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MRI在膝关节外伤后前后交叉韧带损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2021-01-02

中国伤残医学 2021年5期
关键词:交叉韧带膝关节

赵 琦

( 辽宁省健康产业集团铁煤总医院 , 辽宁 调兵山 112700 )

作为机体负重关节之一,膝关节的结构相对复杂,其承受的应力作用较大。交叉韧带主要用于稳定膝关节,因运动或其余情况导致损伤后,可导致膝关节交叉韧带受损[1-2]。由于交叉韧带受损后自愈情况较差,因此若撕裂伤的治疗不及时,可导致伤情演变为完全性撕裂,导致患者关节稳定受到影响,病情严重还可继发创伤性骨关节病[3-4]。膝关节外伤后前后交叉韧带受损患者,主要依据影像学检查实施诊治,临床目前多应用MRI、CT技术实施检查。我院就MRI在膝关节外伤后前后交叉韧带损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进行探讨。详细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此次研究所纳入的膝关节外伤后前后交叉韧带损伤患者均自2018年1月-2019年1月份收治患者中选择,抽选量为80例,抽选对象均通过研究纳入、排除标准。之中40例组成对照组,施予CT扫描;余下40例组成观察组,施予MRI检查。对照组内,男占比28例,女占比12例,年龄分布集合为25-42岁, 以(33.02±0.21)岁为平均数。12例交通事故,10例高空坠落,9例重物砸伤,9例其余。观察组内,男占比25例,女占比15例,年龄分布集合为24-41岁, 以(32.01±0.18)岁为平均数。13例交通事故,11例高空坠落,7例重物砸伤,9例其余。纳入对象的信息材料经上传处理,计算结果显示P>0.05,符合研究公平性。纳入标准:患者均符合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诊断标准;患者临床信息资料详细无缺漏;患者签订研究参与同意书。排除标准: 患者合并其余损伤;患者之前接受过影像学检查;患者为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

2 方法:对照组应用CT实施检查,设备选择GE 64层 Lightspeed VCT扫描仪,经横断位实施扫查,层厚设置在5mm以内,进床速度控制为8.705mm/rot -8.75mm/rot。对原始图像实施拆薄,保障层厚不超标,数据充足的同时维持层距为0.620-0.625mm。观察组应用MRI实施检查,设备选择磁共振GE Singa 3.0T MRI扫描仪,膝关节相控线圈。矢状位图像倾斜15°-20°,应用SE回波序列获取T1W1,设置TR为500-550ms,设置TE为10-15ms,应用FSE回波序列获取T2W1,设置TT为4000-4500ms,设置TE为100-105ms。

3 观察指标:2组患者均对其前交叉韧带(ACL)、后交叉韧带的测量值进行记录,并对获取数据进行三维重建,建立三维模型,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以及组间统计学比较。

5 结果

5.1 2组患者ACL测量值与解剖测量值比较:观察组患者的ACL测量值为长度(3.57±0.21)cm,厚度(0.62±0.10)cm,角度为39.22°±0.24°,对照组患者的ACL测量值长度为(3.21±0.10)cm,厚度为(0.63±0.11)cm,角度为37.43°±0.21°,解剖测量值显示长度为(3.60±0.19)cm,厚度为(0.71±0.25)cm,角度为39.30°±0.16°。与解剖测量结果相比,观察组ACL测量值与其相当,数据之间对比不明显,P>0.05,统计学意义不成立;观察组的测量值较对照组与解剖测量值更接近,数据之间对比明显,P<0.05,统计学意义成立。

5.2 2组患者PCL测量值与解剖测量值比较:观察组患者的PCL测量值为长度(3.50±0.15)cm,厚度(0.57±0.16)cm,角度为118.21°±0.15°,对照组患者的PCL测量值长度为(3.81±0.11)cm,厚度为(0.71±0.12)cm,角度为119.15°±0.19°,解剖测量值显示长度为(3.71±0.14)cm,厚度为(0.59±0.22)cm,角度为18.15°±0.12°。与解剖测量结果相比,观察组PCL测量值与其相当,数据之间对比不明显,P>0.05,统计学意义不成立;观察组的测量值较对照组与解剖测量值更接近,数据之间对比明显,P<0.05,统计学意义成立。

5.3 2组患者诊断符合率比较:观察组40例患者中,共有40例患者确诊,确诊符合率为100%;对照组40例患者中,有36例患者确诊,4例患者为疑似诊断,诊断符合率为90%。观察组的膝关节交叉韧带诊断符合率较对照组有更高占比,数据之间对比明显,P<0.05,统计学意义成立。

