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物流园区+”发展模式研究*

2020-12-31王叶青杨荣璐刘宏伟

物流工程与管理 2020年7期
关键词:物流园区园区物流

□ 许 皓,王叶青,杨荣璐,刘宏伟

(安徽大学,安徽 合肥 230000)

1 引言

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物流国家,截至2019年,中国社会物流总额为298万亿元,同比增长5.9%,成为全球最大的物流市场。随着物流业的发展,各类物流园区的数量也在增加,物流园区具有推动经济发展,整合城市零散的社会物流资源,为资源集聚提供发展载体的功能。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有效成果,“物流园区+”概念的引入意味着物流园区的发展将以园区为支点,站在跨产业层面,发展一系列经济,基于规模优势和物流园区集约化,价值链相关多元化的战略扩张是现有商业模式的解构和创新[1]。因此,在“物流园区+”背景下,研究其不同的发展模式以及现存的问题且有针对性的提出改进对策对物流业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2 发展现状

在第五次全国物流园区(基地)调查报告中,通过对部分物流园区的调查分析,物流园区目前的发展现状如下:①城市化进程来袭,物流园区服务功能加强;②产业的转型升级使物流运行模式发生改变,物流园区新发展方向为专业化服务;③规模化发展,多元化经营、网络化布局和智慧化升级等成为物流园区的未来发展趋势[2]。

2.1 服务功能加强

由于城市化进程正在加速,城市中心区域向外扩张,配送中心、航运地点等加速迁移,城市边缘区逐渐成为中心。中心城区的边缘区是城市更新和转型的重要区域,设备的周期性和土地资源的匮乏使得园区物流中的基础设施产生供需矛盾,仓储设施供不应求,而所需的物流园区数量不断增加。作为物流进程的重要节点,物流园区将继续加强服务城市的工作。在经济发展较好的地区,物流园区往往聚集在公司总部,低成本的郊区分散式布局在仓储和货场等设施中实施,这是城市物流园区布局的新趋势。

2.2 专业化服务成为发展方向

地区的经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其物流服务业的发展水平,随着中国产业转型升级,一些物流业的生产区将从沿海地区转移到中西部地区,因此,中西部地区需要为沿海发达地区的新一轮产业转移做好准备。此外,在产业转移和物流园区的不断升级进程中,专业化服务已成为物流园区发展的主要方向,在解决物流园区发展的一些问题后,专业化服务可以促进园区的发展。

2.3 行业发展趋势

2.3.1 规模化发展

2018年,我国进行了第五次物流园区调查,结果显示达标的物流园区数量为1638个,相较于2015年高出约35%[2]。从区域布局角度看,物流园区的空间分布均衡:东部地区的经济发达,多数物流园区处于运作状态;中西部地区物流园区的数量呈增长趋势,规划建设也在不断加速;与此同时,穿越东、西、北、南的物流园区的骨干网已初具规模。

2.3.2 多元化经营

近年来,物流园区在多方面产业链延伸的背景下提高了服务能力,例如,园区可以为入驻的企业提供物业、住宿、办公和餐饮等基本服务,一些园区还可以扩展服务链,为入驻的企业提供咨询、物流金融、设施租赁等增值服务,多元化经营正在成为园区新的发展趋势。例如 “公路港物流”的传化智联,他们通过搭建平台和构建生态圈,形成从原材料生产商,到物流公司及消费者终端的“一体化”操作流程,同时,也通过大数据的运用将整个网络串起来,形成“一站式”管理和“一体化”服务,这既是企业发展的未来趋势,对发展中的物流园区也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2.3.3 网络化布局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物流园区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物流园区的竞争方式由之前的单点转向网络。如传化物流公司通过模型复制转移运输物流,在全国90多个城市建设公路港口城市物流中心,并试图在全国范围内创建“智能公路物流网络运营系统”。同时,我国所启动的“百驿网”物流园区互联服务平台的建设是为了促进信息互通和业务的协同发展,这意味着物流园区的物流链和网络竞争正在逐步形成。

2.3.4 智能化升级

随着物流园区的发展,大多数物流园区通过建立平台,提供信息互通、追踪货物、共享数据等基础服务,以达到提高园区信息化水平的目的。部分园区开展了业务支持功能,如容量交易、支付结算等业务,加快了园区的数字化发展和智能化升级。同时,自动分拣机和输送带等自动化设备的广泛应用大大提高了园区自动化水平,软件应用程序使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和物联网等新型技术与物流园区集成,并通过在线和离线集成进行开发,利用园区资源整合和平台共享,使得物流园区向智能物流转型升级。

