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制造业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2021-01-02刘宏明

企业改革与管理 2021年5期
关键词:采购计划成本费用存货

刘宏明

(苏州驰昶金属制品有限公司,江苏 苏州 215001)

一、财务内部控制的意义

制造业企业财务内部控制指的是在特定环境下,为促进生产经营效益提高,对内部资源进行优化分配,以实现对管理目标进行优化设定的效果。通过财务内部控制,可实现财务管理的各项目标,实现内部制约和调节,优化程序设计、组织安排、计划测量和程序方案。制造业属于我国支柱产业,只有强化制造业企业财务内部控制,才有利于降低挪用公款、企业资产占用等问题的发生率,形成并不断完善内部自我制约和自我发展体系,有效防范财务风险,促进企业市场竞争能力的增长,使其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不被淘汰[1]。

二、制造业企业财务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1.缺少严格的存货采购及保管机制

企业存货在其经营发展中包含正在生产的产品和正在出售的产品,也包含在生产该产品过程中的材料和物料等物资,以及消耗的材料物资,存货具有实物形态,具备流动性特征[2]。但是,在存货的采购及保管中依然存在较多问题。第一是存货采购环节。在采购存货的过程中,缺少对采购环节的严格把控。在存货采购入库过程中,回扣滥收、假冒伪劣、以权谋私等问题时有发生,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企业资金的利用效率。虽然存货采购花费较高,但是质量不合格。以检验人员进行存货的检验为例,部分人员为谋取不合法利益,经常以次充好,检验方式不合理,检验质量不符合标准,直接影响产品合格率,导致大量不合格产品进入库房。企业不合格的产品质量对企业的生产产生严重负面影响,若是无法从根本上优化采购环节,将制约企业发展,并带来不可估量的巨大损失。第二是存货保管环节。存货入库后,相关人员缺少对盘点的重视程度,导致盘点处于形式化,监守自盗问题时有发生,公款私自挪用、存货保管不合理,直接影响企业经济效益。

2.固定资产投资管控环节比较薄弱

制造企业的投资金额相对比较高,且生产运行周期比较长,投资回报时间较长,若不能有效开展财务内部控制,将严重影响企业的投资收益,给企业造成不可估量的负面影响。在进行风险控制过程中,工程项目预算失控问题时有发生,对采购环节控制产生不良后果。因此,必须优化采购授权、采购审批等各个环节的管理,强化对资产的保护,明确职工责任分配,以降低控制制度停留在形式上的情况[3]。比如,大部分企业为提升企业生产经营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仅设置单一部门开展程序控制及方案的制定及执行,对固定资产的采购环节产生不利影响。在此情况下,人员的权责划分不明确,授权不合理,审批不规范,盘点不精准等问题时有发生。虽然固定资产管理中有明确的规定,但是在执行规定时存在缺陷,依从性较差,对企业生产经营控制活动产生严重破坏作用,造成制造企业相关部门的权责划分不清。且在这一情况下,固定资产的盘盈并不会计入账目,资产损坏及报废等情况无法在财务报告中明确反映,影响了固定资产核算结果的准确性。

3.对预算审批及成本费用管理比较随意

首先,由于企业管理人员缺少成本管理理念,管理意识不强,导致盲目追求企业经济效益。多数管理人员大都依靠管理成本开展财务管理,盲目重视财务报表中的相关数据,依据报表数据开展成本控制和管理。但是,会计核算大都依托成本核算进行管理,其与成本管理依然存在一定差异性。其次,管理人员为实现企业绩效目标,盲目地以人为形式及逆向进行成本调节。比如,随意调整会计管理期间的预提费用和待摊费用,以此进行成本的缩减,直接导致成本费用与实际收入不相匹配的情况出现。在进行产品费用分配的过程中,未能合理选择分配形式,对费用处理的随意性比较高。最后,在成本费用管理过程中,未经审批私自擅作决定,缺少控制操作程序,将执行与管理混为一谈,无法保障成本费用授权与审批被有效落实,极易发生以权谋私的情况,企业利益极易受到预算外成本消耗及超预算问题的影响。

