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中的逆向思维研究

2020-12-30安徽省亳州市青云中心小学李红玲

亚太教育 2020年7期
关键词:流程图逆向解决问题

安徽省亳州市青云中心小学 李红玲

培根说“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思维的培养在数学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逆向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立在顺向思维熟练掌握和深刻理解基础上的反向思维,是小学生必备的思维能力之一。培养学生逆向思维能力,不仅有助于促使学生发现新知识,打破常规思维定式,更有利于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考虑问题; 培养学生逆向思维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提升思维的品质;培养小学生的逆向思维,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

一、培养小学生逆向思维的意义

逆向思维也叫求异思维,它是对司空见惯的,似乎已成定论的事物或观点反过来思考的一种思维方式。历史上被传为佳话的司马光砸缸救落水儿童的故事,实质上是一个运用转换型逆向思维法的例子,他“让水离人”,救了小伙伴的性命。在数学学习时,通过反向思维,可以让复杂的题目变得更简单,让复杂的理论变得更容易理解。根据认知规律,在小学阶段, 受思维水平、思维指向、生活经验等因素影响,学生思维指向多以正向为主,对逆向结构知识较难接受和理解。因此,有意识地训练逆向思维,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克服顺向思维的定势,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

二、逆向思维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

(一)利用逆向思维理解基本概念的本质

在小学数学的基本概念中,有一些互逆关系的概念,例如“互为倒数”“因数和倍数”“正数和负数”“正比例和反比例”等,这些概念最基本的特征是两个相互依存的量,或者是互为相反意义的两个数,小学生能够初步感知体会两个量的意义相反,但缺乏清晰的认识。教师要抓住这些概念,让学生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通过“对句式”的方式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

(二)利用逆向思维灵活掌握运算关系,提高学生解答能力

在四则运算中,运用逆向思维理解“减为加逆,除为乘逆”的逆运算关系,培养学生逆向思维意识和习惯,对于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利用逆向思维提高小学生的解题技能,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阶段,有大量的问题需要学生倒推解决。学生掌握了逆向思维,犹如手拿一把利刃,问题迎刃而解。在问题解决中,逆向思维可以将问题追溯本源,它经历了一个由问题起始—解决问题的条件—解决问题信息的一个过程,这一反向过程降低了难度,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培养逆向思维方法的实践感悟

(一)讲故事,培养学生逆向思维的意识

寓言典故中,有许多逆向思维解决问题的故事,教师要利用好这些引人深思的小故事,向学生传递逆向思维的意识。采取这些学生喜欢听,乐于接受的故事形式,揭示逆向思维对于解决问题的重要作用,增强学生对逆向思维的认识,培养运用逆向思维的意识,从而迁移到数学的学习活动中,当学生的正向思维遇到阻碍时,学会运用逆向思维,反方向另辟蹊径,巧妙地解决问题。

(二)编游戏,培养学生逆向思维的流畅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玩游戏是孩子的天性,教师要充分挖掘教学资源,利用游戏,选择、编排游戏,把逆向思维的培养依托游戏的形式,渗透在游戏中,学生在玩中训练反向思考,培养学生逆向思维的运用能力。

(三)画反向流程图,提升逆向思维品质

学生由于受能力和思维水平的制约,在反向解决问题中会受到阻碍,不能顺利解决问题。引导学生画“反向流程图”来突破障碍不失为一个好的方法。“反向流程图”是由果到因的分段图,线段起始是果,结尾是因,中间环节表示解决问题的不同信息。通常,学生思维的结点在中间环节,“反向流程图”把思维的过程以图形的形式呈现,变抽象为直观,有利于学生分析、突破思维结点,顺利解决问题,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

(四)建立与生活的联系,培养逆向思维习惯

建立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让小学生感受逆向思维的价值,进而主动应用。小学生要善于观察、思考,感受生活中的逆向思维。例如生活中的倒计时法,“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成语,都会让学生感触到逆向思维的存在,潜移默化地受到逆向思维的影响,养成逆向思维的习惯。

逆向思维是一种思考方式,是另一种角度,是一种思维习惯,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人在此山中”,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是正向思维的补充,与正向思维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教师要积极开发课程资源和课外资源,采用多种形式,渗透逆向思维,使学生具备逆向思维的能力。

猜你喜欢

流程图逆向解决问题
逆向而行
联系实际 解决问题
助农解决问题增收致富
在解决问题中理解整式
化难为易 解决问题
专利申请审批流程图
专利申请审批流程图
宁海县村级权力清单36条
逆向工程技术及应用
《天津医药》稿件处理流程图