例时随意选取与主题无关、教育意义不大的案例,在课堂讨论时,也任由学生信马由缰地讨论和发言,导致案例教学沦为没有营养的快餐式教育。实际上,案例教学首先要重视教师的教学主导地位,教师应根据所讲授内容的特点和对象的知识结构选择恰当、典型的案例,在案例研讨过程中随时观察、了解学生情况,及时引导和把控案例讨论的走向,要对研讨过程出现的问题及时修正,对正确的观点予以肯定,升华案例主题,加深学生理解和认识,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13]82。同时,案例教学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一言堂”的弊端,确立教师知识分享者、学生引导者和启发者的身份,给学生创造一个平等、民主、开放的课堂讨论环境[14]68,实现师生的共同参与和多重互动,提升思政课教学效果。

四、结语

实践证明,实现案例教学法和思政课课程内容的有机结合,可以更好地实现教学目的。案例教学法通过案例教学的方式,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分析方法去观察、思考、探讨那些真实的典型案例,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其思政课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学生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向课堂主动参与者身份的转变,有助于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升。归根到底,教师是案例教学的组织和实施者,教师的能力和素质决定了案例教学法适用的效果。思政课引入案例教学法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思政课教师需要有认真钻研的学习精神,为适应时代发展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在教学实践中探索符合时代精神、适合课程需要、符合大学生学习需求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要善于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和现实需求,“活用”“巧用”案例教学法调动学生对思政课的学习热情,提升思政课堂的生机和活力。

猜你喜欢

思政课案例教学法
医学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施路径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开放大学交互式教学法在思政课中的应用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TWO VILLAS IN ONE CEDIA 2020案例大赛获奖案例
Bespoke Art Deco Media Room CEDIA 2020案例大赛获奖案例
浅议高校学生在思政课中的情感认同
批注式阅读教学法探究
实施“六步教学法”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思政课堂这样“沸腾”——陕师大思政课从“有意思”到“有信仰”
高中数学实践教学法的创新策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