3 现有模式分析

“物流园区+”的概念是基于物流规模和生态的溢出和放大效应,其发展模式需要从不同层面进行处理,以便更好地发展和创新[3]。目前,“物流园区+”发展模式主要包括:“物流园区+贸易”、“物流园区+产业链”、 “物流园区+金融”、“物流园区+互联网”四种模式。

3.1 “物流园区+贸易”模式

“物流园区+贸易”的发展模式是结合物流业与商贸流通,在物流园区进入企业业务运作中将供应链引入,与电子商务公司、批发零售企业和分销公司建立合作关系,促进两者的良性互动。一方面,商贸公司通过利用物流园区平台的优势,提高销售物流服务的效率,增加销售机会;另一方面,商贸流通的快速发展也增加了对物流的需求,对物流本身的要求更加严格,反向促进物流业的快速发展。这种发展模式适用于经济发展较好的城市和消费型城市所在的物流园区,促进物流公司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了城市经济贸易的发展。

3.2 “物流园区+产业链”模式

“物流园区+产业链”发展模式是物流园区在与周边产业不断进行融合发展且逐步增强集聚能力情况下形成的一种模式。在这种模式下,物流园区依托自身便利的集散分拨条件和集聚的物流资源优势,围绕服务的核心产业,向上延伸产业链到商品的技术研发环节,向下延伸到市场发展环节和售后服务环节,上下游产业链的延伸促使企业可以在园区内实现链条化的发展。同时,园区的服务功能也由初级的基础物流服务向深加工服务、信息服务和金融保险服务方向拓展,实现基础物流服务向高级增值服务的转变。此外,园区还可以通过建立集中采购和分销建设的线上电子商务网站和线下的实体交易展示平台,实现线上线下产业链的同步发展。这种发展模式适用于依托大型交通枢纽且具有明显交通优势的物流园区,如拥有大宗商品和装备制造等产业链纵深较长的货源资源为主的园区。

3.3 “物流园区+金融”模式

“物流园区+金融”发展模式是指各种金融产品通过有效组织和规范物流领域的货币资金流动,实现“四流”(物流、信息流、商流和资金流)的有机统一,从而提高融资业务供应链的运作效率[4]。“物流园区+金融”模式不仅是创新金融业务的结果,也是物流业发展的需要。例如,智达公司的“智信保”模式为物流业的交易方和运输方提供双向选择服务,形成“物流园区+金融”的新发展模式。

3.4 “物流园区+互联网”模式

“物流园区+互联网”发展模式是线上平台和线下资源在物流园区发展中的融合,实现了信息平台和实体平台的联动发展。物流园区应该优化运营流程、简化运营环节、提高运营效率、减少运营成本和加快转型升级,从而实现基于互联网技术下的物流生产作业和物流营销策略。此发展模式可以单独存在,也可以与其他模式组合存在,通常用于基础设施和服务功能的完善,物流园区拥有充足的资源,如车辆来源和供应来源以及高水平的信息化建设[5]。随着我国综合交通运输系统的发展,物流园区成为各种交通方式的重要接口,是实现“最后一公里”的重要载体。如亚马逊的自建物流,在解决自身需求的同时,还为其他企业提供了便利[6]。

4 现有发展模式问题

随着物流园区数量的增加,盲目建设、利用率低、空置率高等问题逐渐显现,物流园区发展陷入了困境[7],而在其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物流园区+”存在的问题则更加明显了,具体表现为:园区区域经济发展缺乏科学的规划,同质化严重;“物流园区+”主体地位不明确,往往都处于辅助地位;“物流园区+”中“+”的后续实施方法不落实。

4.1 同质化现象严重

随着物流园区供给失衡和结构矛盾突出等问题的出现,导致部分物流园区缺乏科学规划和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有效的衔接,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①缺乏科学的区域规划和对实际物流需求的了解,导致物流园区定位不明确,功能相同的物流园区的数量增加;②宏观层面与城市建设规划、产业资源配置等之间缺乏整体协调,导致物流资源闲置,物流行业监管不力[8]。同质化的出现,尤其是一些中小城市盲目建设物流园区且没有进行科学规划,不仅浪费了资源,也对园区的发展产生了消极的影响。

