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脉双治”理论探讨及临床应用

2021-01-03王静怡惠小珊陈恒文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1年13期
关键词:心脉素问血脉

白 京,王静怡,惠小珊,刘 超,李 军,陈恒文

“血脉双治”理论最早出现于内经时期,相关记载颇丰,对临床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血栓心脉宁片是该理论的代表复方,已广泛作用于临床,且安全性及有效性较好。据调查结果显示,随着年龄增长,心脑血管病病人的发生率和死亡率明显升高,已严重影响人类的健康及生活质量,防治心脑血管疾病势在必行[1]。故本研究从“血脉双治”角度探讨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以及代表药血栓心脉宁片对心脑血管疾病的干预作用,为中医药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提供一定的思路,推动中医经典理论与现代医学的结合,促进中医药治疗心脑血管疾病领域的发展。

1 血脉内涵阐释及延伸

1.1 脉 “脉”[2]原写作“衇”,《说文解字》:“衇,血理分衺行体者。”该字结构及释义提示脉是血液运行的通道。《管子·水地篇》记载:“水者地之血气,如筋脉之通流者也。”《濒湖脉学·四言举要》:“脉乃血脉,气血之先。血之隧道,气息应焉”[3]。由此可见古人认为脉是人体血液运行之府,如川谷之流水。《灵枢·决气》:“壅遏营气,令无所避,是谓脉。”《素问·脉要精微论》:“夫脉者,血之府也。”说明脉有约束和运行血液之功,其性质与现代血管的定义一致。

1.2 血 血是循行于脉中而富有营养的红色物质,是构成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具有濡养和化神之功。《灵枢·决气》曰:“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难经》:“气主煦之,血主濡之。” 水谷之精经脏腑功能化为血液,濡养全身。《灵枢·营卫生会》曰:“血者神气也。”《素问·八正神明论》曰:“血气者,人之神,不可不谨养。”神离不开血液的濡养,而心主血脉且藏神,两者密切相关,血是神志活动的基础物质之一,血液充盈则化神,使神得所养。

1.3 血脉 《灵枢经·天年》:“五藏坚固,血脉和调,肌肉解利,皮肤致密,营卫之行,不失其常,呼吸微徐,气以度行,六府化谷,津液布扬,各如其常,故能长久。”故可见血脉和调则机体调和可正常运行,且其与血、脉、脏腑的功能密不可分。 《素问·痿论》曰:“心主身之血脉。”《素问·五脏生成篇》曰:“诸血者皆属于心”。血脉的正常运行同样离不开心的作用,心主血脉,其心气推动和调控血液在脉道中正常运行,且有“奉心化赤”之用,促进血脉充盈;再则心主神明,血液有化神之功,故血脉平和与心的正常运行密切相关。因此,在“心气充沛、血液充盈、脉道通利”为基本条件的情况下,血液才得以循脉上下,内贯五脏,络六腑,外濡腠理,流行不止,环周不休,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运行。

2 血脉失和,引发诸疾

《素问·调经论篇》:“五脏之道,皆出于经隧,以行血气,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素问·调经论》:“病在脉,调之血;病在血,调之络。”心、血、脉是一个密闭循环的系统,以和利为期,若任一环节出现问题均可引起血脉失和从而导致血脉病。血脉病是气血运行失常产生的各种病理产物,其互结于脉道,最终导致脉中血液运行阻滞、血脉闭塞的疾病[4]。根据发病部位可分为心脉病、脑脉病、肢脉病等,现代医学称之为缺血性心脏病、脑血管病、周围血管病等。其中心脉病及脑脉病最为常见。

2.1 心脉病 心病属“胸痹心痛”范畴,相当于现代医学的冠心病。《金匮要略》提出“阳微阴弦”为胸痹的基本病机,即本虚标实,本虚为正气虚,标实为血瘀、痰浊、寒邪等。有研究显示,冠心病证候要素中血瘀证与气虚证占比最高,分别为86.5%、78.8%[5]。《医林改错》:“元气既虚,必不能达于血管,血管无力,必停留瘀血。”心主一身之血脉,心气推动血液的流动,心气亏虚则推动无力,血行不畅而致血瘀,而瘀血进一步阻滞脉道,使心失所养、心脉痹阻,则发为心痛。故其发病以气虚、血瘀为基本环节。

2.2 脑脉病 气虚血瘀为脑病的重要病机[6-7]。《灵枢》:“脑为髓之海。”《素问·八正神明论》云:“血气者,人之神。”脑为元神之府,主持人体的精神活动,而血液是神志活动的基础物质,故脑在气血的濡养下发挥正常功能。若气血虚弱,推动无力,形成瘀血致血脉不利,使脑之清窍失养,则见半身不遂、头痛、眩晕诸症。《素问·玉机真脏论》:“气虚身中卒至,五脏绝闭,脉道不通。”提示元气亏虚致中风,而脏腑失养、血脉不通。《医林改错》:“半身不遂、亏损元气是其本源,”指出元气亏损是中风病的基本病机。

3 “血脉双治”的代表药血栓心脉宁片

《素问·调经论》:“病在脉,调之血;病在血,调之络。”血栓心脉宁片基于“血脉双治”理论形成复方,由川芎、丹参、水蛭、牛黄、麝香、毛冬青、槐花、人参茎叶皂苷、冰片、蟾酥组成,具有益气活血、开窍止痛的功效,临床用于治疗脑血栓、中风、冠心病、心绞痛等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多项随机临床试验证实其安全性及有效性,已广泛应用于临床。