讨 论

膝关节是重要的机体关节,承担的负重较大,也是机体运动较多的一个关节。受运动、扭伤、交通事故、撞击、高空坠落等因素作用,且膝关节微屈易不稳,受外力影响可引起外翻、内翻,损伤内侧、外侧副韧带[5-6]。患者临床症状主要以关节内侧疼痛、压痛为主,小腿被动外展则疼痛加重,膝内侧存在明显肿胀,几天后可产生瘀斑,引起关节不稳、活动障碍等,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临床上需要尽早对膝关节韧带受损情况进行诊断,为患者预后治疗提供依据[7-8]。

前交叉韧带受损主要因膝关节出现暴力外翻、外旋、膝关节伸直过度时外旋、伸直位内旋以及胫骨后移等所致,急性损伤患者可出现严重疼痛、运动功能障碍,甚至可因关节积液、积血等引起关节肿胀[9-10]。后交叉韧带损伤相对少见,这与受后交叉韧带强度、功能解剖、损伤机制等因素的影响存在联系[11]。对于膝关节外伤后前后交叉韧带损伤的诊断,临床上主要依据影像学检查,其中X线片检查、CT检查、关节腔造影以及MRI等是常见的影像学检查技术。X线片、CT检查在交叉韧带诊断过程中,难以反映交叉韧带的整体面貌以及直接征象,仅能经骨折、骨挫伤、胫骨移位、骨质疏松等征象间接进行推测,无法明确患者的韧带结构以及伤情。而关节腔造影属于创伤性诊断,在膝关节损伤检查诊断中存在局限性,患者难以接受。MRI技术可实现三维立体结构,从多个方向、角度观察目标区域,从而显示患者关节韧带、半月板、软骨、关节囊等结构,图像清晰且具有高分辨率,且存在多参数、多平面成像等特质,在临床关节结构、关节损伤的早期诊断中应用广泛[12-13]。膝关节外伤后韧带受损患者经MRI检查,可显示为信号改变、形态改变,MRI序列的临床特点为低信号,韧带完全撕裂,T2WI断端可见高信号,征象特点为韧带断裂和肿胀等,韧带歪曲,外形明显增粗。部分患者可出现韧带内信号显著上升,T1WI、T2WI序列信号变化但纤维束完整。MRI检查可对韧带损伤予以划分,在韧带损伤评估中有显著优势,有利于为医师临床手术方案的制定提供更多信息和依据。急性膝关节损伤患者表现为韧带内部、韧带周围软组织水肿、出血,T2W图像可显示信号增高;慢性损伤患者多存在瘢痕,T2W图像在瘢痕、韧带上呈现低信号。急性损伤患者则可出现韧带肿胀、韧带增粗或连续性中断,韧带轮廓不清晰;慢性损伤患者临床表现为连续性中断、萎缩变细、肿胀不明显、韧带残端回缩等。其中前交叉韧带冠状位扫描显示连续性中断,韧带存在扭曲、移位、松弛等情况,局部表现为高信号。后交叉韧带图像显示韧带增粗明显,存在波浪状边缘,冠状位扫描显示可见局限性高信号影或弥漫性高信号影,周围附着骨撕脱[14-15]。我院研究得出,与解剖测量结果相比,观察组ACL、PCL测量值与其相当,数据之间对比不明显,P>0.05,统计学意义不成立;观察组的测量值较对照组与解剖测量值更接近,数据之间对比明显,P<0.05,统计学意义成立。可见,MRI技术可清晰显示患者膝关节交叉韧带的具体情况,包括形态、长度、厚度以及角度,对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了有效信息和依据,其诊断操作简便且快捷,在膝关节交叉韧带测量中可部分代替解剖测量。我院研究得出,观察组的膝关节交叉韧带诊断符合率较对照组有更高占比,数据之间对比明显,P<0.05,统计学意义成立。可见,MRI检查在交叉韧带诊断过程中,可清晰显示细微解剖结构,客观上相对精细,具有较高准确性以及敏感性,可显示患者前后交叉韧带形态,软组织对比度理想。

综上所述,对膝关节外伤后前后交叉韧带实施MRI检查,可真实反映患者膝关节交叉韧带解剖情况,组织分辨率较高,空间分辨率好,相比CT检查更具优势,临床应用价值较高,是临床诊断膝关节韧带损伤的首选方法,值得推荐和应用。

猜你喜欢

交叉韧带膝关节
菌类蔬菜交叉种植一地双收
膝关节术后助行器的选配及使用
三角韧带损伤合并副舟骨疼痛1例
老年人应注重呵护膝关节
注意这几点可避免前交叉韧带受损
听说人工韧带不好, 真是这样吗
经高频超声分析跟骰关节周围韧带损伤的流行病学特点
“六法”巧解分式方程
中长跑运动员膝关节常见损伤及其致因
户外徒步运动中膝关节的损伤与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