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在盲校语文课堂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020-12-30福建省南平市盲聋哑学校刘水兴

亚太教育 2020年7期
关键词:盲生盲校杨桃

福建省南平市盲聋哑学校 刘水兴

一、盲校小学语文课堂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困境

盲校学生都是视力残疾的孩子,有的是低视生,他们需要借助专用的助视器,才能看到东西;有的是全盲生,完全看不到任何东西。小学语文学习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形象思维,但是对于盲生而言,他们因为视力缺陷,形象思维不足,语文学习难度高。而且,盲生往往都是通过教师的讲解获取一些信息,很难引起情感上的共鸣,因此造成盲生语文学习兴趣不高,自主学习动力不足。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盲生的视觉障碍导致学生学习能力差。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不强,很多学生都需要利用形象思维才能提高学习效率,但是盲生迫于视觉障碍的原因,对于世界的感性经验不足,造成盲生接受能力、理解能力和学习能力比较差。

第二,盲生存在心理缺陷。小学生的生活经验不足,心理承受能力比较差。当自己的视力出现缺陷时,很多盲生都表现出自卑感,不愿意与他人交流,对学习也存在一定的抵触情绪。因此,很多盲生缺乏学习自主性。

第三,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效率不理想。为了提高盲生的学习自主性,很多教师想办法开展多元化的课堂教学活动,比如分小组讨论、探究学习模式等,希望盲生可以把握课堂主体地位,更好地进行语文学习。但是,在实际教学中,盲生兴趣欠佳、自主性不足,不愿意进行互动交流,导致语文课堂只能以教师讲解为主。

二、盲校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

(一)运用模型教具,降低理解难度,增加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由于视觉障碍,盲生感知世界的能力比较差,对于语文这种比较注重感性认识的学科,表现出不够积极、缺乏兴趣的特点。为了降低语文学习的难度,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利用直观教学方式,让学生通过触摸模型教具,加强对文本的理解,增加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例如,在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画杨桃》一课中,很多盲生不知道杨桃是什么样子,更加不能理解课本中“看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也就不一样”这句话的意思,因此为了降低盲生的理解难度,提高盲生的认识能力,教师可以将真正的杨桃带进课堂,让学生通过触摸来感知杨桃的形状。在盲生触摸后,教师可以让大家一起分享自己的感受,谈谈自己想象中的杨桃是什么样子的。分享过程中学生会发现,不同学生感受到的杨桃的样子也是不一样的,这样也就可以理解“看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也就不一样”这句话了。盲生通过触摸可以非常形象地感受到杨桃的形状,不仅让学生理解了课本的意思,还能够增加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在今后的生活实践中,遇到一些听不懂的话,可以通过触摸实物或者模型教具来感受。

(二)利用情感体验,增加语文乐趣,提高学生学习主体地位

新课程下的盲校小学语文的教学目标,不仅是提升学生的语文成绩,还要不断丰富学生的情感,健全学生的健康人格,所以在盲校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感受语文的乐趣,从而发挥出盲生在语文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自发进行学习,提高语文素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通常会让学生熟读课文,从而体会课文中隐藏的情感信息。这种千篇一律的教学模式会让学生丧失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无法优化学生的情感体验。因此,教师可以在朗读中增加音效来进行示范阅读,以增强学生注意力,提升情感体验。

例如,在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树之歌》一课中,教师以朗读+音乐的阅读形式,为学生营造了情感体验环境,让学生感受每个品种的树独有的特点,杨树、榕树、梧桐树、松柏、木棉、桦树、银杏、水杉、金桂等,这些树木不同的特征,在朗读时也有不同的语音语调。教师通过不同的听觉感受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更加清楚地掌握这些树木的特征。又如,在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中,文中向学生展示了不同季节的小兴安岭,每个季节都非常美丽。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这篇文章时,可以借助一些小兴安岭的歌曲等来强化学生对小兴安岭的认识,让学生想象自己就身处小兴安岭之中,感受小兴安岭的魅力。虽然盲生存在视觉上的缺陷,但是他们对世界的好奇心一点也不会比普通人少,甚至更加强烈。但是,很多盲生因为生理缺陷而感到自卑,不能静下心来体会世界的美好,因此语文教师在课堂上一定要加强情感的引导,重视学生的情感体会,让学生通过语文这扇窗户,感受世界各地的美景、美好的人和事物,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不断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鼓励他们在自己擅长的领域中独树一帜。

(三)采用信息技术,丰富教学形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很多学科教学中都应用信息技术,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对于盲生而言,他们存在视觉缺陷,但是他们的听觉和触觉能力往往比一般人更加厉害。因此,教师可以借助盲生的这些优势,利用信息技术,丰富教学形式,让学生感受语文学习的魅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例如,在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秋天的雨》一课中,作者将秋天的雨描写成“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秋天的雨,藏着非常好闻的气味”“秋天的雨,吹起了金色的小喇叭”,作者从视觉、听觉、嗅觉等角度描写出秋雨的美好。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给盲生展示一些秋雨的声音,用语言描述出不同的画面,让学生自发想象秋天的美景以及收获的喜悦之情。除了让盲生认识秋雨以外,教师还可以找到春雨、夏雨、冬雨的音频给学生听,让他们自己分辨播放的音频是什么季节的雨声,这种发挥多媒体优势的探究式学习模式能够让学生集中注意力,感受每个季节的不同,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除了这种探究式的学习形式之外,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进行小组互动式学习。例如,在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山中访友》一课中,作者讲述了自己在山中拜访了“老桥”“树林”“小鸟”“露珠”“清泉”“瀑布”等,作者将这些风景都拟人化了,赋予了这些风景人的情感,写得非常美好。对于盲生而言,他们仅仅通过教师口语表达的内容,很难体会到作者“山中访友”的喜悦之情和对美好风景的恋恋不舍。因此,教师可以从网络上下载一些图片和视频资料给学生欣赏,让低视力的学生将自己看到的信息告诉小组中全盲的学生,以学生自己的视角感受文中的风景,这样能够加深学生的理解,给学生新的启发。

三、结语

总之,对于盲校学生而言,由于他们存在视觉上的缺陷,心理上或多或少会有一些自卑感,从而使其无法与普通学生一样进行语文学习。因此,语文教师需要正视盲校小学语文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积极寻求改善语文教学的方式方法,调动盲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自主性。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多种方法并用,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的魅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猜你喜欢

盲生盲校杨桃
网络时代盲生德育工作策略探究
六个维度提升盲校德育一体化工作实效——以山东省潍坊盲童学校为例
基于盲校语文教学中学生的质疑意识培养
这类人吃杨桃很危险
杨桃:树上结满“小星星”
盲校语文综合性学习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直观教学法在盲校词语教学中的运用
美国人更喜欢绿色杨桃
第一次吃杨桃
富阳“五老”文艺团关爱盲校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