血栓心脉宁片中君药为丹参、川芎,是治疗心脑血管疾病中占比最高的药对[7]。川芎为血中气药,活血行气、祛风止痛。丹参,味苦,微寒,具有通经止痛、活血祛瘀、清心凉血的功效。两者合用可活血化瘀、行气止痛。辅以臣药毛冬青、水蛭、人工麝香、槐花。毛冬青活血通脉,水蛭破血通经、逐瘀消肿,麝香开窍醒神、活血通经,槐花凉血止血、清肝泻火,佐以冰片开窍醒神,牛黄清心、豁痰、开窍、息风,人参茎叶总皂苷补气。使药为蟾酥,开窍醒神,引诸药直达病变部位。方中诸药合用,配伍严谨,气血并施,血脉双治,共奏益气活血、开窍止痛之效。

4 作用机制

4.1 治血 血液流变学是评估血液状态的重要指标之一[8],熊凌锌等[9-10]通过实验发现血栓心脉宁片可明显降低血瘀模型大鼠全血低切、中切、高切黏度,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明显缩短,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及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水平明显降低。有研究发现,血栓心脉宁片可使心肌梗死模型大鼠血浆血栓素A2(TXA2)水平明显下降,前列环素(PGI2)水平及PGI2/TXA2比值明显提高[11-12]。刘建伟等[13]研究表明,血栓心脉宁可明显抑制脑缺血大鼠血小板黏附及聚集功能。张晓天等[14]研究表明,血栓心脉宁可使血瘀模型大鼠血栓形成长度明显缩短,血栓湿重及血栓干重明显降低。总之,血栓心脉宁片具有改善血液流变学的作用;通过降低大鼠血浆TXA2、GMP-140及vWF水平及增加PGI2水平抑制血栓形成。

4.2 治脉 有研究表明,血栓心脉宁可使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大鼠心肌梗死面积明显缩小,血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乳酸脱氢酶(LDH)活性降低,提示血栓心脉宁具有心肌保护的作用,且血栓心脉宁可明显降低血清丙二醛(MDA)含量,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抑制脂质过氧化过程,提高内源性抗氧化酶活性,从而保护心肌[8]。

5 临床研究

5.1 有效性及安全性 那开宪等[15]采用常规西药加血栓心脉宁治疗冠心病病人,并以常规西药治疗为对照组,结果显示常规西药加血栓心脉宁治疗组心电图疗效、心绞痛症状改善、硝酸甘油消耗量均优于对照组,且无明显不良反应。杨青兰等[16]将90例缺血性脑卒中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服用血栓心脉宁片和阿司匹林治疗,对照组服用阿司匹林治疗,疗程28 d,结果显示,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

5.2 治血 鲁永菊等[17]将31例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病人分为血栓心脉宁组(16例)和安慰剂组(15例),疗程为8周,结果显示,血栓心脉宁组治疗后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均低于安慰剂组。提示血栓心脉宁具有改善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病人血脂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的作用。赵林等[18]观察血栓心脉宁对100 例脑梗死恢复期病人血液流变学、血脂、血压、心率等的影响,结果显示,治疗后病人血液流变学各指标、血脂、血压均明显改善。

5.3 治脉 孟新颜等[19]观察血栓心脉宁片对脑梗死病人脉搏波速度的影响,发现治疗组脉搏波速度低于对照组,提示血栓心脉宁可改善脑梗死病人的血管弹性,减少脑梗死复发。郭清军等[20]将112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为成功实施介入治疗或溶栓治疗病人)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52 例)采用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60例)采用常规药物加血栓心脉宁片治疗,结果表明,血栓心脉宁可降低病人丙二醛水平,升高一氧化氮水平,从而减少自由基与内皮素的合成,发挥保护心肌及改善微血管循环的作用。

6 小 结

血脉以和为期,失和则引起脏腑失调,引起各种病变。而心脑血管疾病以气虚血瘀为主要病机,治疗当以补虚活血为主。血栓心脉宁气血同施,血脉双治,醒神开窍,益气活血,化瘀通脉,可治疗气虚血瘀所致的中风、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其强调在治血的同时也需护脉,降低血液黏稠度、血脂水平等的同时保护血管内皮细胞、改善血管痉挛以延缓或逆转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发展。其治疗思路体现了中医的整体观念,也与现代医学重视机体之间的整体联系,多靶点、全方位干预心脑血管疾病的趋势相吻合,对心脑血管疾病病因病机的认识和突破具有一定的帮助,进一步提高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水平。

猜你喜欢

心脉素问血脉
《素问》《灵枢》引用、解说关系初探
心脉隆注射液治疗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心功能不全的临床研究及经济学评价
松龄血脉康胶囊
赓续红色血脉,再创安仁辉煌
张家界:赓续红色血脉,续写新的篇章
企业分拆上市的动因及经济后果研究
——以心脉医疗为例
复方心脉佳对巨噬细胞炎症相关因子caspase-1和白细胞介素-1β表达的影响及其机制
Discussion on Etiology and Pathogenesis of 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 from “Cold-dampness and Insidious Dryness”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 on Efficacy and Safety of Electroacupuncture on Oral Oxycodone Hydrochloride Prolonged-Release Tablets Related Constipation
血脉里的眷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