4.缺少内部有效的监督管理

在制造企业工作过程中,由于人员长期从事固定职位工作,对企业工作流程熟悉程度较高,往往忽视管理的严肃性,直接在企业内部形成关系网,所以以权谋私和徇私舞弊等情况时有发生。由于企业内部缺少财务有效的监督与管理,直接导致监督管理不到位,企业财产安全受到严重侵害。从企业管理层角度,大都认为监督管理部门无法为企业直接产生经济效益,所以较多企业并未单独设立财务审计部门和财务监督管理部门,资金挪用情况时有发生。即使有的企业设立了相关部门,也缺少对监管部门工作的重视程度,不能合理进行奖惩,部门管理人员权力缺失且积极性不高,直接对内部控制工作产生不良效果,以致在交接工作时才发现舞弊和资金挪用等行为。

三、强化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的应对措施

1.强化存货内部控制

首先,需要对存货制度的设计进行完善,进行不相容岗位分离的管理,分离采购人员、存货验收人员及保管人员,实现订货及比价的权责分离机制,分离最终执行采购计划的人员与询价人员。在进行存货盘点工作过程中,必须由专业的存货保管人员进行核对,并严格进行账目和数量的记录,财务审计部门需要对其开展相关监盘工作。其次,必须对存货采购的内部控制进行完善。由于存货采购价格水平和采购数量存在一定联系,而采购存货的质量将直接对产品制造质量和成本投入产生直接影响,因此需要对内部控制存货的采购机制进行健全完善,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第一,优化预算控制体系,严格审批超预算采购的流程,实现采购金额的把控,一旦超出采购金额,必须评定供应商的信誉度和材料质量,优化审批流程的建立,不可由管理人员个人进行审批。采购部门必须综合开展市场调研,结合销售部门实际销售状况,对生产计划进行优化制定,以构建合理的采购方案和计划,依据价格及质量,进行供应商的最优化选择。主管负责人员按相关流程进行审批后进行上报,由管理层逐层审批以后,签订采购合同,并依据制定的采购计划,明确货品的购进数量,确保采购流程的合理性,以保障在采购计划规定内实现采购任务的优化完成。第二,对存货的验收制度进行完善,确保存货保管人员能够严格核对存货数量,明确不同存货的规格和型号,保障其质量符合生产标准。必须保障存货能够与采购计划内容符合,依据采购计划进行入库单的填写,以实施入账干预。生产技术人员及品质管理部门必须抽样对存货质量进行检查,保证存货质量能够与采购计划保持一致性,并满足合同规定的相关内容。最后,必须对存货保管的内部控制机制进行完善。必须加强存货保管,强化审批授权管理,及时进行出入库存货的记录,定期开展存货的盘点,拟定对应的盘点计划,确保能够合理进行存货的摆放,确保存货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2.强化固定资产内部控制

首先,必须强化风险管理。在新项目制定前,对项目进行严格审批,完善市场调研机制,进行可行性计划的制定,依据内部收益及净现值实现项目评估,由制造企业领导和投资部门管理者进行双向审批;企业对固定资产技术进行评估,保证企业资产价值的稳定性;对改进技术进行更新,对固定资产使用年限进行预测,以缩减企业综合项目成本。其次,必须对控制活动进行完善,对固定资产的购建、应用及分配进行优化处理,提升内部控制效果。

3.加强成本费用内部控制

首先,必须对成本费用管理中的职务分离及岗位分离制度进行合理制定,分离成本费用管理人员的职务;其次,进行成本费用授权审批制度的建立,保证入账费用符合法律规定,符合实际情况;再次,必须进行成本费用预算控制及生产计划制度的制定;最后,必须实施全方位的成本费用支出控制。

4.推动监督机制的完善

必须对财务管理的监督管理机制进行完善。可采用轮岗制度对员工进行管理,分析业务操作的规范性,检查业务操作的合理性,若是发现漏洞,必须分析漏洞发生原因,并采取相应整改措施进行优化。对交接制度进行完善,减少舞弊问题的发生。对员工进行统筹安排,从岗位工作特征出发。建立审计部门,明确其权责,使其可开展有效的内部审计工作。

四、结束语

制造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必须强化内部控制,分析财务内部控制中存在的不足,并采取强化存货内部控制、固定资产内部控制、成本费用内部控制及监督机制的完善,以推动制造企业的健康持久发展。

猜你喜欢

采购计划成本费用存货
EPC项目采购计划管理优化研究
基于合同管理下的成本费用精益化管控
企业存货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浅谈如何加强企业存货内部控制
高校采购执行人管理机制的完善——以高校采购计划按期完成为目的
制造业成本费用内部控制措施之探讨
制酒业企业成本费用内部控制
政府存货准则与企业存货准则的比较及建议
加强物资采购管理 降低企业采购成本
中国经济换挡对企业成本费用粘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