4.2 主体地位不明确

在发展模式的研究中,可以看出“物流园区+”的发展模式在物流发展过程中基本处于弱势地位,主导地位的丢失使得其发展模式在发展过程中产生了一些问题。例如:在“物流园区+互联网”的发展模式中,互联网的发展处于主要的主导地位,而依靠其发展的“物流园区+互联网”处于辅助地位,主体地位不明确导致物流园区缺乏自主性和创新性等问题,从而不利于普通物流公司和创新自主物流公司的发展。

4.3 实施方法不落实

“物流园区+”中的“+”本质上是行业和时代赋予的机遇,以园区为支点,在跨行业层面发展一系列经济的商业模式,因此,“物流园区+”发展模式中的“+”实质上是“+”各种方向,例如“物流园区+生鲜食品”和“物流园区+货运”。然而,方向的多样干扰了“物流园区+”发展模式,他们往往只注重“+”之后的方向,忽略了这些方向的具体实施方法。如“物流园区+货运”模式只单纯的提出了货运这个方向,关于货运该怎么和物流结合落实方面却没有提及,这导致了“物流园区+货运”的发展模式不尽如人意,影响了公司的发展。

5 改进对策及建议

5.1 “物流园区+供应链”模式

“物流园区+供应链”可以解决同质化严重的问题。物流是供应链流程中的一员,供应链是物流公司在扩展价值链上相邻扩展的一种方式,而这种模式在突破物理空间限制和专业化的经营后,物流园区向供应链中组织边界产地和销地两端延伸,跨越组织边界,追溯产品生命周期。通过智能物流实现供应链核心企业的整条供应链一体化,同时,将物流园区发展为供应链集成模式下的枢纽节点,与其分享因供应链深度和广度增值带来的效益。物流业发展的基本方向和趋势倾向于科技化和整合性,但大多数物流园区仍然处于企业规模小、实力弱、信息化和标准化程度低、物流园区间资源分散等现状,因此,物流园区要想摆脱同质化现象应借助供应链平台来改革管理方式,为物流园区的发展提供相应的资源整合和科学规划。

5.2 “物流园区+智慧物流”模式

针对“物流园区+”发展模式中主体地位不明确的问题,首要措施就是加强“物流园区+”发展模式的主体地位,其核心是加强物流园区本身的竞争力,通过智慧物流在技术,管理体制和文化等创新中的应用可以将物流信息、物流管理、物流技术和设备等资源整合到物流园区的各个细节,以物流园区为主体,创新打造核心竞争力[9]。此外,从物流园区仓库和选址等物理性质方面的考虑,应该重视物流园区的区位因素,从提高自身实力的角度加强物流园区的主体地位。

5.3 “物流园区+生鲜”模式

在“物流园区+生鲜”的发展模式中,不只是单纯强调生鲜这个方向,生鲜产品中的冷链物流配送环节才是这个发展模式中的关键点。冷链物流体系的建设和配送效率是解决冷链物流配送“最后一公里”的短板问题需要考虑的方面[10]。比如合肥的一些一品生鲜超市,在生鲜配送方面也有自己单独的策略。他们建设冷链物流体系和更新配送环节,加速了超市的冷链物流发展,更新相应的服务规范,保护冷链产品质量,减少养分流失,从而确保食品安全。因此,只有落实具体发展模式方向的实施,才能更好地促进物流园区的发展。

6 总结

物流园区的发展模式主要是指对园区外部开发环境和内部开发条件的优化整合,为物流园区挖掘一些新的产业要素,在创新物流服务的同时,为实现园区发展目标和选择园区发展道路而融合成新的发展模式。“物流园区+”的概念是基于物流规模和生态的溢出和放大效应。因此,要推动“物流园区+”发展模式的发展,应该注意的是从共性中找出不同,同时创新传统的发展模式。

猜你喜欢

物流园区园区物流
智慧物流园区建设与管理
苏通园区:激荡开放潮 十年再出发
本刊重点关注的物流展会
基于改进物流量分摊模型的物流园区竞争关系研究
园区的开放样本
“智”造更长物流生态链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企业该怎么选择物流
江西省物流园区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园区开发Ⅱ个股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